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鞋底及其鞋子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17:01: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制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鞋底及其鞋子。


背景技术:

2.鞋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鞋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鞋子一般具有透气干爽、保暖、防滑等效果。然而,为了提高人们足部的舒适度,降低在行走时地面反作用力对足部关节的冲击,目前,人们对鞋子的减震效果更加重视,鞋子的减震效果直接影响到穿着的舒适度和运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鞋底及其鞋子,能够有效减震和防滑。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5.一种新型鞋底,包括鞋底,所述鞋底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减震元件,所述减震元件包括第一减震条和第二减震条,所述第一减震条和所述第二减震条以一上一下间隔交叉,且所述第一减震条和所述第二减震条的首端彼此相连,其尾端彼此相连,从而形成多个减震环和交叉部,所述减震环的中空部分形成第一减震腔,所述减震环的顶部与所述鞋底相连;其中,在前一个交叉部,所述第一减震条贯穿所述第二减震条,在后一个交叉部,所述第二减震条贯穿所述第一个减震条,依次类推。
6.进一步地,所述减震环的顶部通过支撑件连接至所述鞋底。
7.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支撑件之间与对应位置的所述交叉部顶面形成第二减震腔。
8.进一步地,所述减震环从鞋跟至鞋头处逐渐由大到小设置。
9.进一步地,位于所述交叉部,所述第一减震条与所述第二减震条部分相连。
10.进一步地,所述鞋底底部沿所述鞋底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减震槽。
11.进一步地,位于鞋跟处的第一减震腔和第二减震腔与对应位置的减震槽相连通。
12.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元件的底面设置为防滑面。
13.进一步地,所述鞋底设置有凹陷部。
1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子,该鞋子包括鞋帮和上述鞋底。
15.有益效果
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鞋底及其鞋子,鞋底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减震元件,减震元件由第一减震条和所述第二减震条以一上一下间隔交叉,且两者首尾相连,形成多个减震环,减震环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且减震环从鞋跟至鞋头处逐渐由大到小设置,使穿戴者在跑步时,当后脚跟着地时鞋底能够提供更好的减震效果,并将足部的受力点平稳的过度到前脚掌。本实用新型减震元件结构稳定,且具有一定的排水能力和防滑能力。支撑件与对应位置的所述交叉部顶面形成第二减震腔,进一步提高鞋底的减震性能。减震槽的设置,在缓震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排水、排泥能力。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鞋子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实施例减震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鞋子底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注:1-支撑件;2-第一减震腔;3-减震元件;31-第一减震条、32-第二减震条;33-交叉部;4-第二减震腔;5-防滑槽;6-凹陷部;7-减震槽;8-减震环;100-鞋底;200-鞋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新型鞋底,包括鞋底100,所述鞋底100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减震元件3,所述减震元件3包括第一减震条31和第二减震条32,所述第一减震条31和所述第二减震条32以一上一下间隔交叉,且所述第一减震条31和所述第二减震条32的首端彼此相连,其尾端彼此相连,从而形成多个减震环8和交叉部33。优选的,第一减震条31和第二减震条32的首端和尾端相互连接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减震环8的中空部分形成第一减震腔2,所述减震环8的顶部与所述鞋底100相连,减震环8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当鞋底受到向下的压力,减震环8会发生形变,挤压相邻的减震环8,同时受到相邻的减震环8的挤压,而被挤压复位,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所述减震环8从鞋跟至鞋头处逐渐由大到小设置,使穿戴者在跑步时,当后脚跟着地时鞋底能够提供更好的减震效果,并将足部的受力点平稳的过度到前脚掌。
26.如图3所示,箭头方向表示第一减震条31或第二减震条贯穿的方向,在前一个交叉部33,所述第一减震条31贯穿所述第二减震条32,在后一个交叉部33,所述第二减震条32贯穿所述第一个减震条31,依次类推,使减震元件结构稳固。
27.位于所述交叉部,所述第一减震条31与所述第二减震条32部分相连,使减震元件3的结构更加稳固,同时使交叉部33具有一定的排水能力。一方面,交叉部33的底部形成防滑槽5,使鞋底的防滑效果更好,且当遇到湿滑地面时,水不止可从防滑槽5排开,同时也可由第一减震条31和第二减震条32交叉部的缝隙排开,加大鞋底的摩擦力。
28.优选的,所述减震环8的顶部通过支撑件1连接至所述鞋底100,支撑件1起连接、支撑和固定的作用;相邻的两个支撑件1之间与对应位于两个支撑件1之间位置的所述交叉部33顶面形成第二减震腔4,进一步提高鞋底100的减震性能。
29.优选的,所述鞋底100底部沿所述鞋底100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减震槽7,减震槽7具有一定的缓震能力,还具有一定的排水、排泥能力。鞋跟处的第一减震腔2和第二减震腔4与对应鞋跟位置的减震槽7相连通,进一步加强第一减震腔2和第二减震腔4的缓震效果。
3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减震元件3的底面设置为防滑面,提高鞋底的防滑耐磨效果。所述鞋底100设置有凹陷部6,使减震元件3的底部高于鞋底100底面,同时,凹陷部6的底面高于减震槽7的底面。凹陷部6具有一定的排水能力,进一步提高鞋底的排水性能,且当鞋底100受力,减震元件3首先受力,对鞋底起到较好的减震效果。
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元件3和所述支撑件1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弹性材料为eva、pu、tpu、tpe、pvc、橡胶和尼龙中的一种或多种。
3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鞋子,该鞋子包括鞋帮和上述鞋底。
33.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