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物理层密钥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2022-12-20 00:10: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中涉及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是一种物理层密钥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语义通信系统随着各类业务的发展被不断使用。其中,当前实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通信(dnn-based end-to-end communication system,dlsc),是依靠深度神经网络进行语义信息提取编码,再利用无线信道实现信号的传输。
3.进一步的,物理层密钥生成方法(physical layer key generation,pkg)是无线通信双方之间依赖于无线信道的多个随机性特征而建立密钥的一种方法。其中,在pkg模型中,发送端与接收端通过相同的无线信道交换信息,并且交替进行信道探测,得到各自描述信道变化的信道特征。由于信道互易性,双方得到的特征会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再经过量化、信息协调及隐私方法,以使二者得到完全相同的随机密钥流。
4.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语义通信系统属于静态环境,其具有时间变化有限,信道提供的随机性也相当有限的特性。可以理解的,这会降低物理层密钥的生成速率、严重阻碍密钥生成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层密钥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由于语义通信系统属于变化量有限的静态环境所导致的降低物理层密钥的生成速率的问题。
6.其中,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物理层密钥的生成方法,应用于包含智能反射面ris的语义通信系统,其中:
7.基于所述语义通信系统的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的第一信道探测信号,以及,基于所述接收端接收到的第二信道探测信号,计算得到用于反映所述第一信道探测信号与所述第二信道探测信号之间语义偏移量的语义漂移特征;
8.基于所述语义漂移特征,生成用于随机化控制所述ris的开关序列;
9.在所述发送端向所述接收端通过所述ris互相发送初始信道探测信号时,利用所述开关序列,对所述ris的多个元件进行开关控制,以使所述初始信道探测信号转变为目标信道探测信号;
10.通过所述目标信道探测信号,由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建立所述语义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密钥。
11.可选地,在基于本技术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计算得到用于反映所述第一信道探测信号与所述第二信道探测信号之间语义偏移量的语义漂移特征,包括:
12.获取所述第一信道探测信号所反映的第一语义编码;以及,获取所述第二信道探测信号所反映的第二语义编码;
13.计算所述第一语义编码与所述第二语义编码的差异信息,并将所述差异信息作为所述语义漂移特征。
14.可选地,在基于本技术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语义漂移特征,生成用于随机化控制所述ris的开关序列,包括:
15.将所述语义漂移特征进行数学量化处理,得到量化为0至1的字符串序列;
16.将所述字符串序列作为用于随机化控制所述ris的开关序列。
17.可选地,在基于本技术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开关序列,对所述ris的多个元件进行开关控制,以使所述初始信道探测信号转变为目标信道探测信号,包括:
18.所述发送端向所述ris发送所述初始信道探测信号,以使由所述接收端接收经过所述ris生成的所述目标信道探测信号。
19.可选地,在基于本技术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目标信道探测信号,由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建立所述语义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密钥,包括:
20.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分别解析所述目标信道探测信号,得到用于反映信道强度或信道信息的信道参数;
21.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分别基于均值和方差的双阈值量化技术,对所述信道参数进行量化处理,分别得到量化为0和1的比特序列;
22.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基于量化后的比特序列,建立所述语义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密钥。
23.可选地,在基于本技术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基于量化后的比特序列,建立所述语义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密钥,包括:
24.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利用bcd码进行信息协商,得到一致的比特序列;
25.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利用哈希函数放大基于所述比特序列得到的密钥,得到所述语义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密钥。
26.可选地,在基于本技术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利用bcd码进行信息协商,得到一致的比特序列,包括:
27.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分别通过原始密钥序列与校验矩阵相乘得到伴随式;以及,所述发送端将自身的第一伴随式发送给所述接收端;
28.所述接收端利用自身的第二伴随式以及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伴随式,对自身的原始密钥序列进行纠错,得到所述密钥。
29.其中,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物理层密钥的生成装置,应用于包含智能反射面ris的语义通信系统,其中:
30.计算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语义通信系统的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的第一信道探测信号,以及,基于所述接收端接收到的第二信道探测信号,计算得到用于反映所述第一信道探测信号与所述第二信道探测信号之间语义偏移量的语义漂移特征;
31.生成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语义漂移特征,生成用于随机化控制所述ris的开关序列;
32.转变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发送端向所述接收端通过所述ris互相发送初始信道探测信号时,利用所述开关序列,对所述ris的多个元件进行开关控制,以使所述初始信道
探测信号转变为目标信道探测信号;
33.建立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目标信道探测信号,由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建立所述语义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密钥。
3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35.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以及
36.显示器,用于与所述存储器以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从而完成上述任一所述物理层密钥的生成方法的操作。
3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还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取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任一所述物理层密钥的生成方法的操作。
38.本技术中,可以基于语义通信系统的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的第一信道探测信号,以及,基于接收端接收到的第二信道探测信号,计算得到用于反映第一信道探测信号与第二信道探测信号之间语义偏移量的语义漂移特征;基于语义漂移特征,生成用于随机化控制ris的开关序列;在发送端向接收端通过ris互相发送初始信道探测信号时,利用开关序列,对ris的多个元件进行开关控制,以使初始信道探测信号转变为目标信道探测信号;通过目标信道探测信号,由发送端与接收端建立语义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密钥。通过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以通过在语义通信系统中部署ris来实现增加发送端与接收端在传输信号中的信道特征变化量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结合语义漂移现象来实现对ris信道的随机化控制从而能够避免减少语义通信系统中物理层密钥的生成速率较低的问题。
39.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40.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41.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其中:
42.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物理层密钥的生成方法的示意图;
43.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物理层密钥的生成方法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44.图3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物理层密钥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5.图4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6.图5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7.图6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存储介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8.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49.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50.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不作为对本技术及
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51.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5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53.另外,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的随之改变。
55.下面结合图1-图3来描述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进行物理层密钥的生成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下述应用场景仅是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而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此方面不受任何限制。相反,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适用的任何场景。
56.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物理层密钥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57.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一种物理层密钥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应用于包含智能反射面ris的语义通信系统,其中:
58.s101,基于语义通信系统的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的第一信道探测信号,以及,基于接收端接收到的第二信道探测信号,计算得到用于反映第一信道探测信号与第二信道探测信号之间语义偏移量的语义漂移特征。
59.s102,基于语义漂移特征,生成用于随机化控制ris的开关序列。
60.s103,在发送端向接收端通过ris互相发送初始信道探测信号时,利用开关序列,对ris的多个元件进行开关控制,以使初始信道探测信号转变为目标信道探测信号。
61.s104,通过目标信道探测信号,由发送端与接收端建立语义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密钥。
62.相关技术中,随着各种具有大量数据传输和连接性的高要求的新型应用出现,如自动运输、消费机器人、环境监测和远程健康。这些应用现有的通信系统很难满足,因此语义通信系统被提出以应对上述问题。
63.其中,语义通信系统的目的是提取出数据的含义,同时过滤出非本质的信息,只传输数据的含义;同时,该系统在保留信息含义的同时会进一步压缩数据,适用于有大规模数据传输和低延迟需求的场景。
64.相关技术中,当前实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通信(dnn-based end-to-end communication system,dlsc),依靠深度神经网络进行语义信息提取编码,再利用无线信道实现信号的传输。由于无线信道的开放性和网络模型的脆弱性,dlsc易受到攻击,例如窃听、流量分析、监控、干扰、欺骗、修改等。因此如何保证此系统的通信安全将会是重要的问题。
65.进一步的,物理层密钥生成(physical layer key generation,pkg)是无线通信双方之间建立密钥的一种方法。物理层密钥技术不需要固定的密钥分发设施,并且其安全
性不依赖于算法的计算复杂性。
66.其中,物理层密钥的实现依赖于无线信道的三个随机性特征,即通道互易性、时间变化和空间去相关。其中,时间变化是由发射器、接收器或环境中任何物体的移动引起的,这将改变信道路径的反射、折射和散射。这些随机运动会引起信道的随机变化,作为密钥生成的随机源。
67.在pkg模型中,通常情况下会有作为发送端的alice和作为接收端的bob两个角色。其中,alice与bob通过相同的无线信道交换信息,并且交替进行信道探测,得到各自描述信道变化的信道特征。由于信道互易性,双方得到的特征会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再经过量化、信息协调及隐私方法,以使二者得到完全相同的随机密钥流,从而完成物理层密钥的构建。
68.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语义通信系统属于静态环境,其具有时间变化有限,信道提供的随机性也相当有限的特性。可以理解的,这会降低物理层密钥的生成速率、严重阻碍密钥生成过程。
69.一种方式中,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应用在物理层密钥的生成方法中的系统架构图。由图可以看出,本技术为一种在语义通信系统中部署有智能反射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的通用物理密钥生成方案。即以ris作为无线信道新的随机源,在收发端进行信道探测时及时更新控制ris包含的至少一个元件的启闭,从而增强信道的时间变化特性,在静态环境中实现了基于物理层的密钥生成方案。
70.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提出的物理层密钥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包括:
71.步骤1、获取语义通信系统的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的第一信道探测信号,以及,获取接收端接收到的第二信道探测信号。
72.步骤2、获取第一信道探测信号所反映的第一语义编码;以及,获取第二信道探测信号所反映的第二语义编码。
73.步骤3、计算第一语义编码与第二语义编码的差异信息,并将差异信息作为语义漂移特征。
74.其中,由于语义通信系统的语义通信只需完成语义传输,不要求译码序列与编码序列严格匹配,这也导致两端在信息传输上会有一定的差异性。也即虽然发送端的信息与接收端的信息在语义层面上是匹配的,但是因为译码序列与编码序列的不严格匹配,从而会产生些许词语、固定句式的差异,从而形成语义传输特有的语义随机偏移现象。
75.一种方式中,本技术将第一信道探测信号所反映的第一语义编码,与第二信道探测信号所反映的第二语义编码之间的差异信息作为语义漂移(semantic drifts)特征。
76.一种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将该语义漂移特征作为语义通信系统传输信息过程中的一种随机源。作为示例的,可以通过数学推理,发现输入端的信息与接收端经过语义重建得到的信息存在数学关系。
77.步骤4、将语义漂移特征进行数学量化处理,得到量化为0至1的字符串序列,并将字符串序列作为用于随机化控制ris的开关序列。
78.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在物理密钥生成的信道探测阶段,可以提取出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的信道探测信号的语义漂移特征,并将其通过量化为0、1的数学处理,形成用于控制ris信道的随机变化的开关序列。
79.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选择基于平行因子的迭代双线性交替的最小二乘算法(iterative bilinear alternating least squares algorithm,blas)完成后续的信道估计。
80.步骤5、在利用开关序列对ris的多个元件进行开关控制的情况下,发送端向ris发送初始信道探测信号,以使由接收端接收经过ris生成的目标信道探测信号。
81.步骤6、发送端与接收端分别解析目标信道探测信号,得到用于反映信道强度或信道信息的信道参数。
82.步骤7、发送端与接收端分别基于均值和方差的双阈值量化技术,对信道参数进行量化处理,分别得到量化为0和1的比特序列。
83.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需要对目标信道探测信号中,反映信道强度或信道信息的信道参数进行量化处理。
84.一种方式中,量化过程要将通信双方通过信道探测得到的信道强度或者信道信息量化为比特序列。一种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基于均值和方差的双阈值量化方法,将大于较高阈值的数据量化为1,小于较低阈值的数据量化为0,阈值间的数据舍弃。从而得到量化为0和1的比特序列。
85.步骤8、发送端与接收端利用bcd码进行信息协商,得到一致的比特序列。
86.其中,对于接收端与发送端的信息协商过程来说,其是针对通信双方分别量化后比特流中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信息协商被用来进行对比特流的纠错,从而降低不一致率。
87.一种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由发送端与接收端分别通过原始密钥序列与校验矩阵相乘得到伴随式;以及,发送端将自身的第一伴随式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利用自身的第二伴随式以及接收到的第一伴随式,对自身的原始密钥序列进行纠错,得到所述密钥。
88.一种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利用bcd码进行信息协商,接收端和发送端通过密钥序列与校验矩阵相乘得到伴随式,以使发送端将得到的伴随式发送给接收端。进一步的,接收端通过比较伴随式差值对自己产生的原始密钥序列进行纠错。
89.步骤9、发送端与接收端利用哈希函数放大基于比特序列得到的密钥,得到语义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密钥。
90.其中,对于接收端与发送端的隐私放大过程来说,隐私放大减小密钥输出的比特流,从而删除密钥中泄露的信息,增强密钥的安全性。可以使用通用哈希函数实现隐私放大,从随机性弱的长输入流中输出随机性强的短输出流数据。为了更好的反应增加的随机源对于密钥生成的影响。
91.本技术中,可以基于语义通信系统的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的第一信道探测信号,以及,基于接收端接收到的第二信道探测信号,计算得到用于反映第一信道探测信号与第二信道探测信号之间语义偏移量的语义漂移特征;基于语义漂移特征,生成用于随机化控制ris的开关序列;在发送端向接收端通过ris互相发送初始信道探测信号时,利用开关序列,对ris的多个元件进行开关控制,以使初始信道探测信号转变为目标信道探测信号;通过目标信道探测信号,由发送端与接收端建立语义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密钥。通过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以通过在语义通信系统中部署ris来实现增加发送端与接收端在传输信号中的信道特征变化量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结合语义漂移现象来实现对ris信道的随机化控制从而能够避免减少语义通信系统中物理层密钥的生成速率较低的问题。
92.可选地,在基于本技术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计算得到用于反映第一信道探测信号与第二信道探测信号之间语义偏移量的语义漂移特征,包括:
93.获取第一信道探测信号所反映的第一语义编码;以及,获取第二信道探测信号所反映的第二语义编码;
94.计算第一语义编码与第二语义编码的差异信息,并将差异信息作为语义漂移特征。
95.可选地,在基于本技术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于语义漂移特征,生成用于随机化控制ris的开关序列,包括:
96.将语义漂移特征进行数学量化处理,得到量化为0至1的字符串序列;
97.将字符串序列作为用于随机化控制ris的开关序列。
98.可选地,在基于本技术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利用开关序列,对ris的多个元件进行开关控制,以使初始信道探测信号转变为目标信道探测信号,包括:
99.发送端向ris发送初始信道探测信号,以使由接收端接收经过ris生成的目标信道探测信号。
100.可选地,在基于本技术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通过目标信道探测信号,由发送端与接收端建立语义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密钥,包括:
101.发送端与接收端分别解析目标信道探测信号,得到用于反映信道强度或信道信息的信道参数;
102.发送端与接收端分别基于均值和方差的双阈值量化技术,对信道参数进行量化处理,分别得到量化为0和1的比特序列;
103.发送端与接收端基于量化后的比特序列,建立语义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密钥。
104.可选地,在基于本技术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发送端与接收端基于量化后的比特序列,建立语义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密钥,包括:
105.发送端与接收端利用bcd码进行信息协商,得到一致的比特序列;
106.发送端与接收端利用哈希函数放大基于比特序列得到的密钥,得到语义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密钥。
107.可选地,在基于本技术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发送端与接收端利用bcd码进行信息协商,得到一致的比特序列,包括:
108.发送端与接收端分别通过原始密钥序列与校验矩阵相乘得到伴随式;以及,发送端将自身的第一伴随式发送给接收端;
109.接收端利用自身的第二伴随式以及接收到的第一伴随式,对自身的原始密钥序列进行纠错,得到密钥。
110.可以理解的,由于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通信系统由于无线信道的开放性和神经模型的脆弱性,非常容易受到各种攻击,诸如窃听、监视和欺骗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物理层密钥生成方案,旨在通过探索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通信系统的底层随机性来保证其通信安全。
111.可选的,在本技术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物理层密钥的生成装置。其中应用于包含智能反射面ris的语义通信系统,其中:
112.计算模块201,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语义通信系统的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的第一信
道探测信号,以及,基于所述接收端接收到的第二信道探测信号,计算得到用于反映所述第一信道探测信号与所述第二信道探测信号之间语义偏移量的语义漂移特征;
113.生成模块202,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语义漂移特征,生成用于随机化控制所述ris的开关序列;
114.转变模块203,被配置为在所述发送端向所述接收端通过所述ris互相发送初始信道探测信号时,利用所述开关序列,对所述ris的多个元件进行开关控制,以使所述初始信道探测信号转变为目标信道探测信号;
115.建立模块204,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目标信道探测信号,由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建立所述语义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密钥。
116.通过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以通过在语义通信系统中部署ris来实现增加发送端与接收端在传输信号中的信道特征变化量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结合语义漂移现象来实现对ris信道的随机化控制从而能够避免减少语义通信系统中物理层密钥的生成速率较低的问题。
117.在本技术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计算模块201,被配置执行的步骤包括:
118.获取所述第一信道探测信号所反映的第一语义编码;以及,获取所述第二信道探测信号所反映的第二语义编码;
119.计算所述第一语义编码与所述第二语义编码的差异信息,并将所述差异信息作为所述语义漂移特征。
120.在本技术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计算模块201,被配置执行的步骤包括:
121.将所述语义漂移特征进行数学量化处理,得到量化为0至1的字符串序列;
122.将所述字符串序列作为用于随机化控制所述ris的开关序列。
123.在本技术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计算模块201,被配置执行的步骤包括:
124.在利用所述开关序列,对所述ris的多个元件进行开关控制的情况下,所述发送端向所述ris发送所述初始信道探测信号,以使由所述接收端接收经过所述ris生成的所述目标信道探测信号。
125.在本技术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计算模块201,被配置执行的步骤包括:
126.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分别解析所述目标信道探测信号,得到用于反映信道强度或信道信息的信道参数;
127.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分别基于均值和方差的双阈值量化技术,对所述信道参数进行量化处理,分别得到量化为0和1的比特序列;
128.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基于量化后的比特序列,建立所述语义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密钥。
129.在本技术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计算模块201,被配置执行的步骤包括:
130.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利用bcd码进行信息协商,得到一致的比特序列;
131.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利用哈希函数放大基于所述比特序列得到的密钥,得到所述语义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密钥。
132.在本技术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计算模块201,被配置执行的步骤包括:
133.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分别通过原始密钥序列与校验矩阵相乘得到伴随式;以及,所述发送端将自身的第一伴随式发送给所述接收端;
134.所述接收端利用自身的第二伴随式以及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伴随式,对自身的原始密钥序列进行纠错,得到所述密钥。
135.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执行上述物理层密钥的生成方法。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3包括:处理器300,存储器301,总线302和通信接口303,所述处理器300、通信接口303和存储器301通过总线302连接;所述存储器301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30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300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本技术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物理层密钥的生成方法。
136.其中,存储器301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303(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装置网元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
137.总线302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其中,存储器301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300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前述本技术实施例任一实施方式揭示的所述数据识别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300中,或者由处理器300实现。
138.处理器30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30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30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301,处理器300读取存储器30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13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物理层密钥的生成方法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具有与其采用、运行或实现的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140.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与前述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物理层密钥的生成方法对应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请参考图6,其示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光盘40,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即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会执行前述任意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物理层密钥的生成方法。
14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例子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光学、磁性存储介质,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142.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识别的方法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具有与其存储的应用程序所采用、运行或实现的方法相同
的有益效果。
143.需要说明的是:
144.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145.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技术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技术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示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技术的单独实施例。
146.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技术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14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