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2-14 12:08: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显示屏封装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电子设备对于显示屏显示大视角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目前,对于显示屏的视角范围要求已经从过去的30度至60度,增加至70度和80度,并且显示屏四周边缘以及开孔区域相对于显示屏中心而言,更容易呈现大视角特性。
3.然而,相关技术中封装显示屏时,显示屏四周边缘由于薄膜沉积、胶体封装等工艺,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和封装区域的连接处形成的沉积层会出现突起部分,显示屏边缘处大视角在60度以上时,该突起部分容易引起大视角的视角范围改变,且随着视角变化引发色度轨迹变化,造成大视角色度偏差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本公开提出的显示屏能够将沉积物陷入功能膜层形成的第一凹槽内,减少沉积物在封装区域和显示区域连接处出现突出部分影响显示区域显示的问题。
5.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屏,包括:
6.封装区域和显示区域,所述封装区域包围所述显示区域;
7.功能膜层,沿着所述封装区域向所述显示区域延展,所述功能膜层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封装区域和所述显示区域的连接处,并位于所述封装区域内;
8.沉积层,覆盖在所述功能膜层上;所述沉积层由沉积物沉积形成,且部分所述沉积物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包括:底壁、连接所述底壁的第一侧壁、与所述底壁间隔设置的第二侧壁和连接壁;其中,所述连接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
10.所述功能膜层包括第一有机薄膜层和位于所述第一有机薄膜层和所述沉积层之间的第一无机薄膜层;
11.所述底壁和所述第一侧壁为由所述第一有机薄膜层形成的;
12.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连接壁为由所述第一无机薄膜层形成的。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围成第一开孔,所述第二侧壁围成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二开孔的中心对齐,且所述第一开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开孔的孔径。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膜层还包括:
15.金属膜层,位于所述第一无机薄膜层和所述沉积层之间,用于连接所述显示区域内的功能组件;
16.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处的所述金属膜层向所述第一凹槽内凹陷。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膜层还包括:
18.发光电极层,位于所述金属膜层和所述沉积层之间,用于连接所述显示区域内的发光组件;
19.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处的所述发光电极层向所述第一凹槽内凹陷。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积层包括第一气相沉积层,所述沉积物包括气态沉积物;
21.所述第一气相沉积层,覆盖在所述功能膜层上;
22.其中,所述第一气相沉积层,为由所述气态沉积物喷射在所述功能膜层上,并部分流入所述第一凹槽内固化形成的。
23.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所述气态沉积物流入所述第一凹槽内固化形成第二凹槽;
24.所述沉积层还包括泼墨沉积层,所述沉积物还包括液态墨水;
25.所述泼墨沉积层覆盖所述第一气相沉积层;
26.其中,所述泼墨沉积层是由所述液态墨水喷洒在所述第一气相沉积层上,并部分流入所述第二凹槽内固化形成的。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相沉积层还包括第二气相沉积层,所述第二气相沉积层覆盖在所述泼墨沉积层上。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还包括:
29.封装部,设置在所述功能膜层上,并位于所述封装区域内;
30.其中,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封装部和所述显示区域之间。
31.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显示屏。
32.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33.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出的显示屏,显示屏的功能膜层在封装区域和显示区域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凹槽,沉积物能够陷入第一凹槽内,促进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层的表面趋于平整,缩小封装区域和显示区域的连接处形成背离功能膜层的突起部分,减少显示区域内的发光组件发光时被突起部分影响以使呈现的视角范围变小的问题,进一步改善了视角范围变小引起的显示屏的色度偏差问题,提高了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3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35.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36.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屏的封装结构示意图;
37.图2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屏的沉积层的厚度分布的曲线示意图;
38.图3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屏的结构的侧截面示意图;
39.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一;
40.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二;
41.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三;
42.图7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封装结构示意图;
43.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45.参见图1,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屏的封装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对显示屏进行封装时,流体沉积物向显示屏的功能膜层a沉积时,由于功能膜层a上设置的封装胶体b的阻挡,流体沉积物会从封装区域a往显示区域b回流,在流体沉积物形成沉积层c后,封装区域a和显示区域b连接处会形成突起部分c1,该突起部分c1的厚度相较于沉积层c其他部分c2的厚度更高。
46.参见图2,图2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屏的沉积层的厚度分布的曲线示意图;这里,图2中的坐标系横轴表示为图1中的显示区域b与封装胶体b之间的距离,纵轴表示沉积层的厚度。结合图1和图2,可以得到,图2中曲线所示沉积层厚度曲线的坡度d反应了图1中的突起部分c1的厚度变化,可见,显示区域部分沉积层的厚度趋于平坦,约为12um,坡度d(对应于突起部分)的纵轴量最高接近14um,即突起部分的最大厚度接近2um。
47.参见图3,图3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屏的结构的侧截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显示屏包括像素单元y(红色像素单元y1、绿色像素单元y2和蓝色像素单元y3),以绿色像素单元y2发光为例,当沉积层的厚度为第一厚度时,显示屏所能够呈现的视角范围是2*α,当沉积层的厚度为第二厚度时,显示屏所呈现的视角范围是2*β;这里,第一厚度小于第二厚度,α大于β;如此,沉积层的厚度增大(例如在显示区域与封装区域连接处形成突起部分)时,若像素单元发光,显示屏的视角变小,不同角度的色度轨迹也随之改变,由此,随着不同颜色像素单元发光,将会加重了视角色度偏差,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48.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参见图4,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4所示,该显示屏包括:
49.封装区域a和显示区域b,封装区域a包围显示区域b;
50.功能膜层1,沿着封装区域a向显示区域b延展,功能膜层1形成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位于封装区域a和显示区域b的连接处,并位于封装区域a内;
51.沉积层2,覆盖在功能膜层1上;沉积层2由沉积物沉积形成,且部分沉积物位于第一凹槽11内。
52.这里,上述显示屏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等类型的显示屏;其中,oled显示屏包括: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或被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pass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pmoled)显示屏等。
53.本公开实施例提出的显示屏应用于显示屏封装及显示的实用场景,例如oled显示屏进行封装时,对显示屏的功能膜层开槽以缩小沉积物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和封装区域的连接处沉积时形成的突起部分,改善由于该突起部分引起的显示屏所呈现的大视角偏移现象,调节显示屏的色度偏差。
54.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区域内设置有功能组件,例如发光组件(如发光像素单元)、
驱动电路组件或显示组件等;上述显示区域内的功能组件设置在功能膜层和沉积层之间,或者,上述功能组件封装在功能膜层内,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55.需要说明的是,图4仅示出了显示屏某一边缘区域的截图,完整的显示屏中封装区域包围显示区域,即显示区域位于封装区域包围形成的空间内。
56.这里,封装区域的外周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能够用于密封封装区域和显示区域,以使阻隔杂质进入显示区域对显示区域内的功能组件产生破坏;这里,保护层可以包括密封胶、干燥剂等,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57.本公开实施例中,功能膜层是由多个有机薄膜层和无机薄膜层组成的,用于保护、支撑或连接显示区域内的功能组件。
58.这里,功能膜层在封装区域和显示区域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可以是功能膜层的一个薄膜层形成的,也可以是由叠加的多个薄膜层形成的。本公开中,在功能膜层上形成第一凹槽的形式不限,示例性的,可以通过干法刻蚀、湿法刻蚀等刻蚀工艺形成。
59.需要说明的是,功能膜层可以覆盖在显示屏单独设置的基底上;或者,功能膜层中的部分薄膜层可以作为显示屏的基底,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60.本公开实施例中,沉积层是覆盖在功能膜层上的,具备阻隔水氧的功能,用于封装和保护功能膜层以及显示区域内的功能组件,这里,沉积层是由置于功能膜层上的沉积物形成的;例如,流体沉积物通过喷洒、溅射等方式置于功能膜层上并形成固态的沉积层。
61.本公开实施例中,流体沉积物喷洒、溅射在功能膜层上时,部分流体沉积物会流入第一凹槽内,缩小封装区域和显示区域的连接处形成背离功能膜层的突起部分,促进沉积层的表面趋于平整。
62.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屏还包括透明盖板,覆盖在沉积层上。
63.这里,显示区域的发光组件发光形成的光线能够穿透沉积层和透明盖板,以使显示屏上显示画面。
64.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出的显示屏,显示屏的功能膜层在封装区域和显示区域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凹槽,沉积物能够陷入第一凹槽内,促进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层的表面趋于平整,缩小封装区域和显示区域的连接处形成背离功能膜层的突起部分,减少显示区域内的发光组件发光时被突起部分影响以使呈现的视角范围变小的问题,进一步改善了视角范围变小引起的显示屏的色度偏差问题,提高了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65.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凹槽11包括:底壁111、连接底壁111的第一侧壁112、与底壁111间隔设置的第二侧壁113和连接壁114;其中,连接壁114连接第一侧壁112和所述第二侧壁113;
66.功能膜层1包括第一有机薄膜层12和位于第一有机薄膜层12和沉积层2之间的第一无机薄膜层13;
67.底壁111和第一侧壁112为由第一有机薄膜层12形成的;
68.第二侧壁113和连接壁114为由第一无机薄膜层13形成的。
6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有机薄膜层和第一无机薄膜层是由柔性薄膜组成的,能够弯折。
70.第一有机薄膜层是由有机聚合物组成的,有机物聚合物可以是聚酰亚胺(polyimide,pi)、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等。
71.这里,参见图6,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三,图5和图6示出第一有机薄膜层12为pi层。
72.第一无机薄膜层是由无机聚合物组成的;示例性的,无机聚合物可以是氮化硅、氮化铝、氮化锆、氮化钛、氮化钽、氧化钛、氮氧化铝、氮氧化硅等。
73.本公开中,第一无机薄膜层是由至少一层功能膜层组成,具体的,第一无机薄膜层包括以下薄膜层的至少之一:层间介电(inter layer dielectric,ild)层、阻挡(barrier)膜层或栅极绝缘(gateinsulator,gi)层。这里,图6示出了第一无机薄膜层13包括barrier层131以及ild层132。
7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无机薄膜层叠加在第一有机薄膜层上,并且,第一有机薄膜层和第一无机薄膜层由封装区域向显示区域延展,位于显示区域的第一无机薄膜层和第一有机薄膜层能够保护、承载或者连接显示区域的功能组件。
75.这里,底壁和第一侧壁为由第一有机薄膜层经过图形化工艺设计并刻蚀处理形成的;具体的,在掩膜版(mask)上进行图形化设计,并通过掩膜版对第一有机薄膜层刻蚀处理,在第一有机薄膜层上形成第一凹槽的底壁和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为由第一无机薄膜层经过图形化工艺设计并刻蚀形成的;具体的,在掩膜版上进行图形化设计,并通过掩膜版对第一无机薄膜层刻蚀处理,在第一无机薄膜层上形成第一凹槽的第二侧壁;并且,由于第一无机薄膜层覆盖第一有机薄膜层,通过掩膜版对第一无机薄膜层刻蚀处理后,对于第一有机薄膜层的朝向第一无机薄膜层的表面,一部分该表面与第一无机薄膜层接触,另一部分该表面不与第一无机薄膜层接触,此处,第一有机薄膜层的不与第一无机薄膜层接触的那一部分表面作为第一凹槽的连接壁;这里,第二侧壁、连接壁以及第一侧壁组成递进的槽壁,引导位于第一无机薄膜层上的其他膜层(例如沉积层)陷入第一凹槽内。
76.这里,对第一有机薄膜层进行刻蚀设计的图形与对第一有机薄膜层进行刻蚀设计的图形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以上两个图形的形状不限,优选的,以上两个图形均为圆形。
77.本公开实施例中,叠加设置的第一有机薄膜层和第一无机薄膜层能够形成递进的槽壁,递进的槽壁能够方便、流畅的引导位于第一无机薄膜层上的其他膜层(例如沉积层)陷入该凹槽内。
78.相关技术中,参见图7,图7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封装结构示意图;在对有机薄膜层进行刻蚀处理,并将无机薄膜层沉积在有机薄膜层上的封装处理过程中,刻蚀和薄膜沉积工艺会另有机薄膜层e(pi层)上形成倒梯形的封装柱结构,该倒梯形表现为pi层形成了图7所示的倒角τ;结合图7中虚线区的放大图,无机薄膜层(图7示出的缓冲层f)沉积在有机薄膜层e上,且经过沉积层g的沉积后,缓冲层f该倒角τ处容易形成裂纹x,裂纹x会影响无机薄膜层的性能,进一步影响显示屏的发光和显示。为了克服该裂纹问题,本公开实施例对第一凹槽的结构进行改进。
79.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第一侧壁112围成第一开孔,第二侧壁113围成第二开孔;第一开孔的中心与第二开孔的中心对齐,且第一开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开孔的孔径。
80.这里,第一无机薄膜层覆盖在第一有机薄膜层上,且第一无机薄膜层上形成的第
二开孔的孔径大于第一有机薄膜层上形成的第一开孔的孔径,以使第一凹槽的递进的槽壁形成了台阶状,当其他膜层(例如金属膜层、沉积层)依次沉积到该凹槽内时,由于该台阶状的槽壁的引导,会递进陷入第一凹槽内,不易产生如图7所示的裂纹。
81.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凹槽的槽壁形成了台阶状,在其他膜层沉积时,台阶状槽壁能够流畅的引导位于第一凹槽处的其他膜层沉积,减少其他膜层边缘断裂,更好的保护了其他膜层的连续性和功能有效性。
82.本公开实施例中,结合图6,功能膜层还包括第二无机薄膜层16和第二有机薄膜层17。
83.第二无机薄膜层16位于第二有机薄膜层17和第一有机薄膜层12之间。
84.这里,第二无机薄膜层和第二有机薄膜层是柔性薄膜,能够弯折。第二无机薄膜层的组成材料参照本公开上文所述的无机聚合物,第二有机薄膜层的组成材料参照本公开上文所述的有机聚合物,本公开在此不做赘述;这里,第二无机薄膜层与第一无机薄膜层的材料可以相同或者不同,第二有机薄膜层与第一有机薄膜层的材料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85.示例性的,图6示出的第二无机薄膜层16是阻挡(barrier)膜层;第二有机薄膜层17是pi层。
86.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功能膜层1还包括:
87.金属膜层14,位于第一无机薄膜层13和沉积层2之间,用于连接显示区域b内的功能组件;
88.位于第一凹槽11处的金属膜层14向第一凹槽11内凹陷。
89.本公开中,金属膜层是柔性薄膜,能够弯折。金属膜层由金属材料组成,具备较好的导电性能,例如镁、铝等;金属膜层能够连接显示区域的驱动电路,辅助显示屏发光或显示。
90.本公开中,金属膜层可以是一层金属或多层金属层,本公开不做限制。
91.示例性的,图6示出的金属膜层14包括第一金属膜层141和第二金属膜层142。
92.第一金属膜层和第二金属膜层的材料可以相同或者不同。通过设置第一金属膜层和第二金属膜层能够增大驱动电路的电阻,以优化显示屏发光或显示的效果。
93.本公开实施例提出的金属层也能够向第一凹槽内凹陷,以使沉积物能够向第一凹槽的方向沉积,促进形成的沉积层表面更加平整。
94.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功能膜层1还包括:
95.发光电极层15,位于金属膜层14和沉积层2之间,用于连接显示区域b内的发光组件;
96.位于第一凹槽11处的发光电极层15向第一凹槽11内凹陷。
97.本公开中,发光电极层是柔性薄膜,能够弯折凹陷。
98.需要说明的是,金属膜层向第一凹槽内凹陷时形成第一凹陷区域,位于金属膜层14上的发光电极层15向第一凹槽内凹陷时,覆盖第一凹陷区域。
99.这里,发光电极层可以是与显示区域发光组件连接的阳极(anode)层,与显示屏中的阴极(cathode)层(图中未示出)共同工作,以驱动发光组件发光。
100.本公开实施例提出的发光电极层也能够向第一凹槽内凹陷,以使沉积物能够向第
一凹槽的方向沉积,促进形成的沉积层表面更加平整。
10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示出的,显示屏还包括:
102.封装部3,设置在功能膜层1上,并位于封装区域a内;
103.其中,第一凹槽11位于封装部3和显示区域b之间。
104.这里,封装部设置在第一无机薄膜层上,与金属膜层和发光电极层间隔设置,且封装部的第一无机薄膜层上的高度高于金属膜层和发光电极层的高度。
105.本公开中,第一凹槽位于封装部和显示区域之间,沉积物向功能膜层沉积时,会覆盖功能膜层和封装部,沉积物在受到封装部阻挡后朝向显示区域方向运动,并凹陷进入第一凹槽内形成沉积层。
106.本公开提出的封装部为封装胶,封装胶周向环绕的设置在封装区边缘,保护封装区域,以及保护封装区域所包围的显示区域;封装胶,能够阻隔水氧,通过封装胶的密封作用,保护显示区域内的功能膜层和功能组件免受水氧腐蚀。
107.封装胶可以是玻璃胶(frit胶)、围堰胶(dam胶)和填充胶(fill胶)等,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108.封装部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示例性的,本公开示出的封装部为两个,两个封装部间隔设置在封装区域的边缘,其中一个封装部包围另一个封装部。
109.这里,两个封装部的材料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在一些示例中,两个封装部均为围堰胶(dam胶);在另一些示例中,在封装区域内设置一圈围堰胶(dam胶),然后在围堰胶围成的区域内涂覆一圈填充胶(fill胶),以形成两个封装部,充分保护两个封装部所包围的区域。
110.本公开实施例中,封装部还可以周向环绕在功能膜层外,且封装部的高度高于功能膜层的高度。
111.本公开通过设置封装部能够有效阻隔水氧腐蚀物,保证显示屏封装有效性。
112.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沉积层2包括第一气相沉积层21,沉积物包括气态沉积物;
113.第一气相沉积层21,覆盖在功能膜层1上;
114.其中,第一气相沉积层21,为由气态沉积物喷射在功能膜层1上,并部分流入第一凹槽11内固化形成的。
11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气相沉积层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形成的。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是指气态或蒸汽态的物质在气相或气固界面上发生反应生成固态沉积物的过程。具体的,气态沉积物向基体(例如本公开中的功能膜层)表面扩散,气态沉积物吸附于基体表面,在基体表面上产生的气相副产物脱离基体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所留下的反应产物在基体表面形成覆层(例如本公开中的第一气相沉积层)。这里,第一气相沉积层是无机物膜层,能够阻隔杂质,保护功能膜层。
116.结合本公开上文,发光电极层向第一凹槽内凹陷时,形成第二凹陷区域;气态沉积物向功能膜层方向喷射时,气态沉积物覆盖封装部、发光电极层,以及封装部和发光电极层之间显露的第一无机薄膜层;部分气态沉积物向第一凹槽的方向流入时,凹陷进入发光电极层形成的第二凹陷区域内,固化后形成第一气相沉积层。
117.本公开中,第一气相沉积层能够覆盖封装区域和显示区域的功能膜层,充分保护封装区域和显示区域内的功能膜层以及显示区域内的功能器件。
118.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部分气态沉积物流入第一凹槽11内固化形成第二凹槽211;
119.沉积层2还包括泼墨沉积层22,沉积物还包括液态墨水;
120.泼墨沉积层22覆盖第一气相沉积层21;
121.其中,泼墨沉积层22是由液态墨水喷洒在第一气相沉积层21上,并部分流入第二凹槽211内固化形成的。
12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泼墨沉积层是通过泼墨打印的方法形成的。泼墨打印(inkjet printing,ijp)是一种可直接进行图案化薄膜沉积的技术,可以将液态墨水精准的喷射到基底上,固化形成薄膜或者胶体,具有成本低廉、成品寿命长、适用于大尺寸等特点。
123.结合本公开上文,液态墨水向第一气相沉积层方向喷洒,部分液态墨水被封装部阻挡向显示区域方向回流,在第一凹槽位置处朝向第一凹槽的方向凹陷,并流入第二凹槽内,固化后形成泼墨沉积层。
124.本公开中,液态墨水向功能膜层形成的第一凹槽的方向凹陷,并陷入至第一气相沉积层形成的第二凹槽内,促进液态墨水形成的泼墨沉积层的表面趋于平整,缩小封装区域和显示区域的连接处形成背离功能膜层的突起部分,改善了由该区域引起显示屏显示的视角范围改变造成的色偏问题。
125.本公开实施例中,结合图6,气相沉积层2还包括第二气相沉积层23,第二气相沉积层23覆盖在泼墨沉积层22上。
126.这里,第二气相沉积层的形成方式与第一气相沉积层的形成方式相同,本公开在此不做赘述。
127.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提出的液态墨水能够朝向第一凹槽的方向凹陷,以使泼墨沉积层趋于平坦,第二气相沉积层覆盖在泼墨沉积层上,第二气相沉积层的表面相对平整。
128.本公开上文提出的透明盖板覆盖在第二气相沉积层上。
129.本公开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显示屏。
130.本公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中框,用于支撑电子设备内的功能器件,显示屏装配在中框上。
131.这里,电子设备包括:移动终端设备或者可穿戴式电子设备;该移动终端设备可包括: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该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可包括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132.本公开提出的电子设备具备显示屏,该显示屏的功能膜层在封装区域和显示区域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凹槽,沉积物能够陷入第一凹槽内,促进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层的表面趋于平整,缩小封装区域和显示区域的连接处形成背离功能膜层的突起部分,减少显示区域内的发光组件发光时被突起部分影响以使呈现的视角范围变小的问题,进一步改善了视角范围变小引起的显示屏的色度偏差问题,提高了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133.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例如,电子设备8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134.参照图8,电子设备8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力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812,传感器组件814,
以及通信组件816。
135.处理组件802通常控制电子设备8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交互。
136.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8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137.电源组件806为电子设备8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电子设备8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138.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8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8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139.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电子设备8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140.i/o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141.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电子设备8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检测到设备8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电子设备8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电子设备800或电子设备8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电子设备8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电子设备8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电子设备8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142.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电子设备8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电子设备8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
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143.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
14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804,上述指令可由电子设备800的处理器820执行。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145.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146.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