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变压器散热装置及散热方法与流程

2022-12-10 10:27: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本发明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压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变压器的散热方法一般是在变压器的柜体上开设散热孔,从而通过自然风散热,为了进一步强化散热效果,在变压器器身内加入油,一方面通过油进行蒸发吸热,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电火发生,因此在对变压器维护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向变压器器身内加入油。蒸发吸热后形成的油气通过散热孔排出,以此形成的风道对变压器进行散热,但由于相邻变压器器身之间的气体流动性很小,导热该空间内的热量难以排走,从而导致变压器散热不好,影响了变压器的工作效率,故而提出一种变压器散热装置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中提出了一种变压器散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变压器散热不好的问题,提出一种变压器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变压器散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内固定连接有散热孔板,所述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有壳盖,所述壳体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变压器器身,所述变压器器身顶部固定连接有封盖,所述封盖顶部贯穿固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顶部连通有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两端部均连通有第二软管,两个所述第二软管的底端均连通有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底端封闭,且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表面均开设有密布的气孔,所述第一气管上气孔的直径小于第二气管上气孔的直径,相邻两个所述变压器器身之间设置有同一个导柱,所述导柱固定连接于壳体两端内壁之间,所述导柱上套设有挂套,所述第一气管固定连接于挂套上。优选地,所述壳盖顶部固定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高压端子和低压端子,所述高压端子和低压端子均与变压器器身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壳体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散热翅片。优选地,其中部分所述散热翅片上设有引流部,所述引流部和另一部分散热翅片之间间隔分布,多个所述引流部呈错位式分布于对应的散热翅片的顶部或底部,所述引流部截面设置成人字形。优选地,所述散热翅片上开设有多组上下分布的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所述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之间呈八字形分布。优选地,所述散热翅片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两端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同一个
轴杆,所述轴杆上套设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圆周外壁设有多个环形阵列分布的叶板。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变压器器身之间设置有横移机构,所述横移机构包括两个前后分布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固定连接于对应的变压器器身的侧壁上,所述导向板内侧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内侧面转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环,所述第二软管设置于第一套环内,两个所述导向槽之间转动连接有同一个往复螺杆,所述往复螺杆和导向块之间形成传动连接,所述往复螺杆的前端转动连接于壳体的前端内壁上,所述往复螺杆连接有传动机构。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皮带,所述轴杆的后端延伸至壳体内并套设固定有第一带轮,所述往复螺杆上套设固定有第二带轮,所述皮带套设于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环圆周内壁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滑动连接有多个环形阵列分布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多个所述连接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二套环,所述第二套环套设固定于第二软管上。有益效果:1. 当变压器器身通电工作时,油吸收热量蒸发后,形成油气,继而通过出气管进入第一软管,继而通过第一软管进入第一气管,而后油气通过第一气管进入第二软管,继而再通过第二软管进入到第二气管内,即可使得油气通过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上的气孔排出,从而使得油气均匀全面地在两个变压器器身之间的空间进行流动,而后从散热口处的散热孔板排出,从而有效提高对变压器的散热效果,并且第一气管上气孔的直径小于第二气管上气孔的直径,即可当油气通过第一气管流向第二气管时,减少油气从第一气管上的气孔的流出量,从而使得更多的油气进入到第二气管内,从而保证油气扩散全面均匀。2. 设置有引流部,引流部截面设置成人字形,即可通过引流部将从散热翅片侧向吹来风,引入相邻两个散热翅片之间的空间,使得该空间气体的流动性有效提高,从而避免该处热量难以向外散发出去,即可进一步提高散热翅片的散热效果,并且相邻两个引流部上下错位分布,即可使得引流部之间位置错开,避免对侧向来风形成遮挡。3. 设置有呈八字形分布的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即可便于气流通过第一引流槽和第二引流槽在相邻两个散热翅片隔成的空间内进行流通,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4. 设置有叶板,在气流作用下,带动叶板和轴杆进行转动,转动的叶板,即可进一步促进该空间之间的气体相互流通,同时,轴杆转动时,同步带动第一带轮转动,继而通过皮带传动,带动第二带轮和往复螺杆转动,促使导向块顺着导向槽进行来回移动,导向块同步带动连接柱、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来回移动,即可通过第二套环带动第二软管、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整体,进行来回移动,从而使得油气扩散面提高,并且在进行来回移动时,由于惯性,第二气管会在第二软管处发生摆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油气扩散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变压器散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变压器散热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变压器散热装置的第一气管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种变压器散热装置的散热翅片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变压器散热装置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种变压器散热装置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一种变压器散热装置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一种变压器散热装置的第二套环安装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壳体;2、散热口;3、散热孔板;4、壳盖;5、变压器器身;6、封盖;7、出气管;8、导柱;9、挂套;10、第一气管;11、第一软管;12、第二软管;13、第二气管;14、高压端子;15、低压端子;16、散热翅片;17、引流部;18、第一引流槽;19、第二引流槽;20、开口;21、轴杆;22、套筒;23、叶板;24、导向板;25、导向槽;26、导向块;27、往复螺杆;28、连接柱;29、第一套环;30、第一带轮;31、第二带轮;32、皮带;33、环形槽;34、活动块;35、连接块;36、第二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8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一种变压器散热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口2,散热口2内固定连接有散热孔板3,壳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壳盖4,壳体1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变压器器身5,变压器器身5顶部固定连接有封盖6,封盖6顶部贯穿固定有出气管7,出气管7顶部连通有第一软管11,第一软管11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一气管10,第一气管10两端部均连通有第二软管12,两个第二软管12的底端均连通有第二气管13,第二气管13底端封闭,且第一气管10和第二气管13表面均开设有密布的气孔,第一气管10上气孔的直径小于第二气管13上气孔的直径,相邻两个变压器器身5之间设置有同一个导柱8,导柱8固定连接于壳体1两端内壁之间,导柱8上套设有挂套9,第一气管10固定连接于挂套9上。进一步的,壳盖4顶部固定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高压端子14和低压端子15,高压端子14和低压端子15均与变压器器身5电性连接,即可在高压端子14和低压端子15上进行接线使用。进一步的,壳体1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散热翅片16,即可通过散热翅片16增强散热。进一步的,其中部分散热翅片16上设有引流部17,引流部17和另一部分散热翅片16之间间隔分布,多个引流部17呈错位式分布于对应的散热翅片16的顶部或底部,引流部17截面设置成人字形,即可通过引流部17将从散热翅片16侧向吹来风,引入相邻两个散热翅片16之间的空间,使得该空间气体的流动性有效提高,从而避免该处热量难以向外散发出去,即可进一步提高散热翅片16的散热效果,并且相邻两个引流部17上下错位分布,即可使得引流部17之间位置错开,避免对侧向来风形成遮挡。进一步的,散热翅片16上开设有多组上下分布的第一引流槽18和第二引流槽19,第一引流槽18和第二引流槽19之间呈八字形分布,即可便于气流通过第一引流槽18和第二引流槽19在相邻两个散热翅片16隔成的空间内进行流通,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进一步的,散热翅片16上开设有开口20,开口20两端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同一个
轴杆21,轴杆21上套设固定有套筒22,套筒22圆周外壁设有多个环形阵列分布的叶板23,在气流作用下,带动叶板23和轴杆21进行转动,转动的叶板23,即可进一步促进该空间之间的气体相互流通。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5-8,相邻两个变压器器身5之间设置有横移机构,横移机构包括两个前后分布的导向板24,导向板24固定连接于对应的变压器器身5的侧壁上,导向板24内侧面开设有导向槽25,导向槽25内滑动连接有导向块26,导向块26内侧面转动连接有连接柱28,连接柱28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环29,第二软管12设置于第一套环29内,两个导向槽25之间转动连接有同一个往复螺杆27,往复螺杆27和导向块26之间形成传动连接,往复螺杆27的前端转动连接于壳体1的前端内壁上,往复螺杆27连接有传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往复螺杆27转动,促使导向块26顺着导向槽25进行来回移动,导向块26同步带动连接柱28、第一套环29和第二套环36来回移动,即可通过第二套环36带动第二软管12、第一气管10和第二气管13的整体,进行来回移动,从而使得油气扩散面提高,并且在进行来回移动时,由于惯性,第二气管13会在第二软管12处发生摆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油气扩散面。进一步的,传动机构包括皮带32,轴杆21的后端延伸至壳体1内并套设固定有第一带轮30,往复螺杆27上套设固定有第二带轮31,皮带32套设于第一带轮30和第二带轮31之间,即可通过轴杆21驱使往复螺杆27转动。进一步的,第一套环29圆周内壁开设有环形槽33,环形槽33内滑动连接有多个环形阵列分布的活动块34,活动块34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5,多个连接块35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二套环36,第二套环36套设固定于第二软管12上,即可有效防止第二软管12受到第二气管13的重力作用发生严重变形,导致气体流通不畅。当变压器器身5通电工作时,油吸收热量蒸发后,形成油气,继而通过出气管7进入第一软管11,继而通过第一软管11进入第一气管10,而后油气通过第一气管10进入第二软管12,继而再通过第二软管12进入到第二气管13内,即可使得油气通过第一气管10和第二气管13上的气孔排出,从而使得油气均匀全面地在两个变压器器身5之间的空间进行流动,而后从散热口2处的散热孔板3排出,从而有效提高对变压器的散热效果,并且第一气管10上气孔的直径小于第二气管13上气孔的直径,即可当油气通过第一气管10流向第二气管13时,减少油气从第一气管10上的气孔的流出量,从而使得更多的油气进入到第二气管13内,从而保证油气扩散全面均匀。进一步的,设置有引流部17,引流部17截面设置成人字形,即可通过引流部17将从散热翅片16侧向吹来风,引入相邻两个散热翅片16之间的空间,使得该空间气体的流动性有效提高,从而避免该处热量难以向外散发出去,即可进一步提高散热翅片16的散热效果,并且相邻两个引流部17上下错位分布,即可使得引流部17之间位置错开,避免对侧向来风形成遮挡。进一步的,设置有呈八字形分布的第一引流槽18和第二引流槽19,即可便于气流通过第一引流槽18和第二引流槽19在相邻两个散热翅片16隔成的空间内进行流通,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进一步的,设置有叶板23,在气流作用下,带动叶板23和轴杆21进行转动,转动的叶板23,即可进一步促进该空间之间的气体相互流通,同时,轴杆21转动时,同步带动第一
带轮30转动,继而通过皮带32传动,带动第二带轮31和往复螺杆27转动,促使导向块26顺着导向槽25进行来回移动,导向块26同步带动连接柱28、第一套环29和第二套环36来回移动,即可通过第二套环36带动第二软管12、第一气管10和第二气管13的整体,进行来回移动,从而使得油气扩散面提高,并且在进行来回移动时,由于惯性,第二气管13会在第二软管12处发生摆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油气扩散面。工作原理:使用时,当变压器器身5通电工作时,油吸收热量蒸发后,形成油气,继而通过出气管7进入第一软管11,继而通过第一软管11进入第一气管10,而后油气通过第一气管10进入第二软管12,继而再通过第二软管12进入到第二气管13内,即可使得油气通过第一气管10和第二气管13上的气孔排出,从而使得油气均匀全面地在两个变压器器身5之间的空间进行流动,而后从散热口2处的散热孔板3排出,从而有效提高对变压器的散热效果,并且第一气管10上气孔的直径小于第二气管13上气孔的直径,即可当油气通过第一气管10流向第二气管13时,减少油气从第一气管10上的气孔的流出量,从而使得更多的油气进入到第二气管13内,从而保证油气扩散全面均匀;进一步的,设置有引流部17,引流部17截面设置成人字形,即可通过引流部17将从散热翅片16侧向吹来风,引入相邻两个散热翅片16之间的空间,使得该空间气体的流动性有效提高,从而避免该处热量难以向外散发出去,即可进一步提高散热翅片16的散热效果,并且相邻两个引流部17上下错位分布,即可使得引流部17之间位置错开,避免对侧向来风形成遮挡;进一步的,设置有呈八字形分布的第一引流槽18和第二引流槽19,即可便于气流通过第一引流槽18和第二引流槽19在相邻两个散热翅片16隔成的空间内进行流通,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进一步的,设置有叶板23,在气流作用下,带动叶板23和轴杆21进行转动,转动的叶板23,即可进一步促进该空间之间的气体相互流通,同时,轴杆21转动时,同步带动第一带轮30转动,继而通过皮带32传动,带动第二带轮31和往复螺杆27转动,促使导向块26顺着导向槽25进行来回移动,导向块26同步带动连接柱28、第一套环29和第二套环36来回移动,即可通过第二套环36带动第二软管12、第一气管10和第二气管13的整体,进行来回移动,从而使得油气扩散面提高,并且在进行来回移动时,由于惯性,第二气管13会在第二软管12处发生摆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油气扩散面。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