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颗粒状食品检测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16:30: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颗粒状食品检测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2.食品检测是按照国家标准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一些有害有毒的指标的检测,颗粒状食品比如大豆、绿豆、小米、大米等,检测重金属、黄曲霉毒素、农药残留等。食品检测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样品取样,目前在对颗粒状食品进行取样时都是直接在食品的同一个位置进行取样,而对于不同深度的样品取样十分的不便,当在对不同深度的食品检测时,需要将取样器多次插进食品中进行取样,不仅浪费了取样的时间,而且还降低了工作效率,多次重复插进伸出,也容易造成不同深度的颗粒状食品内部发生位移,而影响取样准确性。
3.公开号为cn217084295u的一项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颗粒状食品检测的取样装置,包括:内筒,旋转杆,多个隔板,多个隔板将内筒沿其轴向分隔成多个取样腔,取样腔上设有一个第一出样口和第一进样口;外筒,其转动并且同轴套设于内筒外部,外筒顶部设有把手,外筒上设有第二出样口和第二进样口,第二出样口上设有封闭门;多个连接筒,多个连接筒分别固定套设于多个取样腔外部,连接筒与外筒间隙设置,连接筒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当第一出样口与第二出样口完全重叠时,第一进样口与第二进样口不重叠。本实用新型具有对不同深度的样品进行同时取样的有益效果。
4.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在取样时只需要转动内筒位置,转动内筒耗费的力量小,即使内筒和外筒的长度加长,依靠人力也可轻松完成转动,但取样后的样品不便于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颗粒状食品检测取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颗粒状食品检测取样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取样筒,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固定连接有螺旋片,所述螺旋片转动连接在取样筒内,且所述螺旋片与取样筒的内壁贴合,所述取样筒上滑动连接有圆筒,所述圆筒的底部设有锥角,所述取样筒和圆筒上分别开设有第一矩形孔和第二矩形孔,所述第一矩形孔与第二矩形孔间歇连通。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箱体内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驱动轴转动连接在支架上。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圆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环,所述箱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矩形板,所述圆环与矩形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矩形板和圆环相抵。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箱体与取样筒相连通,所述箱体的底壁设
有一定斜度。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箱体上安装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上设置有与箱体底壁相同的斜度,且所述箱体上位于引流板的上部开设有矩形通孔。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引流板上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箱体上开设有与卡块配合的卡槽。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颗粒状食品检测取样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圆筒插入到待取样的颗粒状食品中,由于圆筒的底部设有锥角,进而便于圆筒的插入,当圆筒插入到合适的深度之后,在对箱体进行下压,使得箱体带动取样筒与圆筒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取样筒上的第一矩形孔与圆筒上的第二矩形孔连通,此时颗粒状食品能够通过第一矩形孔和第二矩形孔进入到取样筒内,再启动电机使得驱动轴转动,进而驱动轴上固定连接有螺旋片转动,进而转动的螺旋片能够将颗粒状食品输送至箱体内进行储存。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箱体与取样筒连通,进而取样筒内的颗粒状食品能够进入到箱体内,而箱体底壁设置的斜度能够使得颗粒状食品顺着其斜度滑落,颗粒状食品顺着箱体底壁的斜度能够滑落至箱体上开设的矩形通孔处并通过矩形通孔滑落至引流板上,由于引流板上设有与箱体底壁相同的斜度,进而颗粒状食品能够继续顺着引流板滑落,此时在引流板的滑落端对颗粒状食品进行承接即可。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取样筒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圆筒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引流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箱体;11、矩形板;12、引流板;13、伸缩杆;14、弹簧;15、卡块;2、圆筒;21、圆环;22、第二矩形孔;3、电机;31、驱动轴;32、螺旋片;33、支架;34、取样筒;35、第一矩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2.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颗粒状食品检测取样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取样筒34,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31,驱动轴31上固定连接有螺旋片32,螺旋片32转动连接在取样筒34内,且螺旋片32与取样筒34的内壁贴合,取样筒34上滑动连接有圆筒2,圆筒2的底部设有锥角,取样筒34和圆筒2上分别开设有第一矩形孔35和第二矩形孔22,第一矩形孔35与第二矩形孔22间歇连通,使用时将圆筒2插入到待取样的颗粒状食品中,由于圆筒2的底部设有锥角,进而便于圆筒2的插入,当圆筒2插入到合适的深度之后,在对箱体1进行下压,使得箱体1带动取样筒34与圆筒2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取样筒34上的第一矩形孔35与圆筒2
上的第二矩形孔22连通,此时颗粒状食品能够通过第一矩形孔35和第二矩形孔22进入到取样筒34内,再启动电机3使得驱动轴31转动,进而驱动轴31上固定连接有螺旋片32转动,进而转动的螺旋片32能够将颗粒状食品输送至箱体1内进行储存,根据取样的颗粒状食品的颗粒大小调整电机3的转速,使得即使是小颗粒的样品也能够被输送。
23.如图2所示,箱体1内固定连接有支架33,驱动轴31转动连接在支架33上,通过设置支架33为驱动轴31进行支撑限位,使得驱动轴31能够定轴转动。
24.如图1和图2所示,圆筒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环21,箱体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矩形板11,圆环21与矩形板11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3,伸缩杆13上套接有弹簧14,弹簧14的两端分别与矩形板11和圆环21相抵,初始状态下在弹簧14的作用下伸缩杆13伸长,进而弹簧14对圆环21产生的推力使得圆筒2相较于取样筒34的位置更朝下,进而此时第一矩形孔35与第二矩形孔22不连通,此时将圆筒2插入到颗粒状食品内不会使得上部的颗粒状食品进入到取样筒34内,而后通过对箱体1施加压力使得弹簧14收缩且伸缩杆13缩短,进而使得圆筒2上的第二矩形孔22能够与取样筒34上的第一矩形孔35连通。
25.如图2所示,箱体1与取样筒34相连通,箱体1的底壁设有一定斜度,由于箱体1与取样筒34连通,进而取样筒34内的颗粒状食品能够进入到箱体1内,而箱体1底壁设置的斜度能够使得颗粒状食品顺着其斜度滑落。
26.如图1和图5所示,箱体1上安装有引流板12,引流板12上设置有与箱体1底壁相同的斜度,且箱体1上位于引流板12的上部开设有矩形通孔,颗粒状食品顺着箱体1底壁的斜度能够滑落至箱体1上开设的矩形通孔处并通过矩形通孔滑落至引流板12上,由于引流板12上设有与箱体1底壁相同的斜度,进而颗粒状食品能够继续顺着引流板12滑落,此时在引流板12的滑落端对颗粒状食品进行承接即可。
27.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引流板12上固定连接有卡块15,箱体1上开设有与卡块15配合的卡槽,通过设置卡块15使得引流板12能够便于从箱体1上进行拆卸安装,进而降低引流板12受误碰损坏的几率,且便于对装置整体的携带。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颗粒状食品检测取样装置,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29.初始状态下在弹簧14的作用下伸缩杆13伸长,进而弹簧14对圆环21产生的推力使得圆筒2相较于取样筒34的位置更朝下,进而此时第一矩形孔35与第二矩形孔22不连通,此时将圆筒2插入到颗粒状食品内不会使得上部的颗粒状食品进入到取样筒34内,而后通过对箱体1施加压力使得弹簧14收缩且伸缩杆13缩短,进而使得圆筒2上的第二矩形孔22能够与取样筒34上的第一矩形孔35连通;
30.使用时将圆筒2插入到待取样的颗粒状食品中,由于圆筒2的底部设有锥角,进而便于圆筒2的插入,当圆筒2插入到合适的深度之后,在对箱体1进行下压,使得箱体1带动取样筒34与圆筒2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取样筒34上的第一矩形孔35与圆筒2上的第二矩形孔22连通,此时颗粒状食品能够通过第一矩形孔35和第二矩形孔22进入到取样筒34内,再启动电机3使得驱动轴31转动,进而驱动轴31上固定连接有螺旋片32转动,进而转动的螺旋片32能够将颗粒状食品输送至箱体1内进行储存。
31.通过设置支架33为驱动轴31进行支撑限位,使得驱动轴31能够定轴转动,由于箱体1与取样筒34连通,进而取样筒34内的颗粒状食品能够进入到箱体1内,而箱体1底壁设置的斜度能够使得颗粒状食品顺着其斜度滑落,颗粒状食品顺着箱体1底壁的斜度能够滑落
至箱体1上开设的矩形通孔处并通过矩形通孔滑落至引流板12上,由于引流板12上设有与箱体1底壁相同的斜度,进而颗粒状食品能够继续顺着引流板12滑落,此时在引流板12的滑落端对颗粒状食品进行承接即可,通过设置卡块15使得引流板12能够便于从箱体1上进行拆卸安装,进而降低引流板12受误碰损坏的几率,且便于对装置整体的携带。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