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烹饪设备与流程

2022-12-07 02:57: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大容积多层数的烤箱等烹饪设备产品,可实现在家中完成多层大份量的烘焙,如小蛋糕、曲奇、牛角包等。但目前具有多层烹饪功能的烹饪设备由于腔体内层数较多,热量扩散较慢,同时腔体容积较大,腔体内侧与门体侧温差较大,难以实现整体的均匀烹饪。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烹饪设备,以解决烹饪设备难以实现整体的均匀烹饪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烹饪设备包括用于放置待加热食材的烹饪腔体和用于对所述烹饪腔体加热的加热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所述加热件对所述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直至所述烹饪腔体内的第一烹饪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且所述第一加热操作的第一烹饪时长达到第一预定时长;控制所述加热件对所述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直至所述烹饪腔体内的第二烹饪温度达到目标温度,且所述第二加热操作的第二烹饪时长达到第二预定时长,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目标温度,所述加热件对所述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时的加热功率大于所述加热件对所述烹饪腔体执行所述第一加热操作时的加热功率。
5.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时长小于所述第二预定时长。
6.其中,所述控制所述加热件对所述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直至所述烹饪腔体内的第一烹饪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且所述第一加热操作的第一烹饪时长达到第一预定时长包括:控制所述加热件以第一预设功率对所述烹饪腔体执行所述第一加热操作,直至所述烹饪腔体的所述第一烹饪温度升高至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判断所述第一加热操作的所述第一烹饪时长是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定时长;若所述第一烹饪时长小于所述第一预定时长,控制所述加热件以第二预设功率对所述烹饪腔体执行所述第一加热操作,直至所述第一烹饪温度下降至第一温度值,返回控制所述加热件以第一预设功率对所述烹饪腔体执行所述第一加热操作的步骤,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功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功率;若所述第一烹饪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定时长,控制所述加热件对所述烹饪腔体执行所述第二加热操作。
7.其中,所述加热件的不同预设功率的工作时间占比不同。
8.其中,所述控制所述加热件对所述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直至所述烹饪腔体内的第二烹饪温度达到目标温度,且所述第二加热操作的第二烹饪时长达到第二预定时长包括:控制所述加热件以第三预设功率对所述烹饪腔体执行所述第二加热操作,直至所述烹饪腔体的所述第二烹饪温度达到所述目标温度;判断所述第二加热操作的所述第二烹
饪时长是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定时长;若所述第二烹饪时长小于所述第二预定时长,控制所述加热件以第四预设功率对所述烹饪腔体执行所述第二加热操作,直至所述第二烹饪温度下降至第二温度值,返回控制所述加热件以第三预设功率对所述烹饪腔体执行所述第二加热操作的步骤,其中,所述第四预设功率小于所述第三预设功率;若所述第二烹饪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定时长,控制所述加热件停止对所述烹饪腔体执行所述第二加热操作。
9.其中,所述第二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10.其中,所述控制所述加热件对所述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之后包括:控制所述加热件在维持第三预设温度下对所述烹饪腔体执行第三加热操作,直至所述第三加热操作的第三烹饪时长达到第三预定时长,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目标温度。
11.其中,所述控制所述加热件在维持第三预设温度下对所述烹饪腔体执行第三加热操作,直至所述第三加热操作的第三烹饪时长达到第三预定时长包括:判断所述烹饪腔体内的第三烹饪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若所述第三烹饪温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加热件暂停加热;若所述第三烹饪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加热件以第五预设功率对所述烹饪腔体执行所述第三加热操作,所述第五预设功率大于所述加热件对所述烹饪腔体执行所述第一加热操作时的加热功率;判断所述第三烹饪时长是否达到第三预定时长;若所述第三烹饪时长未达到所述第三预定时长,则返回判断所述烹饪腔体内的第三烹饪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的步骤;若所述第三烹饪时长达到所述第三预定时长,则控制所述加热件停止对所述烹饪腔体执行所述第三加热操作。
12.其中,所述第三预定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预定时长。
13.其中,在所述控制所述加热件对所述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之前,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所述加热件对所述烹饪腔体执行预热操作,直至所述烹饪腔体内的烹饪温度达到预热温度,所述预热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14.其中,在所述控制所述加热件对所述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之前,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根据所述待加热食材的种类和重量确定所述目标温度和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并确定所述第一预定时长和所述第二预定时长,所述目标温度与所述重量呈正相关,并且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所述第一预定时长被配置为所述食材不破裂、不同食材形变量均匀度高于阈值。
1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烹饪设备,所述烹饪设备包括:烹饪主体;烹饪腔体,形成于所述烹饪主体内,用于放置待加热食材;加热件,设置于所述烹饪主体,以对所述烹饪腔体加热;温度检测件,设置于所述烹饪主体,以获取所述烹饪腔体的温度;风扇件,设置于所述烹饪主体,以对所述烹饪腔体进行通风工作;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烹饪主体,并与所述加热件、所述风扇件和所述温度检测件电连接,以实现上述的控制方法。
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加热件对执行第一加热操作和第二加热操作,第一加热操作的加热功率较低,第一烹饪温度也低于目标温度,且第一加热操作持续第一预定时长,可控制食材周边的环境温度和能量供给,为热量由食材外部扩散至食材内部以及热量在烹饪腔体内不同层位的扩散提供充足的时间,烹饪腔体内部温度扩散均匀,不同位置的食材所处环境温度更为均匀,食材内外受热更均匀,从而保证食材不破裂、不同食材形
变量均匀度高于阈值。在完成第一加热操作后,控制加热件执行第二加热操作,为食材熟制定型持续提供高能量的供给,提供其相变及焓变所需的能量,实现烹饪设备整体的均匀烹饪,保证较好的烹饪效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18.图1是本技术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第一加热操作的子流程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第二加热操作的子流程示意图;
21.图4是本技术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第三加热操作的子流程示意图;
22.图5是本技术的烹饪设备一实施例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技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6.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27.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烹饪设备包括用于放置待加热食材的烹饪腔体和用于对烹饪腔体加热的加热件。其中,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8.s11: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直至烹饪腔体内的第一烹饪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且第一加热操作的第一烹饪时长达到第一预定时长。
29.第一加热操作可以理解为一个控制烹饪腔体及食材缓慢升温的阶段。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第一加热操作的加热功率较低,使得烹饪腔体内温度缓慢达到一个相对较低的第一预设温度,且第一加热操作的第一烹饪时长需达到第一预定时长。在第一加热操作期间,烹饪腔体内的第一烹饪温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第一烹饪温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或维持在第一预设温度,但第一加热操作的退出条件为烹饪腔体内的第一烹饪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且此时第一加热操作的第一烹饪时长达到第一预定时长。
30.通过控制加热件对食材进行烹饪时首先执行第一加热操作,可控制食材周边的环
境温度和能量供给。第一加热操作使得烹饪腔体内的第一烹饪温度达到较低的第一预设温度,且第一加热操作的第一烹饪时长持续第一预定时长,第一预设温度低于食材烹饪熟制所需的目标温度,第一加热操作可为热量由食材外部扩散至食材内部以及热量在烹饪腔体内不同层位的扩散提供充足的时间,烹饪腔体内部温度扩散均匀,不同位置的食材所处环境温度均匀,食材内外受热更均匀,从而保证食材不破裂、不同食材形变量均匀度高于阈值。
31.以烹饪设备为烤箱等具有烘焙功能的产品为例,在烹饪设备用于烘焙食物时,根据烘焙类食物的烹饪机理,在烹饪初期,烘焙类食物呈现类似蛋糕浆的状态。如果控制烹饪设备在烹饪初期过度剧烈加热,会造成蛋糕浆的生长的高度不均,也会使得最终烘焙食物表面开裂,影响烹饪效果。本技术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在烹饪初期执行第一加热操作,以控制食物周边的环境温度以及能量供给,使得蛋糕浆表面平缓升高,同时较缓的加热速度也给了烹饪腔体内同一层面的热量横向扩散的时间,使得不同位置的食材的环境温度较为均匀,食材不破裂、不同食材形变量均匀度高于阈值,保证较好的烹饪效果。
32.具体地,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直至烹饪腔体内的第一烹饪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且第一加热操作的第一烹饪时长达到第一预定时长可以包括多种情况: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使得烹饪腔体内的温度由一个起始温度以预定速率达到第一预设温度,烹饪腔体由起始温度达到第一预定温度所用的第一烹饪时长达到第一预定时长;起始温度可以是常温或预热后的预热温度。或者,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使得烹饪腔体内的温度由一个起始温度以预定速率达到第一预设温度,并在第一预设温度维持,直至第一加热操作所用的第一烹饪时长达到第一预定时长。或者,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使得烹饪腔体内的第一烹饪温度在第一温度区间波动,第一预设温度为第一温度区间的最大值,直至烹饪腔体内的温度波动至达到第一预设温度,且第一加热操作所用的第一烹饪时长达到第一预定时长。
33.需要说明的是,烹饪设备还包括风扇件。在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的同时,风扇件需要持续工作使得烹饪腔体内的热量均匀扩散。
34.s12: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直至烹饪腔体内的第二烹饪温度达到目标温度,且第二加热操作的第二烹饪时长达到第二预定时长,其中,第一预设温度小于目标温度,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时的加热功率大于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时的加热功率。
35.第二加热操作可以理解为一个控制烹饪腔体内的食材加热熟化成型的阶段。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的加热功率大于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的加热功率。在第二加热操作期间,烹饪腔体内的第二烹饪温度升高至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或维持在目标温度,但第二加热操作的退出条件为烹饪腔体内的第二烹饪温度达到目标温度,且此时第二加热操作的第二烹饪时长达到第二预定时长。食材熟化定型需要加热件持续不断保持高能量的供给,提供其相变及焓变所需的能量。第二加热操作可以为烹饪腔体内的食材提供充足的热量,使得食材完成熟化成型的转变。
36.具体地,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直至烹饪腔体内的第二烹饪温度达到目标温度,且第二加热操作的第二烹饪时长达到第二预定时长可以包括多种情
况: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使得烹饪腔体内的第二烹饪温度由第一预设温度以较高的升温速率达到目标温度,并在目标温度维持,直至第二加热操作所用的第二烹饪时长达到第二预定时长。或者,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使得烹饪腔体内的温度升温至目标温度,随后在第二温度区间波动,第二温度区间的最小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第二温度区间的最大值为目标温度,直至烹饪腔体内的温度波动至达到目标温度,且第二加热操作所用的第二烹饪时长达到第二预定时长。
37.通过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时执行第一加热操作后,烹饪腔体内各个位置的温度已经均匀升高,食材的内外均匀受热,可进入下一烹饪阶段,即控制加热件对食材进行烹饪时执行第二加热操作,加热件持续不断保持高能量供给,提供食材熟化定型所需能量。仍然以烹饪设备为烤箱等具有烘焙功能的产品为例,在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时需要持续不断保持高能量的供给,提供烘焙类食材相变及焓变所需能量,使烘焙类食材迅速完成从浆液状态到固态的转变,烘焙类食物的蛋糕浆高度已基本固定,蛋糕浆完成凝固及形变。
38.需要说明的是,在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的同时,风扇件需要持续工作使得烹饪腔体内的热量均匀扩散。
39.本技术在常规的直接以目标温度加热食材的第二加热操作之前增加了一个缓慢升温的第一加热操作,第一加热操作用于为热量由食材外部扩散至食材内部以及热量在烹饪腔体内不同层位的扩散提供充足的时间,烹饪腔体内部温度扩散均匀,不同位置的食材所处环境温度更为均匀,食材内外受热更均匀,从而保证食材不破裂、不同食材形变量均匀度高于阈值。第二加热操作用于为食材熟化定型需要持续不断保持高能量的供给,提供其相变及焓变所需的能量。由于主要起到食材成型熟化作用的为第二加热操作阶段,将第一加热操作的第一预定时长设置为小于第二加热操作的第二预定时长,从而不仅满足烹饪腔体内热量均匀扩散,温度缓慢升高,并且避免第一加热操作时长过长导致食材无法获得熟化定型所需高热量供给而坍塌变形,以及避免烹饪控制过程的总时长过长。
40.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加热件在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之前,控制方法包括:
41.s10: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预热操作,直至烹饪腔体内的烹饪温度达到预热温度,预热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
42.为了使得烹饪腔体内的热量扩散更均匀,避免食材受热不均,在将食材放入烹饪腔体之前,还需要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预热操作,直至烹饪腔体内的烹饪温度达到预热温度,预热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通过将烹饪腔体首先加热至预热温度,此时烹饪腔体内温度均匀,随后将待加热食材放入烹饪腔体,并执行步骤s11,烹饪腔体内各个位置的食材受热均匀,利于食材受热。
4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之后还包括:
44.s13:控制加热件在维持第三预设温度下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三加热操作,直至第三加热操作的第三烹饪时长达到第三预定时长,其中,第三预设温度小于目标温度。
45.第三加热操作可以理解为一个控制烹饪腔体内的食材均匀上色的阶段。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三加热操作,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三加热操作的加热功率大于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的加热功率。在第三加热操作期间,烹饪腔体内的第三
烹饪温度维持在第三预设温度,第三预设温度小于目标温度,第三加热操作的退出条件为第三加热操作的第三烹饪时长达到第三预定时长。
46.需要说明的是,在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三加热操作的同时,风扇件需要持续工作使得烹饪腔体内的热量均匀扩散。
47.在完成第二加热操作后,烹饪腔体内的食材已经熟化,开始进入上色阶段,食材不需要吸收过多的能量,过度剧烈加热反而会造成食材表面受热均匀性不佳,易出现局部糊化现象。因此,控制加热件维持在低于目标温度的第三预设温度下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三加热操作,使烹饪腔体内的热量在烹饪腔体内风扇件的作用下逐渐均匀分布,食材表面逐渐均匀上色,实现了较好的烹饪效果。仍然以烹饪设备为烤箱等具有烘焙功能的产品为例,在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三加热操作时,烘焙类食物的蛋糕浆已完成凝固,开始进入上色阶段,食物不需要吸收过多的能量,过度剧烈加热反而会造成平面受热均匀性不佳,易烤糊,因此此阶段逐渐调节降低第三烹饪温度,同时减少发热管的能量供给,使腔体内的热量在风扇件的作用下逐渐均匀分布,烘焙食物表面逐渐均匀上色,实现较好的烹饪效果。
48.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之前,控制方法包括:根据待加热食材的种类和重量确定目标温度和第一预设温度,并确定第一预定时长和第二预定时长。目标温度和重量呈正相关。食材重量越大,通常意味着食材的量和体积越大,食材加热所需的目标温度越高。一些情况下,食材的重量越大,也意味着食材内部热量扩散均匀所需时间越长,第一预设温度也越高,第一预定时长和第二预定时长也越长。食材的种类不同,目标温度、第一预设温度、第一预定时长和第二预定时长也不同,类似蛋糕类单个体积较大的食物,热量扩散较慢,第一加热操作所需的第一预定时长较长;饼干类、面包类单个体积较小的食物,热量扩散较快,第一加热操作所需的第一预定时长较短;烘烤肉类食材,不同肉类所需的目标温度和各个阶段的烹饪所需预设温度和预定时长也不同。
49.具体地,目标温度t可根据食材的种类和重量在140-220℃之间选择,预热操作之外的各个加热操作阶段的总时长t根据食材重量可以选择在10-50min之间。预热操作的预设温度为t1,当预设温度t1≥t-40℃时,预热操作结束,预热操作加热件和风扇件均工作,总功率1500-3500w。用户可以在烹饪设备的操作界面手动输入各项烹饪数据,也可以在烹饪设备中输入食材的种类和重量,烹饪设备会自动选择合适的烹饪数据。
50.请参阅图2,图2是本技术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第一加热操作的子流程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直至烹饪腔体内的第一烹饪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且第一加热操作的第一烹饪时长达到第一预定时长包括:
51.s111:控制加热件以第一预设功率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直至烹饪腔体的第一烹饪温度升高至达到第一预设温度。
52.加热件的不同预设功率的工作时间占比不同。具体地,加热件以第一预设功率工作时的工作时间占比为13-17s/30s。目标温度为t,第一预设温度可设为t-15℃、t-20℃或者t-30等,预热温度可以为t-40℃。控制加热件以第一预设功率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风扇件长通工作,使得烹饪腔体的第一烹饪温度t2由预热温度t1达到升高至达到第一预设温度。第一预设功率、目标温度t和第一预设温度可根据食材种类和重量进行选择。
53.s112:判断第一加热操作的第一烹饪时长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定时长。
54.判断第一加热操作的第一烹饪时长t2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定时长。具体地,第一预定时长为8-12min,可根据食材种类和重量进行选择。
55.s113:若第一烹饪时长小于第一预定时长,控制加热件以第二预设功率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直至第一烹饪温度下降至第一温度值,返回控制加热件以第一预设功率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的步骤,其中,第二预设功率小于第一预设功率。
56.加热件以第二预设功率工作时的工作时间占比为9-13s/30s。若第一烹饪时长t2小于第一预定时长,则控制加热件以第二预设功率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风扇件长通工作,直至第一烹饪温度t2下降至第一温度值,返回控制加热件以第一预设功率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的步骤。由于第一烹饪温度t2达到了第一预设温度,但是第一烹饪时长t2还没有达到第一预定时长,为了避免第一烹饪温度t2超过第一预设温度影响食材状态,以低于第一预设功率的第二预设功率执行加热操作,可在为食材提供热量的同时降低烹饪腔体内的环境温度。其中,第一温度值需小于第一预设温度,但大于等于预热温度,例如第一温度值可选择为t-40℃或者t-30℃等。
57.s114:若第一烹饪时长大于等于第一预定时长,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
58.若烹饪腔体的第一烹饪温度t2升高至达到第一预设温度的同时,第一烹饪时长t2大于等于第一预定时长,则第一加热操作完成,可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
59.请参阅图3,图3是本技术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第二加热操作的子流程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直至烹饪腔体内的第二烹饪温度达到目标温度,且第二加热操作的第二烹饪时长达到第二预定时长包括:
60.s121:控制加热件以第三预设功率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直至烹饪腔体的第二烹饪温度达到目标温度。
61.由于加热件执行第二加热操作,所需供给热量更高,第三预设功率需大于第一预定功率和第二预定功率,第三预设功率可根据食材种类和重量进行选择。加热件以第三预设功率工作时的工作时间占比为30s/30s。目标温度为t。控制加热件以第三预设功率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风扇件长通工作,使得烹饪腔体的第二烹饪温度t3由第一预设温度t-20℃升高至目标温度t。
62.s122:判断第二加热操作的第二烹饪时长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预定时长。
63.判断第二加热操作的第二烹饪时长t3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预定时长。具体地,第二预定时长为10-14min,可根据食材种类和重量进行选择。
64.s123:若第二烹饪时长小于第二预定时长,控制加热件以第四预设功率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直至第二烹饪温度下降至第二温度值,返回控制加热件以第三预设功率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的步骤,其中,第四预设功率小于第三预设功率。
65.若第二烹饪时长t3小于第二预定时长,则控制加热件以第四预设功率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风扇件长通工作,直至第二烹饪温度t3下降至第二温度值,返回控制加热件以第四预设功率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的步骤。由于第二烹饪温度t3达到了目标温度,但是第二烹饪时长t3还没有达到第二预定时长,为了避免第二烹饪温度t3超过目标温度t影响食材状态,以低于第三预设功率的第四预设功率执行加热操作,可在为食材提
供热量的同时降低烹饪腔体内的环境温度。第四预设功率小于第三预设功率,大于第一预设功率,加热件以第四预设功率工作时的工作时间占比为16-20s/30s。其中,第二温度值需小于目标温度t,但大于第一预热温度,例如第一温度值可选择为t-5℃或者t-10℃等。第二烹饪温度t3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温度区间,为食材成型熟化持续保持高能量供给。
66.s124:若第二烹饪时长大于等于第二预定时长,控制加热件停止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
67.若烹饪腔体的第二烹饪温度t3升高至达到目标温度t的同时,第二烹饪时长t3大于等于第二预定时长,则第二加热操作完成,可控制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二加热操作,并同时进入下一阶段的加热操作。
68.请参阅图4,图4是本技术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第三加热操作的子流程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加热件在维持第三预设温度下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三加热操作包括:
69.s131:判断烹饪腔体内的第三烹饪温度是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
70.判断第三加热操作的第三烹饪时长t4是否大于等于第三预定温度。第三预设温度小于目标温度t。在完成第二加热操作后,烹饪腔体内的食材已经熟化,开始进入上色阶段,食材不需要吸收过多的能量,因此,控制加热件维持在低于目标温度的第三预设温度下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三加热操作,使烹饪腔体内的热量在烹饪腔体内风扇件的作用下逐渐均匀分布,食材表面逐渐均匀上色,实现了较好的烹饪效果。具体地,第三预设温度为t-5℃或者t-8℃等,可根据食材种类和重量进行选择。
71.s132:若第三烹饪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则控制加热件暂停加热。
72.若第三烹饪温度t4大于第三预设温度,则控制加热件暂停加热,风扇件长通工作,以降低第三烹饪温度t4,使其维持在第三预设温度。
73.s133:若第三烹饪温度小于等于第三预设温度,则控制加热件以第五预设功率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三加热操作,第五预设功率大于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时的加热功率。
74.若第三烹饪温度t4小于等于第三预设温度,则加热件以第五预设功率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三加热操作,风扇件长通工作,以升高第三烹饪温度t4,使其维持在第三预设温度。其中,第五预设功率大于加热件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一加热操作时的加热功率,进一步地,第五预设功率还大于第四预设功率,小于第三预设功率。具体地,加热件以第五预设功率工作时的工作时间占比为18-22s/30s,可根据食材种类和重量进行选择。
75.s134:判断第三烹饪时长是否达到第三预定时长。
76.判断第三烹饪时长t4是否达到第三预定时长,以确定第三加热操作是否完成。
77.s135:若第三烹饪时长达到第三预定时长,则控制加热件停止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三加热操作。
78.若第三烹饪时长t4达到第三预定时长,则第三加热操作完成,则控制加热件停止对烹饪腔体执行第三加热操作。
79.若第三烹饪时长t4未达到第三预定时长,则第三加热操作还未完成,返回步骤s131,判断烹饪腔体内的第三烹饪温度t4是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的步骤。
80.请参阅图5,图5是本技术的烹饪设备一实施例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81.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200。烹饪设备200包括烹饪主体、烹饪腔体、加热件210、温度检测件220、风扇件230和控制装置240。烹饪腔体设置于烹饪主体内,用于放置待加热食材。加热件210设置于烹饪主体,以对烹饪腔体加热。温度检测件220设置于烹饪主体,以获取烹饪腔体的温度。风扇件230设置于烹饪主体,以对烹饪腔体进行通风工作。控制装置240设置于烹饪主体,并与加热件210、风扇件230和温度检测件220电连接,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本技术的烹饪设备200通过控制加热件210对执行第一加热操作和第二加热操作,第一加热操作的加热功率较低,第一烹饪温度也低于目标温度,且第一加热操作持续第一预定时长,可控制食材周边的环境温度和能量供给,为热量由食材外部扩散至食材内部以及热量在烹饪腔体内不同层位的扩散提供充足的时间,烹饪腔体内部温度扩散均匀,不同位置的食材所处环境温度更为均匀,食材内外受热更均匀,从而保证食材不破裂、不同食材形变量均匀度高于阈值。在完成第一加热操作后,控制加热件210执行第二加热操作,为食材熟制定型持续提供高能量的供给,提供其相变及焓变所需的能量,实现烹饪设备200整体的均匀烹饪,保证较好的烹饪效果。本技术的烹饪设备200还可执行第三加热操作,从而在食材基本熟制定型后减少部分能量供给,使得腔体内的能量均匀分布,食材表面逐渐均匀上色。通过多个加热操作配合控制,可实现较好的烹饪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82.控制装置240包括信息输入模块、计算模块和控制模块。信息输入模块用于获取用户操作生成的输入指令。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输入指令和温度检测件220检测到的温度信息计算出风扇件230和加热件210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时间,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风扇件230和加热件210执行工作。
83.请参阅图6,图6是本技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84.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0,其上存储有程序数据,程序数据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
85.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86.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87.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88.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0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300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
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300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89.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9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