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物联分析终端装置用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21:21: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析终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物联分析终端装置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分析终端是一种主要用以数据分析和检测的终端,其能够对设备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检测,其中手持式终端总线分析平仪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这种分析体积相对较小,一般可以手持使用。
3.手持式终端总线分析平仪在使用时需要一直手持,由于检测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当遇到较为棘手的问题时需要手持较长时间,手持过程中会需要手腕用力,使得设备姿态固定便于手持操作,这会造成工作人员手腕疲劳,故此提出一种智能物联分析终端装置用辅助装置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物联分析终端装置用辅助装置,具备避免手腕疲劳等优点,解决了长时间手持手腕疲劳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物联分析终端装置用辅助装置,包括:
8.底架;以及
9.两个固定竖杆,其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
10.连接杆,其套接在所述固定竖杆的外部;
11.固定螺母,其与所述固定竖杆螺纹连接,且与所述连接杆相接触;
12.铰接架,其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
13.固定轴,其与所述铰接架固定连接;
14.转动块,其与所述固定轴活动连接;
15.固定机构,其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内部,且延伸至所述转动块的内部;
16.限位凹槽,其开设在所述转动块的外表面;
17.限位块,其与所述铰接架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延伸至所述限位凹槽的内部;
18.放置台,其与所述转动块固定连接。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该智能物联分析终端装置用辅助装置,通过将分析终端放置于放置台的顶部,此时即可直接进行使用,通过按压放置台使得放置台以固定轴为圆心转动,这个过程中固定机构与定位凹槽分离,当放置台角度改变后固定机构与下一个定位凹槽紧密贴合,从而使得放置台角度固定,此时该装置能够带动分析终端角度改变,便于操作,该装置通过简单的
机械结构使得分析终端能够放置于放置台上进行操作,有效的缓解手腕疲劳。
2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22.进一步,所述底架由底板和滚动轮组成,其中:
23.四个滚动轮,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24.进一步,所述连接杆由中空套筒、中空腔以及开口槽组成,其中:
25.中空套筒,其套接在所述固定竖杆的外部;
26.两个开口槽,其开设在所述中空套筒的左右两侧壁上;
27.中空腔,其开设在所述中空套筒的内部。
28.进一步,所述固定竖杆由矩形架和螺纹柱组成,其中:
29.矩形架,其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内部,且与所述连接杆活动连接;
30.两个螺纹柱,其与所述矩形架固定连接,且延伸至开口槽的外部。
31.进一步,所述固定螺母共有四个,四个所述固定螺母与四个所述螺纹柱螺纹连接,且与所述连接杆紧密贴合。
32.进一步,所述转动块由中空环形块、连接柱以及定位凹槽组成,其中:
33.中空环形块,其与所述固定轴活动连接;
34.连接柱,其与所述中空环形块固定连接;
35.五个定位凹槽,其开设在所述中空环形块的外表面,且呈弧形等距分布。
36.进一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
37.压力弹簧,其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内部,其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内壁固定连接;
38.活动板,其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内部,且与所述压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39.顶杆,其与所述活动板固定连接,且延伸至定位凹槽的内部。
40.进一步,所述限位凹槽由弧形凹槽,其弧度为π。
41.进一步,所述限位凹槽共有四个,四个所述限位凹槽分为左右两组,一组两个所述限位凹槽呈对称分布。
42.进一步,所述放置台由顶盘和橡胶摩擦条组成,其中:
43.顶盘,其与所述转动块固定连接;
44.橡胶摩擦条,其与所述顶盘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4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46.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后视图;
47.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48.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转动块示意图。
49.图中:1、底架;2、固定竖杆;3、固定螺母;4、连接杆;5、铰接架;6、固定轴;7、转动块;8、固定机构;801、压力弹簧;802、活动板;803、顶杆;9、限位凹槽;10、限位块;11、放置台。
具体实施方式
5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1.实施例中,由图1-4给出,一种智能物联分析终端装置用辅助装置,包括:
52.底架1;以及
53.两个固定竖杆2,其与底架1固定连接;
54.连接杆4,其套接在固定竖杆2的外部;
55.固定螺母3,其与固定竖杆2螺纹连接,且与连接杆4相接触;
56.铰接架5,其与连接杆4固定连接;
57.固定轴6,其与铰接架5固定连接;
58.转动块7,其与固定轴6活动连接;
59.固定机构8,其设置于连接杆4的内部,且延伸至转动块7的内部;
60.限位凹槽9,其开设在转动块7的外表面;
61.限位块10,其与铰接架5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延伸至限位凹槽9的内部;
62.放置台11,其与转动块7固定连接。
63.优选的,底架1由底板和滚动轮组成,其中:
64.四个滚动轮,其与底板固定连接;
65.底架1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并且使得该装置便于移动;
66.优选的,连接杆4由中空套筒、中空腔以及开口槽组成,其中:
67.中空套筒,其套接在固定竖杆2的外部;
68.两个开口槽,其开设在中空套筒的左右两侧壁上;
69.中空腔,其开设在中空套筒的内部;
70.连接杆4为固定竖杆2提供了活动空间,使得固定竖杆2与连接杆4之间能够产生相对运动;
71.优选的,固定竖杆2由矩形架和螺纹柱组成,其中:
72.矩形架,其设置于连接杆4的内部,且与连接杆4活动连接;
73.两个螺纹柱,其与矩形架固定连接,且延伸至开口槽的外部;
74.固定竖杆2起到了限位作用,使得连接杆4移动的范围受到限制,不会出现脱落的情况;
75.优选的,固定螺母3共有四个,四个固定螺母3与四个螺纹柱螺纹连接,且与连接杆4紧密贴合;
76.固定螺母3与螺纹柱相互螺纹连接,从而使得固定螺母与连接杆4的表面紧密贴合,从而使得连接杆4的位置固定;
77.优选的,转动块7由中空环形块、连接柱以及定位凹槽组成,其中:
78.中空环形块,其与固定轴6活动连接;
79.连接柱,其与中空环形块固定连接;
80.五个定位凹槽,其开设在中空环形块的外表面,且呈弧形等距分布;
81.转动块7起到了改变角度的作用,其以固定轴6为圆心转动;
82.优选的,固定机构8包括:
83.压力弹簧801,其设置于连接杆4的内部,其一端与连接杆4的内壁固定连接;
84.活动板802,其设置于连接杆4的内部,且与压力弹簧8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85.顶杆803,其与活动板802固定连接,且延伸至定位凹槽的内部;
86.固定机构8起到了固定的作用,顶杆803在压力弹簧801的作用下与定位凹槽紧密贴合,从而使得转动块7位置相对固定;
87.优选的,限位凹槽9由弧形凹槽,其弧度为π;
88.限位凹槽9共有四个,四个限位凹槽9分为左右两组,一组两个限位凹槽9呈对称分布;
89.限位凹槽9与限位块10相互配合,起到了限制作用,避免转动块7转动过度的情况发生;
90.优选的,放置台11由顶盘和橡胶摩擦条组成,其中:
91.顶盘,其与转动块7固定连接;
92.橡胶摩擦条,其与顶盘固定连接;
93.放置台11起到了放置分析终端的作用,其橡胶摩擦条起到了提供足够摩擦力的作用,使得分析终端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位置相对固定。
94.工作原理:
95.该智能物联分析终端装置用辅助装置,通过将分析终端放置于放置台11的顶部,此时即可直接进行使用,通过按压放置台11使得放置台11以固定轴6为圆心转动,这个过程中定位凹槽与顶杆803相互挤压,从而使得顶杆803向下运动,当定位凹槽与顶杆803分离后转动块7机械转动,当下一个定位凹槽运动至顶杆803的位置时,顶杆803在压力弹簧801的弹力下与下一个定位凹槽紧密贴合,从而使得转动块7角度固定;
96.转动块7角度改变后带动放置台11的角度改变,通过将分析终端放置于放置台11的上方,使得操作人员无需手持分析终端进行操作,有效的缓解了手持的疲劳;
97.通过转动固定螺母3使得其与连接杆4分离,此时即可向上拉动连接杆4使得放置台11高度改变,高度改变后通过转动固定螺母3使得连接杆4位置固定;
98.该装置通过一系列的机械配合,使得放置台11的高度和角度均能够改变,使得分析终端能够放置于放置台11的上方进行操作,从而对分析终端进行辅助作业,当需要长时间进行操作使用时,能够对分析终端起到了支撑作用,有效的缓解手腕的疲劳。
9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0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