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载具的制作方法

2022-12-21 13:53: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rfid标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具。


背景技术:

2.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电子标签进行读写,从而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rfid标签一般有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天线(用于发射和接受射频信号),和芯片(用于存储数据),理论上,rfid标签的天线面积越大,读写范围和距离就越远。
3.在工业产线上,rfid标签一般被放置在工艺板上,用于代表工艺板及工艺板上的产品;rfid读写器放置在产线旁边或下面,用于自动识别rfid标签,并把识别到的标签信息上传到上位机;上位机通过收集到的rfid数据,来执行相应操作(如启动检验设备、记录检验信息、检验信息可视化等)。最终达到来降低人工成本、生产风险的效果。
4.在现实环境中,为减少工艺板上的产品对rfid标签的碰撞,工艺板一般都会被挖槽,然后放置rfid标签到工艺板的凹槽内,接着拧上螺钉或粘胶固定。这样虽然能够减少rfid标签被外界碰撞造成的损伤,但也增加了安装和更换标签的工作量。同时,挖槽也限制了rfid标签的尺寸,和其安装位置。容易产生因为标签尺寸不够导致读写距离不够导致的漏读;或者标签位置不好不在读写器的读写范围内导致的漏读。
5.现有专利中,有通过在标签载板(如工艺板、纸箱)上,嵌入rfid标签,来减少日后在载板安装标签的工作量;或是增加保护壳来减少外界对标签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载具,所述载具上的rfid标签既能够得到防护,防止碰撞损坏,又能够在rfid标签无法正常工作时进行更换而不损伤载具。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载具,用于承载产品,载具上固定有rfid标签,rfid标签包括rfid天线和rfid芯片,载具包括:载具本体,载具本体内嵌设有rfid天线,载具本体的表面设有设有第一触点,rfid天线与第一触点电性连接;载板,载板可拆卸地设于载具本体上,载板内嵌设有rfid芯片,载板表面设有第二触点,rfid芯片与第二触点电性连接,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电性接触。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载具,能够减少rfid标签与载具上所承载的产品的碰撞,减少产品和rfid标签的物理损伤;同时,由于影响rfid标签的寿命的主要因素是rfid芯片的寿命,当rfid标签的寿命消耗完毕时,可以通过更换载板来更换rfid芯片,而不会损伤载具;此外,由于载具的面积尺寸较大,对rfid天线的尺寸限制较小,可以增大rfid标签的读写面积,减少漏读事件的发生。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载具,载具本体上设有插槽,第一触点设于插槽内,载板上设有
插头,第二触点设于插头内,插头卡设于插槽内。
10.可选地,载具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设有安装槽,载板卡设于安装槽中,安装槽与插槽连通。
11.可选地,载板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第三表面与安装槽的底壁抵接,安装槽的底壁朝向靠近第二表面的方向偏移第一表面,载板的第四表面与载具本体的第一表面平齐。
12.可选地,载具本体上设有第一磁吸件,载板上设有第二磁吸件,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相对设置。
13.可选地,在平行于载具本体的水平面内正投影,第一磁吸件的投影与rfid芯片的投影间隔。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载具,载具本体包括相互层叠的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rfid天线嵌设于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之间,第一子板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一子板的第一穿线孔,第一子板的表面设有第一触点,rfid天线通过第一导线与第一触点电性接触,第一导线穿设于第一穿线孔中。
15.可选地,载板包括相互层叠的第三子板和第四子板,rfid芯片嵌设于第三子板和第四子板之间,载板的表面设有第二触点,第三子板和第四子板共同限定出第二穿线孔,rfid芯片通过第二导线与第二触点电性接触,第二导线穿设于第二穿线孔中。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载具,在平行于载具本体的水平面内正投影,载板的投影落于载具本体的投影内。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载具,载板背离载具本体的一侧表面上设有防滑纹。
附图说明
18.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载具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
22.载具1,载具本体10,载板20,rfid标签30,rfid天线31,第一触点32,rfid芯片34,第二触点35。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载具1,用于承载产品,载具1上固定有rfid标签30,rfid标签30包括rfid天线31和rfid芯片34,载具1包括载具本体10和载板20。
25.具体地,载具本体10内嵌设有rfid天线31,载具本体10的表面设有设有第一触点32,rfid天线31与第一触点32电性连接;载板20可拆卸地设于载具本体10上,载板20内嵌设有rfid芯片34,载板20表面设有第二触点35,rfid芯片34与第二触点35电性连接,第一触点32和第二触点35电性接触。
26.展开来说,rfid标签30的rfid天线31和rfid芯片34拆开分离,通过第一触点32和第二触点35电性接触,rfid天线31和rfid芯片34可以进行通讯,能够形成完整的rfid标签30,其中,rfid天线31设于载具本体10内部,能够防止载具1上承载的产品与rfid天线31碰撞造成的物理损伤,rfid芯片34设于载板20内部,能够防止载具1上承载的产品与rfid芯片34碰撞造成的物理损伤。rfid天线31的使用寿命较长,影响rfid标签30寿命的主要因素是rfid芯片34的寿命,当rfid标签30的寿命消耗完毕时,可以通过更换载板20来更换rfid芯片34,而不会损伤载具1。另外由于将rfid天线31设在了载具本体10的内部,rfid天线31的尺寸受限制较小,因此,可以适当增大rfid天线31的尺寸,以使得rfid标签30和rfid读写器之间可以获取更大更远的工作距离和范围。
27.其中,载板20可以是通过胶粘、绑带、紧固件或者其他方式的配合可拆卸地设于载具本体10上,本技术不作限制。
28.需要说明的是,rfid天线31可以是漆包线,还可以是金属刻蚀天线、印刷天线、镀铜天线等方式制作的,本技术不作限制。
29.还需要说明的是,载具1可以是用于在生产线上承载产品的工艺板或者是仓储物流中承载产品的物料箱等,只要是用于固设rfid标签30的物体,均可以理解为本技术中所称的载具1,不受形状或者尺寸的限制。
3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载具1,能够减少rfid标签30与载具1上所承载的产品的碰撞,减少产品和rfid标签30的物理损伤;同时,由于影响rfid标签30的寿命的主要因素是rfid芯片34的寿命,当rfid标签30的寿命消耗完毕时,可以通过更换载板20来更换rfid芯片34,而不会损伤载具1;此外,由于载具1的面积尺寸较大,对rfid天线31的尺寸限制较小,可以增大rfid标签30的读写面积,减少漏读事件的发生。
3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载具1,载具本体10上设有插槽,第一触点32设于插槽内,载板20上设有插头,第二触点35设于插头内,插头卡设于插槽内。
32.其中,插槽可以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中的弹簧针,弹簧针避让第一触点32设置,且在插头插入插槽中时,弹簧针避让第二触点35。弹簧针能够使得插头和插针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可靠。弹簧针通常采用包括锋利的弹簧加载针的细长圆筒的形式,如此,可以使得插头进行按压时,弹簧针的末端的尖头可以与插头实现稳固的接触。
3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载具1,通过设置插槽与插头的配合,能够使得第一触点32和第二触点35的接触更加稳定可靠,防止由于载具1的晃动或者产品对载板20的碰撞导致的rfid天线31和rfid芯片34之间的接触不良,在安装上不需要螺钉和粘胶,减少安装的工作量。
34.在一些实施例中,载具本体10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上设有安装槽,载板20卡设于安装槽中,安装槽与插槽连通,如此能够通过安装槽对载板20进行进一步地限位,防止插槽与插头之间的连接由于载具1的晃动或者产品对载板20的碰撞发生松动,防止rfid天线31和rfid芯片34之间的接触不良,同时在载板20和载具本体10进行安
装时,可以对载板20进行定位,使得载板20的插头能够快速准确地与插座对准。
35.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的底壁超出第一表面或者与第一表面平齐,例如,第一表面上设有凸出于第一表面上的多个限位卡,多个限位卡于第一表面共同限定出安装槽,本技术不作限制。当载板20凸出于第一表面时,可以在载板20上设置可打开和关闭的防护盖,用于对载板20进行防护,保护插头和插槽的连接。
36.在一些实施例中,载板20包括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第三表面与安装槽的底壁抵接,安装槽的底壁朝向靠近第二表面的方向偏移第一表面,载板20的第四表面与载具本体10的第一表面平齐,如此,当载板20为承载产品的工艺板时,当第一表面与产品相对时,能够防止载板20凸出于载板20本体而使产品倾倒,当第一表面与产品相背离时,能够防止载板20与生产线之间不平稳造成产品倾倒。
37.在一些实施例中,载具本体10上设有第一磁吸件,载板20上设有第二磁吸件,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相对设置。通过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的磁力吸附作用,对载板20起到限位和固定的作用,使得第一触点32和第二触点35的接触更为可靠。
38.其中,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中的一个可以由强磁铁制成,另一个由可被磁体吸附的金属材料制成,当然,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中的两个可以均由强磁铁制成。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平行于载具本体10的水平面内正投影,第一磁吸件的投影与rfid芯片34的投影间隔。由于第二磁吸件与第一磁吸件相对设置,第二磁吸件的投影也与rfid芯片34的投影间隔,如此将第一磁吸件、第二磁吸件与rfid芯片34错开,防止磁力干扰rfid芯片34与rfid天线31之间的通讯。
4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载具1,载具本体10包括相互层叠的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rfid天线31嵌设于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之间,第一子板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一子板的第一穿线孔,第一子板的表面设有第一触点32,rfid天线31通过第一导线与第一触点32电性接触,第一导线穿设于第一穿线孔中。
41.其中,可以是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中的一个限定出第一容纳槽,也可以是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相互层叠共同限定出第一容纳槽,例如第一子板上设有第一容纳槽,在制备时,可以先将rfid天线31固定于第一容纳槽中,将第一导线穿入第一穿线孔中,之后将第二子板封盖于第一容纳槽上,将第二子板与第一子板通过胶粘或者紧固件固定。
42.在一些实施例中,载板20包括相互层叠的第三子板和第四子板,rfid芯片34嵌设于第三子板和第四子板之间,载板20的表面设有第二触点35,第三子板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三子板的第二穿线孔,rfid芯片34通过第二导线与第二触点35电性接触,第二导线穿设于第二穿线孔中。
43.其中,可以是第三子板和第四子板中的一个限定出第二容纳槽,也可以是第三子板和第四子板相互层叠共同限定出第二容纳槽,例如第三子板上设有第二容纳槽,在制备时,可以先将rfid芯片34固定于第二容纳槽中,将第二导线穿入第二穿线孔中,之后将第四子板封盖于第二容纳槽上,将第四子板与第三子板通过胶粘或者紧固件固定。
4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载具1,在平行于载具本体10的水平面内正投影,载板20的投影落于载具本体10的投影内。如此设置,能够防止载板20受到来自于载具本体10侧面的碰撞或者磕碰时与载具本体10错位而导致的rfid天线31和rfid芯片34接触不良。
4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载具1,载板20背离载具本体10的一侧表面上设有防滑
纹。
4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载具1,通过设置防滑纹,使得用户在向载具本体10上安装载板20时更好安装,或者是在载具本体10上更换载板20时更好抓握方便操作。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