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无前支腿吊篮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08:57: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前支腿吊篮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吊篮是建筑工程高空作业的建筑工具,作用于幕墙安装,外墙清洗。悬挑机构架设于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利用提升机构驱动悬吊平台,通过钢丝绳沿建筑物或构筑物立面上下运行的施工设施,也是为操作人员设置的作业平台。悬吊平台是施工人员的工作场地,他由高低栏杆、篮底和提升机安装架四个部分用螺栓连接组合而成。
3.现有技术中,申请号:cn202121314077.8,专利标题:一种具有防撞装置的建筑工程用吊篮,其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撞装置的建筑工程用吊篮,包括吊篮,所述吊篮的顶端中央处固定设置有吊环,所述吊篮的左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吊篮的右侧前后端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所述固定板的左端固定设置有四个减震支腿,四个所述减震支腿均包括设置在左端的滚轮,所述滚轮的前后端外侧均固定设置有夹持板,两个所述夹持板的外侧对应滚轮的中央处位置固定设置有活动轴,两个所述夹持板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套筒。通过设置吊篮、吊环、固定板、支撑柱、减震支腿、滚轮、夹持板、活动轴、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工程用吊篮在吊运过程中发生晃动容易与内侧墙体之间发生碰撞,导致墙体受损且吊篮受到碰撞损坏的问题。
4.然而上述专利中的吊篮,依然存在着安全风险,尤其是在吊篮吊运过程中容易与加工墙面发生碰撞,以及突然转变的大风天气下,除吊篮与加工墙面之间的碰撞,还有在大风吹动下吊篮的横向摆动,同样存在安全隐患,上述专利仅有减震支撑作用,在其支撑下也无法减轻或避免吊篮的横向摆动,更何况是现有技术中常规使用的无前支腿的常规吊篮,均存在这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篮在使用中无法避免与加工墙面之间的碰撞和在有风天气无法避免横向晃动的安全隐患问题而提供无前支腿吊篮固定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的无前支腿吊篮固定装置,包括吊篮悬吊平台,所述吊篮悬吊平台包括篮底以及设置在所述篮底上的围栏,还包括:
8.减震防撞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围栏上用以避免吊篮悬吊平台与施工墙面之间的刚性碰撞;
9.收放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围栏与所述减震防撞机构之间并具有两个位置状态,第一位置为使所述减震防撞机构转动至所述围栏前方以支撑在其朝向的施工墙面上的位置状态,第二位置为所述减震防撞机构向下收回至与所述围栏前侧面平行的位置状态;
10.前支撑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围栏朝向施工墙面的一侧用以支撑在施工墙面上,所
述前支撑机构为结构相同的两组并对称分布在所述减震防撞机构两侧;
11.支撑长度调节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围栏与所述前支撑机构之间用以调节所述前支撑机构伸出于所述围栏的长度,所述支撑长度调节机构为结构相同的两组并与两组所述前支撑机构之间一一对应设置。
12.优选的,所述减震防撞机构包括:
13.水平支撑杆,其水平连接在所述围栏上朝向施工墙面的一侧;
14.转筒,其同轴套设在所述水平支撑杆上,所述转筒与所述水平支撑杆之间设有轴承以支撑所述转筒相对所述水平支撑杆同轴转动;
15.前侧支撑杆,其与所述水平支撑杆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前侧支撑杆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与所述转筒外侧表面之间连接的弹性减震支撑机构;
16.以及滚筒,其同轴套设在所述前侧支撑杆上,所述滚筒与所述前侧支撑杆之间设有轴承以支撑所述滚筒相对所述前侧支撑杆同轴转动。
17.优选的,所述弹性减震支撑机构包括:
18.管件和杆件,所述杆件同轴穿设于所述管件内并相对所述管件轴向移动,所述管件反向于所述杆件所在端连接在所述转筒上,所述杆件反向于所述管件所在端连接在所述前侧支撑杆上;
19.以及减震弹簧,其套设在所述杆件上并伸入所述管件内。
20.优选的,所述收放机构包括第一位置固定机构以及第二位置固定机构;
21.在所述弹性减震支撑机构摆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通过所述第一位置固定机构固定所述弹性减震支撑机构的第一位置的位置状态不动;在所述弹性减震支撑机构摆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通过所述第二位置固定机构固定所述弹性减震支撑机构的第二位置的位置状态不动。
22.优选的,所述第一位置固定机构包括:
23.第一限位摆动板,其一端垂直连接在所述转筒上,所述第一限位摆动板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栓;
24.以及第一限位支撑板,其固定连接在所述围栏上且位于所述转筒下方,所述第一限位支撑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对应的第一螺纹凹槽。
25.优选的,所述第二位置固定机构包括:
26.第二限位摆动板,其一端垂直连接在所述转筒上,所述第二限位摆动板与所述第一限位摆动板之间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摆动板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二螺栓;
27.以及第二限位支撑板,其固定连接在所述围栏上且位于所述转筒上方,所述第二限位支撑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螺栓对应的第二螺纹凹槽。
28.优选的,所述前支撑机构包括:
29.前支撑长杆;
30.以及前支撑板,其连接在所述前支撑长杆上,所述前支撑板反向于所述前支撑长杆的一侧表面上均布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
31.优选的,所述支撑长度调节机构包括:
32.水平支撑管,其为空心管件结构,所述水平支撑管水平连接在所述围栏内侧,所述
前支撑长杆反向于所述前支撑板的一端穿过所述围栏并同轴穿设于所述水平支撑管内,所述前支撑长杆相对所述水平支撑管轴向滑动和径向转动;
33.条形开口,其沿所述水平支撑管轴向延伸方向开设在所述水平支撑管侧表面上;
34.限位豁口,其开设在所述水平支撑管侧表面上并与所述条形开口相连通,所述限位豁口的数量为多个并沿所述条形开口轴向延伸方向均匀分布设置;
35.以及限位摆杆,其一端连接在所述前支撑长杆上伸入所述水平支撑管内的一端部上、另一端自所述条形开口伸出所述水平支撑管,所述限位摆杆与所述限位豁口对应并能够摆动至所述限位豁口内。
3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前支腿吊篮固定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7.本装置通过减震防撞机构起到吊篮与施工墙面之间的撞击减震作用,同时利用收放机构隐藏减震防撞机构后,又通过前支撑机构支撑在墙面上,防止吊篮在大风天气横向晃动,提升吊篮安全性,又能通过支撑长度调节机构调节前支撑机构支撑距离,以能够应对不同场景下的使用,提升吊篮安全性的同时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前支腿吊篮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前支腿吊篮固定装置的减震防撞机构和前支撑机构的俯视图;
4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前支腿吊篮固定装置的水平支撑管的截面图。
42.附图标记说明:
43.1、篮底;2、围栏;3、水平支撑杆;4、转筒;5、前侧支撑杆;6、滚筒; 7、管件;8、杆件;9、减震弹簧;10、第一限位摆动板;11、第一螺纹孔; 12、第一螺栓;13、第一限位支撑板;14、第一螺纹凹槽;15、第二限位摆动板;16、第二螺纹孔;17、第二螺栓;18、第二限位支撑板;19、第二螺纹凹槽;20、前支撑长杆;21、前支撑板;22、防滑凸起;23、水平支撑管;24、条形开口;25、限位豁口;26、限位摆杆。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45.请参阅图1-3,无前支腿吊篮固定装置,包括吊篮悬吊平台,吊篮悬吊平台包括篮底1以及设置在篮底1上的围栏2,其中的吊篮悬吊平台是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吊篮的悬吊平台围栏2一般为格栅结构,还包括:
46.减震防撞机构,其设置在围栏2上用以避免吊篮悬吊平台与施工墙面之间的刚性碰撞,也即通过减震防撞机构起到吊篮与施工墙面之间的撞击减震作用;
47.收放机构,其设置在围栏2与减震防撞机构之间并具有两个位置状态,第一位置为
使减震防撞机构转动至围栏2前方以支撑在其朝向的施工墙面上的位置状态,第二位置为减震防撞机构向下收回至与围栏2前侧面平行的位置状态;
48.前支撑机构,其设置在围栏2朝向施工墙面的一侧用以支撑在施工墙面上,前支撑机构为结构相同的两组并对称分布在减震防撞机构两侧;前支撑机构通过支撑在墙面上,通过其与墙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吊篮悬吊平台与墙面之间的横向晃动;
49.支撑长度调节机构,其设置在围栏2与前支撑机构之间用以调节前支撑机构伸出于围栏2的长度,支撑长度调节机构为结构相同的两组并与两组前支撑机构之间一一对应设置。
50.综上所述,本装置通过减震防撞机构起到吊篮与施工墙面之间的撞击减震作用,同时利用收放机构隐藏减震防撞机构后,又通过前支撑机构支撑在墙面上,防止吊篮在大风天气横向晃动,提升吊篮安全性,又能通过支撑长度调节机构调节前支撑机构支撑距离,以能够应对不同场景下的使用,提升吊篮安全性的同时使用更加方便。
51.进一步的,减震防撞机构包括:
52.水平支撑杆3,其水平连接在围栏2上朝向施工墙面的一侧;
53.转筒4,其同轴套设在水平支撑杆3上,转筒4与水平支撑杆3之间设有轴承以支撑转筒4相对水平支撑杆3同轴转动;
54.前侧支撑杆5,其与水平支撑杆3之间相互平行设置,前侧支撑杆5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与转筒4外侧表面之间连接的弹性减震支撑机构;
55.以及滚筒6,其同轴套设在前侧支撑杆5上,滚筒6与前侧支撑杆5之间设有轴承以支撑滚筒6相对前侧支撑杆5同轴转动。
56.具体的,以滚筒6与墙面之间直接接触,因此滚筒6可以是软质的橡胶弹性材料,避免损坏墙面,且通过滚筒6能转动于3前侧支撑杆5上,在吊篮升降移动时避免与墙面之间的摩擦,其中的转筒4起到支撑前侧支撑杆5的作用,并通过其与水平支撑杆3间的转动配合,能够使前侧支撑杆5上下摆动。其中的水平支撑杆3可固定连接在围栏2上朝向施工墙面的一侧的栏栅上,用以支撑和安装转筒4。同时,在滚筒6与墙面之间直接接触过程中,将压缩弹性减震支撑机构以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57.进一步的,弹性减震支撑机构包括:
58.管件7和杆件8,杆件8同轴穿设于管件7内并相对管件7轴向移动,管件7反向于杆件8所在端连接在转筒4上,杆件8反向于管件7所在端连接在前侧支撑杆5上;
59.以及减震弹簧9,其套设在杆件8上并伸入管件7内。
60.具体的,通过杆件8移动于管件7内并压缩减震弹簧9起到撞击的缓冲作用,也即具有减震效果。
61.进一步的,收放机构包括第一位置固定机构以及第二位置固定机构;
62.在弹性减震支撑机构摆动至第一位置时、通过第一位置固定机构固定弹性减震支撑机构的第一位置的位置状态不动;在弹性减震支撑机构摆动至第二位置时、通过第二位置固定机构固定弹性减震支撑机构的第二位置的位置状态不动。
63.进一步的,第一位置固定机构包括:
64.第一限位摆动板10,其一端垂直连接在转筒4上,第一限位摆动板10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1,第一螺纹孔11内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栓12;
65.以及第一限位支撑板13,其固定连接在围栏2上且位于转筒4下方,第一限位支撑板13上开设有与第一螺栓12对应的第一螺纹凹槽14。
66.具体的,在弹性减震支撑机构转动到第一位置时,第一限位摆动板10贴合于第一限位支撑板13上进行限位支撑,同时通过第一螺栓12与第一螺纹孔 11和第一螺纹凹槽14之间的螺纹配合进行固定连接,以固定弹性减震支撑机构的第一位置的位置状态不动。
67.进一步的,第二位置固定机构包括:
68.第二限位摆动板15,其一端垂直连接在转筒4上,第二限位摆动板15与第一限位摆动板10之间相互垂直设置,第二限位摆动板15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6,第二螺纹孔16内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二螺栓17;
69.以及第二限位支撑板18,其固定连接在围栏2上且位于转筒4上方,第二限位支撑板18上开设有与第二螺栓17对应的第二螺纹凹槽19。
70.具体的,在弹性减震支撑机构转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二限位摆动板15贴合于第二限位支撑板18上进行限位支撑,同时通过第二螺栓17与第二螺纹孔 16和第二螺纹凹槽19之间的螺纹配合进行固定连接,以固定弹性减震支撑机构的第二位置的位置状态不动。
71.进一步的,前支撑机构包括:
72.前支撑长杆20;
73.以及前支撑板21,其连接在前支撑长杆20上,前支撑板21反向于前支撑长杆20的一侧表面上均布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22。
74.具体的,在前支撑长杆20的支撑下,使前支撑板21抵在施工墙面上支撑吊篮,并通过多个防滑凸起22与墙面间的摩擦力,避免吊篮横向晃动。
75.进一步的,支撑长度调节机构包括:
76.水平支撑管23,其为空心管件结构,水平支撑管23水平连接在围栏2内侧,前支撑长杆20反向于前支撑板21的一端穿过围栏2并同轴穿设于水平支撑管23内,前支撑长杆20相对水平支撑管23轴向滑动和径向转动;
77.条形开口24,其沿水平支撑管23轴向延伸方向开设在水平支撑管23侧表面上;
78.限位豁口25,其开设在水平支撑管23侧表面上并与条形开口24相连通,限位豁口25的数量为多个并沿条形开口24轴向延伸方向均匀分布设置;
79.以及限位摆杆26,其一端连接在前支撑长杆20上伸入水平支撑管23内的一端部上、另一端自条形开口24伸出水平支撑管23,限位摆杆26与限位豁口25对应并能够摆动至限位豁口25内。
80.具体的调节时,通过使前支撑长杆20相对水平支撑管23轴向滑动调节前支撑长杆20伸出围栏2的长度,这个过程中限位摆杆26沿条形开口24移动,进而匹配与墙面不同距离下的支撑长度,在调节完毕通过限位摆杆26驱动前支撑长杆20相对水平支撑管23径向转动,以使限位摆杆26摆动至对应的限位豁口25内进行限位,以限制限位摆杆26相对水平支撑管23轴向滑动。也即在吊篮升降结束后,并对前支撑机构调整完毕,则通过收放机构驱动减震防撞机构摆动至第二位置进行隐藏,仅利用前支撑机构支撑吊篮避免横向晃动。
81.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
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