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减震支座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14 13:17: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支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支座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在建筑物建造时,通过使用抗震装置,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并降低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3.针对现有的建筑物,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增加支点、增加支座等,然而施工成本高,为了减少对现有建筑受力状态的变动,需要更为稳定的减震支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减震支座装置,为了减少对现有建筑受力状态的变动,需要更为稳定的减震支座。
5.一种减震支座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方的顶板,及设置在底座与顶板之间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阻尼杆、中心柱、环形块、第一缓震垫、压板、充气槽、第二缓震垫及减震弹簧,所述充气槽开设于所述底座的底端内壁,所述中心柱固定安装于所述顶板的底部并延伸至所述底座内壁的所述充气槽中,所述环形块和所述压板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中心柱的中段位置及底部,所述第一缓震垫贴合于所述环形块的底部并安装于所述底座内壁中,所述底座上端面由外向内环绕安装有两组支撑台,所述第二缓震垫为两组一一对应安装于所述支撑台上端面,所述第二缓震垫的顶部通过环形槽块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为若干组均匀安装于所述底座和顶板之间并位于两组所述支撑台之间,所述阻尼杆一端旋接于所述中心柱的上端部一侧,另一端旋接于接近所述底座中心轴线的一组支撑台上。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很好的起到减震作用。
7.所述第一缓震垫为圆环型结构,所述第一缓震垫套接于所述中心柱的外壁。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该装置承受更多力进行减震。
9.所述压板的横截面积与所述充气槽的横截面积相等。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板下压时会挤压充气槽中的气体,同样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
11.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通过固定块安装于所述顶板的底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该装置的减震能力。
13.所述阻尼杆为至少三组以所述中心柱为轴心均匀分布于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板之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该装置的减震能力。
15.本实用新型一种减震支座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16.通过设置减震组件,该装置受到外力时,顶板与底座之间的距离会缩小,缩小的同
时,阻尼杆会在中心柱与支撑台之间收缩,环形槽块挤压第二缓震垫,固定块挤压减震弹簧,中心柱通过环形块挤压第一缓震垫,压板则会在充气槽中向下运动,对充气槽中的空气进行压缩,从而通过阻尼杆、第一缓震垫、压板、充气槽、第二缓震垫及减震弹簧会同时对传递过来的力进行减震,使得该装置减震效果较好,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减震支座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减震支座装置底座上的支撑台分布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减震支座装置俯视图。
20.图中:1、底座;2、顶板;3、阻尼杆;4、中心柱;5、环形块;6、第一缓震垫;7、压板;8、充气槽;9、支撑台;10、第二缓震垫;11、环形槽块; 12、固定块;13、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22.参照图1-3,一种减震支座装置,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方的顶板2,及设置在底座1与顶板2之间的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阻尼杆3、中心柱4、环形块5、第一缓震垫6、压板7、充气槽8、第二缓震垫10及减震弹簧13,充气槽8开设于底座1的底端内壁,中心柱4固定安装于顶板2的底部并延伸至底座1内壁的充气槽8中,环形块5和压板7分别固定安装于中心柱4的中段位置及底部,压板7的横截面积与充气槽8的横截面积相等,压板7的底部边缘处设置有橡胶垫,可以在压板7下压时,避免气体被挤压出充气槽8,第一缓震垫6贴合于环形块5的底部并安装于底座1内壁中,第一缓震垫6为圆环型结构,第一缓震垫6套接于中心柱4的外壁,中心柱4通过环形块5可以挤压第一缓震垫6进行减震中心柱4与第一缓震垫6为滑动连接,底座1上端面由外向内环绕安装有两组支撑台9,第二缓震垫10为两组一一对应安装于支撑台 9上端面,第二缓震垫10的顶部通过环形槽块11与顶板2固定连接;
23.减震弹簧13为若干组均匀安装于底座1和顶板2之间并位于两组支撑台9 之间,减震弹簧13的一端通过固定块12安装于顶板2的底部,减震弹簧13为五组设置等间距环绕设置在底座1和顶板2之间,阻尼杆3一端旋接于中心柱4 的上端部一侧,另一端旋接于接近底座1中心轴线的一组支撑台9上;阻尼杆3 为至少三组以中心柱4为轴心均匀分布于底座1和顶板2之间,可以增加该装置的减震效果,该装置受到外力时,顶板2与底座1之间的距离会缩小,缩小的同时,阻尼杆3会在中心柱4与支撑台9之间收缩,环形槽块11挤压第二缓震垫10,固定块12挤压减震弹簧13,中心柱4通过环形块5挤压第一缓震垫6,压板7则会在充气槽8中向下运动,对充气槽8中的空气进行压缩,从而通过阻尼杆3、第一缓震垫6、压板7、充气槽8、第二缓震垫10及减震弹簧13会同时对传递过来的力进行减震,使得该装置减震效果较好。
2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减震支座装置,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方的顶板(2),及设置在底座(1)与顶板(2)之间的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阻尼杆(3)、中心柱(4)、环形块(5)、第一缓震垫(6)、压板(7)、充气槽(8)、第二缓震垫(10)及减震弹簧(13),所述充气槽(8)开设于所述底座(1)的底端内壁,所述中心柱(4)固定安装于所述顶板(2)的底部并延伸至所述底座(1)内壁的所述充气槽(8)中,所述环形块(5)和所述压板(7)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中心柱(4)的中段位置及底部,所述第一缓震垫(6)贴合于所述环形块(5)的底部并安装于所述底座(1)内壁中,所述底座(1)上端面由外向内环绕安装有两组支撑台(9),所述第二缓震垫(10)为两组一一对应安装于所述支撑台(9)上端面,所述第二缓震垫(10)的顶部通过环形槽块(11)与顶板(2)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13)为若干组均匀安装于所述底座(1)和顶板(2)之间并位于两组所述支撑台(9)之间,所述阻尼杆(3)一端旋接于所述中心柱(4)的上端部一侧,另一端旋接于接近所述底座(1)中心轴线的一组支撑台(9)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震垫(6)为圆环型结构,所述第一缓震垫(6)套接于所述中心柱(4)的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7)的横截面积与所述充气槽(8)的横截面积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13)的一端通过固定块(12)安装于所述顶板(2)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杆(3)为至少三组以所述中心柱(4)为轴心均匀分布于所述底座(1)和所述顶板(2)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震支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减震支座装置,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方的顶板,及设置在底座与顶板之间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阻尼杆、中心柱、环形块、第一缓震垫、压板、充气槽、第二缓震垫及减震弹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减震组件,该装置受到外力时,顶板与底座之间的距离会缩小,缩小的同时,阻尼杆会在中心柱与支撑台之间收缩,环形槽块挤压第二缓震垫,固定块挤压减震弹簧,中心柱通过环形块挤压第一缓震垫,压板则会在充气槽中向下运动,对充气槽中的空气进行压缩,从而通过阻尼杆、第一缓震垫、压板、充气槽、第二缓震垫及减震弹簧会同时对传递过来的力进行减震,使得该装置减震效果较好。好。好。


技术研发人员:施竹珺 欧阳郁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路博减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1
技术公布日:2022/12/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