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连杆推动式出冰结构及制冰机的制作方法

2022-12-14 08:22: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制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杆推动式出冰结构及制冰机。


背景技术:

2.对于带自动出冰的家用制冰机来说,目前的出冰方式单一,都是通过电机带动螺纹向外推冰的方式推出冰块。螺旋推冰的方式不好控制出冰的数量,且出冰的速度较慢,占用空间较多,结构复杂。
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式的出冰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杆推动式出冰结构及制冰机,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制冰机出冰方式不好控制出冰的数量,且出冰的速度较慢,占用空间较多,结构复杂的问题。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杆推动式出冰结构,用于存储并排出冰块,其中,所述连杆推动式出冰结构包括壳体,开设有出冰槽;储冰室,容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储冰室开设有与所述出冰槽连通的出冰口;驱动装置,包括连杆机构和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带动所述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贯穿所述壳体与所述储冰室连通,用于将所述储冰室内的冰块推出所述出冰口。
6.优选地,所述旋转电机包括转动件,所述连杆机构通过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旋转电机连接;所述转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动件的第二端带动所述连杆机构转动。
7.优选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推动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转动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推动杆三者顺次可转动地连接。
8.优选地,所述推动杆包括可拆卸地连接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连杆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杆件的远离所述第一杆件的一端穿设所述壳体和所述储冰室。
9.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在第一方向上互相垂直,所述第二杆件和所述第二连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互相平行。
10.优选地,所述储冰室的底部形成有固定部,所述第二杆件的所述一端穿设所述固定部。
11.优选地,所述第二杆件的所述一端形成有推动盘,所述推动盘的尺寸与所述冰块的尺寸相匹配。
12.优选地,所述连杆推动式出冰结构还包括挡板组件,所述挡板组件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弹簧组件,所述第一挡板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挡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出冰口,所述弹簧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所述弹簧组件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挡板抵接的
延伸部。
13.优选地,所述出冰口设置在所述储冰室的底部,所述储冰室包括彼此相对的且沿着所述冰块的推出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从所述储冰室的顶部向所述储冰室的底部逐渐减小。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冰机,其中,所述制冰机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杆推动式出冰结构。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杆推动式出冰结构,可以通过连杆推动式的结构实现出冰,并通过旋转电机带动连杆机构,进而将储冰室的内部的冰块由出冰口和出冰槽推出,出冰的数量可以控制,出冰的速度快,同时由于结构简单,运动形式简单,该连杆推动式出冰结构占用的空间小、维修和保养简单。
1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连杆推动式出冰结构的主视图;
19.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连杆推动式出冰结构的驱动装置处的放大示意图;
20.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连杆推动式出冰结构的俯视图;
21.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连杆推动式出冰结构的挡板组件处的放大示意图。
22.附图标记:1-壳体;101-出冰槽;2-储冰室;201-第一侧壁;202-第二侧壁;203-固定部;3-驱动装置;301-旋转电机;302-转动件;303-固定件;304-第一连杆;305-第二连杆;306-第一杆件;307-第二杆件;308-推动盘;309-套筒;4-挡板组件;401-第一挡板;402-第二挡板;403-弹簧组件;404-连接杆;405-延伸部;406-转动部;5-冰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24.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25.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26.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27.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28.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
……
之上”、“上部”、“在
……
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
……
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
……
之上”和“在
……
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29.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0.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31.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杆推动式出冰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该连杆推动式出冰结构可以将制作完成后的冰块5通过连杆推动的方式推出,该旋转储冰定量出冰结构包括壳体1、储冰室2和驱动装置3。
33.在以下的描述中,将参照图1至图4具体描述该连杆推动式出冰结构的壳体1、储冰室2和驱动装置3的详细结构。
34.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中,壳体1可以例如为形成为近似长方体的结构,长方体结构的一侧面开设有出冰槽101,出冰槽101与下述储冰室2的出冰口配合,用于排出冰块5。壳体1的顶部为敞开的结构,在壳体1的顶部可以安装有制冰装置,通过制冰装置将制作完成的冰块5排放进安装于壳体1的内部的储冰室2,制冰装置可以例如为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型号的制冰装置进而获得数量和尺寸不同的冰块5。
35.如图1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中,储冰室2可以形成为与壳体1配合的近似长方体的结构,储冰室2的顶部为敞开的结构,用于接收冰块5。储冰室2还开设有出冰口,出冰口的开设位置与上述出冰槽101配合,在实施例中,出冰口开设在储冰室2的底部。
36.优选地,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中,储冰室2的内部形成有第一侧壁201和第二侧壁202,第一侧壁201和第二侧壁202位于储冰室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第一侧壁201和第二侧壁202彼此相对且沿着冰块5的推出方向延伸,第一侧壁201和第二侧壁202之间的间距由顶部至底部依次减小(即储冰室2的内部空间形成为近似倒梯形的结构),如此便于冰块5的滑落和排出。
37.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中,储冰室2的底部还形成有固定部203,固定部203开设有贯通孔,下述第二杆件307可以通过穿设贯通孔与储冰室2固定连接,如此,可以使得第二杆件307的运动方向固定,便于出冰。
38.如图1至图3所示,在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可以安装在壳体1的外部。具体地,驱动装置3可以包括旋转电机301、转动件302和连杆机构。在实施例中,连杆机构可以包括第一连杆304、第二连杆305和推动杆。旋转电机301可以通过例如为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壳体1固定连接,螺纹连接可以例如为使用形成有内螺纹的套筒309和固定螺钉配合的方式。旋转电机301的输出端连接转动件302的第一端,转动件302的第二端可以形成为半圆柱形结构,半圆柱型结构可以嵌设于第一连杆304的第一端的内部,当转动件302转动时,带动第一连杆304以第一端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第一连杆304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305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转动连接的方式可以例如为第一连杆304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305的第一端均开设有连接孔,这两者的连接孔通过转轴连接,或者其中一者开设有转动孔,另一者形成转动轴,这两者配合实现转动连接。第二连杆305的第二端与推动杆连接。
39.如图1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中,推动杆可以包括第一杆件306和第二杆件307。第一杆件306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二连杆305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例如为第一杆件306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杆305的第二端均开设有连接孔,这两者的连接孔通过转轴连接,或者其中一者开设有转动孔,另一者形成转动轴,这两者配合实现转动连接。第一杆件306的第二端与第二杆件307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例如为这两者形成为榫卯结构,第二杆件307的第二端可以穿设壳体1和储冰室2,进而推动位于储冰室2的内部的冰块5。
40.优选地,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中,第一杆件306和第二杆件307可以在第一方向上互相垂直,第二杆件307与第二连杆305在第一方向上互相平行(第一方向即在图3中由左至右的方向),如此,当通过旋转电机301带动第一连杆304和第二连杆305,进而带动第一杆件306和第二杆件307推动冰块5时,可以确定该连杆推动式出冰结构的运动方向,便于安装和装配。
41.优选地,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中,第二杆件307的第二端可以形成有推动盘308,推动盘308的尺寸可以根据储冰室2的容积空间和冰块5的尺寸进行选择,此外,推动盘308的尺寸大于上述固定部203的贯穿孔的尺寸,如此,当第二杆件307在运动时,不会脱出固定部203。
42.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还包括安装在旋转电机301的底部的固定件303,固定件303形成为托板结构,用于固定第一连杆304,并确定第一连杆304的
运动中心,进而确定该连杆推动式出冰结构的整体的运动方向。
43.优选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中,该连杆推动式出冰结构还包括挡板组件4,挡板组件4可以包括第一挡板401、第二挡板402和弹簧组件403。具体地,第一挡板401可以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出冰槽101处,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例如为焊接。第二挡板402可转动地安装在储冰室2的出冰口处,第二挡板402可以与出冰口的尺寸相匹配,使得位于储冰室2的内部的冰块5不会脱出。第二挡板402可以通过转动部406与出冰口可转动地连接,转动部406可以例如为具有转动孔的部件,第二挡板402的两侧形成有转轴,将转轴插接进转动孔进而实现转动连接。弹簧组件403可以通过连接杆404固定安装在第一挡板401上,连接杆404可以安装在第一挡板401的靠近壳体1的位置。弹簧组件403还包括延伸部405,延伸部405与第二挡板402抵接。当位于储冰室2内部的冰块5被推动杆推出时,冰块5抵接第二挡板402,第二挡板402向靠近第一挡板401的方向翻转,当冰块5被推出后,由于弹簧组件403的延伸部405抵接第二挡板402,通过弹簧自身的复原力,将第二挡板402复位。
44.该连杆推动式出冰结构的使用过程为:旋转电机301带动转动件302旋转半周,转动件302带动第一连杆304和第二连杆305做转动运动,第二连杆305带动推动杆实现直线运动,进而推动位于储冰室2的底部的冰块5,并将冰块5排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每次推出冰块5的数量可以根据储冰室2的底部的容积、出冰口的尺寸或者制冰装置每次制冰的数量来进行具体的选择,每次可以推出的数量为推动杆沿直线运动时,在这条直线上的所有冰块5。冰块5排出后,旋转电机301继续带动转动件302旋转半周,连杆机构复位,并进行下一步的推冰。旋转电机301旋转一周,推动杆完成推动和复位的动作。
45.该连杆推动式出冰结构通过连杆推动式的结构实现出冰,通过旋转电机301带动连杆机构,进而将储冰室2的内部的冰块5由出冰口和出冰槽101推出,出冰的数量可以控制,出冰的速度快,同时由于结构简单,运动形式简单,该连杆推动式出冰结构占用的空间小、维修和保养简单。
46.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冰机,所述的制冰机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杆推动式出冰结构。
4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