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调式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09:04: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钢管混凝土框架和核心筒结构体系中,对于悬挑钢结构的支撑采用格构式胎架、工字钢以及预埋件的方式进行连接,该方式的连接对于成品格构式胎架类型、工字钢与预埋件的连接、预埋件的预埋的类型和位置、现浇完成的混凝土结构板表面平整度等有很大的制约关系。
3.若在施工过程中其中一个因素出现变化,则对于悬挑钢结构的悬挂体系的竖直位移有较大的影响。若造成偏移,在现场进行施工调节的难度很大,且容易对整体的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支撑装置,旨在解决如何提高悬挑钢结构支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提供一种可调式支撑装置,配合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使用,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包括:
7.板组结构,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结构件的下盖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二结构件并与所述下盖板相对设置的上盖板;以及
8.升降结构,位于所述下盖板和所述上盖板之间,所述升降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下盖板,所述升降结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上盖板,所述升降结构用于调节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的间距。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结构为液压千斤顶。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结构为剪式千斤顶。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剪式千斤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以及丝杠螺母调节机构,所述上支架连接所述上盖板,所述下支架连接所述下盖板,所述丝杠螺母调节机构连接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并用于驱动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收缩或张开。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的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连接所述下盖板,且所述下支架收容于所述套筒内,所述套筒的侧表面开设有连通其内腔的避让槽,所述丝杠螺母调节机构的操作端经所述避让槽部分外露。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筒开设有刻度表,所述刻度表用于度量所述操作端沿所述上盖板指向所述下盖板的位移。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还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发射器和所述红外接收器分别位于所述套筒的两侧表面。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板与所述升降结构转动连接,所述上盖板背向所述下盖板的板面设置有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间隔布置有多个。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盖板与所述升降结构转动连接,所述下盖板背向所述上盖板的板面设置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间隔布置有多个。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盖板上还设置有限位柱。
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设置升降结构,通过升降结构的伸缩,调节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调节悬挑钢结构沿竖直方向移动,即悬挑钢结构朝下移动,或悬挑钢结构朝下移动,最终实现悬挑钢结构相对胎架进行位置的调整,提高了悬挑钢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式支撑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21.图2是图1的可调式支撑装置、胎架以及悬挑钢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22.图3是图1的剪式千斤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23.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4.100、可调式支撑装置;
25.101、悬挑钢结构;
26.102、胎架;
27.10、板组结构;
28.11、上盖板;
29.12、下盖板;
30.111、第一磁吸件;
31.121、第二磁吸件;
32.30、套筒;
33.31、侧板;
34.41、红外发射器;
35.221、操作端;
36.42、刻度表;
37.20'、液压千斤顶;
38.20”、剪式千斤顶;
39.20、升降结构;
40.21、上支架;
41.23、下支架;
42.22、丝杠螺母调节机构;
43.211、顶块;
44.231、底块;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6.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7.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式支撑装置100,配合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使用,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结构件为胎架102,可选地,胎架102为格构式胎架102,格构式胎架102包括多根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的支撑纵梁以及多根支撑横梁,任意相邻的两支撑纵梁之间布置有多个支撑横梁。
48.请参阅图1至图3,可选地,第二结构件为悬挑钢结构101,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中。本实施例中,悬挑钢结构101位于胎架102上方,并通过可调式支撑装置100而立于胎架102上,通过可调式支撑装置100可以调节胎架102与悬挑钢结构101之间的相对位置。
49.请参阅图1至图3,可选地,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100包括:板组结构10和升降结构20。板组结构10包括连接所述胎架102的下盖板12以及连接所述悬挑钢结构101并与所述下盖板12相对设置的上盖板11。可选地,下盖板12和胎架102之间可拆卸的连接,通过将下盖板12平铺设置于太胎架102的顶端,并通过连接结构而实现下盖板12和胎架10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选地,连接结构可以为螺栓或销钉。
50.请参阅图1至图3,可选地,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均由硬质材料制成,比如金属材料,且下盖板12和上盖板11均具有预定的厚度,以满足承载重量。本实施例中,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是由钢制成,使其满足抗压、抗剪等受力要求。
51.请参阅图1至图3,可选地,升降结构20位于所述下盖板12和所述上盖板11之间,所述升降结构20的一端连接所述下盖板12,所述升降结构2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上盖板11,所述升降结构20用于调节所述上盖板11和所述下盖板12之间的间距。可以理解的是,升降结构20的上端连接上盖板11,升降结构20的下端连接下盖板12。其中,升降结构20的两端分别与下盖板12和上盖板11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或不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此处不做限制。可以理解的是,升降结构20的两端可以沿竖直方向伸缩,从而增大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之间的距离,或减少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之间的距离。
52.请参阅图1至图3,通过在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之间设置升降结构20,通过升降结
构20的伸缩,调节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之间的距离,从而使调节悬挑钢结构101沿竖直方向移动,即悬挑钢结构101朝下移动,或悬挑钢结构101朝下移动,最终实现悬挑钢结构101相对胎架102进行位置的调整,提高了悬挑钢结构101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结构20为液压千斤顶20'。液压千斤顶20'是指采用柱塞或液压缸作为刚性顶举件的千斤顶。其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平稳,顶撑力大,可自锁等特点。液压千斤顶20'的撑顶能力强,重型液压千斤顶20'顶撑力超过100t。
54.可选地,液压千斤顶20'分为:通用液压千斤顶20'、专用液压千斤顶20'以及穿心式千斤顶。
55.请参阅图1至图3,通用液压千斤顶20'适用于起重高度不大的各种起重作业。它由油室、油泵、储油腔、活塞、摇把、油阀等主要部分组成。工作时,只要往复扳动摇把,使手动油泵不断向油缸内压油,由于油缸内油压的不断增高,就迫使活塞及活塞上面的重物一起向上运动。打开回油阀,油缸内的高压油便流回储油腔,于是重物与活塞也就一起下落。
56.专用液压千斤顶20'是专用的张拉机具,在制作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时,对预应力钢筋施加张力。专用液压千斤顶20'多为双作用式。常用的有穿心式和锥锚式两种。
57.请参阅图1至图3,穿心式千斤顶适用于张拉钢筋束或钢丝束,它主要由张拉缸、顶压缸、顶压活塞及弹簧等部分组成。它的特点是:沿拉伸机轴心有一穿心孔道,钢筋(或钢丝)穿入后由尾部的工具锚锚固。
58.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液压千斤顶20'为专用液压千斤顶20'。专用液压千斤顶20'的底座连接下盖板12,而专用液压千斤顶20'的伸缩轴连接上盖板11。通过驱动专用液压千斤顶20'的伸缩轴移动,从而实现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之间距离的调节。
59.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结构20为剪式千斤顶20”。剪式千斤顶20”是千斤顶的一种,因其结构外形犹如剪刀,所以被称之为剪式千斤顶20”。
6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剪式千斤顶20”包括上支架21、下支架23以及丝杠螺母调节机构22,所述上支架21连接所述上盖板11,所述下支架23连接所述下盖板12,所述丝杠螺母调节机构22连接所述上支架21和所述下支架23,并用于驱动所述上支架21和所述下支架23收缩或张开。可选地,上支架21和下支架23均呈v字形,在丝杠螺母调节机构22的驱动下,上支架21的两端和下支架23的两端均能同步水平收缩或同步水平外扩,从而实现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之间间距的调节。
61.请参阅图1至图3,可选地,剪式千斤顶20”还包括顶块211和底块231,顶块211用于连接上支架21和上盖板11,底块231用于连接下支架23和下盖板12。
62.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100还包括位于所述上盖板11和所述下盖板12之间的套筒30,所述套筒30的一端连接所述下盖板12,且所述下支架23收容于所述套筒30内,所述套筒30的侧表面开设有连通其内腔的避让槽,所述丝杠螺母调节机构22的操作端221经所述避让槽部分外露。
63.请参阅图1至图3,可选地,通过设置套筒30能够对升降结构20进行防护,避免升降结构20受到意外冲击。可选地,避让槽的延伸路径沿竖直方向布置,操作端221经避让槽部分外露,从而便于对丝杠螺母调节机构22进行作业。
6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筒30开设有刻度表42,所述刻度表42用于度量所述操作端221沿所述上盖板11指向所述下盖板12的位移。
65.请参阅图1至图3,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刻度表42的最小刻度为毫米,通过刻度表42可以度量操作端221的升降距离,从而使悬挑钢结构101实现准确移动。可选地,可以在套筒30的外侧表面设置镀锌反光片,并在镀锌反光片上开设刻度表42。
66.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100还包括红外发射器41和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发射器41和所述红外接收器分别位于所述套筒30的两侧表面。
67.可选地,红外发射器41朝红外接收器发送红外信号,从而可以配合上盖板11和/或下盖板12的平整度测量。本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器41为微型电子嵌入式。
68.可选地,套筒30包括多块侧板31,各侧板31的一端均连接下盖板12,任意一侧板31的两侧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侧板31。红外发射器41和红外接收器分别位于两相对设置的侧板31上。
6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板11与所述升降结构20转动连接,所述上盖板11背向所述下盖板12的板面设置有第一磁吸件111,所述第一磁吸件111间隔布置有多个。
70.请参阅图1至图3,可选地,通过上盖板11和升降结构20之间的转动连接,从而可以通过转动上盖板11而实现悬挑钢结构101的转动,从而使悬挑钢结构101水平调节。
71.可选地,第一磁吸件111为磁吸式卡扣,通过磁吸式卡扣能够将上盖板11与悬挑钢结构101快速磁吸连接。
72.可选地,第一磁吸件111间隔布置四个,所述第一磁吸件111可以为永磁体或恒磁体。
73.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盖板12与所述升降结构20转动连接,所述下盖板12背向所述上盖板11的板面设置有第二磁吸件121,所述第二磁吸件121间隔布置有多个。
74.请参阅图1至图3,可选地,通过下盖板12和升降结构20之间的转动连接,从而可以通过转动升降结构20而实现悬挑钢结构101的转动,从而使悬挑钢结构101水平调节。
75.可选地,第二磁吸件121为磁吸式卡扣,通过磁吸式卡扣能够将下盖板12与胎架102快速磁吸连接。
76.可选地,第二磁吸件121间隔布置四个,所述第二磁吸件121可以为永磁体或恒磁体。
77.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盖板12上还设置有限位柱。可选地,限位柱为凸设于下盖板12上的柱状物,比如由金属铁制成的圆柱体,在升降结构20下降至上盖板11抵接限位柱时,此时下降距离最大,从而避免下盖板12过度下降。
78.可选地,限位柱可以间隔设置多个,各限位柱绕套筒30的周向间隔布置。
79.请参阅图1至图3,下面结构可调式支撑装置100的结构,阐述其作业过程。
80.可选地,在现场,由钢构安装工人在胎架102安装之前,将可调式支撑装置100固定于胎架102的顶部,然后再进行胎架102的组装工作。
81.将组装好的胎架102竖立固定,且可调式支撑装置100位于胎架102的顶部。
82.再将悬挑钢结构101放置于可调式支撑装置100上,采用在核心筒取标高,再采用红外发射器41和红外接收器,加刻度表42的方式,对整体钢构组件的标高进行调整。
83.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