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连接座、连接器、电池组件及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2-14 12:42: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座、连接器、电池组件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2.终端设备通过连接器的电流传输进行充电,但连接器的通流能力有限,难以适应日益增大的充电电流,阻碍了充电技术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座、连接器、电池组件及终端设备。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座,包括:第一座体,所述第一座体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第一金属件,所述第一金属件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远离所述第一座体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件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负极电源线相连,且所述第一金属件接地;至少一个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远离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正极电源线相连。
6.可选的,所述连接座还包括:第二金属件,所述第二金属件与所述第一金属件远离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金属件通过所述第二金属件接地。
7.可选的,所述第二金属件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金属件远离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侧抵接;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绕过所述柔性电路板并接地。
8.可选的,所述第二金属件还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绕过所述柔性电路板并接地。
9.可选的,所述第二金属件还包括:第一金属螺丝,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金属螺丝的螺纹部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孔并接地,且所述第一金属螺丝的头部与所述第二部分抵接;第二金属螺丝,所述第三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金属螺丝的螺纹部贯穿所述第二固定孔并接地,且所述第二金属螺丝的头部与所述第三部分抵接。
10.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触点包括:第一正极触点,所述第一正极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远离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正极触点位于所述第一座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正极触点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正极电源线相连;第二正极触点,所述第二正极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远离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正极触点位于所述第一座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正极触点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正极电源线相连。
11.可选的,所述连接座还包括: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一座体远离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触点位于所述第一正极触点与所述第二正极触点之间,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信号线相连。
12.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如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的连接座;第二座体,所述第二座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座的第一触点对应的第三触点;其中,所述连接座的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相连,且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三触点相连。
13.可选的,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卡接,且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三触点抵接。
14.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包括:如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的连接座;电池,所述电池的正极与所述连接座的柔性电路板正极电源线相连,所述电池的负极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负极电源线相连。
15.本公开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如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的连接器;电池,所述电池的正极与所述连接器的柔性电路板正极电源线相连,所述电池的负极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负极电源线相连;主板,所述连接器的第二座体设置在所述主板上,所述主板的电源线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三触点相连;金属中框,所述金属中框设置在所述主板远离所述第二座体的一侧,所述金属中框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一金属件相连。
16.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7.第一金属件在支撑第一座体的同时作为电流回路的负极,使得第一座体上无需设置作为负极的触点,使第一座体上的第一触点能够全部作为电流回路的正极,从而降低了电流回路的阻抗,提高了连接座整体的通流能力,使较大的充电电流能够通过,有效提升了终端设备的充电能力。
18.本公开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本公开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0.图1是相关实施例提出的连接座的剖面示意图;
21.图2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连接座的剖面示意图;
22.图3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连接座的剖面示意图;
23.图4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连接座的剖面示意图;
24.图5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连接座的剖面示意图;
25.图6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连接座的仰视示意图;
26.图7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27.图8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终端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28.如图所示:s1、座体,s2、金属件,s3、正极触点,s4、负极触点,s5、柔性电路板;
29.1、第一座体,2、第一金属件,3、第一触点,4、柔性电路板,5、第二金属件,6、第一部分,7、第二部分,8、第三部分,9、第一金属螺丝,10、第一固定孔,11、第二金属螺丝,12、第二固定孔,13、第一正极触点,14、第二正极触点,15、第二触点,16、第二座体,17、第三触点,18、电池,19、主板,20、金属中框。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相反,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31.如图1所示,在相关实施例中,连接座包括:座体s1、金属件s2、正极触点s3和负极触点s4,座体s1设置在柔性电路板s5(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上,金属件s2设置在柔性电路板s5远离座体s1的一侧,正极触点s3和负极触点s4分别设置在座体s1远离柔性电路板s5的一侧,且正极触点s3与柔性电路板s5的正极电源线相连,负极触点s4与柔性电路板s5的负极电源线相连。
32.可以理解的是,金属件s2用于座体s1的支撑,柔性电路板s5用于电流的传输,其中,正极触点s3和负极触点s4能够形成电流回路,从而实现充电,但由于电流回路具有正极触点s3和负极触点s4这两个触点的阻抗,导致连接座整体的通流能力不高,难以适应较大的充电电流,造成终端设备的充电能力无法提升。
33.虽然可以通过增加连接座的方式提高终端设备的充电能力,但由于终端设备内的空间有限,因此增加连接座会导致空间拥挤、器件干扰等问题。
3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一种连接座,包括第一座体1、第一金属件2和至少一个第一触点3,第一座体1设置在柔性电路板4上,第一金属件2设置在柔性电路板4远离第一座体1的一侧,第一金属件2与柔性电路板4的负极电源线相连,且第一金属件2接地,第一触点3设置在第一座体1远离柔性电路板4的一侧,第一触点3与柔性电路板4的正极电源线相连。
35.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金属件2在支撑第一座体1的同时作为电流回路的负极,使得第一座体1上无需设置作为负极的触点,使第一座体1上的第一触点3能够全部作为电流回路的正极,从而降低了电流回路的阻抗,提高了连接座整体的通流能力,使较大的充电电流能够通过,有效提升了终端设备的充电能力。
3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触点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在充电电流较小时,第一触点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从而在满足充电需求的同时减小连接座的体积,利于终端设备内的工业设计;在充电电流较大时,第一触点3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从而使两个第一触点3作为电流回路的正极进行充电,提高终端设备的充电能力;在充电电流极大时,可以将第一触点3的数量增加到三个、四个等,也可以同时设置多个连接座进行充电。
37.第一金属件2的具体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钢片、铜片等;第一金属件2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将第一金属件2的面积设置为较大于第一座体1的面积,以保证第一金属件2对第一座体1的稳定支撑;第一金属件2在柔性电路板4上的具体设置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胶粘固定、卡扣固定等。
38.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座还包括第二金属件5,第二金属件5与第一金属件2远离柔性电路板4的一侧相连,第一金属件2通过第二金属件5接地。
39.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金属件2设置在柔性电路板4上,其直接接地较为困难,因此通过第二金属件5的设置,使第一金属件2更易于实现接地,从而保证第一金属件2能够作
为电流回路的负极进行充电作业。
40.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金属件5的具体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钢片、铜片等。
41.第二金属件5可以与第一金属件2一体成型,第二金属件5作为第一金属件2的延伸,同时,第二金属件5与第一金属件2之间在保证良好接触的同时也可为拆卸式结构。
42.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金属件5包括第一部分6和第二部分7,第一部分6与第一金属件2远离柔性电路板4的一侧抵接,第二部分7的一端与第一部分6的一端相连,第二部分7远离第一部分6的一端绕过柔性电路板4并接地。
43.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部分7用于第二金属件5的直接接地,由于第二部分7绕过柔性电路板4,从而避免了第二金属件5在接地的同时与柔性电路板4之间出现器件干扰的问题,同时,第一部分6用于第二金属件5与第一金属件2之间的相连,由于第一部分6与第一金属件2抵接,从而在保证第二金属件5与第一金属件2贴合的同时便于第二金属件5的拆装。
4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分6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应根据第一金属件2的形状和尺寸进行确定,第二部分7的形状和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第二部分7可以是z型结构。
45.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金属件5还包括第三部分8,第三部分8的一端与第一部分6的另一端相连,第三部分8远离第一部分6的一端绕过柔性电路板4并接地。
46.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部分8也用于第二金属件5的直接接地,由于第三部分8也绕过柔性电路板4,从而避免了第二金属件5在接地的同时与柔性电路板4之间出现器件干扰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二部分7和第三部分8分别位于第一部分6的两端,因此通过第二部分7的直接接地以及第三部分8的直接接地,使第二金属件5在不同的接地环境中均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从而保证第二金属件5的稳定接地。
47.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部分8的形状和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第三部分8可以是z型结构。
48.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金属件5还包括第一金属螺丝9和第二金属螺丝11,第二部分7远离第一部分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0,第一金属螺丝9的螺纹部贯穿第一固定孔10并接地,且第一金属螺丝9的头部与第二部分7抵接,第三部分8远离第一部分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孔12,第二金属螺丝11的螺纹部贯穿第二固定孔12并接地,且第二金属螺丝11的头部与第三部分8抵接。
49.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金属螺丝9实现第二部分7的接地和固定,通过第二金属螺丝11实现第三部分8的接地和固定,由此,在实现第二金属件5稳定接地的同时,使第二金属件5能够与第一金属件2稳定贴合,保证第一金属件2的稳定接地。
5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金属螺丝9和第二金属螺丝11均包括螺纹部和头部,螺纹部与头部相连,第一固定孔10和第二固定孔12的孔径应大于螺纹部的直径,且应小于头部的直径。
51.第一金属螺丝9和第二金属螺丝11的具体材料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铁、铜等。
52.第一金属螺丝9和第二金属螺丝11的具体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制。
53.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触点3包括第一正极触点13和第二正极触点14,第一正极触点13设置在第一座体1远离柔性电路板4的一侧,且第一正极触点13位于第一座体1的一端,第一正极触点13与柔性电路板4的正极电源线相连,第二正极触点14设置在第一座体1远离柔性电路板4的一侧,且第二正极触点14位于第一座体1的另一端,第二正极触点14与柔性电路板4的正极电源线相连。
54.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正极触点13和第二正极触点14作为电流回路的正极,代替了相关实施例中的一个正极触点和一个负极触点,在不改变第一座体1上原有触点数量的同时降低了电流回路的阻抗,提高了连接座整体的通流能力,使较大的充电电流能够通过,有效提升了终端设备的充电能力。
5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正极触点13和第二正极触点14的具体通流能力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单个触点的通流能力可以是10a,在相关实施例中,由于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形成了电流回路,因此,连接座的通流能力为10a,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正极触点13和第二正极触点14与第一金属件2形成了电流回路,因此,连接座的通流能力为20a,通流能力提高一倍。
56.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座还包括第二触点15,第二触点15设置在第一座体1远离柔性电路板4的一侧,且第二触点15位于第一正极触点13与第二正极触点14之间,第二触点15与柔性电路板4的信号线相连。
57.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二触点15的设置,使连接座能够用于充电的同时还能用于信号传输,从而使连接座的应用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
58.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触点15的具体数量和具体用途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第二触点15用于传输i2c总线(inter-integrated-circuit,内部整合电路)的信号,第二触点15为两个,一个第二触点15用于传输串行数据线(sda)的数据,另一个第二触点15用于传输串行时钟线(scl)的数据。
59.如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连接器,包括:如本公开实施例的连接座和第二座体16,第二座体16上设置有与连接座的第一触点3对应的第三触点17,其中,连接座的第一座体1与第二座体16相连,且第一触点3与第三触点17相连。
6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金属件2在支撑第一座体1的同时作为电流回路的负极,使得第一座体1上无需设置作为负极的触点,使第一座体1上的第一触点3能够全部作为电流回路的正极,从而降低了电流回路的阻抗,提高了连接座整体的通流能力,使较大的充电电流能够通过,有效提升了终端设备的充电能力。
61.通过第二座体16与第一座体1的配合,实现两组器件的相连以及两组器件之间的电流传输,保证终端设备的稳定充电。
62.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器可以是板对板(board-to-board,btb)连接器,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连接器,在此不作限制。
6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座体1与第二座体16卡接,且第一触点3与第三触点17抵接。
6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座体1与第二座体16卡接后,第一触点3与第三触点17抵接,在保证第一触点3与第三触点17之间稳定相连的同时便于第一座体1与第二座体16之间拆装。
6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座体1可以作为公座,公座上设置有突起,第二座体16可以作为母座,第二座体16上设置有凹槽,突起卡接在凹槽内,实现第一座体1与第二座体16的相
连。
66.如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池组件,包括:如本公开实施例的连接座和电池18,电池18的正极与连接座的柔性电路板4正极电源线相连,电池18的负极与柔性电路板4的负极电源线相连。
67.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金属件2在支撑第一座体1的同时作为电流回路的负极,使得第一座体1上无需设置作为负极的触点,使第一座体1上的第一触点3能够全部作为电流回路的正极,从而降低了电流回路的阻抗,提高了连接座整体的通流能力,使较大的充电电流能够通过,有效提升了电池18的充电能力。
68.如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如本公开实施例的连接器、电池18、主板19和金属中框20,电池18的正极与连接器的柔性电路板4正极电源线相连,电池18的负极与柔性电路板4的负极电源线相连,连接器的第二座体16设置在主板19上,主板19的电源线与连接器的第三触点17相连,金属中框20设置在主板19远离第二座体16的一侧,金属中框20与连接器的第一金属件2相连。
69.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座体1与第二座体16相连后,第一触点3与第三触点17相连,以使主板19通过柔性电路板4与电池18相连,且第一金属件2与金属中框20相连,以使主板19与电池18之间的电流回路以金属中框20作为地。由此,在主板19的电流输送下,实现对电池18的充电。
70.同时,第一金属件2在支撑第一座体1的同时作为电流回路的负极,使得第一座体1上无需设置作为负极的触点,使第一座体1上的第一触点3能够全部作为电流回路的正极,从而降低了电流回路的阻抗,提高了连接座整体的通流能力,使较大的充电电流能够通过,有效提升了终端设备的充电能力。
71.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终端等。
72.主板19可以是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电路板,在此不作限制。
73.电池18的具体类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锂电池、铅酸电池等。
74.金属中框20的具体材料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制。
75.连接器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当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正极触点13和第二正极触点14,且单个触点的通流能力是10a时,则一个连接座的通流能力为20a,此时,若电池18的充电功率需要达到120w时,则仅设置一个连接座即可;若电池18的充电功率需要达到200w时,则设置两个连接座即可。
76.在具体安装时,首先将第一座体1与第二座体16相连,然后将第一金属件2与金属中框20相连,其中,第一金属件2与金属中框20的相连包括:将第一部分6贴合在第一金属件2上,然后将第一金属螺丝9和第二金属螺丝11旋拧在金属中框20上,以使第二部分7和第三部分8远离第一部分6的一端压紧在主板19上,同时使第一部分6压紧在第一金属件2上。
7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78.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
分,并且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公开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7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80.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