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河道漂浮物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09:53: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漂浮物清理装置,尤其是一种可对河道淤堵物进行全面深度清理的漂浮物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河流流经区域较为广阔,途中会流经城市村镇等人流聚集区,也会流经地形复杂多样的山地和原始森林等地区,这就不可避免地将导致大量生活垃圾和泥沙树枝等随河流冲刷而下,瘀堵在水道较窄、水深较浅的流域,形成河道淤堵。
3.河道淤堵,是水利工程管理特别是河道管理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工程管护能力和水平提高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河道淤堵,大量漂浮物聚集在电站发电机进水口,闸门进水口和灌溉渠道进水口等附近,这些漂浮物部分会随着水流进入进水口,阻碍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闸门的正常升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且大量漂浮物的淤堵会影响水流的流量和流速,使水流流速变慢、流量减少,使其达不到生产生活所需的流量和流速。河道淤堵还将引起拦河闸上游水位升高,沿岸附近地区地下水位上升,极易导致土壤沼泽化和盐碱化,威胁城乡及通讯等安全,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4.目前,每年水利相关行业在河道漂浮物清理方面都要投入较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且由于漂浮物清理工作主要依靠岸边人工拖拽或者挖掘机进行打捞,对于河道中心位置以及水面以下不可见的漂浮物不能做到完全清理,仍然会有部分淤堵物残留,妨碍河流行洪,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对河道淤堵物进行全面深度清理的漂浮物清理装置。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河道漂浮物清理装置,该装置安装在船头,依靠液压杆进行传动,其前端设置有漂浮物清理网,可提供液压杆灵活操作漂浮物清理网对淤堵的漂浮物进行清理。
8.具体的,该装置由液压机构、固定支架、清理网支撑架及漂浮物清理网组成,固定支架其中的一面朝向船头并与船体固接,其另一面通过一对左右设置的转动轴承连接清理网支撑架;所述清理网支撑架的与固定支架相对的另一面连接漂浮物清理网;所述液压机构包括液压驱动底座及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末端可转动连接清理网支撑架在竖直方向上的上边缘处的横向连接杆,所述液压驱动底座位于船头处,液压驱动底座驱动液压杆伸缩从而带动漂浮物清理网的上下翻动,用于实现对水面上及水面下的漂浮物的清理。
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有益效果
10.通过该漂浮物清理装置在船前的安装及使用,可以驾驶船只快速高效地清理发电机进水口前、闸门前和灌溉渠道进水口前的漂浮物,保证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以及闸门的正常升降,避免漂浮物流入导致机电组不能正常发电,闸门升降受阻以及各种与水流直接
接触的设备受到损害,保证流水畅通。此外,该装置还可对河道淤堵处进行疏通,通过对河道淤堵处进行及时地清理,保证河流行洪通畅。这一装置的实际应用,能够大大缩短漂浮物清理处理的作业时间,并且具有较好的清理效果,在保证漂浮物清理效果的同时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
附图说明
11.图1:本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本装置的侧视图。
13.图3:漂浮物清理网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清理网支撑架与漂浮物清理网连接示意图。
15.图5:液压杆与清理网支撑架的连接示意图。
16.图6:固定支架与清理网支撑架的连接示意图。
17.图中:1-液压机构,2-固定支架,3-清理网支撑架,4-漂浮物清理网;11-液压驱动底座,12-液压杆;21-转动轴承;31-横向连接杆,32-主杆,33-副杆;100-船体。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19.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由液压机构1、固定支架2、清理网支撑架3及漂浮物清理网4组成,所述固定支架2和清理网支撑架3包括一四方形框架及与四方形框架相垂直的四条横杆,固定支架2的四条横杆朝向船头并与船体100固接,清理网支撑架3的四条横杆朝向漂浮物清理网4并与漂浮物清理网4固接,所述清理网支撑架3的四方形框架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固定支架2的四方形框架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所述固定支架2的框架端的上边缘与清理网支撑架3的框架端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部处通过一对左右设置的转动轴承21连接,连接后的清理网支撑架3能够沿转动轴承21连接处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所述漂浮物清理网4在左右方向为网状平面结构,其整体呈倒γ形,其二个向外的分叉朝向下方,其根部段与清理网支撑架3的四条横杆固接。
20.所述液压机构1包括液压驱动底座11及液压杆12,所述液压杆12的末端可转动连接清理网支撑架的四方形框架端在竖直方向上的上边缘处的横向连接杆31,所述液压驱动底座11位于船头处,液压驱动底座11驱动液压杆12伸缩从而带动漂浮物清理网4的上下翻动实现对水面上及水面以下的漂浮物的清理。
21.实施例
22.1)漂浮物清理网4及其连接部分
23.漂浮物清理网4作为该装置负责漂浮物清理的主要装置,其网状结构的单个空隙为10*10cm的正方形,采用网状结构的目的是在保证能有效清理漂浮物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漂浮物清理网4的重量,减少清理网支撑架3和固定支架2的负担。且采用10*10cm的较大间隙,这样合理扩大间隙的好处是漂浮物清理网4在随船移动过程中既能清理打捞生活垃圾、树枝灌木等大型漂浮物,又能够避免空隙过小,不会造成淤堵的较小漂浮物不能穿过空隙,阻塞在网面前端,增加整个装置所受阻力,从而导致因质量过大液压杆12难以牵拉网进行抬升的问题。
24.漂浮物清理网4的底部采用前后双弧度上曲的倒r形设计,目的在于能够使得漂浮物清理网4在液压杆12的作用下将网前端的漂浮物物举起打捞,或者将位于网后端的漂浮物进行牵拉拖拽。
25.清理网支撑架3与漂浮物清理网4采用以主杆32为中心均匀设置三根副杆33的方式进行连接。主杆32与漂浮物清理网4焊接,并通过螺栓与清理网支撑架3进行固定,主要起支撑漂浮物清理网4主体的作用。三根副杆33则与主杆32在位于清理网支撑架3处焊接连接,与主杆32共同形成四棱锥的结构再与漂浮物清理网4焊接。与漂浮物清理网4连接的四根主杆32构成四个这样的棱锥结构,确保漂浮物清理网4使用过程中稳定不摇晃。
26.2)液压机构1
27.该液压机构1采用单一液压杆12传动的设计,其液压驱动底座12安装在船头位置,液压杆11与清理网支撑架3的横向连接杆31进行套接,液压驱动底座12与横向连接杆31之间存在设计上的高度差,横向连接杆31处于高处,为的是使液压杆12在进行液压伸缩时能够拥有足够的角度对漂浮物清理网4进行前后抬升。单一液压杆比起多液压杆作为传动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多液压杆之间难以同步协调的问题。采用多液压杆,控制、传导等操控系统和机构结构相对更为复杂,容易发生故障,成本也相对较高,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对漂浮物清理网4进行抬升下降等操作会变得繁琐复杂,其次清理网支撑架在多液压杆下的长期受力不平衡可能会导致清理网支撑架过早损坏。
28.液压杆12与清理网支撑架3的横向连接杆31采用套接方式进行连接,液压杆12的前端安装了一个套接装置,然后该装置再与清理网支撑架3的前杆进行套接,使得液压杆12的推拉力能够直接作用在杆体上,再由杆体传导至转动轴承21处,使整个漂浮物清理网4能够按照设计时的角度进行上摆和下降,漂浮物清理网4向上摆时就如同叉子一样能将漂浮物叉举起来;漂浮物清理网4下降向后摆则如同耙子,亦可将漂浮物耙举。根据清理网支撑架3的角度随液压杆12的伸缩长度的变化而变化,清理网支撑架3不同角度时对应漂浮物清理网4不同的清理状态,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状态:45
°
时漂浮物清理网4刨抓状态,90
°
时漂浮物清理网4平推状态和180
°
时的抬升状态。不同状态对应漂浮物清理网4不同的功能,例如在刨抓状态下时漂浮物清理网4可对漂浮物进行抓取,抓取之后由于漂浮物清理网4底部的双曲弧度上翘设计,漂浮物不会轻易地从网面上滑落,此时转为180
°
的抬升状态,使网面上的漂浮物达到船面以上之后方便船上的人员进行打捞。漂浮物清理网4的平推状态则是在船行驶过程中将船头的漂浮物推集于网前,而后可进行抓取或者抬升操作。为了使套接部分不会滑动,稳固在杆中间部分,在套接装置两端分别加装了固定扣,固定扣使用螺栓进行固定,能够保证套接装置只在允许范围内活动。
29.在液压驱动底座11上还设置了液压控制操作箱,通过操作箱可以控制液压杆的伸缩进而能够灵活操作漂浮物清理网,实现对淤堵的漂浮物进行清理。
30.3)转动轴承21
31.清理网支撑架3连接部分的设计要保证液压杆12伸缩活动能够带动漂浮物清理网4进行摆动,抬升打捞和推拉淤堵物,因此,在该部分采用了转动轴承21的设计。固定支架2的框架端的上边缘与清理网支撑架3的四方形框架端在竖直方向上的中部处通过一对左右设置的转动轴承21连接,连接后的清理网支撑架3能够沿转动轴承21连接处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实现清理网支撑架3整体上围绕固定支架2的上边缘转动的现有
技术的方式很多,此处通过转动轴承的方式只是其中的一种。
32.以液压杆12收缩为例,由于杆体倾角的存在,当液压杆12收缩时会带动与之相连的清理网支撑架3轴承逆时针转动,支撑架前段即往上抬,因此与之相连的漂浮物清理网4也会随之转动往上抬升,反之亦然。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横向”、“纵向”、“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本技术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不代表真实比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