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拉力试验仪的制作方法

2022-12-14 08:53: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化纤面料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拉力试验仪。


背景技术:

2.化纤面料主要是以人工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编织而成的纤维面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化纤面料的消费正在飞速增长,在化纤面料的加工中需要使用拉力试验仪对面料的弹性进行检测,传统的拉力试验仪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具体问题如下所述:
3.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拉力试验仪在使用时需要先将面料的两端固定,接着进行牵拉,测试其形变量是否满足要求从而完成弹性检测,但是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拉力试验仪在使用时对于面料的固定效果不佳,在进行牵拉过程中由于受力过大而容易发生滑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上述提到的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拉力试验仪在使用时对于面料的固定效果不佳,在进行牵拉过程中由于受力过大而容易发生滑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力试验仪。
5.本技术提供一种拉力试验仪,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拉力试验仪,包括试验板,所述试验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有伸缩支腿组件,所述试验板顶壁的一侧安装有伸缩平移组件,所述伸缩平移组件上固定有第一试验框,所述试验板顶壁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试验框,所述第二试验框和第一试验框内腔底部的两侧位置均开设有齿槽,所述第二试验框和第一试验框顶壁均固定安装有压紧组件,两组所述压紧组件底壁两侧位置均固定有与齿槽相匹配的齿牙。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伸缩支腿组件稳定放置该拉力试验仪,通过第一试验框、第二试验框、压紧组件和伸缩平移组件可以固定化纤面料并且对化纤面料的弹性进行测试,通过齿牙、齿槽和压紧组件共同配合有利于提高化纤面料的放置稳定性,不易滑落。
8.可选的,两组所述压紧组件均包括螺纹构件,两组所述螺纹构件分别固定在第二试验框和第一试验框的顶壁位置,两组所述螺纹构件分别延伸到第二试验框和第一试验框的内腔中,两组所述螺纹构件底壁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压板,两组所述压板底壁分别与两组齿牙的顶壁相固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螺纹构件带动压板上下移动从而方便取放化纤面料。
10.可选的,两组所述螺纹构件均包括螺纹管,两组所述螺纹管分别固定镶嵌在第二试验框和第一试验框顶壁的中间位置处,两组所述螺纹管内腔螺纹穿设有贯穿螺纹管的螺纹杆,两组所述螺纹杆底壁均通过轴承分别与两组压板的顶壁转动连接,两组所述螺纹杆的顶壁均固定有转手盘。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转手盘带动螺纹杆转动,在螺纹管的作用下使得螺纹杆在转动的同时上下移动。
12.可选的,所述伸缩平移组件包括第二伸缩气缸和滑动平移构件,所述第二伸缩气缸固定在试验板顶壁远离第二试验框的一侧位置,所述第二伸缩气缸靠近第二试验框一侧输出端与第一试验框侧壁下端位置相固定,所述滑动平移构件设置在试验板顶壁靠近第二伸缩气缸的一侧位置,所述滑动平移组件构件与第一试验框底壁相固定。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调节第一试验框和第二试验框之间的横向间距,进而拉伸化纤面料从而测试其弹性。
14.可选的,所述滑动平移构件包括滑板,所述试验板顶壁靠近第二伸缩气缸的一侧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板滑动设置于滑槽内腔,所述滑板的顶壁与第一试验框底壁相固定。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限制第一试验框的移动轨迹。
16.可选的,所述第二试验框靠近第一试验框一侧侧壁的下端位置固定有红外测距仪,所述试验板底壁靠近第二试验框的一侧位置固定有plc控制器,且plc控制器与红外测距仪和试验板之间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设置在两组伸缩支腿组件之间的位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检测第一试验框和第二试验框之间的横向间距。
18.可选的,两组所述伸缩支腿组件包括竖向管,两组所述竖向管分别固定在试验板底壁的两侧位置,两组所述竖向管内腔顶壁均固定有第一伸缩气缸,两组所述第一伸缩气缸底部输出端均固定有贯穿竖向管底壁的工字杆。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调节试验板与地面之间的竖向间距,方便适用于不同身高的工作人员使用。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将待测试的化纤面料分置在第二试验框和第一试验框的内腔底部位置,旋拧两组螺纹构件带动压板和齿牙同步向下移动进而使得齿牙逐渐与齿槽相卡合,齿牙和齿槽相互卡合的过程中将化纤面料挤压固定到齿槽的内腔中,在齿牙和齿槽的相互卡合结构作用下以及螺纹构件的挤压作用下提高化纤面料的固定效果,提高稳定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伸缩支腿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压紧组件、齿槽、齿牙和第二试验框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技术齿牙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压板;2、齿槽;3、第一伸缩气缸;4、竖向管;5、工字杆;6、滑槽;7、滑板;8、试验板;9、第二伸缩气缸;10、齿牙;11、第一试验框;12、转手盘;13、螺纹管;14、螺纹杆;15、第二试验框;16、红外测距仪;17、plc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6.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和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拉力试验仪,包括试验板8,试验板8底部的两侧均固定有伸缩支腿组件,伸缩支腿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伸缩支
腿组件包括竖向管4,两组竖向管4分别固定在试验板8底壁的两侧位置,两组竖向管4内腔顶壁均固定有第一伸缩气缸3,两组第一伸缩气缸3底部输出端均固定有贯穿竖向管4底壁的工字杆5,工字杆5顶壁横截面尺寸等于竖向管4的内腔横截面尺寸,工字杆5底壁横截面尺寸大于竖向管4的横截面尺寸。
27.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和3,试验板8顶壁的一侧安装有伸缩平移组件伸缩平移组件上固定有第一试验框11,试验板8顶壁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试验框15,第二试验框15和第一试验框11的形状均设置为回字形,第二试验框15和第一试验框11的两侧位置均设置为开口状,第二试验框15和第一试验框11的尺寸和形状完全相同,第二试验框15和第一试验框11内腔底部的两侧位置均开设有齿槽2,齿槽2的两侧位置均设置为弧形结构,且弧形结构的开口方向朝下内侧,齿槽2顶部横截面尺寸大于齿槽2底部的横截面尺寸,伸缩平移组件包括第二伸缩气缸9和滑动平移构件,第二伸缩气缸9固定在试验板8顶壁远离第二试验框15的一侧位置,第二伸缩气缸9靠近第二试验框15一侧输出端与第一试验框11侧壁下端位置相固定,滑动平移构件设置在试验板8顶壁靠近第二伸缩气缸9的一侧位置,滑动平移组件构件与第一试验框11底壁相固定,滑动平移构件设置在第二试验框15和第二伸缩气缸9之间的位置,滑动平移构件包括滑槽6,滑槽6开设在试验板8顶壁靠近第二伸缩气缸9的一侧位置,滑槽6内腔滑动穿设有滑板7,滑板7的顶壁与第一试验框11底壁相固定,滑板7横截面尺寸等于滑槽6内腔的横截面尺寸。
28.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2和4,第二试验框15和第一试验框11顶壁均固定安装有压紧组件,两组压紧组件底壁两侧位置均固定有与齿槽2相匹配的齿牙10,齿牙10的两侧位置均设置为弧形结构,且弧形结构的开口方向朝下内侧,齿牙10顶部横截面尺寸大于齿牙10底部的横截面尺寸,齿牙10的尺寸稍小于齿槽2的尺寸,压紧组件包括螺纹构件,螺纹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螺纹构件分别固定在第二试验框15和第一试验框11的顶壁位置,两组螺纹构件分别延伸到第二试验框15和第一试验框11的内腔中,两组螺纹构件底壁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压板1,压板1为矩形板体,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压板1的长度和宽度尺寸等于第二试验框15和第一试验框11内腔的长度和宽度尺寸,两组压板1底壁分别与两组齿牙10的顶壁相固定,螺纹构件包括螺纹管13,螺纹管13设置有两组,两组螺纹管13分别固定镶嵌在第二试验框15和第一试验框11顶壁的中间位置处,螺纹管13的内壁镌刻有内螺纹,两组螺纹管13内腔螺纹穿设有贯穿螺纹管13的螺纹杆14,螺纹杆14的外壁镌刻有与螺纹管13内壁镌刻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两组螺纹杆14底壁均通过轴承与两组压板1的顶壁转动连接,两组螺纹杆14的顶壁均固定有转手盘12,转手盘12的外壁镌刻有防滑纹路。
29.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第二试验框15靠近第一试验框11一侧侧壁的下端位置固定有红外测距仪16,试验板8底壁靠近第二试验框15的一侧位置固定有plc控制器17,且plc控制器17与红外测距仪16和试验板8之间电性连接,plc控制器17设置在两组伸缩支腿组件之间的位置。
30.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拉力试验仪时,先通过伸缩支腿组件将该拉力试验仪放置在适当位置处,然后将待测试的化纤面料分置在第二试验框15和第一试验框11的内腔底部位置。
31.旋拧两组转手盘12带动两组螺纹杆14转动,在两组螺纹管13的作用下使得两组螺纹杆14在转动的过程中逐渐向下移动,螺纹杆14带动压板1和齿牙10同步向下移动进而使
得齿牙10逐渐与齿槽2相卡合,齿牙10和齿槽2相互卡合的过程中将化纤面料挤压固定到齿槽2的内腔中,接着启动第二伸缩气缸9收缩带动第一试验框11移动使得第一试验框11与第二试验框15之间的横向间距逐渐增大,通过plc控制器17启动红外测距仪16,在红外测距仪16的作用下自动检测第二试验框15和第一试验框11之间的横向间距至设定值后,plc控制器17自动控制第二伸缩气缸9关闭,接着只需反向旋拧转手盘12再取出化纤面料即可。
32.在齿牙10和齿槽2的相互卡合结构作用下以及螺纹构件的挤压作用下提高化纤面料的固定效果,提高稳定性。
33.第一试验框11在移动时带动滑板7在滑槽6的内腔中同步滑动进而限制第一试验框11的移动轨迹,防止第一试验框11在移动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
3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