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刷洗组件及洗鞋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2-20 20:50: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刷洗组件及洗鞋设备。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毛刷可转动地设置在洗鞋设备的内部,以对鞋子的底部进行刷洗,鞋子的其他部位只能采用喷射的水流进行冲洗。由于毛刷对鞋子的刷洗面有限,导致洗鞋设备的洗涤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刷洗组件,能够从多个方位对鞋子进行刷洗,从而使洗鞋设备的洗涤效果更佳。
4.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洗鞋设备。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刷洗组件,包括:
6.毛刷部件,所述毛刷部件设有至少两个;
7.运动部件,所述运动部件适于带动其中一个毛刷部件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其中一个所述毛刷部件适于带动另一个毛刷部件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形成夹角。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洗鞋设备,通过运动部件带动其中一个毛刷部件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其中一个毛刷部件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带动另一个毛刷部件往复移动,从多个角度更加充分地对鞋子进行刷洗,洗涤效果较佳。
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毛刷部件包括第一毛刷部和第二毛刷部,所述第一毛刷部和所述第二毛刷部中的任一个上设置有导向部,所述第一毛刷部和所述第二毛刷部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部相配合的配合部;
10.所述运动部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毛刷部和所述第二毛刷部中的任一个上。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部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导向部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延长线相交。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毛刷部包括第一刷体和第一刷毛,所述第一刷毛连接于所述第一刷体上,所述导向部或所述配合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刷体。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刷体包括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毛刷部并排设置有多个,两个所述第二毛刷部相对设置形成一组刷洗部,每组所述刷洗部构造出适于鞋子放置的洗涤空间。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毛刷部包括第二刷体和第二刷毛,所述第二刷毛连接于所述第二刷体,所述导向部或所述配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刷体。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刷体包括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两侧
中的至少一侧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运动部件连接,适于驱动所述运动部件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运动部件包括曲柄和连杆,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曲柄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毛刷部件连接;所述曲柄与所述驱动部件传动连接。
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刷洗组件,所述刷洗组件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
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通过运动部件带动其中一个毛刷部件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其中一个毛刷部件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带动另一个毛刷部件往复移动,从多个角度更加充分地对鞋子进行刷洗,洗涤效果较佳。
2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毛刷部件与所述设备本体的侧壁之间通过导向部件连接;
22.所述导向部件包括滑动配合或滚动配合的导向件和导向槽;
23.所述导向件设置在所述毛刷部件或所述设备本体的任一个上,所述导向槽设置在所述毛刷部件或所述设备本体的另一个上。
2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设备本体的内部构造出洗涤腔,所述洗涤腔的腔壁设置有第一喷淋组件和第二喷淋组件。
2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喷淋组件包括:
26.第一喷淋部,所述第一喷淋部设置在所述洗涤腔的腔壁;
27.第二喷淋部,所述第二喷淋部与所述第一喷淋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喷淋部互成夹角设置。
2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喷淋本体设置在所述洗涤腔的腔壁,且与所述腔壁之间构造出喷淋腔,所述洗涤腔的腔壁或所述喷淋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喷淋腔相连通的喷淋口。
2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刷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刷洗组件的后视图;
3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刷洗组件的俯视图;
3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刷洗组件的左视图;
3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刷洗组件的主视图;
3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38.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39.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中第一喷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中第一喷淋组件的剖视图;
41.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中第一喷淋组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42.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中鞋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43.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中鞋撑部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44.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中鞋撑部件的剖视图;
45.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中鞋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46.附图标记:
47.100、洗鞋设备;101、设备本体;1011、洗涤腔;1012、排液口;102、门体;
48.10、毛刷部件;11、第一毛刷部;111、第一刷体;1111、导向部;1112、第一本体部;1113、第一弯折部;112、第一刷毛;12、第二毛刷部;121、第二刷体;1211、配合部;1212、第二本体部;1213、第二弯折部;122、第二刷毛;13、导向件;14、导向槽;
49.20、运动部件;21、曲柄;211、曲柄支架;212、曲柄销轴;22、连杆;221、连杆支架;
50.30、驱动部件;31、电机;
51.40、第一喷淋组件;41、安装部;42、第一喷淋部;421、第一喷淋流道;422、出水孔;423、第一喷淋孔;424、卡爪;425、凸起部;43、第二喷淋部;431、第一喷淋流道;432、第二喷淋孔;
52.50、第二喷淋组件;51、喷淋本体;52、喷淋口;
53.60、鞋撑部件;61、第一鞋撑部;611、第一鞋撑通道;612、喷孔;613、第一加强筋;614、第一流道;615、第二加强筋;616、第二流道;617、卡槽;618、衔接部;619、导液槽;62、第二鞋撑部;621、本体部;6211、限位凸起;622、伸缩部;6221、限位凹槽;623、第二鞋撑通道;623-1、第一分鞋撑通道;623-2、第二分鞋撑通道;624、卡凸;63、第三鞋撑部;631、第三鞋撑通道;632、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5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5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6.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5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9.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刷洗组件包括毛刷部件10和运动部件20,其中,毛刷部件10设有至少两个,也即,毛刷部件10最少设置两个以分别刷洗鞋子的不同部位。运动部件20可以带动其中一个毛刷部件10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以洗鞋子的鞋底,其中一个毛刷部件10可以带动其中另一个毛刷部件10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以洗鞋子的鞋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形成夹角,也即,其中一个毛刷部件10的运动方向和其中另一个毛刷部件10的运动方向不同。
60.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刷洗组件,通过运动部件20带动其中一个毛刷部件10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其中一个毛刷部件10带动其中另一个毛刷部件10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从多个角度更加充分地对鞋子进行刷洗,洗涤效果较佳。
61.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毛刷部件10包括第一毛刷部11和第二毛刷部12,在第一毛刷部11上开设有多个导向部1111,在第二毛刷部12上对应导向部1111的位置设置有配合部1211,配合部1211与导向部1111滑动配合。运动部件20连接在第一毛刷部11上,以带动第一毛刷部11沿第一方向运动。
62.其中,导向部1111可以为滑槽,配合部1211相应为滑块,滑槽的形状可以根据第二毛刷部12需要的运动轨迹进行设置,比如导向部1111为“跑道型”滑槽,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连接有轨迹段,导向部1111的第一端或第二端适于抵接配合部1211,以限制配合部1211继续沿着轨迹段移动,当配合部1211抵接在第一端,第一毛刷部11在运动部件20的作用下移动时,导向部1111的第一端推动配合部1211移动,反之,导向部1111的第二端推动配合部1211移动。
63.当施力于运动部件20,使得运动部件20向上移动以带动第一毛刷部11一起向上移动,从而使抵接在导向部1111第一端的配合部1211,随着导向部1111移动,以带动第二毛刷部12沿着导向部1111的延伸方向移动。
64.当施力于运动部件20,使得运动部件20向下移动以带动第一毛刷部11一起向下移动,从而使抵接在导向部1111第二端的配合部1211,随着导向部1111移动,以带动第二毛刷部12沿着导向部1111的延伸方向移动,随着第一毛刷部11在运动部件20作用下往复运动,第二毛刷部12沿着导向部1111的延伸方向做往复运动。另外,运动部件20的外部设置罩壳,
罩壳可拆卸地连接于设备本体101上,用于保护运动部件20。
65.当然,也可以在第二毛刷部12上开设有多个导向部1111,在第一毛刷部11上对应导向部1111的位置设置有配合部1211,配合部1211与导向部1111滑动配合。运动部件20连接在第一毛刷部11或第二毛刷部12上,具体的设置可以参照上述导向部1111开设在第一毛刷部11,配合部1211设置在第二毛刷部12。
66.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方向是指图1中的y方向,也可以是沿鞋子的长度延伸的方向。第二方向是指沿导向部1111的轴向延伸的方向。
67.导向部1111沿着第一方向可以间隔设置多个,每个导向部1111的中心线分别与第一方向的延长线相交,也即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成夹角设置。
68.相当于,第一毛刷部11可以沿着第一方向刷洗鞋子的底部,仿照人工刷洗的方式,将第一毛刷部11贴合在鞋子的底部上下进行刷洗,以清洗鞋子底部。当第一毛刷部11贴合在鞋子的底部上下进行刷洗时,第二毛刷部12沿着导向部1111的延伸方向倾斜刷洗鞋子的侧面。
69.如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毛刷部12并排设置有多个,两个第二毛刷部12相对设置形成一组刷洗部,每组刷洗部构造出适于鞋子放置的洗涤空间,该洗涤空间内可以放置一只鞋子。洗鞋设备100在洗鞋过程中,鞋子放置在该洗涤空间,其中一个第二毛刷部12刷洗鞋子的外侧面,另一个第二毛刷部12刷洗鞋子的内侧面,从而使鞋子污渍较高的地方均有毛刷刷洗,以使洗涤效果较佳。
70.其中,多个第二毛刷部12与第一毛刷部11滑动配合,运动部件20可以固定连接在第一毛刷部11,以带动第一毛刷部11进行上下运动。
71.当施力于运动部件20,使得运动部件20向上移动以带动第一毛刷部11一起向下移动,从而使抵接在导向部1111第一端的配合部1211,随着导向部1111移动,位于鞋子两侧的第二毛刷部12同时靠近鞋子,反之同时远离鞋子,使第二毛刷部12配合第一毛刷部11对鞋子进行多个角度刷洗。
72.如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毛刷部11包括第一刷体111和第一刷毛112,第一刷毛112可以阵列分布,且固定连接在第一刷体111上。
73.第一刷毛112也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刷体111上,即第一刷毛112可以形成簇状结构,每一簇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刷体111上。还可以将第一刷毛112设置为一个整体,将该第一刷毛112整体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连接在第一刷体111上。当第一刷毛112使用一段时间出现磨损或者损坏而无法继续正常工作时,用户可以自行更换第一刷毛112。
74.第一刷毛112可以根据鞋子的鞋底材质进行选择,一般选用毛制的第一刷毛112,或硅胶材质的第一刷毛112,硅胶材质的第一刷毛112更为柔软,容易变形,摩擦阻力大,不仅能够增加鞋子的鞋底与第一刷毛112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升第一刷毛112的清理效果,而且当第一刷毛112与鞋子的鞋底紧密接触时,第一刷毛112能够进行适应性改变,以防止第一刷毛112过硬损伤鞋子。
75.如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刷体111的两端翘起,即第一刷体111包括第一本体部1112和第一弯折部1113,第一弯折部1113相当于第一本体部1112弯折,以适应鞋子的走向。
76.第一弯折部1113可以设置在第一本体部1112的至少一侧,即第一弯折部1113可以
设置在第一本体部1112的顶部或底部,也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本体部1112顶底两侧。
77.当第一弯折部1113设置在第一本体部1112的顶部或底部时,不仅便于刷洗鞋子的鞋尖和鞋跟部位;而且,位于第一本体部1112底部的第一弯折部1113朝向洗鞋设备的排液口1012一侧弯折,其具有导流作用,以使喷射在第一刷体111的洗涤介质能够沿位于第一本体部1112底部的第一弯折部1113流入排液口1012。
78.另外,可以将第一弯折部1113上的刷毛长度设置为大于第一本体部1112上的刷毛长度,从而使鞋跟部位和鞋尖部位触碰到刷毛长的区域,方便将鞋跟部位和鞋尖部位清洗干净。
79.如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毛刷部12包括第二刷体121和第二刷毛122,第二刷毛122可以阵列分布,且固定连接在第二刷体121上。第二刷毛122的设置方式可以与上述第一刷毛112的设置方式相同。
80.同样,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刷洗鞋子的鞋尖和鞋跟部位,使得第二刷体121的两端翘起,即第二刷体121包括第二本体部1212和第二弯折部1213,第二弯折部1213相当于第二本体部1212弯折,以适应鞋子的走向。同样,可以将第二弯折部1213上的刷毛长度设置为大于第二本体部1212上的刷毛长度。从而使鞋跟部位和鞋尖部位触碰到刷毛长的区域,方便将鞋跟部位和鞋尖部位清洗干净。
81.需要说明的是,施力于运动部件20,可以通过人工操作,比如通过手轮转动,以实现施力于运动部件20。
82.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刷洗组件自动化程度更高,刷洗组件还包括驱动部件30,驱动部件30与运动部件20连接,适于驱动运动部件20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驱动部件30可以为电机31,相当于将人工采用手轮驱动的方式转变为电机31转动实现运动部件20运动。电机31设置在洗涤腔1011的腔体外部,避免洗涤介质进入到其内部,以影响电机31使用。
83.如图1所示,运动部件20包括曲柄21和连杆22,连杆22的第一端与曲柄21连接,连杆22的第二端与其中一个毛刷部件10连接,曲柄21通过键、过盈配合或联轴器等传动连接在电机31的输出轴。
84.当电机31通电工作,以带动曲柄21绕电机轴做圆周旋转运动,使位于曲柄21上的曲柄销随曲柄21转动,以拉动连杆22进行往复移动,连杆22带动第一毛刷部11沿上下方向进行往复移动,对鞋子进行刷洗。
85.参阅图6至图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洗鞋设备100,包括设备本体101和上述的刷洗组件,刷洗组件设置在设备本体101的侧壁。该洗鞋设备100用于洗涤各类鞋子,比如:休闲鞋、运动鞋、旅游鞋、负跟鞋、增高鞋、雨鞋、舞鞋等。设备本体101是整个洗鞋设备100的主体,在设备本体101的内部构造有洗涤腔1011,该洗涤腔1011能够容纳鞋子、洗涤介质等,洗涤介质可以是水或含有洗涤剂的水的混合物。
86.如图8所示,当鞋子放置在洗涤腔1011的内部时,鞋底的底部抵接在第一毛刷部11,鞋子的侧面抵接在第二毛刷部12。当鞋子放置于洗涤腔1011之后,鞋子的鞋底朝向第一毛刷部11,第一刷毛112抵接至鞋子的鞋底部位,第一方向与鞋子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方向与鞋子的长度方向之间存在一定夹角,从而使多个毛刷部件10能够同时刷洗鞋子,保证鞋子的清洗效果更佳。
87.如图6所示,毛刷部件10与设备本体101的侧壁之间通过导向部件连接。导向部件包括滑动配合或滚动配合的导向件13和导向槽14。
88.其中,导向件13设置在毛刷部件10或设备本体101的任一个上,导向槽14设置在毛刷部件10或设备本体101的另一个上。
89.如图1和图6所示,导向件13可以为杆件或滚轮,导向槽14可以构造于块状结构内。当导向件13为杆件时,导向件13可以固定在毛刷部件10朝向设备本体101的一侧,构造有导向槽14的块状结构可以固定在设备本体101的内壁上,导向件13伸入导向槽14的内部,当运动部件20带动毛刷部件10运动时,导向件13沿着导向槽14的延伸方向运动为毛刷部件10提供导向,以使毛刷部件10沿直线进行往复运动。
90.导向件13为滚轮时的结构设置与导向件13为杆件时的结构设置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91.如图6至图8所示,在洗涤腔1011的顶壁设置有第一喷淋组件40;或者在洗涤腔1011的侧壁或底壁设置有第二喷淋组件50;以及同时在洗涤腔1011的顶壁设置有第一喷淋组件40,在洗涤腔1011的侧壁或底壁设置有第二喷淋组件50。
92.参阅图7中的方位布局,比如在设备本体101的顶壁设置第一喷淋组件40,在设备本体101的底壁、左侧壁、右侧壁和前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第二喷淋组件50,洗涤介质通过第一喷淋组件40和第二喷淋组件50喷射高速射流,以持续冲击、喷淋鞋子,从而实现对鞋子进行全方位的污渍清理,达到清洗鞋子的效果。
93.如图9至图11所示,第一喷淋组件40包括安装部41、第一喷淋部42和第二喷淋部43,安装部41安装在洗涤腔1011的顶壁;第一喷淋部42转动连接在安装部41;第二喷淋部43可拆卸连接在第一喷淋部42,第二喷淋部43与第一喷淋部42之间互成夹角设置,以使第一喷淋部42和第二喷淋部43可以从不同方向喷射水流以洗涤鞋子。
94.第一喷淋部42可以为喷淋臂,喷淋臂由上下两部分拼合而成,上下两部分之间通过热板或超声波进行焊接。在喷淋臂靠近中心的位置沿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四个卡爪424,通过四个卡爪424与安装部41进行卡接,并与安装部41的柱状结构之间存在间隙,以在外力推动下能够使第一喷淋部42围绕安装部41进行旋转运动。
95.如图10所示,在第一喷淋部42的上下两部分之间构造出第一喷淋流道421。在第一喷淋部42靠近两个端部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喷淋流道421相连通的出水孔422,出水孔422的中心线与竖直方向形成角度,以使洗涤介质沿第一喷淋流道421流动至出水孔422的位置,并从出水孔422的位置喷出以推动第一喷淋部42绕其轴线进行旋转。在两个出水孔422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喷淋孔423,第一喷淋孔423的孔径小于出水孔422的孔径,以辅助对鞋子进行喷洗。
96.当洗涤介质沿着第一喷淋流道421流动至出水孔422,并从出水孔422喷出时,第一喷淋部42在洗涤介质的反作用力,绕着第一喷淋部42的轴线做圆周运动,使第一喷淋部42喷射的水线形成水环,覆盖鞋子的表面进行冲洗。
97.如图9和图11所示,第一喷淋部42的形状近似为“八卦”形状,以便于第一喷淋部42在惯性作用下更加持久和灵活地进行转动,以提高第一喷淋部42的喷洗效率。
98.如图10所示,在第一喷淋部42的下部分,位于中间位置的通水孔处设计有“火山口”状的凸起部425,该凸起部425能够起到导流的作用,使安装部41进入第一喷淋部42的洗
涤介质能够均匀向第一喷淋部42的两侧流动,以从出水孔422和第一喷淋孔423喷射出。
99.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喷淋部43可以为喷淋柱,喷淋柱由左右两部分拼合而成,在第二喷淋部43的内部构造出第二喷淋流道431,在第二喷淋部43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多个与第二喷淋流道431相连通的第二喷淋孔432,第二喷淋孔432辅助进行喷淋,实现第一喷淋组件40多维度的喷射,使喷淋效果更好。
100.设置在洗鞋设备100的进水管与第一喷淋组件40连接为其供液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101.第一种供液方式,进水管可以直接与安装部41的顶部管路连通为其持续供液,以使出水孔422、第一喷淋孔423和第二喷淋孔432有足够的洗涤介质喷射出去,确保洗鞋设备100具有连续喷出的射流冲洗鞋子。
102.第二种供液方式,进水管可以与供液组件连通,供液组件与安装部41的顶部管路连通为其供液,从进水管进入供液组件内的洗涤介质经过加压后进入安装部41,并从安装部41流入到第一喷淋流道421和第二喷淋流道431,从出水孔422、第一喷淋孔423和第二喷淋孔432持续喷射出洗涤介质以有效冲洗鞋子。
103.如图7和图8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喷淋组件50包括喷淋本体51,喷淋本体51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在设备本体101上,喷淋本体51为壳状结构,其内部构造有储液空间以形成喷淋腔。
104.当喷淋本体51安装在设备本体101的内侧壁时,可以在喷淋本体51上开设多个喷淋口52,或者沿着喷淋本体51的周向等间距设置多个喷淋口52,通过给喷淋腔供液,以使洗涤介质从喷淋口52喷出的射流冲洗鞋子。
105.当喷淋本体51安装在设备本体101的外侧壁时,可以在设备本体101的侧壁,即洗涤腔1011的腔壁上设置有呈平面阵列分布的多个喷淋口52,喷淋本体51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洗涤腔1011的腔壁,并覆盖多个喷淋口52的布设范围,在喷淋本体51的内部构造出喷淋腔。通过给喷淋腔供液,以使洗涤介质从喷淋口52喷出的射流冲洗鞋子。
106.其中,喷淋本体51完全覆盖喷淋口52的布设区域,可以理解为,喷淋本体51在设备本体101侧壁上的投影覆盖所有的喷淋口52,从而使所有喷淋口52共用一个喷淋腔,将结构集成化设置,以减小洗鞋设备100的结构尺寸,便于洗鞋设备100移动和存放,符合轻薄的设计理念,而且便于第二喷淋组件50的维修和更换。
107.另外,喷淋腔作为储液空间,能够使最先进入喷淋腔内的洗涤介质最先喷射出去,随着喷淋腔内洗涤介质的储存量增多,能够保证与喷淋腔相连通的每一个喷淋口52均有足够的洗涤介质喷射出去,确保洗鞋设备100具有连续喷出的射流冲洗鞋子,以持续冲击、喷淋鞋子,从而实现鞋子的污渍清理,达到清洗鞋的效果。
108.喷淋本体51与洗涤腔1011的腔壁外侧表面之间密封连接,以使第一喷淋腔形成密闭的储液空间。沿着喷淋本体51的四周设置有密封槽,在密封槽内可以嵌设密封圈或密封条等能够起到密封作用的部件,或者可以在设备本体101上对应该密封槽的位置设置密封凸起(图中未示出),当喷淋本体51连接在设备本体101的侧壁之后,密封凸起嵌设于该密封槽内,能够实现喷淋本体51与设备本体101之间的密封连接。
109.需要说明的是,喷淋口52的设置形状不做限定,喷淋口5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条形、块状结构等。喷淋口52在设备本体101侧壁上的布设方式也不做限定,比如喷淋口52可
以阵列布设在设备本体101的侧壁,其布设区域的形状可以包括矩形、圆形、三角形、菱形等。
110.设置在洗鞋设备100的进水管与喷淋本体51连接为储液空间内供液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111.第一种供液方式,进水管可以直接与喷淋本体51连通为储液空间持续供水,以使喷淋口52有足够的洗涤介质喷射出去,确保洗鞋设备100具有连续喷出的射流冲洗鞋子。
112.第二种供液方式,进水管可以与供液组件连通,供液组件与喷淋本体51连通为储液空间供液,从进水管进入供液组件内的洗涤介质经过加压后进入喷淋本体51与洗涤腔1011的腔壁外侧构成的储液空间内,从喷淋口52持续喷射出洗涤介质以有效冲洗鞋子。
11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喷淋组件40和第二喷淋组件50可以分别连接相互独立的进水管为其供水,也可以采用一个总的进水管,在进水管上设置多通阀为第一喷淋组件40和第二喷淋组件50分别进行供水。通过设置多组喷淋组件以对鞋子的鞋面和鞋底进行全方位的清洗,以提高洗涤效果的。
114.如图5、图7和图8所示,在设备本体101的底部开设有凹陷状的排液口,以方便洗涤介质从该排液口排出。洗涤介质可以从各个喷淋组件进入到洗涤腔1011的内部。进水管的一端可以连接外部水源,外部水源可以为自来水、井水等,进水管的另一端可以连接第一喷淋组件40和第二喷淋组件50。排液口可以连通排水管,以将洗鞋设备100洗涤之后的污水排出。
115.排液口的底部还可以设置供液组件,供液组件连通排液口1012与第一喷淋组件40和第二喷淋组件50,将进入洗涤腔1011内的洗涤介质输送至第一喷淋组件40和第二喷淋组件50,以反复冲洗鞋子,便于鞋子清洗干净;同时供液组件能够收集部分洗涤介质,以使洗涤介质沉淀之后循环输送至喷淋组件对鞋子进行清洗,不仅能够节约水资源,而且能够提高洗涤效果。
116.供液组件可以包括集液本体和第一水泵,集液本体为壳状结构,其内部形成有储液空间,集液本体设置在设备本体101的底部,并与设置在设备本体101底部的排液口1012连通,用于收集排液口1012排出的洗涤介质,第一水泵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管与集液本体连接,第一水泵的第二端通过供液管组件与喷淋组件和鞋撑通道当中的至少一个连通,以将洗涤腔1011内的洗涤介质可选择性地分配至第一喷淋组件40和第二喷淋组件50当中的至少一个。
117.供液组件还包括滤网收集器,滤网收集器设置在排液口1012的位置,用于过滤和收集鞋子上掉落的污渍、泥沙、毛屑等杂物,防止洗涤过程中,杂物阻塞洗鞋设备100的排水管或供液组件,从而保证洗鞋设备100正常运行,降低洗鞋设备100的维护成本。
118.如图8,以及图12至图15所示,在洗涤腔1011的内部设有至少两个鞋撑部件60,用于支撑待洗的鞋子,鞋撑部件60包括第一鞋撑部61和第二鞋撑部62,第一鞋撑部61用于挂装鞋子;第二鞋撑部62与第一鞋撑部61互成夹角连接,第二鞋撑部62适于沿其延伸方向进行适应性的伸缩,以使鞋子抵接至毛刷部件10。
119.其中,第二鞋撑部62与第一鞋撑部61互成夹角连接,也即第二鞋撑部62与第一鞋撑部61连接所构成的鞋撑部件6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近似为“l”字型,这种形状能够与鞋子的内部结构相适应,确保鞋子支撑稳定。第二鞋撑部62与洗涤腔1011的腔体内壁大致呈垂
直状态,第一鞋撑部61与第二鞋撑部62大致呈垂直状态,大致呈垂直状态可以理解为近似于垂直状态,但不包括垂直状态设置的情况,其目的是确保鞋子挂装在鞋撑部件60时,喷射至鞋子内部的洗涤介质能够完全排出,避免洗涤后的污水滞留在鞋子内部,以影响洗涤效果。
120.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二鞋撑部62与第一鞋撑部61互成夹角连接,使第二鞋撑部62适于沿其延伸方向进行适应性的伸缩,以使鞋子抵接至毛刷部件10,通用性强,而且洗涤效果较佳。比如,当鞋子挂装在第一鞋撑部61,与毛刷部件10之间的间隙较大时,毛刷部件10工作过程中无法有效刷洗鞋子,因此适应性地调整第二鞋撑部62的长度,使第二鞋撑部62的长度伸长,进而使挂装在第一鞋撑部61上的鞋子抵接在毛刷部件10上,确保毛刷部件10能够持续刷洗鞋子。当鞋子挂装在第一鞋撑部61,与毛刷部件10之间的间隙较小时,毛刷部件10无法有效运动进行刷洗时,毛刷部件10挤压鞋子,以使鞋子随第一鞋撑部61移动,进而使第二鞋撑部62收缩,确保毛刷部件10能够持续刷洗鞋子。
121.如图12至图1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鞋撑部62包括本体部621和伸缩部622,伸缩部622可伸缩连接于本体部621,本体部621适于固定第二鞋撑部62,伸缩部622适于连接第一鞋撑部61。
122.由于本体部621主要起到固定的作用,伸缩部622与本体部621可伸缩的连接,可以理解为是伸缩部622能够相对于本体部621进行伸缩移动,以使第二鞋撑部62具有适合长度,从而使连接在伸缩部622上的第一鞋撑部61能够随伸缩部622移动,向毛刷部件10靠近或远离毛刷部件10,确保鞋子与毛刷部件10进行有效接触,实现多个方向的刷洗。
123.如图12至图14所示,伸缩部622和本体部621的一种设置方式是,伸缩部622可以为外套管,本体部621可以为内套管,伸缩部622套设在本体部621的外侧表面,并沿着本体部621的外侧表面进行伸缩移动。也即直径不同的外套管和内套管之间可以进行滑动,在外力或水流冲击作用力下,外套管和内套管之间会发生位移,使得第二鞋撑部62具备适合的长度,让鞋子紧贴毛刷部件10。
124.如图14所示,在伸缩部622朝向本体部621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多个限位凸起6211,在本体部621上对应该限位凸起6211的位置开设有多个限位凹槽6221,伸缩部622沿本体部621的表面移动之后通过该限位凸起6211和限位凹槽6221配合实现限位。当然,限位凸起6211也可以设置在本体部621上,相应的,限位凹槽6221可以设置在伸缩部622上。
125.如图14所示,为了减小伸缩部622与本体部621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将限位凸起6211设置为滚轮,将限位凸起6211与本体部621件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轮与本体部621之间的滚动摩擦,从而方便伸缩部622在洗涤介质的冲击作用下,伸缩部622相对于本体部621发生位移。也即在水流冲击作用下,外套管相对于内套管发生位移,使第二鞋撑部62具备适合的长度,让鞋子紧贴毛刷部件10,该结构设置适合不同鞋底厚度的鞋子洗涤,适用性强。
126.为了使伸缩部622沿着预设方向在本体部621的表面进行伸缩移动,在伸缩部622朝向本体部621的一侧凸出设置有导向筋(图中未示出),在本体部621上对应该导向筋的位置开设有导向槽,当伸缩部622沿着本体部621移动时,导向筋沿着导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为伸缩部622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当然,导向筋也可以设置在本体部621上,相应的导向槽可以设置在伸缩部622上。
127.伸缩部622和本体部621的另一种设置方式是,本体部621可以为固定管,伸缩部622可以包括波纹管和弹性件,弹性件套在波纹管的外部,以支撑波纹管和第一鞋撑部61,伸缩部622可以在外力或洗涤介质的冲击作用,以及毛刷部件10的挤压作用下,适应性的进行伸缩,以适应不同规格的鞋子洗涤。
128.如图12和图14所示,第一鞋撑部61可拆卸地连接在伸缩部622上,从而方便用户根据洗涤的鞋子规格,适应性的换装适配的第一鞋撑部61。即第一鞋撑部61和第二鞋撑部62设置为独立的两个部分,通过可拆卸地连接方式进行固定,用户可以自行更换适合自己鞋长的第一鞋撑部61,比如适合男士鞋子的第一鞋撑部61,适合女士鞋子的第一鞋撑部61,适合儿童鞋子的第一鞋撑部61等。
129.如图12和图14所示,可以在第一鞋撑部61上设置卡槽617,可以在伸缩部622上设置与该卡槽617相对应的卡凸624或卡扣,第一鞋撑部61安装在伸缩部622上时,通过卡槽617与卡凸624配合实现卡接。当然,也可以在第一鞋撑部61上设置卡凸624或卡扣,在伸缩部622上设置与之对应的卡槽617。
130.第一鞋撑部61和伸缩部622之间的的可拆卸连接方式除了采用上述的卡接以外,还可以采用螺钉、螺栓等紧固件进行可拆卸地连接。另外,当伸缩部622和第一鞋撑部61均为管状结构时,第一鞋撑部61和伸缩部622之间还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可拆卸地连接。
131.鞋撑部件60的整体结构可以采用塑料材质,便于拆卸和更换,可以根据鞋子的规格批量生产多个不同规格的第一鞋撑部61,用户可以根据鞋子的鞋长大小,适应性的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第一鞋撑部61进行使用。也即,可以根据鞋子的鞋长选择不同规格的第一鞋撑部61,使得鞋撑部件60可以适配多种尺寸的鞋子,通用性较强。
132.另外,还可以在第一鞋撑部61上设置衔接部618,衔接部618相对于第一鞋撑部61倾斜设置,也即衔接部618与第一鞋撑部61之间存在一定夹角。当第一鞋撑部61与第二鞋撑部62连接时,衔接部618在第一鞋撑部61和第二鞋撑部62之间进行过渡,不仅可以提高鞋撑部件60的结构强度,而且方便鞋子挂装在鞋撑部件60或从鞋撑部件60卸下。当然,衔接部618也可以按照相同的方式设置在第二鞋撑部62上。
133.如图12至图15所示,在衔接部618的一侧或两侧开设有长条状的导液槽619,以便于喷射至鞋子内部的洗涤介质从该导液槽619排出至鞋子外部。
134.如图12至图1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鞋撑部62的内部构造出第二鞋撑通道623,使鞋撑部件60不仅可以支撑鞋子,还兼具介质流通的通道使用,当第二鞋撑通道623与供液组件连通时,第二鞋撑通道623作为洗涤通道使用,对挂装在鞋撑部件60上的鞋子内部进行清洗;当第二鞋撑通道623与烘干组件连通时,第二鞋撑通道623作为烘干通道使用,对挂装在鞋撑部件60上的鞋子进行由内而外地烘干,从而使鞋撑部件60的利用率更高。
135.如图12至图1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鞋撑部62的内部构造出第二鞋撑通道623,在第一鞋撑部61的内部构造出与第二鞋撑通道623相连通的第一鞋撑通道611,并在第一鞋撑部61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一鞋撑通道611相连通的喷孔612,多个喷孔612可以沿第一鞋撑通道611的延伸方向布置。当鞋子挂装在鞋撑部上时,第二鞋撑通道623与供液组件连通时,洗涤介质沿着第二鞋撑通道623进入到第一鞋撑通道611内,部分从第一鞋撑通道611的出口喷射出水线以洗涤鞋子的鞋尖内部,部分从与第一鞋撑通道611连通的喷孔612喷射
出的水线以洗涤鞋子的内部,从而使鞋子的内部能够进行充分清洗。
136.洗涤鞋子内部的洗涤介质从鞋尖部分沿着鞋底表面流到鞋跟位置,最后从鞋口部位流出鞋子内部。在洗涤过程中,洗涤介质能够经过整个鞋子内部区域,进而使鞋子的洗涤效果更佳。
137.如图12所示,第一鞋撑部61的端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613,相邻两个第一加强筋613之间构造出第一流道614,第一流道614与第一鞋撑通道611连通,能够使从第一鞋撑通道611喷出的洗涤介质经过分流有条不紊的进入到鞋子的内部对其进行冲洗,实现良好的洗涤效果。同时,方便洗涤介质沿着第一流道614排出鞋子内部。
138.如图1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鞋撑通道623包括第一分鞋撑通道623-1和第二分鞋撑通道623-2,第一分鞋撑通道623-1和第二分鞋撑通道623-2中至少一个与第一鞋撑通道611连通。设置第一分鞋撑通道623-1和第二分鞋撑通道623-2的目的是使烘干通道和洗涤通道分开,相互之间不会干涉。
139.相当于,第二鞋撑部62是一个整体结构,在其内部构造出相互独立的两个通道,即第一分鞋撑通道623-1和第二分鞋撑通道623-2。第一分鞋撑通道623-1和第二分鞋撑通道623-2中至少一个与第一鞋撑通道611连通,也即第一分鞋撑通道623-1或第二分鞋撑通道623-2与第一鞋撑通道611连通。或者第一分鞋撑通道623-1和第二分鞋撑通道623-2均与第一鞋撑通道611连通。
140.如图12至图1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还包括第三鞋撑部63,第三鞋撑部63与第二鞋撑部62并行设置,第三鞋撑部63的内部构造出第三鞋撑通道631,以使每个鞋撑部均单独设置,即使其中一个部件损坏需要更换,不会影响其他部件使用。
141.相当于,第二鞋撑部62是由两个独立的结构组成,每一个独立结构的内部均开设有鞋撑通道,也即第一分鞋撑通道623-1由第二鞋撑部62构造出,第二分鞋撑通道623-2由第三鞋撑部63构造出。
142.如图13至图1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鞋撑部63的端部设置有延伸部632,延伸部632相对于第三鞋撑部63倾斜设置,起到导向的作用,烘干过程中,烘干气流能够通过该倾斜设置的延伸部632顺利冲入鞋底,以加速鞋子的烘干进程。由于鞋底垫一般为eva弹性体,容易吸水导致集水现象发生,通过导向使烘干气流冲入鞋底,可加快烘干处理。
143.第三鞋撑部63和延伸部632中的至少一个上开设有与第三鞋撑通道631相连通的排气孔(图中未示出)。即第三鞋撑部63或延伸部上开设有排气孔,或者第三鞋撑部63和延伸部上均开设有排气孔,以使烘干气流通过该排气孔进入到鞋子内部。
144.如图1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鞋撑部61朝向第三鞋撑部63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615,相邻两个第二加强筋615之间构造出第二流道616,第三鞋撑通道631与第二流道616连通。当烘干气流经过第三鞋撑通道631进入到鞋子内部时,沿着第二流道616分散在鞋子内部的各个部位,从而使鞋子的烘干效果更好,同时能够避免热量集中,以损坏鞋子。
145.另外,第二流道616与上述第一流道614相互连通,从而利于洗涤介质沿着第一流道614流至第二流道616,从鞋子内部排出。
146.洗鞋设备100还包括烘干组件,烘干组件包括进风管路和烘干部件,烘干部件设置在进风管路上,进风管路与第三鞋撑通道631连通。烘干部件将空气加热之后经过进风管路
流入第三鞋撑通道631,对洗涤之后的鞋子进行烘干。烘干气流从第三鞋撑通道631进入到鞋子的内部,自鞋子的内部向鞋子的外部吹,使鞋子的烘干效果更好。
147.设备本体101包括内胆和外壳,外壳可拆卸地连接在内胆的外侧,内胆和外壳之间可以卡接、插接,或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等。
148.比如,在内胆上设置有卡接槽(图中未示出),在外壳朝向内胆的一侧设置有与该卡接槽相互配合的卡接块(图中未示出),当外壳套设在内胆的外部时,外壳与内胆之间能够通过该卡接块与卡接槽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检修和更换外壳和内胆之间的部件。卡接槽也可以设置在外壳,卡接块也可以设置在内胆上。
149.在内胆的底部设置有支腿,用于支撑洗鞋设备100,支腿的第一端与内胆固定连接,支腿的第二端适于接触放置平台(比如地面等),当洗鞋设备100100通过该支腿放置在设定位置之后,支腿与放置平台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便于排水。
150.本技术实施例中,设备本体101的一侧设有开口,该开口与洗涤腔1011连通,通过该开口能够将鞋子放入洗涤腔1011,或者将鞋子从洗涤腔1011的内部取出。在开口处通过铰接件或合页等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有门体102,门体102转动以打开或关闭该开口。
151.相当于设备本体101是一个面为敞口,其余五个面封闭的盒状结构,门体102封闭敞口之后使设备本体101的内部形成腔体,即洗涤腔1011。设备本体101除了可以为盒状结构,还可以为菱形、圆柱形等其他结构,设备本体101可以按照用户喜好对设备本体101的结构形状进行适应性调整。
152.鞋撑部件60可以设置在门体102朝向设备本体101的一侧,当门体102打开开口时,可以将鞋子放入洗涤腔1011,或者将已经洗涤完成的鞋子从洗涤腔1011取出。当门体102关闭该开口时,洗涤腔1011处于封闭状态,洗鞋设备100处于工作状态。
153.门体102可以包括向扣合设置的第一门体102和第二门体102,第一门体102与第二门体102之间可以卡接、插接或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进行连接。部分喷淋组件、部分烘干组件以及相应的管路设置在第一门体102和第二门体102之间,第二门体102作为外观表面,以隐藏位于第一门体102和第二门体102之间的各个部件,从而使洗鞋设备100的外观更整洁、美观。将第二门体102从第一门体102上拆卸之后,即可对以上各部件进行维修和更换,空间利用合理,便于洗鞋设备100的检修和更换。
15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鞋设备100在工作过程中,将门体打开,设置在门体上的鞋撑部件60显露出来,将鞋子挂装在鞋撑部件60上,转动门体以使其关闭后,鞋子随门体转动呈竖向挂装,以使高速水流通过鞋撑通道冲刷鞋子内部的时候,鞋子内部洗涤后的污水能够从鞋尖顺着鞋底流向鞋跟,以从鞋跟流出至鞋口,确保洗涤后的污水能够完全排出鞋子内部,以提升洗净效果和洗涤时间,避免污水集聚在鞋子内部无法排出,需要多次冲洗,延长洗涤时间。
155.当鞋子放置于洗涤腔1011之后,鞋子的鞋底朝向第一毛刷部11,并与第一毛刷部11充分贴合,第一方向与鞋子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方向与鞋子的长度方向之间存在一定夹角,从而使多个毛刷部件10能够同时刷洗鞋子。当电机31驱动运动部件20沿着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时,第一毛刷部11与鞋子的鞋底摩擦,以将鞋子的鞋底的污垢刷洗下来,第二毛刷部12与鞋子的鞋帮摩擦,以将鞋子的鞋棒和部分鞋面的污垢刷洗下来。喷淋组件40将配合各个毛刷部进行冲洗,以有效提高洗涤效果。同时从鞋撑部件60进入到鞋子内部的高速水
流,在洗涤完鞋子内部之后,能够顺利使污水从鞋子的内部流出,以提升洗净效果,节约洗涤时间。
15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