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烤箱的制作方法

2022-12-20 06:31: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烤箱。


背景技术:

2.烧烤是将食材放置在热源上进行烤制的烹调方式。传统的烧烤是采用木炭作为热源,但木炭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供氧量不足的问题,影响燃烧效率,进而影响烤制效率和食材风味。尤其是在应用于整体式烧烤机的时候,炭炉内置在烤箱内部,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相关设备仅从炭炉的底部送风,实际效果有限,并且木炭表面燃烧产生的灰尘会阻碍木炭燃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烤箱,能够提高木炭的燃烧效率,解决木炭表面燃烧产生的灰尘带来的影响。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烤箱,包括:烤箱本体,所述烤箱本体设置有烧烤口;炭炉,设置在所述烤箱本体内;送风机构,对应所述炭炉设置在所述烤箱本体上,用于向所述炭炉的底部和顶部输送风力。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烤箱,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6.本实施例的烤箱,同时对炭炉的上方和下方送风,较传统结构中仅从炭炉底部送风的形式而言,能够增大供氧量,确保木炭充分接触空气,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并且木炭表面因燃烧产生的灰尘,在上下风力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剥离、脱落,不会阻碍木炭燃烧。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送风机构包括:第一送风组件,设置有第一风机以及连通所述炭炉底部的第一送风管道,用于向所述炭炉的底部送风;第二送风组件,设置有第二风机以及连通所述炭炉上端的第二送风管道,用于向所述炭炉的上端送风。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烤箱设置有多个所述炭炉,所述送风机构对应每个所述炭炉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送风组件。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炭炉包括:炭炉本体,所述炭炉本体设置有上端开口的炉腔;分隔部,设置在所述炉腔内并将所述炉腔分隔为上腔与下腔,并且所述分隔部上设置有连通口,以供所述上腔连通所述下腔;进风凹位,设置在所述下腔的侧壁上,所述进风凹位相对于所述炭炉本体的外壁向内凹陷并设置有进风孔,以对接所述送风机构。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凹位分布在所述下腔的一侧侧壁上,所述下腔在所述进风凹位相对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补风孔。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炭炉包括:炭炉本体;分隔部,设置在所述炭炉本体内并在所述炭炉本体内分隔形成上腔和下腔,所述分隔部上设置有连通口,以供所述上腔连通所述下腔;进风部,设置在所述上腔的内壁上,用于在所述上腔的内壁上形成进风间隙。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部包括安装在所述上腔的内壁上的锯齿
状结构、波浪形结构、螺旋状结构、柱状结构、板块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烤箱本体在所述烧烤口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抽屉,所述安装抽屉能够向外抽出,所述炭炉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抽屉上,并且所述炭炉与所述烧烤口沿水平方向错位分布。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烤箱本体在所述安装抽屉的下方设置有收集抽屉,所述收集抽屉对应所述烧烤口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收集腔,所述收集腔内盛装有水,并且所述收集腔内设置有溢流管,所述安装抽屉对应所述烧烤口的正下方设置有让位口。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烧烤口与所述炭炉之间形成有供热通道,所述烤箱本体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供热通道开闭程度的温度调节机构。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剖视图;
21.图4为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炭炉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3.图6和图7为进风部的两种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安装抽屉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滑槽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取放工具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卡块的一种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1.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
中的具体含义。
32.参照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烤箱,包括:烤箱本体100,烤箱本体100设置有烧烤口101;炭炉,设置在烤箱本体100内;送风机构,对应炭炉设置在烤箱本体100上,用于向炭炉的底部和顶部输送风力。
33.本实施例的烤箱,同时对炭炉的上方和下方送风,较传统结构中仅从炭炉底部送风的形式而言,能够增大供氧量,确保木炭充分接触空气,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并且木炭表面因燃烧产生的灰尘,在上下风力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剥离、脱落,不会阻碍木炭燃烧。
34.在部分实施例中,送风机构包括第一送风组件和第二送风组件,其中第一送风组件设置有第一风机501以及连通炭炉底部的第一送风管道500,用于向炭炉的底部送风。第二送风组件设置有第二风机504以及连通炭炉上端的第二送风管道502,用于向炭炉的上端送风。
35.参照图2至图5,可以理解的是,炭炉设置有炭炉本体600,炭炉本体600具有上端开口的炉腔。在炭炉本体600内设置有分隔部603,通过分隔部603将炉腔分成上腔601与下腔602。同时分隔部603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口,以实现上腔601、下腔602的连通。第一送风管道500连通下腔602,第二送风管道502的输出端朝向上腔601的开口端。工作时,木炭摆放在分隔部603上,可以通过下腔602来收集木炭燃烧产生的灰尘。第一送风管道500对下腔602送风,风力会向上流道来促进木炭燃烧。在利用风力来剥离木炭表面燃烧产生的灰尘的时候,尽管分隔部603会造成部分遮挡,但结合第二送风管道502的送风,依旧能够有效对木炭表面的灰尘进行剥离,确保燃烧效果。
36.参照图3、图5至图7,在部分实施例中,分隔部603通过并排设置的多根支撑杆形成,相邻的两根支撑杆之间的间距形成连通口。
37.可以理解的是,分隔部603也可以通过网板,或者多块间隔设置的隔板形成。
38.为了方便第一送风管道500送风,在部分实施例中,下腔602的侧壁外表面设置有进风凹位604,在该进风凹位604内设置进风孔605。本实施例通过进风凹位604的设置,可以避免炭炉因侧壁贴合烤箱本体100而导致进风孔605被遮挡,方便进风孔605对接第一送风管道500。
39.在部分实施例中,进风孔605的位置分布在下腔602侧壁的上半部分区域。这样可以避免风力将积落在下腔602底部的灰尘被吹起。
40.参照图3和图5,可以理解的是,下腔602的一个侧壁在上端位置向内、向下倾斜延伸形成斜板,再于斜板下端竖直延伸至下腔602的底部,以此来形成进风凹位604,进风孔605开设在斜板下端竖直延伸的板面上。同时炭炉本体600在该进风凹位604的外侧仍设置有侧壁,从而通过进风凹位604形成一个底部开口的凹腔。第一送风管道500水平布置在进风凹位604的底部并与之对正,第一送风管道500的上端沿长度方向开设多个第一出风孔。本实施例中利用进风凹位604的设置来形成凹腔,方便第一送风管道500向凹腔内送风,再经凹腔送入下腔602,可以确保进风均匀。并且斜板能够引导木炭燃烧的灰尘落入下腔602底部,实现燃烧灰尘的集中收集。而进风孔605位于竖直侧壁上,灰尘下落时不会落入进风孔605,结构设置合理。
41.参照图5,可以理解的是,下腔602在与进风凹位604相对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补风孔606。本实施例中的补风孔606并没有配置主动送风结构,在实际工作时,送风机构通过进
风孔605主动送风,利用补风孔606被动吸风,可以确保供氧量。
42.参照图3,可以理解的是,烤箱本体100内设置有两个炭炉,送风机构在每个炭炉底部各设置有一个第一送风管道500,两个第一送风管道500各自连接有一个第一风机501。本实施例针对每个炭炉独立配置第一送风组件,既可以确保每个炭炉的送风量,又方便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对应的第一风机501的启停。比如在只启用一个炭炉的情况下,另外未启动的炭炉所对接的第一风机501即可进行关闭。
43.考虑到木炭在堆积而贴合上腔601的侧壁的时候,在燃烧时,中间位置的木炭难于充分接触空气,为此,在部分实施例中,炭炉在上腔601的内壁上设置有进风部,通过进风部在上腔601的内壁上形成进风间隙。当木炭摆放到分隔部603上的时候,木炭与上腔601的侧壁之间能够通过进风部的存在形成进风间隙,使得空气能够上下导通,进入到竖直方向的木炭的中间位置,从而确保木炭中间位置的供氧量。
44.参照图6,可以理解的是,进风部在上腔601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锯齿条607,从而利用相邻两个锯齿条607之间的间距以及锯齿条607本身的锯齿部分来对木炭进行限位,使得木炭周侧形成进风间隙,上方或者下方的空气能够顺利进入。
45.参照图7,可以理解的是,进风部在上腔601的内壁上设置两排螺旋限位条608。在木炭摆放到分隔部603上的时候,在螺旋限位条608的限位作用下,木炭不能直接贴合上腔601的内壁,从而形成进风间隙。
46.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进风部还可以采用波浪形结构、柱状结构、板块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
47.参照图3,可以理解的是,烤箱本体100上滑动设置有安装抽屉300,安装抽屉300位于烧烤口101的下方,安装抽屉300沿滑动方向的前端和后端的两个位置分别安装有一个炭炉,在两个炭炉中间位置形成有让位口。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设置,在烧烤口101下方错位设置有两个炭炉为烧烤口101供热,可以确保烧烤口101的热量,同时食材在烧烤口101烤制过程中滴落的油滴不会滴落到木炭上,能够避免产生油烟,因此可以提高食材的烤制质量,改善作业环境。
48.参照图1至图9,可以理解的是,烤箱本体100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口,左右两个侧壁对应第一安装口设置有滑槽102,滑槽102上设置有限位柱。安装抽屉300包括前挡板301、两个侧板302以及多根连杆,两个侧板302分别滑动安装在一滑槽102内,并且对应限位柱设置有限位槽303,前挡板301安装在两个侧板302的前端并位于烤箱本体100的前方,前挡板301在侧板302完全推入滑槽102内的时候覆盖第一安装口。连杆设置在两个侧板302之间。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设置,限位柱滑动配合在限位槽303里面,可以避免安装抽屉300在抽出的时候直接脱出而导致炭炉倾倒,安全性和稳定性更高。并且侧板302同时通过滑槽102的上下钣金侧壁限位,再辅以限位柱和限位槽303的配合,可以确保结构强度和刚度,在安装抽屉300被抽出的时候,可以有效克服炭炉产生的力矩。前挡板301的设置也能够防止热量逸散,提高热量利用效率。
49.参照图8,可以理解的是,侧板302对应每个炭炉设置有上端开口的两个安装槽304,炭炉本体600的两端各设置有两个安装柱609,炭炉本体600通过安装柱609卡接在安装槽304里面。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设置,在将安装抽屉300抽出的时候,两个炭炉能够完全退出烤箱本体100,只需要将炭炉向上抬起即可取出。
50.需要说明的是,炭炉本体600与安装抽屉300之间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形式进行安装。
51.参照图10和图11,可以理解的是,烤箱配置有两个取放工具700,以通过双手握持两个取放工具700来进行每个炭炉的取放。具体的,取放工具700包括杆件折弯形成握持部702、焊接在握持部702下方的卡接杆701。折弯形成握持部702的杆件,具体是在中间位置折弯成一钝角,在上端位置折弯形成并列的双杆结构。卡接杆701的中间位置垂直连接握持部702的下端。炭炉本体600在上腔601的四个顶角位置各设置有一个卡块610,卡接杆701的长度与炭炉本体600的宽度适配。
52.在进行炭炉取放的时候,作业人员通过双手分别握持一个取放工件,控制卡接杆701从卡块610边缘位置插入上腔601并移动至对应的两个卡块610下端,再向上提起,即可将炭炉取出。本实施例通过取放工具700的设置来进行炭炉的取放,在炭炉还具有一定温度的时候即可进行取放,方便进行木炭添加或者灰尘清理,不用担心炭炉本身的高温。
53.在部分实施例中,烤箱本体100的外侧壁设置有挂钩,以挂载取放工具700。
54.需要说明的是,取放工具700以及卡块610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只需要能够实现卡接炭炉本体600并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将炭炉取出即可。
55.参照图3,可以理解的是,烤箱本体100在安装抽屉300的下方滑动设置有收集抽屉400,收集抽屉400对应烧烤口101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收集腔401,收集腔401内盛装有水,并且收集腔401内竖直设置有溢流管402。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设置,收集腔401能够用于收集食材烤制过程中滴落的油滴,并且由于里面盛装有水,既方便后面清理油污,也可以避免收集抽屉400在炭炉的烘烤作用下升温,导致油滴滴在上面产生油烟。溢流管402的设置可以在收集抽屉400内的水过多的时候排出多余的水。
56.在部分实施例中,烤箱还设置有自动补水机构,自动补水机构用于向收集抽屉400内加水。自动补水机构可以采用液位检测的方式进行自动补水,也可以采用定时的方式进行自动补水,又或者人工观察启动的方式自动补水,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57.在部分实施例中,烧烤口101与炭炉之间形成有供热通道,烤箱本体100设置有用于控制供热通道开闭程度的温度调节机构。本实施例通过控制供热通道的开闭来调节烧烤口101的温度,可以根据食材烤制需求调节温度。
58.参照图1至图11,可以理解的是,烤箱本体100为内部中空的箱体结构,在烤箱本体100的上端中间区域设置有围板200,通过围板200围合形成有烧烤口101。围板200的周侧设置有凸台,凸台的下端与烤箱本体100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导柱结构,并且在导柱结构上套设有弹簧,围板200通过导柱结构限位、导向能够上下移动,同时通过弹簧顶持保持常态下处于调节行程的上端位置。烤箱本体100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口和位于第一安装口下方的第二安装口。第一安装口内滑动安装有安装抽屉300,安装抽屉300为框架结构,在前后两端的位置各安装有一个炭炉。两个炭炉的上方与烤箱本体100的侧壁之间形成连通烧烤口101的供热通道。第二安装口内滑动设置有收集抽屉400。围板200的前后两侧与两个炭炉靠近端的侧壁对应,从而在向下移动的时候,控制供热通道的开闭程度。两个炭炉相互背离的一端设置进风凹位604。烤箱本体100的后端设置有两个第一风机501,两个第一风机501分处于靠近烤箱本体100左右侧壁的位置,其中一个第一风机501从烤箱本体100的左侧设置延伸到处于后端的炭炉下端的第一送风管道500,另一个第一风机501从烤箱本体100的
右侧设置延伸到处于前端的炭炉下端的第一送风管道500。烤箱本体100的后端还设置有第二风机504,第二风机504从烤箱本体100的左侧设置有连通管503,同时在烤箱本体100的顶部对应两个炭炉各设置有一个第二送风管道502,连通管503连接两个第二送风管道502。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设置,可以通过围板200的升降来调节两个炭炉的热量输出。
59.可以理解的是,围板200的升降可以手动控制,也可以采用螺栓等其他结构进行调节、锁定,又或者采用电机或气缸驱动的自动控制结构控制。
60.在部分实施例中,烤箱在烧烤口101位置和靠近收集抽屉400的位置设置温度传感器。烧烤口101位置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烧烤温度,以此来调节围板200上下移动。收集抽屉400位置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收集抽屉400位置的温度,用于判断收集抽屉400内是否还有水,进而控制自动补水。
61.在部分实施例中,炭炉能够上下调节的安装在安装抽屉300上,以调节到烧烤口101之间的距离。
6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