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缝织袋原袋编织后的导向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21 10:49: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织袋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是缝织袋原袋编织后的导向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2.缝织袋是常见的袋子,可以用来装各种物资,且较为耐久,不易破损,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其中缝织袋在完成生产后,通常需要进行装箱,而过程中需要对完成编织的缝织袋进行传输作业;
3.其中因为缝织袋在拿取时容易出现褶皱等外观瑕疵,若采用人工传输的过程中难免会导致部分缝织袋的外观出现瑕疵,从而影响到缝织袋的生产质量。
4.综上,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缝织袋原袋编织后的导向传输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缝织袋原袋编织后的导向传输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缝织袋在完成生产后,通常需要进行装箱,而过程中需要对完成编织的缝织袋进行传输作业,因为缝织袋在拿取时容易出现褶皱等外观瑕疵,若采用人工传输的过程中难免会导致部分缝织袋的外观出现瑕疵,从而影响到缝织袋的生产质量的问题。
6.缝织袋原袋编织后的导向传输装置,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框内腔的前端和后端均活动连接有旋转导轮,两个所述旋转导轮的表面均设置有钢丝绳,两个所述旋转导轮的表面均通过钢丝绳传动连接,所述钢丝绳表面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金属套环,所述金属套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支撑框相对一侧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前端和后端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框架,所述活动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贯穿气缸并固定连接有推板。
7.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的顶部与活动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顶部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二金属板。
9.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一端贯穿第一活动槽并延伸至第二活动槽的内腔,且与第二金属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框架相对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金属杆。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框一侧的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第三活动槽,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贯穿第三活动槽且与活动框架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框一侧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支撑框并延伸至支撑框的内腔,且与前端所述旋转导轮传动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框、旋转导轮和钢丝绳,支撑框对支撑板提供支撑,一
端旋转导轮的旋转会带动钢丝绳和另一端旋转导轮的旋转,钢丝绳的移动为金属套环和连接杆的位移提供动力。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金属套环和连接杆,上端金属套环和上端连接杆跟随旋转导轮顺时针的旋转向后移动,同时下端金属套环和下端连接杆会跟随旋转导轮的顺时针向前移动,从而让设备再带动上端活动框架移动的同时会让下端活动框架进行复位,让设备对缝织袋的导向传输速度得到缩短,降低了传输传输装置复位时的等待时间。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板、活动框架、气缸和推板,活动框架跟随连接杆在支撑板的表面位移,气缸配合推板可以对需要传输的编织袋进行固定,活动框架的移动配合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可以带动编织袋进行位移,以此完成对编织袋的导向传输,且传输过程中,减少了人工传输的情况发生,继而降低了编织袋褶皱的发生,增加了外观良率。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导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金属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活动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
21.1、支撑框;2、旋转导轮;3、钢丝绳;4、金属套环;5、连接杆;6、支撑板;7、活动框架;8、气缸;9、推板;10、第一活动槽;11、第一金属板;12、第二活动槽;13、第二金属板;14、第三活动槽;15、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3.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缝织袋原袋编织后的导向传输装置,包括支撑框1,支撑框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框1内腔的前端和后端均活动连接有旋转导轮2,两个旋转导轮2的表面均设置有钢丝绳3,两个旋转导轮2的表面均通过钢丝绳3传动连接,钢丝绳3表面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金属套环4,金属套环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两个支撑框1相对一侧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支撑板6顶部的前端和后端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框架7,活动框架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缸8,气缸8的输出端贯穿气缸8并固定连接有推板9。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支撑板6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活动槽10,第一活动槽10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金属板11,第一金属板11的顶部与活动框架7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活动槽10和第一金属板11,第一活动槽10对第一金属板11和活动框架7的位移进行限位,减少活动框架7在位移过程中出现偏位的情况发生。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支撑板6顶部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二活动槽12,第二活动槽1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二金属板13,通过设置第二活动槽12和第二金属板13,第二活动槽12对第二金属板13的位移进行限位,第二金属板13跟随第一金属板11的移动且跟随推板9与夹持的编织袋进行移动,对编织袋的移动继续导向作业。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金属板11的一端贯穿第一活动槽10并延伸至第二活动槽12的内腔,且与第二金属板13固定连接,两个活动框架7相对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金属杆。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支撑框1一侧的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第三活动槽14,连接杆5的一端贯穿第三活动槽14且与活动框架7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三活动槽14,对连接杆5的位移进行限位,从而对活动框架7的位移进行限位。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支撑框1一侧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5,伺服电机15的输出轴贯穿支撑框1并延伸至支撑框1的内腔,且与前端旋转导轮2传动连接,通过设置伺服电机15,为前端旋转导轮2的旋转提供动力来源。
29.具体工作原理:
30.首先生产完成的编织袋通过外输传输装置位移至支撑板6的顶部,且位于两个推板9的底部,此时通过外设控制器启动气缸8,气缸8的输出端推动推板9向下位移,配合第二金属板13对编织袋进行夹持作业,接着通过外设控制器启动伺服电机15,伺服电机15的输出轴带动前端旋转导轮2旋转,前端旋转导轮2配合钢丝绳3带动后端旋转导轮2旋转,并使钢丝绳3位移,上端金属套环4和连接杆5带动上端活动框架7进行位移,活动框架7带动气缸8、第一金属板11、第二金属板13和推板9以及编织袋进行移动,解决现有技术中缝织袋在完成生产后,通常需要进行装箱,而过程中需要对完成编织的缝织袋进行传输作业,因为缝织袋在拿取时容易出现褶皱等外观瑕疵,若采用人工传输的过程中难免会导致部分缝织袋的外观出现瑕疵,从而影响到缝织袋的生产质量的问题。
3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