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脉冲涡流管道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17:07: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脉冲涡流管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管道在油气、化工、电力和供暖等各种工程和工业装置中应用广泛,对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管道在长期使用中受高温、高压以及复杂外部环境的影响,容易产生裂纹,同时管道内壁受介质的冲刷和腐蚀作用,从而产生大面积腐蚀、壁厚减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监控或维修,以上缺陷在高压下快速扩张,造成管壁开裂进而引发管道泄漏甚至爆炸,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和危害。
3.目前通过脉冲涡流检测技术对管道进行检测,具有不停机检测、可穿透包覆层等优势,在管道缺陷检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市面上大多为手持式脉冲涡流检测仪,需要用户手持作业,不仅会消耗用户的体力支出,并且无法深入管道的内部进行检测,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市面上大多为手持式脉冲涡流检测仪,需要用户手持作业,不仅会消耗用户的体力支出,并且无法深入管道的内部进行检测,而提出的一种脉冲涡流管道检测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脉冲涡流管道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端的脉冲涡流检测仪探头,所述底座的两端均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壁上滑动插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一端贯穿插槽并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滚轮,所述滚轮的部分贯穿安装槽,所述滚轮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与固定杆相对应的驱动机构,所述底座内设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设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的两端分别贯穿底座并延伸至活动块内,所述双向螺杆与活动块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双向螺杆与底座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置物槽内设有调节机构。
7.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槽内壁上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固定杆上固定套接有与主动轮相啮合的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套接有传动带。
8.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套接在双向螺杆上的蜗轮,所述蜗轮位于置物槽内,所述置物槽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贯穿底座,所述蜗杆与底座之间为转动连接。
9.优选地,所述插槽的内两侧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的部分贯穿凹槽。
10.优选地,所述活动块内滑动插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插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11.优选地,所述蜗杆贯穿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船舵式把手。
12.有益效果:
13.1.首先转动蜗杆,通过蜗杆与蜗轮啮合的作用带动双向螺杆转动,双向螺杆通过螺纹啮合的作用带动两个活动块移动,通过活动块带动滚轮移动,使滚轮与管道的内壁相抵,此时,启动伺服电机驱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传动带带动传动块转动,通过传动带带动固定杆以及滚轮旋转,通过滚轮实现底座以及脉冲涡流检测仪探头的位置自动移动;
14.2.通过导向杆的设置,可保持活动块直线移动,避免活动块歪斜,通过滚珠的设置,可降低活动块移动时的阻力,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和驱动机构的设置,使得脉冲涡流检测仪可深入管道的内部进行作业,并且可根据管道的尺寸进行调整,从而节省用户体力支出、扩大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脉冲涡流管道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脉冲涡流管道检测装置的活动块俯剖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脉冲涡流管道检测装置的a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底座,2-活动块,3-滚轮,4-双向螺杆,5-蜗杆,6-导向杆,7-脉冲涡流检测仪探头,8-从动轮,9-传动带,10-主动轮,11-伺服电机,12-蜗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参照图1-3,一种脉冲涡流管道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和固定在底座1上端的脉冲涡流检测仪探头7,用于对管道进行检测,底座1的两端均设有插槽,插槽的内两侧均设有凹槽,凹槽内转动连接有滚珠,滚珠的部分贯穿凹槽,插槽的内壁上滑动插设有活动块2,用于安装滚轮3,活动块2内滑动插设有导向杆6,用于保持活动块2直线移动,导向杆6的一端与插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21.本实施例中,活动块2的一端贯穿插槽并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滚轮3,用于带动脉冲涡流检测仪探头7进行位置移动,滚轮3的部分贯穿安装槽,滚轮3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杆,用于带动滚轮3转动,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槽的内壁转动连接,安装槽内设有与固定杆相对应的驱动机构;
22.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槽内壁上的伺服电机11,用于带动主动轮10转动,伺服电机11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0,用于带动传动带9转动,固定杆上固定套接有与主动轮10相啮合的从动轮8,用于带动固定杆转动,主动轮10与从动轮8之间套接有传动带9,用于带动从动轮8转动;
23.本实施例中,底座1内设有置物槽,置物槽位于两个插槽之间,置物槽内设有双向螺杆4,用于带动活动块2移动,双向螺杆4的两端分别贯穿底座1并延伸至活动块2内,双向螺杆4与活动块2之间为螺纹连接,双向螺杆4与底座1之间为转动连接;
24.本实施例中,置物槽内设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套接在双向螺杆4上的蜗
轮12,用于带动双向螺杆4转动,蜗轮12位于置物槽内,置物槽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蜗杆5,用于带动蜗轮12转动,蜗杆5的一端贯穿底座1,蜗杆5与底座1之间为转动连接,蜗杆5贯穿底座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船舵式把手,用于方便用户转动蜗杆5;
25.本实施例中,首先转动蜗杆5,通过蜗杆5与蜗轮12啮合的作用带动双向螺杆4转动,双向螺杆4通过螺纹啮合的作用带动两个活动块2移动,通过活动块2带动滚轮3移动,使滚轮3与管道的内壁相抵,此时,启动伺服电机11驱动主动轮10转动,主动轮10通过传动带9带动传动块8转动,通过传动带8带动固定杆以及滚轮3旋转,通过滚轮3实现底座1以及脉冲涡流检测仪探头7的位置自动移动;通过导向杆6的设置,可保持活动块2直线移动,避免活动块2歪斜,通过滚珠的设置,可降低活动块2移动时的阻力,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和驱动机构的设置,使得脉冲涡流检测仪可深入管道的内部进行作业,并且可根据管道的尺寸进行调整,从而节省用户体力支出、扩大适用范围。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脉冲涡流管道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和固定在底座(1)上端的脉冲涡流检测仪探头(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两端均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壁上滑动插设有活动块(2),所述活动块(2)的一端贯穿插槽并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滚轮(3),所述滚轮(3)的部分贯穿安装槽,所述滚轮(3)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与固定杆相对应的驱动机构,所述底座(1)内设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设有双向螺杆(4),所述双向螺杆(4)的两端分别贯穿底座(1)并延伸至活动块(2)内,所述双向螺杆(4)与活动块(2)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双向螺杆(4)与底座(1)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置物槽内设有调节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涡流管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槽内壁上的伺服电机(11),所述伺服电机(11)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0),所述固定杆上固定套接有与主动轮(10)相啮合的从动轮(8),所述主动轮(10)与从动轮(8)之间套接有传动带(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涡流管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套接在双向螺杆(4)上的蜗轮(12),所述蜗轮(12)位于置物槽内,所述置物槽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蜗杆(5),所述蜗杆(5)的一端贯穿底座(1),所述蜗杆(5)与底座(1)之间为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涡流管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内两侧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的部分贯穿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涡流管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2)内滑动插设有导向杆(6),所述导向杆(6)的一端与插槽的内壁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脉冲涡流管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5)贯穿底座(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船舵式把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脉冲涡流管道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端的脉冲涡流检测仪探头,所述底座的两端均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壁上滑动插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一端贯穿插槽并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滚轮,所述滚轮的部分贯穿安装槽,所述滚轮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与固定杆相对应的驱动机构,所述底座内设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设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的两端分别贯穿底座并延伸至活动块内。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和驱动机构的设置,使得脉冲涡流检测仪可深入管道的内部进行作业,并且可根据管道的尺寸进行调整,从而节省用户体力支出、扩大适用范围。用范围。用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韩秋涛 万钢 宋奎洋 冯国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安必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0
技术公布日:2022/12/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