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带端子的电线及带连接器的电线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03:35: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带端子的电线及带连接器的电线。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带端子的电线,其配置于在连接器壳体设置的插入孔。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带端子的电线中,电线和连接器端子借助中继导体电连接。通过盖在中继导体上的密封构件使插入孔止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9/059301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4.期望带端子的电线中配置于插入孔的部分的长度尺寸缩短。
5.因此,以提供能缩短带端子的电线中配置于连接器壳体的腔中的部分的长度尺寸的技术为目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6.本公开的带端子的电线具备:包覆电线,包括导体芯线和覆盖所述导体芯线的绝缘包覆部;接头端子,与所述导体芯线连接;连接器端子,与对方侧端子连接;单芯的中继导体,其一端与所述接头端子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端子连接;以及密封构件,盖在所述中继导体的中间部上,所述接头端子的线筒在沿着所述接头端子的长度方向的相同位置上与所述导体芯线及所述中继导体压接。发明效果
7.根据本公开,能缩短带端子的电线中配置于连接器壳体的腔中的部分的长度尺寸。
附图说明
8.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带端子的电线及带连接器的电线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带端子的电线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2的iv-iv线剖切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导体芯线及中继导体与接头端子连接的情况的说明图。图6是示出导体芯线及中继导体的连接部分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7是示出导体芯线及中继导体的连接部分的另一变形例的说明图。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带端子的电线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示出带端子的电线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9.[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0010]
本公开的带端子的电线如下。
[0011]
(1)带端子的电线具备:包覆电线,包括导体芯线和覆盖所述导体芯线的绝缘包覆部;接头端子,与所述导体芯线连接;连接器端子,与对方侧端子连接;单芯的中继导体,其一端与所述接头端子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端子连接;以及密封构件,盖在所述中继导体的中间部上,所述接头端子的线筒在沿着所述接头端子的长度方向的相同位置上与所述导体芯线及所述中继导体压接。接头端子的线筒在沿着接头端子的长度方向的相同位置上与导体芯线及中继导体压接。因此,与线筒沿着接头端子的长度方向在不同的位置上与导体芯线及中继导体分别压接的情况相比,能缩短接头端子。由此,能缩短带端子的电线中配置于连接器壳体的腔中的部分的长度尺寸。
[0012]
(2)在(1)的带端子的电线中,也可以为,在压接于所述线筒的部分,所述导体芯线及所述中继导体在所述接头端子的高度方向排列。由此,能在压接方向上排列导体芯线及中继导体。
[0013]
(3)在(2)的带端子的电线中,也可以为,所述导体芯线及所述中继导体中的所述导体芯线位于所述接头端子的底部侧。由此,中继导体能覆盖导体芯线的上方。
[0014]
(4)在(1)的带端子的电线中,也可以为,在压接于所述线筒的部分,所述导体芯线及所述中继导体在所述接头端子的宽度方向排列。由此,能在与压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导体芯线及中继导体。
[0015]
(5)在(4)的带端子的电线中,也可以为,所述线筒包括一对压接片,所述导体芯线被所述一对压接片的一方包上,所述中继导体被所述一对压接片的另一方包上。由此,导体芯线及中继导体能分别被不一样的压接片压接。
[0016]
(6)在(1)至(5)的任一个的带端子的电线中,也可以为,所述密封构件包括能与连接器壳体的腔内表面接触的密封主体和设置于所述密封主体的一方侧的被压接部,所述被压接部与所述接头端子及所述连接器端子中的任一方压接。由此,与在密封主体的两侧设置有被压接部,且两侧的被压接部分别与接头端子及连接器端子压接的情况相比,能缩短密封构件。由此,能缩短带端子的电线中配置于连接器壳体的腔中的部分的长度尺寸。
[0017]
(7)另外,本公开的带连接器的电线具备:连接器壳体,形成有腔;和(1)至(6)的任一个的带端子的电线,收纳于所述腔。能缩短带端子的电线中配置于连接器壳体的腔中的部分的长度尺寸。由此,腔自身也能缩短,由此能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
[0018]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带端子的电线及带连接器的电线的具体例。需要注意的是,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019]
[实施方式1]以下对实施方式1的带端子的电线及具备该带端子的电线的带连接器的电线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带端子的电线20及带连接器的电线1的剖视图。在图1中,连接器壳体10沿着与腔14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面被剖切。在图1中,带端子的电线20没有形成为剖
视图。
[0020]
带连接器的电线1具备连接器壳体10和带端子的电线20。在连接器壳体10形成有腔14。带端子的电线20的顶端部形成为收纳于腔14中的预定位置的状态(以下称为收纳状态)。在带端子的电线20设置有密封构件50。在收纳状态下,密封构件50位于预定的密封位置(在此为腔14的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中间部的位置)。在收纳状态下,通过密封构件50使腔14的一方开口部和另一方开口部止水。
[0021]
《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10具备壳体主体12。在壳体主体12形成有腔14。腔14形成至少一个。在此,腔14形成有多个。多个腔14可以以排列成多层、多列的方式形成。多个腔14也可以以排列成一层、多列的方式形成。
[0022]
腔14以贯穿壳体主体12的方式形成。腔14的一方开口部在壳体主体12的一方端面开口。带端子的电线20从这一方开口部插入到腔14内。腔14的另一方开口部在壳体主体12的另一方端面开口。另一方开口部是设置于阳端子的导体销通过的部分。
[0023]
需要注意的是,图1所示的例子是收纳于腔14的带端子的电线20的端子是阴端子的情况的事例。在该情况下,设置于对方侧连接器的阳端子的导体销通过另一方开口部插入到腔14内。并且,在腔14内,阴端子和设置于对方侧的阳端子的导体销连接。但是,收纳于腔14的端子也可以是阳端子。在该情况下,设置于该阳端子的导体销通过另一方开口部突出到腔14外。并且,在腔14外,设置于阳端子的导体销和对方侧的阴端子连接。另一方开口部比导体销形成得大,并且比阴端子形成得小。由此,可抑制收纳于腔14内的阴端子从另一方开口部脱落。
[0024]
在连接器壳体10设置有车辆装配部16。车辆装配部16以从壳体主体12的侧面向外方突出的方式设置。车辆装配部16是用于将连接器壳体10装配于车辆的部分。在车辆装配部16形成有安装孔17。在安装孔17中插入螺栓等而将车辆装配部16装配于车辆。也可以在安装孔17设置有金属环等。在连接器壳体10中也可以省略车辆装配部16。
[0025]
另外,在连接器壳体10设置有密封件安装部18。密封件安装部18以壳体主体12的侧面的一部分呈环形凹陷的方式设置。密封件安装部18设置于车辆装配部16的两侧。在密封件安装部18安装o形环等密封件s。在连接器壳体10中也可以省略密封件安装部18。
[0026]
连接器壳体10通过将具有绝缘性的树脂等作为材料而形成。连接器壳体10例如是注射成型件。
[0027]
《带端子的电线》除图1之外,还参照图2及图3对实施方式1的带端子的电线20进行详述。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带端子的电线20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带端子的电线20的分解立体图。
[0028]
带端子的电线20具备包覆电线22、接头端子30、连接器端子40、中继导体46以及密封构件50。在包覆电线22的端部设置有接头端子30。在接头端子30的顶端侧设置有连接器端子40和中继导体46。中继导体46与接头端子30及连接器端子40分别连接。接头端子30和连接器端子40借助中继导体46连接。包覆电线22中与接头端子30连接的部分及比其靠一端侧部分收纳于腔14。包覆电线22中比与接头端子连接的部分靠另一端侧部分从一方开口部向腔14的外方延伸。
[0029]
包覆电线22具有导体芯线24和绝缘包覆部26。在此,导体芯线24是绞线。绞线通过多根线材绞合而形成。这样的线材通过以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导体作为材料而形成。绝缘包覆部26覆盖导体芯线24。绝缘包覆部26通过在导体芯线24的周围挤压成型树脂材料、或者涂布绝缘涂料而形成。导体芯线24的顶端突出到绝缘包覆部26的外方,形成芯线露出部。
[0030]
接头端子30与包覆电线22及中继导体46压接连接。接头端子30包括线筒32和绝缘筒34、36。线筒32及绝缘筒34、36是开放筒。线筒32具有一对压接片32a、32b。绝缘筒34具有一对压接片34a、34b。绝缘筒36具有一对压接片36a、36b。三对压接片32a、32b、34a、34b、36a、36b与接头端子30中的底部31相连。
[0031]
底部31形成为平板状或者半筒状等。底部31在一方向较长地形成。底部31的长度方向是接头端子30的长度方向。三对压接片32a、32b、34a、34b、36a、36b沿着底部31的长度方向从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一对一对地按压接片34a、34b、压接片32a、32b、压接片36a、36b的顺序排列。一对压接片32a、32b从底部31的宽度方向两侧突出。关于其他对的压接片也是同样。底部31的宽度方向是接头端子30的宽度方向。三对压接片32a、32b、34a、34b、36a、36b相对于底部31向一方侧突出。压接片32a、32b、34a、34b、36a、36b从底部31突出的方向是接头端子30的高度方向。这样的接头端子30例如通过导体板折弯而形成。
[0032]
线筒32压接于导体芯线24中的端部的芯线露出部和中继导体46。线筒32压接于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的部分形成为连接部分cp1。关于连接部分cp1详细后述。
[0033]
绝缘筒34压接于绝缘包覆部26。绝缘筒36压接于绝缘包覆部26的部分形成为包覆保持部。绝缘筒36压接于密封构件50。绝缘筒36压接于密封构件50的部分形成为密封构件保持部。绝缘筒34、36也可以省略。
[0034]
连接器端子40包括对方侧连接部41和中继导体连接部42。如上所述,对方侧连接部41形成为阴端子形状。对方侧连接部41也可以形成为阳端子形状。连接器端子40与中继导体46压接连接。连接器端子40例如通过导体板折弯而形成。但是,连接器端子40也可以通过焊接、压接等与中继导体46连接。
[0035]
对方侧连接部41形成为箱状,前端部开口。阳端子从该开口插入到对方侧连接部41的内部。在对方侧连接部41的内部适当设置有弹簧触点部等。在对方侧连接部41的内部,弹簧触点部等和阳端子连接。
[0036]
中继导体连接部42具有线筒43和绝缘筒44。线筒43与中继导体46压接。绝缘筒44与密封构件50压接。在中继导体连接部42中也可以省略绝缘筒44。
[0037]
中继导体46形成为单芯的一个导体。中继导体46形成为圆柱状的棒状。中继导体46也可以形成为圆筒状的棒状。中继导体46比密封构件50设置得长。中继导体46的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突出到密封构件50的外方。中继导体46的两端部与线筒32、43分别压接。在中继导体46的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安装有密封构件50。
[0038]
密封构件50具有密封主体52和被压接部54、55。在密封构件50形成有贯穿孔56。中继导体46在贯穿孔56通过。密封主体52及被压接部54、55沿着贯穿孔56的轴方向排列。在此,在密封主体52的一方侧设置有被压接部54,在另一方侧设置有被压接部55。也可以仅在密封主体52的任一方设置有被压接部。也可以省略被压接部54、55的任一方或者双方。
[0039]
密封主体52是在带端子的电线20插入到腔14的状态下使一方开口部与另一方开
口部之间止水的部分。在密封主体52的外表面中,环形凹部和环形凸部沿着长度方向交替地相连。密封主体52沿着长度方向位于接头端子30及连接器端子40之间。密封主体52中的环形凸部比接头端子30及连接器端子40沿着径向向外侧突出。在带端子的电线20插入到腔14前的状态下,密封主体52的外径设定成与预定的密封位置上的腔14的内径相同或者比其大。在带端子的电线20插入到腔14的状态下,密封主体52的外表面与腔14的内表面紧密贴合。
[0040]
两个被压接部54、55是以盖在中继导体46上的状态与绝缘筒36、44分别压接的部分。由此,被压接部54、55定位保持于接头端子30及连接器端子40,密封构件50定位保持于带端子的电线20。在省略被压接部54、55双方的情况下,中继导体46最好形成为能定位保持密封构件50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在中继导体46形成有环形的槽。通过在环形的槽收纳密封构件50,从而密封构件50定位保持于中继导体46。
[0041]
在收纳状态下,通过设置有密封构件50,从而腔14的一方开口部与另一方开口部之间被止水。作为成为密封构件50的止水对象的液体,可设想水、油等。油例如是用于在自动变速器中进行自动变速的控制动作的油(工作油)。腔14的一方开口部与另一方开口部之间的止水例如按以下进行。
[0042]
中继导体46的内部形成为实心。由此,可抑制液体沿着中继导体46的内部从腔14的两侧开口部的一方向另一方浸透。中继导体46的内部也可以为中空。即使是该情况,当沿着长度方向封闭中继导体46的至少一方时,也可抑制液体沿着中继导体46的内部从腔14的两侧开口部的一方向另一方浸透。
[0043]
密封主体52的内表面(贯穿孔56的内周面)形成为圆形。在收纳状态下,密封主体52的内表面遍及周向整体与中继导体46的外表面紧密贴合。由此,密封主体52可抑制液体沿着密封主体52与中继导体46之间从腔14的两侧开口部的一方向另一方浸透。需要注意的是,只要密封主体52中沿着长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的内表面遍及全周与中继导体46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即可。密封主体52的内表面也可以在安装于中继导体46前的状态下比中继导体46的外表面形成得小。也可以为,在收纳状态下受到来自腔14的压力,从而密封主体52的内表面按压到中继导体46中的外表面。
[0044]
密封主体52的环形凸部的外表面形成为圆形。在收纳状态下,密封主体52的环形凸部的外表面与密封位置上的腔14的内表面遍及全周紧密贴合。由此,可抑制液体沿着密封主体52与连接器壳体10之间从腔14的两侧开口部的一方向另一方浸透。
[0045]
《连接部分cp1》参照图4及图5对连接部分cp1进行详述。图4是沿着图2的iv-iv线剖切的剖视图,是示出连接部分cp1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与接头端子30连接的情况的说明图。图4示出线筒32压接后的状态。图5示出线筒32压接前的状态。
[0046]
一个线筒32与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压接而形成为连接部分cp1。接头端子30的线筒32在沿着接头端子30的长度方向的相同位置上与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压接。导体芯线24从一个线筒32向接头端子30的长度方向一方侧延伸,中继导体46向另一方侧延伸。在此,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在与线筒32压接的部分在接头端子30的高度方向排列。在此,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中的导体芯线24位于底部31侧。一对压接片32a、32b相互使顶端侧部分对接同时覆盖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
[0047]
如图5所示,这样的连接部分cp1能够通过被压接模具80压接而形成。压接模具80具有卷边器82及砧座84。卷边器82及砧座84在一个方向排列。在端子压接机中,卷边器82及砧座84被支承为在该方向能接近或远离地移动。接头端子30在压接时以接头端子30的高度方向成为卷边器82及砧座84的排列方向的方式配置。卷边器82及砧座84在接头端子30的高度方向接近而对接头端子30进行压接。在卷边器82形成有用于使一对压接片32a、32b的顶端部弯曲变形的导向面。一对压接片32a、32b的顶端部在与导向面接触后沿着导向面变形并朝内完全倒下。在卷边器82正在使一对压接片32a、32b弯曲变形时,砧座84支承底部31的外表面(图5的纸面上的下面)。
[0048]
如图5所示,在一对压接片32a、32b之间,以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中的导体芯线24位于底部31侧的状态开始压接。此时,导体芯线24的上方被一个中继导体46覆盖。由此,可抑制在压接时导体芯线24中的一部分线材从一对压接片32a、32b之间等突出到线筒32的外方。
[0049]
压接前的导体芯线24的线材及中继导体46为圆柱状。在压接前的线筒32中,一对压接片32a、32b从底部31朝向上方延伸。由此,在压接前的线筒32中,一对压接片32a、32b之间开口。在压接后的线筒32中,一对压接片32a、32b的顶端部弯曲变形,开口闭合。压接后的线筒32变形为与压接模具80的形状相应的形状。伴随线筒32的变形,压接后的导体芯线24中的线材及中继导体46被线筒32压溃,变形为与线筒32的内表面相应的形状。图4的双点划线所示的导体芯线24中的线材及中继导体46是示出压接后的状态的示意图。导体芯线24中的多根线材例如形成为一部分线材彼此重叠同时向底部31的宽度方向扩展的状态。
[0050]
图6是示出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的连接部分cp1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6中用实线示出的线筒32及在其内部用双点划线示出的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示出压接后的状态。图6中用双点划线示出的线筒32及在其内部用双点划线示出的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示出压接前的状态。
[0051]
在图6所示的连接部分cp2也与图4所示的连接部分cp1同样,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在与线筒32压接的部分在接头端子30的高度方向排列。在图6所示的连接部分cp2,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中的中继导体46位于底部31侧。这样的连接部分cp2通过在一对压接片32a、32b之间以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中的中继导体46位于底部31侧的状态开始压接而形成。
[0052]
图7是示出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的连接部分cp1的另一变形例的说明图。在图7中用实线示出的线筒32及在其内部用双点划线示出的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示出压接后的状态。在图7中用双点划线示出的线筒32及在其内部用双点划线示出的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示出压接前的状态。
[0053]
在图7所示的连接部分cp3,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在与线筒32压接的部分在接头端子30的宽度方向排列。在图7所示的连接部分cp3,导体芯线24被一对压接片32a、32b的一方压接片32a包上。中继导体46被一对压接片32a、32b的另一方压接片32b包上。这样的连接部分cp3通过在一对压接片32a、32b之间以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在宽度方向排列的状态开始压接而形成。
[0054]
在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在接头端子30的宽度方向排列的连接部分cp3,在导体芯线24和中继导体46的导体尺寸(导体截面积)不同的情况下,小的导体被一对压接片
32a、32b的一方包上。大的导体也可以从一对压接片32a、32b的另一方伸出。大的导体的一部分也可以被一对压接片32a、32b的一方覆盖或者啮入。
[0055]
《实施方式1的效果等》根据如上构成的带端子的电线20及带连接器的电线1,接头端子30的线筒32在沿着接头端子30的长度方向的相同位置上与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压接。因此,与沿着接头端子30的长度方向在不同的位置上使不一样的线筒与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分别压接的情况相比,能缩短接头端子30。由此,能缩短带端子的电线20中配置于连接器壳体10的腔14的部分的长度尺寸。
[0056]
在连接器与变速器等振动机器连接的情况下,在振动时,带端子的电线20和连接器壳体10产生晃动。此时,当晃动变大时,则在密封构件50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中能解除与对方构件的紧密贴合状态。另外,有可能集中于任一个导体部分的应力变大而使导体部分断裂、或者金属疲劳提前。通过带端子的电线20中配置于腔14的部分缩短,从能抑制振动时的带端子的电线20和连接器壳体10的较大晃动。由此,能抑制密封性能的降低及集中于任一个导体部分的应力变大。
[0057]
通过带端子的电线20中配置于腔14的部分缩短,从而带端子的电线20向腔14的插入作业变得容易。另外,腔14自身也能缩短,从而能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
[0058]
在此,带端子的电线20中比密封构件50靠后方的部分(包覆电线22侧的部分)变短。由此,从腔14的一方开口部到密封构件50的预定位置为止的密封构件50的移动量变小。由此,带端子的电线20的插入作业变得容易。
[0059]
另外,在连接部分cp1、cp2,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在与线筒32压接的部分在接头端子30的高度方向排列。由此,能在压接方向排列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另外,在连接部分cp1,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中的导体芯线24位于接头端子30的底部31侧。由此,中继导体46能覆盖导体芯线24的上方。
[0060]
另外,在连接部分cp3,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在与线筒32压接的部分在接头端子30的宽度方向排列。由此,能在与压接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另外,在连接部分cp3,导体芯线24被一对压接片32a、32b的一方压接片32a包上,中继导体46被一对压接片32a、32b的另一方压接片32b包上。由此,导体芯线24及中继导体46能分别被不一样的压接片32a、32b压接。
[0061]
[实施方式2]对实施方式2的带端子的电线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带端子的电线120的分解立体图。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下说明中,对与此前说明的结构要素同样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0062]
在带端子的电线120中,密封构件150的形状与上述带端子的电线20中的密封构件50的形状不同。在密封构件150中,被压接部55是一个。被压接部55设置于密封主体52的一方侧。被压接部55与接头端子130及连接器端子40中的任一方压接。由此,与在密封主体52的两侧设置有被压接部54、55,且两侧的被压接部54、55与接头端子130及连接器端子40分别压接的情况相比,能缩短密封构件150。由此,能缩短带端子的电线120中配置于连接器壳体10的腔14中的部分的长度尺寸。
[0063]
在此,被压接部55设置于连接器端子40侧。被压接部55与接头端子130及连接器端
子40中的连接器端子40压接。因此,密封构件150形成为上述密封构件50中的被压接部54被省略的形状。另外,带端子的电线120中的接头端子130形成为上述接头端子30中的绝缘筒36被省略的形状。接头端子130包括线筒32和绝缘筒34。由此,在带端子的电线120中,接头端子130侧比密封主体52短。由此,带端子的电线120插入到腔14内时的密封构件150的移动量变少。由此,带端子的电线120向腔14内的插入变得容易。
[0064]
密封构件中的一个被压接部也可以设置于接头端子30侧。该情况下的密封构件形成为上述密封构件50中的被压接部55被省略的形状。另外,该情况下的连接器端子形成为上述连接器端子40中的绝缘筒44被省略的形状。
[0065]
[附记]图9是示出带端子的电线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0066]
在图9所示的变形例的带端子的电线220及具备该带端子的电线220的带连接器的电线101中,接头端子230的形状与上述接头端子30、130的形状不同。具体地讲,在接头端子230设置有突起部38。关于带端子的电线220中设置有突起部38的方面以外的结构,与带端子的电线120中的结构同样。
[0067]
突起部38以在收纳状态下抵接于腔14的内周面的方式形成。突起部38抵接于腔14的内周面。由此,接头端子230支承于壳体主体12。突起部38以比线筒32及绝缘筒34沿着径向向外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突起部38设置于接头端子230中比绝缘筒34靠后端部侧。接头端子230中设置突起部38的位置是什么样的位置都可以。例如突起部38可以设置于线筒32与绝缘筒34之间。另外,例如突起部38也可以设置于比线筒32靠顶端侧。
[0068]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突起部38以向接头端子230的两侧方突出的方式设置。突起部38也可以以向接头端子230的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突起部38也可以以向接头端子230的两侧方及下方这三方突出的方式设置。突起部38也可以以比密封主体52沿着径向向外方突出的方式形成。突起部38也可以与线筒32、绝缘筒34同样,通过导体板折弯而形成。
[0069]
突起部38也可以为在收纳状态下受到来自腔14的内表面的力而以在径向变小的方式弹性变形的状态。例如,突起部38形成为板簧状等弹簧形状,能以在腔14的径向变小的方式弹性变形。另外,突起部38在收纳于腔14前的状态下比腔14中与突起部38抵接的部分形成得大。在该情况下,如图9所示,突起部38最好形成为具有朝向后端侧逐渐向径向外侧突出的部分。由此,突起部38在收纳于腔14时,受到来自腔14的内表面的力而容易向变小的朝向变形。
[0070]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只要相互不矛盾,就能够适当组合。附图标记说明
[0071]
1、101带连接器的电线10连接器壳体12壳体主体14腔16车辆装配部17安装孔18密封件安装部
20、120、220带端子的电线22包覆电线24导体芯线26绝缘包覆部30、130、230接头端子31底部32、43线筒32a、32b、34a、34b、36a、36b压接片34、36、44绝缘筒38突起部40连接器端子41对方侧连接部42中继导体连接部46中继导体50、150密封构件52密封主体54、55被压接部56贯穿孔80压接模具82卷边器84砧座s密封件cp1、cp2、cp3连接部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