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船用弹性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2-14 07:52: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船用弹性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弹性支承结构在减振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集装箱船上,由于集装箱船的纵向舱口围面板的应力水平很高,不容许在舱口围上进行施焊,在这种制约条件下,采用弹性支承结构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的不容许在舱口围上进行施焊的问题。
3.现有的一种弹性支承结构,其主要包括橡胶支撑座,以及分别设置在橡胶支撑座的上下两端的顶板和底板,该弹性支承结构能够缓解传递至自身的振动。但这种弹性支承结构,橡胶支撑座、顶板和底板形成的弹性结构设有贯穿的中心螺纹孔,螺钉螺纹连接于中心支撑孔,其中,中心螺纹孔的孔径大,在使用该弹性支承结构时,海水易在中心支撑孔和螺钉的连接处积聚,长期使用后会导致橡胶支撑座的中心支撑孔处的结构破裂;且当将外部结构设置于顶板且处于振动环境时,橡胶支撑座和螺钉的变形能力不同,螺钉会影响该弹性支承结构的振动缓冲能力,导致弹性支承结构的使用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船用弹性支承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海水易在中心支撑孔和螺钉的连接处积聚,且螺钉会影响该弹性支承结构的振动缓冲能力,导致弹性支承结构的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船用弹性支承结构,包括:
7.弹性支承本体,所述弹性支承本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弹性支承部和第二弹性支承部,沿所述弹性支承本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弹性支承部位于所述第二弹性支承部的上方,所述第一弹性支承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支承部的长度,所述第一弹性支承部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弹性支承部的宽度,所述第一弹性支承部用于支撑支承块,所述弹性支承本体呈t形,所述弹性支承本体的高度范围为150mm~170mm,所述弹性支承本体的宽度范围为220mm~240mm;
8.多个连接件,多个所述连接件均用于将所述第二弹性支承部可拆卸连接于固定座,沿所述弹性支承本体的长度方向,一部分所述连接件分布于所述第一弹性支承部的一侧,另一部分所述连接件分布于所述第一弹性支承部的另一侧。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性支承部包括第一弹性本体、顶板和多个金属板,沿所述第一弹性本体的高度方向,所述顶板和多个所述金属板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本体内。
10.作为优选,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金属板之间的间距范围为6mm~8mm;所述顶板和与其相邻的金属板之间的间距范围为6mm~8mm。
11.作为优选,所述金属板的厚度范围为3mm~5mm。
12.作为优选,所述顶板的厚度范围为9mm~12mm。
13.作为优选,沿所述第一弹性本体的高度方向,所述顶板到所述第一弹性本体的上表面的间距范围为2mm~5mm。
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性本体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弹性本体与所述顶板和多个所述金属板硫化粘合成型。
15.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弹性支承部包括第二弹性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弹性本体内的底板,沿所述第二弹性支承部的高度方向,所述底板和与其相邻的金属板之间的间距范围为6mm~8mm,所述底板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弹性本体的底面之间的间距范围为2mm~5mm。
16.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厚度范围为15mm~18mm。
17.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弹性支承部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和多个所述连接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固定座并与螺母螺纹连接。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该船用弹性支承结构,通过连接件将第二弹性支承部连接于固定座,限定了该船用支承结构的设置位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支承部的上表面平整光滑,即使有海水飞溅至第一弹性支承部,海水不会在第一弹性支承部的上表面积聚,从而不会导致第一弹性支承部发生破裂;其次,设置第一弹性支承部位于第二弹性支承部的上方,第一弹性支承部的长度大于第二弹性支承部的长度,第一弹性支承部的宽度等于第二弹性支承部的宽度,沿弹性支承本体的长度方向,多个连接件中的一部分分布于第一弹性支承部的一侧,另一部分分布于第一弹性支承部的另一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弹性支承部与第一弹性支承部连接的区域并未设置连接件,当将支承块设置于第一弹性支承部上时,且该船用弹性支承结构、支承块和固定块均处于振动环境时,第一弹性支承部和第二弹性支承部能够共同支撑支承块,且能有效缓冲传递至弹性支承本体的振动,有效提高了该船用弹性支承结构的振动缓冲性能,使得该船用弹性支承结构的水平弹性变形量最多可达到110mm;其次,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橡胶支撑座、顶板和底板上设置贯穿的中心螺纹孔,该船用弹性支承结构通过连接件连接第二弹性支承部和固定座,简化了加工船用弹性支承结构的加工步骤,便于装配,且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船用弹性支承结构与固定座和支承块的装配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船用弹性支承结构沿第一角度的剖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船用弹性支承结构沿第二角度的剖视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船用弹性支承结构沿第三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
25.100、固定座;200、支承块;
26.1、弹性支承本体;11、第一弹性支承部;111、第一弹性本体;112、顶板;113、金属板;12、第二弹性支承部;121、第二弹性本体;122、底板;123、通孔;
27.21、连接件;2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图1为船用弹性支承结构与固定座100和支承块200的装配图,其中,示例性的以支承块200位于固定座100的上方为例;图2为船用弹性支承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船用弹性支承结构的左视图;图4为船用弹性支承结构的俯视图。
32.本实用新型性提供了船用弹性支承结构,该船用弹性支承结构包括弹性支承本体1和多个连接件21,弹性支承本体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弹性支承部11和第二弹性支承部12,沿弹性支承本体1的高度方向,第一弹性支承部11位于第二弹性支承部12的上方,第一弹性支承部11的长度大于第二弹性支承部12的长度,第一弹性支承部11的宽度等于第二弹性支承部12的宽度,第一弹性支承部11用于支撑支承块200,弹性支承本体1呈t形,弹性支承本体1的高度范围为150mm~170mm,弹性支承本体1的宽度范围为220mm~240mm;多个连接件21均用于将第二弹性支承部12可拆卸连接于固定座100,沿弹性支承本体1的长度方向,一部分连接件21分布于第一弹性支承部11的一侧,另一部分连接件21分布于第一弹性支承部11的另一侧。
33.该船用弹性支承结构,通过连接件21将第二弹性支承部12连接于固定座100,限定了该船用支承结构的设置位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支承部11的上表面平整光滑,即使有海水飞溅至第一弹性支承部11,海水不会在第一弹性支承部11的上表面积聚,从而不会导致第一弹性支承部11发生破裂;其次,设置第一弹性支承部11位于第二弹性支承部12的上方,第一弹性支承部11的长度大于第二弹性支承部12的长度,第一弹性支承部11的宽度等于第二弹性支承部12的宽度,沿弹性支承本体1的长度方向,多个连接件21中的一部分分布于第一弹性支承部11的一侧,另一部分分布于第一弹性支承部11的另一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弹性支承部12与第一弹性支承部11连接的区域并未设置连接件21,当将支承块200设置于第一弹性支承部11上时,且该船用弹性支承结构、支承块200和固定座100均处于振动环境时,第一弹性支承部11和第二弹性支承部12能够共同支撑支承块200,且能有效缓冲
传递至弹性支承本体1的振动,有效提高了该船用弹性支承结构的振动缓冲性能,使得该船用弹性支承结构的水平弹性变形量最多可达到110mm;其次,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在橡胶支撑座、顶板112和底板122上设置贯穿的中心螺纹孔,该船用弹性支承结构通过连接件21连接第二弹性支承部12和固定座100,简化了加工船用弹性支承结构的加工步骤,便于装配,且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其中,水平弹性变形量指的是该船用弹性支承结构沿水平方向发生弹性形变的变形量,其中,水平面与第一弹性支承部11的上表面和第二弹性支承部12的下表面均平行。
34.其中,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以支承块200位于固定座100的上方为例,此时,弹性支承本体1呈倒置的t形分布于支承块200和固定座100之间。最为一种替代方案,支承块200位于固定座100的下方,此时,弹性支承本体1呈正置的t形分布于支承块200和固定座100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支承部11和第二弹性支承部12均呈矩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支承部11的中心轴线和第二弹性支承部12的中心轴线共线。
35.其中,第一弹性支承部11包括第一弹性本体111、顶板112和多个金属板113,沿第一弹性本体111的高度方向,顶板112和多个金属板113依次间隔设置于第一弹性本体111内。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本体111由橡胶材料制成,第一弹性本体111与顶板112和多个金属板113均硫化粘合成型。如此设置,能够保证第一弹性本体111与顶板112和多个金属板113的连接强度;其次,第一弹性本体111由橡胶材料制成,由橡胶材料制成的第一弹性本体111具有良好的弹性变形能力,设置于第一弹性本体111内的顶板112和金属板113具有良好的支撑性能;其次,顶板112和多个金属板113依次间隔设置于第一弹性本体111内,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船用弹性支承结构将钢板外露而言,能够避免金属板113裸露生锈而降低金属板113和第一弹性本体111的连接可靠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顶板112和多个金属板113均为钢板。钢板的结构强度好。在其他实施例中,顶板112和金属板113也可选用其他金属材料制作,能够保证第一弹性支承部11的支承性能即可。
36.具体地,任意相邻两个金属板113之间的间距范围为6mm~8mm;顶板112和与其相邻的金属板113之间的间距范围为6mm~8mm。
37.优选地,顶板112和多个金属板113沿第一弹性本体111的高度方向依次均匀间隔设置。即任意相邻两个金属板113之间的间距,与顶板112和与其相邻的金属板113之间的间距相等。在本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个金属板113之间的间距为7mm;顶板112和与其相邻的金属板113之间的间距也为7mm。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依据实际工况需求适应性的调整任意相邻两个金属板113之间的间距,以及顶板112和与其相邻的金属板113之间的间距。
38.具体地,金属板113的厚度范围为3mm~5mm。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板113的厚度为4mm。
39.具体地,顶板112的厚度范围为9mm~12mm。在本实施例中,顶板112的厚度为10mm。
40.具体地,沿第一弹性本体111的高度方向,顶板112到第一弹性本体111的上表面的间距范围为2mm~5mm。在本实施例中,顶板112到第一弹性本体111的上表面的间距为3mm。如此设置,以避免顶板112的上表面和支承块200硬接触,从而进一步提升该船用弹性支承结构的振动缓冲性能。
41.具体地,金属板113的周向外壁与第一弹性本体111的周向外壁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4mm~16mm;顶板112的周向外壁与第一弹性本体111的周向外壁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4mm~
16mm。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板113的周向外壁与第一弹性本体111的周向外壁之间的间距为10mm;顶板112的周向外壁与第一弹性本体111的周向外壁之间的间距也为10mm。能够避免顶板112和金属板113生锈。
42.进一步具体地,金属板113的四周拐角处均有倒圆角;顶板112的四周拐角处均有倒圆角。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第一弹性本体111与金属板113和顶板112的连接强度。
43.其中,第二弹性支承部12包括第二弹性本体121和设置于第二弹性本体121内的底板122,沿第二弹性支承部12的高度方向,底板122和与其相邻的金属板113之间的间距范围为6mm~8mm,底板122的底面与第二弹性本体121的底面之间的间距范围为2mm~5mm。设置底板122和与其相邻的金属板113之间的间距范围为6mm~8mm,该间距与任意两个金属板113之间的间距相同,以保证第一弹性支承部11的弹性变形能力和第二弹性支承部12的弹性变形能力相同,从而进一步提升该船用弹性支承结构的振动缓冲性能;设置底板122的底面与第二弹性本体121的底面之间的间距范围为2mm~5mm,以避免底板122的底面和固定座100硬接触,从而进一步提升该船用弹性支承结构的振动缓冲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22和与其相邻的金属板113之间的间距为7mm;底板122的底面与第二弹性本体121的底面之间的间距为3mm。
44.具体地,底板122的厚度范围为15mm~18mm。可以理解的是,底板122的厚度大于顶板112和金属板113的厚度,从而提升第二弹性支承部12连接于固定座100的可靠度,降低第二弹性支承部12与连接件21的连接处发生松动甚至变形的风险;其次,还能够进一步提升该弹性支承本体1支撑支承块200的支撑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22的厚度为16mm。
45.具体地,底板122的周向外壁与第二弹性本体121的周向外壁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4mm~16mm。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22的周向外壁与第二弹性本体121的周向外壁之间的间距为10mm。能够避免底板122生锈。
46.进一步具体地,底板122的四周拐角处均有倒圆角。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底板122和第二弹性本体121的连接强度。
47.进一步具体地,第二弹性支承部12设有多个通孔123,多个通孔123和多个连接件21一一对应设置,连接件21穿过通孔123和固定座100并与螺母22螺纹连接。具体地,连接件21为螺栓。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件21分别位于第一弹性支承部11长度方向的两侧。
48.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本体121由橡胶材料制成,第二弹性本体121与底板122硫化粘合成型。如此设置,能够保证第二弹性本体121与底板122的连接强度;其次,第二弹性本体121由橡胶材料制成,由橡胶材料制成的第二弹性本体121具有良好的弹性变形能力。
49.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22为钢板。钢板的结构强度好。在其他实施例中,底板122也可选用其他金属材料制作,能够保证第二弹性支承部12的支承性能即可。
50.进一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支承本体1的第一弹性支承部11和第二弹性支承部12硫化粘合成型。能够保证第一弹性本体111和第二弹性本体121的连接强度,也能保证第一弹性本体111、顶板112和金属板113的连接强度,第二弹性本体121与底板122的连接强度,且能减少零部件的数量,便于装配。
51.可以理解的是,弹性支承本体1的高度方向、第一弹性支承部11的高度方向、第二
弹性支承部12的高度方向、第一弹性本体111的高度方向和第二弹性本体121的高度方向均平行。
52.其中,固定座100和支承块200均为船体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53.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