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点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06:27: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点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点胶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语音的爆发,音响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喇叭作为所有音响的核心组成部件,需求量也相应地非常大。
3.目前喇叭生产制造中,需要利用点胶工艺对喇叭的主体零件与其壳体进行固定连接。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喇叭的形状也逐渐多样化,喇叭的主体零件与其壳体之间的点胶轨迹除了传统的圆形轨迹外,还有诸如跑道形、椭圆形等异形轨迹,针对异形轨迹一般需要专业的调试人员,对点胶装置的点胶组件中的xy轴行程进行重复的调试,使点胶组件能沿着点胶轨迹进行相应的异形轨迹运动,其调试过程非常复杂,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点胶装置,旨在实现减少对点胶组件的xy轴行程调试时间,从而提高点胶效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点胶装置,包括:
6.底板;
7.仿轨迹治具,所述仿轨迹治具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仿轨迹治具上设有用于固定放置待点胶产品的放置座,所述仿轨迹治具的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转动环;
8.治具驱动组件,所述治具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治具驱动组件与所述转动环传动连接,以使所述仿轨迹治具在所述底板上按预设的点胶轨迹进行转动;
9.点胶组件,所述点胶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点胶组件用于对位于所述放置座上的所述待点胶产品进行点胶。
10.可选地,所述底板上固定安装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转动环的环形内侧;在所述治具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所述仿轨迹治具围绕着所述限位件进行转动,且在所述仿轨迹治具转动过程中,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转动环的环形内侧壁保持贴合连接。
11.可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圆柱状结构,在所述仿轨迹治具转动过程中,所述圆柱状结构的外侧壁与所述转动环的环形内侧壁贴合连接。
12.可选地,所述治具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轮以及旋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轮连接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端,所述驱动轮与所述转动环的环形外侧壁接触传动连接。
13.可选地,所述驱动轮的与所述转动环的接触表面,和/或,所述转动环的与所述驱动轮的接触表面设有摩擦纹路,所述摩擦纹路用于提高所述驱动轮与所述转动环之间的摩擦系数。
14.可选地,所述底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轨以及压紧组件;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行座,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行座上;所述压紧组件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一滑行座,在所述压紧组件的驱动作用下,所述驱动轮向所述转动环发生靠近运
动。
15.可选地,所述第一滑轨以及所述压紧组件安装于所述底板的下方,所述底板上设有槽型通孔,所述驱动轮穿过所述槽型通孔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驱动轮与所述槽型通孔滑动连接。
16.可选地,所述第一滑轨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滑轨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行座的相对两侧。
17.可选地,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压紧板以及压紧驱动装置,所述压紧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所述压紧板,所述压紧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压紧板与所述第一滑行座之间设有弹性件,且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滑轨。
18.可选地,所述点胶组件包括点胶阀以及z向滑行机构,所述点胶阀通过所述z向滑行机构发生垂直上下运动。
19.可选地,所述z向滑行机构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二滑轨以及第二滑行座,所述第二滑行座与所述第二滑轨可锁紧滑动连接,所述点胶阀安装于所述第二滑行座上。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通过仿轨迹治具以及治具驱动组件的组合作用,实现放置有待点胶产品的仿轨迹治具能够在底板上按预设的点胶轨迹进行转动运动,以替代传统技术中的对点胶组件的xy轴行程进行调试使其沿着点胶轨迹进行相应的异形轨迹运动。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点胶过程中的主要运动对象是仿轨迹治具,从而减少对点胶组件的xy轴行程调试时间,进而达到提高点胶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点胶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点胶装置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点胶装置一实施例中仿轨迹治具、治具驱动组件以及压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一;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点胶装置一实施例中仿轨迹治具、治具驱动组件以及压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二;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点胶装置一实施例中驱动轮与转动环的原理示意图。
28.图中所标各部件的名称如下:
[0029][0030]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点胶装置,参考附图1-5,包括底板1;仿轨迹治具2,仿轨迹治具2可滑动连接于底板1上,仿轨迹治具2上设有用于固定放置待点胶产品(附图未示出)的放置座(附图未示出),仿轨迹治具2的靠近底板1的一侧设有转动环201;治具驱动组件3,治具驱动组件3安装在底板1上,治具驱动组件3与转动环201传动连接,以使仿轨迹治具2在底板1上按预设的点胶轨迹进行转动;点胶组件4,点胶组件4设置在底板1上,点胶组件4用于对位于放置座上的待点胶产品进行点胶。
[0033]
本实施例通过仿轨迹治具2以及治具驱动组件3的组合作用,实现放置有待点胶产品的仿轨迹治具2能够在底板1上按预设的点胶轨迹进行转动运动,以替代传统技术中的对点胶组件4的xy轴行程进行调试使其沿着点胶轨迹进行相应的异形轨迹运动。由于本实施例在点胶过程中的主要运动对象是仿轨迹治具2,从而减少对点胶组件4的xy轴行程调试时间,进而达到提高点胶效率的目的。
[0034]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底板1上固定安装有限位件101,限位件101位于转动环201的环形内侧;在治具驱动组件3的驱动下,仿轨迹治具2围绕着限位件101进行转动,且在仿轨迹治具2转动过程中,限位件101与转动环201的环形内侧壁保持贴合连接。如此设置,当治具驱动组件3驱动仿轨迹治具2转动时,由于限位件101的限位作用,使仿轨迹治具2只能保持着限位件101与转动环201的环形内侧壁贴合的状态进行转动。又由于转动环201的环型轮廓等于点胶轨迹,使得仿轨迹治具2在按预设的点胶轨迹进行转动运动,以满足本技术的设计目的。
[0035]
具体的,限位件101包括圆柱状结构,在仿轨迹治具2转动过程中,圆柱状结构的外侧壁与转动环201的环形内侧壁贴合连接。如此设置,圆柱状结构由于其外周为圆形,使得
当限位件101的各个方位与转动环201的环形内侧壁贴合时都能保证圆滑过度,以减少限位件101相对于转动环201的卡顿情况,确保点胶操作的顺利进行。
[0036]
具体的,治具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轮301以及旋转驱动装置302,驱动轮301连接旋转驱动装置302的驱动端,驱动轮301与转动环201的环形外侧壁接触传动连接。更具体的,旋转驱动装置302为旋转电机。如此设置,利用驱动轮301与转动环201之间摩擦力以从外侧驱动仿轨迹治具2进行转动,使得转动环201能在其内侧的限位件101的限位作用下按预设的点胶轨迹进行转动运动,以满足本技术的设计目的。同时,由于驱动轮301与限位件101的双重限位作用,使得转动环201发生转动的过程中其点胶位始终保持在驱动轮301与限位件101之间,也就是点胶组件4的点胶端正下方,从而进一步减少点胶组件4的运动,缩短点胶组件4的调试时间。
[0037]
具体的,驱动轮301的与转动环201的接触表面,和/或,转动环201的与驱动轮301的接触表面设有摩擦纹路,摩擦纹路用于提高驱动轮301与转动环201之间的摩擦系数。如此设置,利用摩擦纹路增加驱动轮301与转动环201之间摩擦系数,避免驱动轮301利用摩擦力驱动转动环201转动的过程中出现打滑现象,导致点胶质量降低。
[0038]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底板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轨5以及压紧组件6;第一滑轨5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行座501,旋转驱动装置302安装在第一滑行座501上;压紧组件6的驱动端连接第一滑行座501,在压紧组件6的驱动作用下,驱动轮301向转动环201发生靠近运动。如此设置,为了保证驱动轮301始终与转动环201的环形外侧部保持贴合以进行传动,将旋转驱动装置302设置在第一滑行座501上,且第一滑行座501滑动与第一滑轨5上,利用压紧组件6驱动第一滑行座501在第一滑轨5上进行滑动,使驱动轮301往转动环201的方向进行靠近,从而避免驱动轮301利用摩擦力驱动转动环201转动的过程中出现打滑现象,导致点胶质量降低。同时,当转产(转变生产不同形状的产品)时,可先通过解除压紧组件6对第一滑行座501的压紧作用,使驱动轮301解除与转动环201的贴合接触,随后直接更换符合该型号的点胶轨迹的仿轨迹治具2,更换完后重新启动压紧组件6使驱动轮301复位即可,以提高转产效率。
[0039]
具体的,第一滑轨5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滑轨5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行座501的相对两侧。如此设置,通过在第一滑行座50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滑轨5,以提高第一滑行座501滑动时的平稳度。
[0040]
具体的,压紧组件6包括压紧板601以及压紧驱动装置602,压紧驱动装置602的驱动端连接压紧板601,压紧板601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5;压紧板601与第一滑行座501之间设有弹性件603,且弹性件603套设于第一滑轨5。更具体的,压紧驱动装置602为压紧气缸,弹性件603为压缩弹簧。如此设置,在压紧板601与第一滑行座501之间设置弹性件603,使得当驱动轮301驱动至转动环201的凸出部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后缩运动时,进而导致第一滑行座501向压紧板601靠近时,能借由弹性件603充当缓冲部件,避免第一滑行座501与压紧板601之间的直接刚性碰撞,导致设备受损。
[0041]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点胶组件4包括点胶阀401以及z向滑行机构402,点胶阀401通过z向滑行机构402发生垂直上下运动。如此设置,通过z向滑行机构402驱动点胶阀401下降,对位于仿轨迹治具2上的待点胶产品进行点胶操作。由于仿轨迹治具2此时是在驱动轮301与限位件101的双重限位作用,使得转动环201发生转动的过程中其点胶位始终
保持在驱动轮301与限位件101之间,也就是点胶组件4的点胶端正下方,因此只需控制点胶阀401下降即可进行点胶操作。
[0042]
具体的,z向滑行机构402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二滑轨4021以及第二滑行座4022,第二滑行座4022与第二滑轨4021可锁紧滑动连接,点胶阀401安装于第二滑行座4022上,第二滑行座4022上还设有角度调整机构(附图未示出),通过角度调整机构以改变点胶阀401与地面之间的角度。如此设置,通过角度调整机构以使点胶阀401能对一些外翻或者内陷的待点胶区域也能进行点胶操作,以提高本实施例的适用性。
[004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点胶装置的其它内容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44]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5]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6]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