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储能柜的制作方法

2022-12-13 06:05: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到储能领域,尤其涉及到第一种储能柜。


背景技术:

2.基于电气化的发展,储能柜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且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多,对储能柜内的电气设备也变得多样化。
3.随着储能柜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储能柜的结构强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现有的储能柜的结构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插入不同的插箱,在插箱插入到储能柜时,需要保证插箱在储能柜的稳定性,但现有技术中的储能柜中的插箱在插入到储能柜时,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能柜,用以提高插箱梁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插箱的稳定性。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能柜,该储能柜包括柜体以及隔板;其中,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柜体内,并与所述柜体沿深度方向排列的相对的两侧固定连接;还包括插箱梁,所述插箱梁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在储能柜内设置隔板,并通过隔板来支撑插箱梁,提高了对插箱梁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柜的结构示意图;
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隔板与支撑柱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9.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10.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11.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12.为方便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柜,首先介绍一下储能柜的整体结构。
13.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柜包括一柜体10,该柜体10包括底板、侧板以及顶板等基本结构。另外,柜体10上还设置有柜门,以便于打开储能柜,在储能柜内放置设备。柜体10内固定有一支撑柱30,该支撑柱30用于与柜门配合,在柜门关闭时,柜门抵压在支撑柱30上。为方便描述对柜体10的侧板进行划分:与柜门相对的侧板为后侧板,位于后侧板两侧的两个侧板分别为左侧板和右侧板。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柜体的侧板、底板以及
顶板等结构均采用钣金材质制备而成,但不仅限于钣金材质,也可采用其他具有结构强度的材质。
14.继续参考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柜还包括隔板,该隔板位于柜体10内,并与柜体10沿深度方向的相对的两侧固定连接。上述隔板用以支撑插箱梁,在固定插箱梁时,插箱梁与隔板固定连接,从而增大了对插箱梁的支撑效果,提高插箱梁的稳定性。
15.在具体设置隔板时,隔板的个数为多个,如隔板的个数为两个或者三个。在隔板为两个时,其中的一个隔板靠近左侧板或右侧板,该隔板的端部与对应的侧板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个侧板为分隔板20,该分隔板20将柜体10内的空间分隔成两个腔室,两个腔室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其中的一个腔室为用于容纳插箱的插箱室70;另一个为用于容纳消防、液冷设备等辅助装置的功能室60。
16.当然,在隔板的个数为三个,其中的两个隔板分别一一对应靠近左侧板和右侧板,且两个隔板的端部(沿深度方向的两端)与对应的侧板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个隔板为分隔板,该分隔板将柜体内的腔室分成两个腔室,两个腔室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此时形成两个用于盛放插箱的插箱室。两个隔板以及分隔板上分别固定用于支撑插箱的插箱梁。应理解,在采用上述结构时,分隔板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插箱梁。从而可在两个腔室中分别支撑插箱。
17.一并参考图2和图3,图2中示例出了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示例出了分隔板与支撑柱的配合示意图。分隔板20的整体结构为一个板状结构,在装配在柜体10内时,该分隔板20与柜体10的左侧板和右侧板近似平行设置。
18.分隔板20在与柜体10固定连接时,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连接。示例性的,分隔板20在设置时,其一端与柜体10的支撑柱3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柜体10的后侧板固定连接。具体连接时,可通过焊接或者通过螺纹连接件(螺栓或螺钉)进行固定连接。当然除上述方式外,还可采用其他的方式,如分隔板20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支撑柱30以及后侧板固定外,还可底端与柜体10的底板固定连接,或者分隔板20的四端均与柜体10的后侧板、顶板、底板以及支撑柱30分别固定连接。在柜体10在不包含支撑柱30时,通过分隔板20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柜体10的顶板及底板一一对应固定连接;或者,分隔板20分别与柜体10的顶板、底板以及后侧板分别固定连接等不同的固定方式,也可实现对分隔板20的固定。
19.分隔板20朝向支撑柱30的侧边设置第一折弯结构21,第一折弯结构21靠近支撑柱30的一端与支撑柱30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一折弯结构21增强分隔板20与支撑柱30接触面积,进而增强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
20.为提高分隔板20与柜体10的连接的稳定性,还设置了一个补强板,该补强板位于分隔板20靠近支撑柱30的一侧,且该补强板分别与支撑柱30以及分隔板20固定连接,从而加强支撑柱30与分隔板20连接的稳定性。示例性的,补强板通过焊接、粘接或者通过螺纹连接件(螺栓或螺钉)分别与支撑柱30以及分隔板20固定连接。
21.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补强板为与第一折弯结构21相对设置的第二折弯结构80。其中,第一折弯结构21靠近支撑柱30的一端与支撑柱30固定连接,第二折弯结构80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30及分隔板20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分隔板20与支撑柱30连接的部位形成一个三点支撑的稳定结构。该三点支撑的稳定结构包括:支撑柱30与第一折弯结构21的连接处、第二折弯结构80与支撑柱30的连接处、分隔板20与第二折弯结构80的连接处,通
过这三点支撑实现分隔板20与支撑柱30的可靠连接。
22.在具体设置第一折弯结构21和第二折弯结构80时,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实现。参考图3所示,第一折弯结构21为l形折弯结构,第二折弯结构80为l形折弯结构,第一折弯结构21和第二折弯结构80以近似对称的方式排布。其中,第一折弯结构21为分隔板20朝向背离插箱室70的一侧一次折弯后,再沿朝向支撑柱30的方向二次折弯。第二折弯结构80为朝向插箱室70内的方向一侧折弯后,再沿朝向支撑柱30的方向二次折弯。两个l形折弯结构相对形成一个u形结构,通过两个l形折弯结构相对设置,提高了与支撑柱30连接的结构强度。
2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折弯结构21具有向外翻折的第一折边211,第一折边211与支撑柱30贴合并固定连接。在具体翻折时,第一折弯结构21靠近支撑柱30的部分向背离插箱室70的一侧翻折,形成第一折边211,第一折边211与支撑柱30之间通过焊接、粘接或者螺纹连接件(螺栓或螺钉)连接,提高了第一折弯结构21与支撑柱30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分隔板20与支撑柱30连接的稳定性。应理解,第一折边211不仅可以向外翻折,也可朝向内翻折,即第一折边211为第一折弯结构21朝向插箱室70的一侧翻折。
2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二折弯结构80具有向外翻折的第二折边81,第二折边81与支撑柱30贴合并固定连接。在具体翻折时,第二折弯结构80靠近支撑柱30的部分向朝向插箱室70的一侧翻折,形成第二折边81,第二折边81与支撑柱30之间通过焊接、粘接或者螺纹连接件(螺栓或螺钉)连接,提高了第二折弯结构80与支撑柱30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分隔板20与支撑柱30连接的稳定性。应理解,第二折边81不仅可以向外翻折,也可朝向内翻折,即第二折边81为第二折弯结构80朝向插箱室70的一侧翻折。
25.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第二折弯结构80远离分隔板20的一侧也向外翻折形成第三折边82,第三折边82与分隔板20贴合,且第三折边82与分隔板20之间通过焊接、粘接或者螺纹连接件(螺栓或螺钉)连接,从而提高第二折弯结构80与分隔板20的连接强度。
26.应理解,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折边211、第二折边81及第三折边82可同时存在,也可仅部分存在。示例性的,可仅第一折弯结构21包含第一折边211,也可仅第二折弯结构80包含第二折边81,也可仅第二折弯结构80包含第三折边82;或者同时,第一折弯结构21包含第一折边211,第二折弯结构80包含第二折边81;或者同时,第一折弯结构21包含第一折边211,第二折弯结构80包含第三折边82;或者同时,第一折弯结构21包含第一折边211,第二折弯结构80同时包含第二折边81和第三折边82。
2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为进一步的提高支撑柱30与分隔板20的连接强度,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柜还包括一个加强板90,该加强板90贴合在第一折弯结构21的内侧,并分别与支撑柱30以及第一折弯结构21连接。示例性的,该加强板90为一个u形的加强板,且该加强板90位于第一折弯结构21和第二折弯结构80围成的空间内,并与第一折弯结构21及支撑柱30贴合。该加强板90为板材三次折弯形成的结构,该折弯结构相对的两个竖直部分别与第一折弯结构21远离支撑柱30的部分及支撑柱30贴合并固定连接,如通过粘接、焊接或者通过螺纹连接件(螺栓或螺钉)固定连接,从而增强了分隔板20与支撑柱30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了分隔板20的稳定性。
28.加强板90除采用u形折弯结构外,还可采用l形折弯结构,该l形折弯结构的竖直部分与第一折弯结构21的竖直部分贴合并固定连接,水平部分与支撑柱30贴合并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可参考上述第一折弯结构21与支撑柱30的固定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29.除上述方案外,第一折弯结构21和第二折弯结构80还可采用其他的方式,示例性的,第一折弯结构21和第二折弯结构80均为l形的折弯结构,且第一折弯结构21和第二折弯结构80采用背靠背的方式设置,也即两个折弯结构的竖直部相互背靠背的层叠,两个折弯结构的水平部分别与支撑柱30贴合并固定连接。
30.示例性的,第一折弯结构21和第二折弯结构80均为相对倾斜的板状结构,第一折弯结构21和第二折弯结构80呈“八”字形结构,从而使得分隔板20与支撑柱30的连接处呈三角形的稳定结构。
31.通过上述描述可看出,分隔板20通过不同的方式与支撑柱30形成稳定的三角形连接结构,提高了分隔板20在柜体10内的稳定性;另外,补强板与分隔板20连接,可以分担一部分分隔板20承受的力,将力向两侧分散,改善分隔板20的受力情况。
32.继续参考图1和图2,在插箱插入到插箱室70内时,通过插箱梁40进行支撑固定,该插箱梁40与分隔板20固定连接,并位于分隔板20朝向插箱室70内的一侧。插箱梁40上设置有用于与插箱配合的限位件50,在插箱插入时,插箱的边沿与限位件50卡合,实现对插箱的固定。应理解,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插箱梁40的个数与插箱的个数对应,在插箱室70用于放置多个插箱时,对应的插箱梁40的个数也为多个,且多个插箱梁40沿分隔板20的高度方向排列。
33.分隔板20上间隔设置有朝向相反方向的折弯凸起,该折弯凸起朝向不同的方向折弯形成,从而增强了分隔板20的结构强度,另外折弯凸起还可具有不同的功能。
34.为方便描述将朝向插箱室70内的折弯凸起命名为第一折弯凸起23,向背离插箱室70的一侧的折弯凸起命名为第二折弯凸起24。示例性的,第二折弯凸起24可以用来固定管路,管路在设置时,可安装在第二折弯凸起24的凹陷区域,从而通过第二折弯凸起24对管路进行一定的保护。如图2中所示,第一折弯凸起23与插箱梁40固定连接,第二折弯凸起24的个数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折弯凸起24沿插箱插入到柜体10的方向间隔排列,每个第一折弯凸起23可等效为一个支撑柱30,多个第一折弯凸起23之间通过分隔板20的板材部分连接,从而增强了第一折弯凸起23的结构强度。通过上述描述可看出,在采用分隔板20支撑插箱梁时,可提高对插箱梁支撑的稳定性。
35.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第一折弯凸起23为矩形的折弯凸起,从而使得第一折弯凸起23具有更强的结构强度。第二折弯凸起24采用梯形凸起,以方便制备。
36.应理解,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第一折弯凸起23和第二折弯凸起24交替排列,但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并不具体限定第一折弯凸起23和第二折弯凸起24的排布方式,第一折弯凸起23和第二折弯凸起24可根据实际需要排布。
37.另外,为降低分隔板20的耗材,本技术实施例中,分隔板20为镂空结构,其中,镂空结构中的孔22至少部分为穿线孔22,从而方便进行走线。当然,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分隔板20也可采用非镂空的结构,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技术工作状态下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
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0.以上结合了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说明,不过这些实施方式仅是范例性的,仅起到说明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多种替换和改进,这些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