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喂入效率高的拉茎辊组合的制作方法

2022-12-14 12:35: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玉米收获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喂入效率高的拉茎辊组合。


背景技术:

2.摘穗机构是玉米收获机的核心部件,摘穗机构优劣决定玉米收获机收获玉米的质量和效率。
3.摘穗机构主要包括拉茎辊和摘穗板,摘穗时,玉米株在拉茎辊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玉米果穗位于摘穗板上方,且摘穗板之间的间隙大于玉米秸秆小于果穗,由于玉米株向下运动且果穗保持在摘穗板之上,果穗即被“拽”下来。
4.现有技术中的拉茎辊,其导入部外周的螺旋导入筋是不完整的,只有导锥头外周设置有螺旋导入筋,秸秆不容易进入一对拉茎辊之间的间隙,不利于秸秆的喂入。
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秸秆高效喂入的拉茎辊组合为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喂入效率高的拉茎辊组合,包括导入段和茎穗分离段,导入段整体轮廓为锥形,右短拉茎辊和左长拉茎辊的导入段之间形成楔形入口;
8.还包括间距调节元件,其包括拉茎辊瓦盒和丝杆调节机构,拉茎辊瓦盒可相对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导入段,丝杆调节机构分别连接拉茎辊瓦盒和摘穗机构的机架;
9.右短拉茎辊的长度和左长拉茎辊的长度相等,右短拉茎辊的茎穗分离段的长度和左长拉茎辊的茎穗分离段的长度相等;
10.其中,右短拉茎辊的后端与拉茎辊瓦盒的中心之间的距离l2为580~730mm,左长拉茎辊的后端与拉茎辊瓦盒的中心之间的距离l3为600~750mm,且l2《l3;
11.所述导入段除了拉茎辊瓦盒的位置以外均设置有螺旋筋。
12.进一步的,l2为585、585.5、595、595.5、605、605.5、615、615.5、625、625.5、635、635.5、645、645.5、655、655.5、665、665.5、675、675.5、685、685.5、695、695.5、705、705.5、715、715.5、725或725.5mm;
13.l3为600、600.5、610、610.5、620、620.5、630、630.5、640、640.5、650、650.5、660、660.5、670、670.5、680、680.5、690、690.5、700、700.5、710、710.5、720、720.5、730、730.5、740、740.5或750mm。
14.进一步的,右短拉茎辊的长度和左长拉茎辊的长度均为l1,且l1为700~910mm;
15.右短拉茎辊的茎穗分离段的长度和左长拉茎辊的茎穗分离段的长度均为l4,且l4为510~630mm。
16.进一步的,l1为708、708.5、728、728.5、748、748.5、768、768.5、788、788.5、808、808.5、828、828.5、848、848.5、868、868.5、888、888.5、908或908.5mm;
17.和/或,l4为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或621mm。
18.进一步的,所述茎穗分离段包括中间轴管和设置在中间轴管外周的拉茎元件;
19.茎穗分离段的后端还设置有球形接头元件。
20.进一步的,所述导入段包括前堵头和导锥头,所述前堵头固定安装于所述中间轴管的前端,导锥头通过轴头安装在前堵头的前端,且二者间隔布置,拉茎辊瓦盒设置于前堵头和导锥头之间;
21.其中,前堵头和导锥头的外周均设置有螺旋筋。
22.进一步的,l3-l2》d,其中,d为导锥头的后端与前堵头的前端之间距离。
23.进一步的,所述前堵头包括位于后端的尾柱和位于前端的锥台部,尾柱固定安装于中间轴管的内孔中,且锥台部的后端抵接中间轴管的前端,螺旋筋安装在锥台部的外周;
24.所述前堵头轴向开设有第一安装孔,轴头后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内;
25.导锥头的后端开设有第二安装孔,轴头的前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孔内,所述导锥头的前端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轴头的前端开设有螺纹盲孔,长螺栓穿过贯穿孔后螺纹连接于螺纹盲孔内。
26.进一步的,右短拉茎辊的锥台部的轴向长度l5为25~36mm,左长拉茎辊的锥台部的轴向长度l8为40~51mm,且l5《l8;
27.右短拉茎辊的导锥头的长度l6为135~156mm,左长拉茎辊的导锥头的长度l9为120~141mm,且l6》l9。
28.进一步的,l5为25、25.5、26、26.5、27、27.5、28、28.5、29、29.5、30、30.5、31、31.5、32、32.5、33、33.5、34、34.5、35、35.5或36mm;
29.l8为40、40.5、41、41.5、42、42.5、43、43.5、44、44.5、45、45.5、46、46.5、47、47.5、48、48.5、49、49.5、50、50.5或51mm。
30.进一步的,l6为135、135.5、137、137.5、139、139.5、141、141.5、143、143.5、145、145.5、147、147.5、149、149.5、151、151.5、153、153.5、155或155.5mm;
31.l9为120、120.5、122、122.5、124、124.5、126、126.5、128、128.5、130、130.5、132、132.5、134、134.5、136、136.5、138、138.5、140或140.5mm。
32.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33.本实用新型右短拉茎辊的后端与拉茎辊瓦盒的中心之间的距离l2为580~730mm,左长拉茎辊的后端与拉茎辊瓦盒的中心之间的距离l3为600~750mm,且l2《l3。通过该设置,一对拉茎辊的拉茎辊瓦盒位置交错,配合一对拉茎辊的导入段具有的螺旋筋,实现了导入段上螺旋筋的完整与连续。
34.左长拉茎辊的后端和拉茎辊瓦盒的中心之间的距离l3,与右短拉茎辊的后端与拉茎辊瓦盒的中心之间的距离l2相比,二者的差大于导锥头的后端与前堵头的前端之间距离为d。使得左长拉茎辊的间距调节元件与右短拉茎辊的间距调节元件完全错开,也就是,左长拉茎辊的导入段无螺旋筋位置处与右短拉茎辊的导入段无螺旋筋位置处完全错开,实现了整个导入段上螺旋筋的完整与连续。
35.拉茎辊瓦盒安装在前堵头的锥台部和导锥头之间,通过设置右短拉茎辊的锥台部较短、导锥头较长,左长拉茎辊的锥台部较长、导锥头较短,使得一对拉茎辊的拉茎辊瓦盒位置交错,配合一对拉茎辊的导入段具有的螺旋筋,实现了导入段上螺旋筋的完整与连续。
附图说明
36.图1为摘穗机构结构图;
37.图2为拉茎辊组合剖视图;
38.图3为拉茎辊爆炸图;
39.图4为拉茎辊剖视图;
40.图5为图4中a处局部放大图;
41.图6为右短拉茎辊的前堵头剖视图;
42.图7为左长拉茎辊的前堵头剖视图;
43.图8为右短拉茎辊的导锥头剖视图;
44.图9为左长拉茎辊的导锥头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6.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喂入效率高的拉茎辊组合,其用于玉米收获机摘穗机构中,摘穗机构包括:齿轮箱2;
47.设置于齿轮箱2前端的拉茎辊组合100,且所述拉茎辊组合100传动连接在所述齿轮箱2;
48.以及,设置于拉茎辊组合100上方的一对摘穗板(未示出)。
49.可以理解的是,拉茎辊组合100为一对拉茎辊,本实施方式分别称之为右短拉茎辊101和左长拉茎辊102,以便于表述。并且,右短拉茎辊101的长度和左长拉茎辊102的长度相等且均为l1,其中,l1为700~910mm。
50.优选的,l1为708、708.5、728、728.5、748、748.5、768、768.5、788、788.5、808、808.5、828、828.5、848、848.5、868、868.5、888、888.5、908或908.5mm。
51.工作时,带有玉米穗的茎秆在拨禾机构作用下由一对拉茎辊100前端向后端移动,过程中,一对拉茎辊100向下拉拽茎秆,果穗逐渐接近摘穗板,由于摘穗板之间的间隙小于果穗,茎秆继续向下运动且果穗保持在摘穗板之上,一对拉茎辊100将茎秆拉断或切断,即实现茎穗分离。
52.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拉茎辊组合100包括导入段200和茎穗分离段300,导入段200整体轮廓为锥形,一对拉茎辊的导入段200之间形成楔形入口,用于引导玉米株进入一对拉茎辊的茎穗分离段300之间。一对拉茎辊的茎穗分离段与一对摘穗板配合,用于实现玉米株的茎穗分离。
53.其中,拉茎辊组合100的导入段200具有连续的螺旋筋240,有利于秸秆的导入,秸秆更容易进入一对拉茎辊之间的间隙。
54.本实施方式中,参阅图2,右短拉茎辊101的茎穗分离段300的长度和左长拉茎辊102的茎穗分离段300的长度相等且均为l4,其中,l4为510~630mm。可以理解的是,右短拉茎辊101的导入段200的长度和左长拉茎辊102的导入段200的长度也相等。
55.优选的,l4为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或621mm。
56.本实施方式中,茎穗分离段300包括中间轴管110和设置在中间轴管110外周的拉茎元件120。
57.作为本实施方式,参阅图4,所述茎穗分离段300包括中间轴管110和若干个切刀片120,若干个切刀片120周向均匀地设于所述中间轴管110上,且垂直于中间轴管110的法线。随着切刀片120切深增大,向下拉拽茎秆,随着进一步切深,在果穗柄出发生剪切。
58.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中,茎穗分离段300包括中间轴管110和设置在中间轴管110外周的螺旋筋,利用一对拉茎辊中间轴管110上的螺旋筋,向下拉扯茎秆。或者,茎穗分离段300包括中间轴管110和设置在中间轴管110外周的对刀刃,随着对刀刃切深增大,向下拉拽茎秆,随着进一步切深,在果穗柄出发生剪切。
59.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茎穗分离段300的后端还设置有球形接头元件130,拉茎辊100通过球形接头元件130传动连接齿轮箱2,球形接头元件130的设置可以调节拉茎辊100与齿轮箱2之间的角度,以适应不同尺寸玉米的收割。
60.本实施方式中,参阅图1-2,拉茎辊100还包括间距调节元件160,其包括拉茎辊瓦盒161和丝杆调节机构162,拉茎辊瓦盒161可相对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导入段200,丝杆调节机构162分别连接拉茎辊瓦盒161和摘穗机构的机架,其具体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一种。
61.可以理解的是,拉茎辊100有相对于齿轮箱2上下摆动的需求,而丝杆调节机构162安装在摘穗机构的机架上,当拉茎辊100上下摆动时,丝杆调节机构162相对拉茎辊100有角度变化,通过设置拉茎辊瓦盒161可满足上述需求。
62.其中,右短拉茎辊101的后端与拉茎辊瓦盒16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l2为580~730mm,左长拉茎辊102的后端与拉茎辊瓦盒16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l3为600~750mm,且l2《l3。
63.通过该设置,一对拉茎辊100的拉茎辊瓦盒161位置交错,配合一对拉茎辊100的导入段200具有的螺旋筋240,实现了导入段200上螺旋筋240的完整与连续。
64.优选的,l2为585、585.5、595、595.5、605、605.5、615、615.5、625、625.5、635、635.5、645、645.5、655、655.5、665、665.5、675、675.5、685、685.5、695、695.5、705、705.5、715、715.5、725或725.5mm;
65.l3为600、600.5、610、610.5、620、620.5、630、630.5、640、640.5、650、650.5、660、660.5、670、670.5、680、680.5、690、690.5、700、700.5、710、710.5、720、720.5、730、730.5、740、740.5或750mm。
66.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5所示,所述导入段200包括前堵头210和导锥头220,所述前堵头210固定安装于所述中间轴管110的前端,导锥头220通过轴头230安装在前堵头210的前端,且二者间隔布置,拉茎辊瓦盒161设置于二者之间。为了便于表述,导锥头220的后端与前堵头210的前端之间距离为d。
67.其中,前堵头210和导锥头220的外周均设置有螺旋筋240。整个导入段200上均布置有螺旋导入筋240,有利于秸秆的导入,秸秆容易进入一对拉茎辊之间的间隙,喂入效果好。
68.本实施方式中,结合图2、4所示,l3-l2》d,即左长拉茎辊102的后端和拉茎辊瓦盒
16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l3,与右短拉茎辊101的后端与拉茎辊瓦盒16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l2相比,二者的差大于导锥头220的后端与前堵头210的前端之间距离为d。
69.可以理解的是,导锥头220的后端与前堵头210的前端之间距离,即安装间距调节元件160的位置,此段距离是导入段200无法设置螺旋筋240的位置。通过设置l3-l2》d,使得左长拉茎辊102的间距调节元件160与右短拉茎辊101的间距调节元件160完全错开,也就是,左长拉茎辊102的导入段200无螺旋筋240位置处与右短拉茎辊101的导入段200无螺旋筋240位置处完全错开,实现了整个导入段200上螺旋筋240的完整与连续。
70.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5所示,所述前堵头210包括位于后端的尾柱211和位于前端的锥台部212,且二者一体成型;尾柱211固定安装于中间轴管110的内孔111中,且锥台部212的后端抵接中间轴管110的前端,形成了中间轴管110与前堵头210的装配,螺旋筋240安装在锥台部212的外周。通过设置锥台部212,使得前堵头210与导锥头配合,进而使得导入段200整体上具有锥形轮廓,有利于秸秆导入。
7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堵头210轴向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13,轴头230后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孔213内,形成了轴头230与前堵头210的装配。
72.本实施方式中,导锥头220的后端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21,轴头230的前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孔221内,形成了轴头230与导锥头220的配合。所述导锥头220的前端开设有贯穿孔222,所述轴头230的前端开设有螺纹盲孔231,长螺栓250穿过贯穿孔222后螺纹连接于螺纹盲孔231内,且长螺栓250的螺栓头尺寸大于贯穿孔222。
73.装配时,将导锥头220套装到轴头230的前端,通过拧紧长螺栓250将导锥头220固定安装到轴头230的前端。可以理解的是,拉茎辊100在使用过程中,导锥头220承受的力相对较大,是拉茎辊100中容易损坏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上述导锥头220的安装方式,方便导锥头220的拆卸与安装。
7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锥头220的后端开设有第二容纳槽223,相应的,前堵头210的前端开设有第一容纳槽214,拉茎辊瓦盒161设置在第二容纳槽223和第一容纳槽214内。可以理解的是,拉茎辊瓦盒161的外径小于第二容纳槽223和第一容纳槽214的内径,使得拉茎辊瓦盒161可相对转动。
7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轴头230外侧与拉茎辊瓦盒161内侧之间设置有轴承270,以此实现拉茎辊瓦盒161相对于导入段200转动。
76.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9所示,右短拉茎辊101的锥台部212的轴向长度l5为25~36mm,左长拉茎辊102的锥台部212的轴向长度l8为40~51mm,且l5《l8。
77.本实施方式中,右短拉茎辊101的导锥头220的长度l6为135~156mm,左长拉茎辊102的导锥头220的长度l9为120~141mm,且l6》l9。
78.可以理解的是,拉茎辊瓦盒161安装在前堵头210的锥台部212和导锥头220之间,通过上述设置,右短拉茎辊101的锥台部212较短、导锥头220较长,左长拉茎辊102的锥台部212较长、导锥头220较短,使得一对拉茎辊100的拉茎辊瓦盒161位置交错,配合一对拉茎辊100的导入段200具有的螺旋筋240,实现了导入段200上螺旋筋240的完整与连续。
79.优选的,l5为25、25.5、26、26.5、27、27.5、28、28.5、29、29.5、30、30.5、31、31.5、32、32.5、33、33.5、34、34.5、35、35.5或36mm;
80.l8为40、40.5、41、41.5、42、42.5、43、43.5、44、44.5、45、45.5、46、46.5、47、47.5、
48、48.5、49、49.5、50、50.5或51mm。
81.优选的,l6为135、135.5、137、137.5、139、139.5、141、141.5、143、143.5、145、145.5、147、147.5、149、149.5、151、151.5、153、153.5、155或155.5mm;
82.l9为120、120.5、122、122.5、124、124.5、126、126.5、128、128.5、130、130.5、132、132.5、134、134.5、136、136.5、138、138.5、140或140.5mm。
83.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