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用农作物种苗移栽的苗床

2022-12-07 18:58: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农作物种苗移栽的苗床。


背景技术:

2.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成活率,很多经济作物例如西瓜、苦瓜、豇豆等都会采用移栽技术,即先在苗床上进行种苗培育,一段时间后,再将长势比较好的作物幼苗移栽到农田中。现有的苗床在进行幼苗的移栽时,需手动将苗株挖出,取种不方便,效率低下,且取种过程中容易损伤幼苗的根茎,最终影响移栽成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农作物种苗移栽的苗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适用农作物种苗移栽的苗床,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苗床本体、设置在苗床本体底部的底托和驱动底托与苗床本体贴紧或分离的升降装置;所述苗床本体中阵列排布有多个苗孔,所述苗孔为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底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与苗孔一一对应且尺寸匹配的凸起;所述底托的两端与支架滑动连接,且底托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位置可翻转;所述第一表面与苗床本体底部紧贴时,第一表面与苗孔形成底部封闭的栽种空间;所述第二表面与苗床本体底部紧贴时,凸起伸入苗孔内部。
6.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滑轨和沿滑轨滑动的滑块;所述底托的两端与滑块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
7.所述连接件包括外套筒、套装在外套筒内部并可相对外套筒转动的内套筒;所述外套筒与滑块固定连接,内套筒与底托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还包括限制内套筒与外套筒相对转动的螺栓,内套筒和外套筒的筒壁上对应设置有螺栓孔。
8.所述苗孔的上端开口大于苗孔的下端开口。
9.所述凸起的尺寸与苗孔的下端开口尺寸相匹配。
10.所述升降装置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滑块固定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底托采用两面一体设计,一面为平面,另一面带有凸起,通过翻转和升降能够在种苗培育阶段与移栽阶段间自由切换使用状态,既能实现种苗的正常培育,也极大地方便了移栽时苗株与苗床的分离,操作简便,可一次完成取种,提高了移栽效率。
13.2.利用升降装置使凸起从苗孔的下方将苗株连同培养基一同顶出苗床本体,相比自上而下按压取种的方式,不会触碰到幼苗的茎叶,有利于减少损伤;苗孔的上端开口大于苗孔的下端,使苗孔的截面呈倒梯形,以防止带基质的苗株在底托与苗床本体分离后受重
力坠落,进一步保护其根茎不受损伤。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苗床本体的俯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托的第一表面与苗床本体底部紧贴时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托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位置发生翻转后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凸起伸入苗孔中的示意图。
20.图中: 1、支架;11、滑轨;12、滑块;2、苗床本体;21、苗孔;22、孔壁;3、底托;31、第一表面;32、第二表面;33、凸起;4、气缸;5、连接件;51、外套筒;52、内套筒;5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2.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适用农作物种苗移栽的苗床,包括支架1、固定在支架1上的苗床本体2、设置在苗床本体2底部的底托3和驱动底托3与苗床本体2贴紧或分离的升降装置;参见图3,苗床本体2中阵列排布有多个苗孔21,所述苗孔21为上下贯通的通孔。
23.底托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31和第二表面32,第二表面32上设置有与苗孔21一一对应且尺寸匹配的凸起33;所述底托3的两端与支架1滑动连接,且底托3的第一表面31与第二表面32位置可翻转;所述第一表面31与苗床本体2底部紧贴时,第一表面31与苗孔21形成底部封闭的栽种空间;所述第二表面32与苗床本体2底部紧贴时,凸起33伸入苗孔21内部。
24.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滑轨11和沿滑轨11滑动的滑块12;所述底托3的两端与滑块12通过连接件5转动连接。
25.所述升降装置为气缸4,气缸4设置在底托3下方左右两端,气缸4的活塞杆末端与滑块12固定连接。
26.参见图2,连接件5包括外套筒51、套装在外套筒51内部并可相对外套筒51转动的内套筒52;所述外套筒51与滑块12固定连接,内套筒52与底托3固定连接;内套筒52和外套筒51的筒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螺栓孔,螺栓孔内安装有螺栓53。当螺栓53取下时,内套筒52与外套筒51可以相对转动,使底托3能够绕内套筒52所在轴线旋转;当第一表面31或第二表面32中的任意一面翻转到与苗床本体2所在平面平行时,可装入螺栓53对当前位置进行锁定。
27.参见图1,初始状态下,底托3的第一表面31位于上方,启动气缸4,气缸4的活塞杆推动滑块12沿着支架1的滑轨11向上移动,带动底托3向上移动;当活塞杆伸长至最大行程时,底托3的第一表面31刚好与苗床本体2的底部紧贴,如图4所示,此时第一表面31与苗孔21之间形成了底部封闭的栽种空间,可用于铺放培养基,将组培苗扦插在培养基中进行培育。
28.当种苗培育一段时间后需要移栽时,控制气缸4的活塞杆收缩,使其带动滑块12向下移动,带动底托3与苗床本体2分离;当底托3下降至合适的高度后,停止下降,取下螺栓53,将底托3绕内套筒52所在轴线翻转180度,如图5所示,使第二表面32位于上方,然后装上螺栓53对当前位置进行锁定。继续启动气缸4,活塞缸伸长,推动底托3上移,如图6所示,第二表面32与苗床本体2不断靠近,第二表面32上的凸起33从苗孔21的底部伸入;当第二表面32与苗床本体2底部紧贴时,凸起33完全伸入苗孔21中并将苗孔21内带种苗的培养基顶出,从而实现苗株与苗床的分离,方便取种移栽。
29.常规的手动按压取种,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按压将培养基连带苗株一起从苗孔21中按出,这种方式需要逐个对苗孔21进行操作,效率低下,且操作过程中幼苗的茎叶容易被人手碰断损伤;而本实用新型利用升降装置驱动凸起33将种苗自下而上顶出苗床本体2,可以一次完成取种,并且凸起33只与培养基底部接触,因此取种过程中不会损伤幼苗茎叶,不影响移栽成活率。
30.参见图6,苗孔21的孔壁22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使得苗孔21的上端开口大于苗孔21的下端开口,苗孔21的截面呈倒梯形。这样当底托3与苗床本体2分离时,苗孔21内带培养基的苗株不会因重力而直接从孔内坠落,从而避免对其根茎造成损伤。与之相对应的,凸起33的尺寸与苗孔21的下端开口尺寸匹配,以便其顺利从苗孔21下端顶入,实现种苗与苗床的分离。
31.除了改变孔壁22的壁厚设置外,也可以采取在苗孔21内设置倾斜的板状结构来达到苗孔21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的目的。
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苗床设备除了可以适用于常见的经济作物比如西瓜苗、豇豆苗等,也可以适用于一些有特殊种植要求的作物,比如彩色水稻、特殊品种的油菜或者马铃薯等。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