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状疱疹护理辅助装置

2022-12-06 22:57: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皮肤科护理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带状疱疹护理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
3.在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如果水疱特别大,或者融合成大片,或者水疱转变成大面积脓疱,此时需要用无菌针头进行刺破水疱并进行抽疱处理,即将水疱内的疱液抽出,然后使用碘酒对患者水疱破损处消毒,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医护人员使用注射器上的针头将水疱刺破后,然后一手扶住注射器,另一只手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进行抽取疱液,疱液吸取完成后,然后推动活塞将注射器内的消毒液推出,将注射器放下,使用镊子夹取棉球并蘸取碘酒进行消毒,因为带状疱疹往往成片出现,水疱较多,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反复进行刺破、抽取、夹取棉球消毒,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同时浪费大量护理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带状疱疹护理辅助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对带状疱疹患者护理时费时费力的问题。
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矩形的壳体,壳体下侧壁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壳体内上侧设有撑板,撑板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套管,套管内同轴套装有滑柱,套管前端开设有倒v形的导向槽,导向槽左侧至套管下端的距离小于右侧至套管下端的距离,滑柱上设有插入其对应侧的导向槽内的插柱,滑柱右端开设有半圆形的弧槽,弧槽前后两端分别经上下方向的竖槽连通,前侧的竖槽的高度大于后侧的竖槽的高度,壳体前后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前后轴向的固定柱,两个固定柱左右相错且相对端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竖槽内,滑柱下侧经连块设有上下轴向且可伸出通槽的活塞筒,左侧的活塞筒下端同轴设有喷液管,右侧的活塞筒下端同轴设有针头,活塞筒内同轴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活塞板上端设有提柱,提柱左端设有挡板;所述的壳体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位于撑板上方的齿带轮,齿带轮上下轴向且可转动,套管可随齿带轮的转动而转动,两个套管转向相反,壳体内设有位于撑板与活塞筒之间的矩形框,矩形框可随齿带轮的转动而上下移动,矩形框内左侧设有两个提拉板,提拉板位于其对应侧的挡板的下方且可与挡板接触,矩形框内右侧经铰接轴铰接有两个可与挡板接触的按压板。
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实现自动对患者疱液的吸取及对水疱破损处进行喷涂碘酒的操作,相比于传统的人工使用注射器反复抽取及棉球蘸取碘酒涂抹,操作简便,
省时省力,只需要开启电机即可实现,节省了大量的治疗时间。
附图说明
7.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轴测图。
8.图2是本发明去掉壳体后的主视轴测图。
9.图3是本发明去掉壳体后的后视轴测图。
10.图4是本发明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11.图5是本发明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12.图6是本发明的阶梯剖切主视轴测图。
13.图7是本发明的阶梯剖切俯视轴测图。
14.图8是本发明中套管与滑柱的透明轴测图。
15.图9是本发明图5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7.由图1至图9给出,包括矩形的壳体1,壳体1下侧壁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壳体1内上侧设有撑板2,撑板2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套管3,套管3内同轴套装有滑柱4,套管3前端开设有倒v形的导向槽5,导向槽5左侧至套管3下端的距离小于右侧至套管3下端的距离,滑柱4上设有插入其对应侧的导向槽5内的插柱6,滑柱4右端开设有半圆形的弧槽7,弧槽7前后两端分别经上下方向的竖槽8连通,前侧的竖槽8的高度大于后侧的竖槽8的高度,壳体1前后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前后轴向的固定柱9,两个固定柱9左右相错且相对端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竖槽8内,滑柱4下侧经连块设有上下轴向且可伸出通槽的活塞筒10,左侧的活塞筒10下端同轴设有喷液管11,右侧的活塞筒10下端同轴设有针头12,活塞筒10内同轴滑动连接有活塞板13,活塞板13上端设有提柱14,提柱14左端设有挡板15;所述的壳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位于撑板2上方的齿带轮16,齿带轮16上下轴向且可转动,套管3可随齿带轮16的转动而转动,两个套管3转向相反,壳体1内设有位于撑板2与活塞筒10之间的矩形框17,矩形框17可随齿带轮16的转动而上下移动,矩形框17内左侧设有两个提拉板18,提拉板18位于其对应侧的挡板15的下方且可与挡板15接触,矩形框17内右侧经铰接轴铰接有两个可与挡板15接触的按压板19。
18.为了使两个齿带轮16可以转动,所述的壳体1上侧壁上固定有上下轴向的电机,电机输出轴与左侧的齿带轮16同轴固定连接,右侧的齿带轮16与壳体1转动连接,两个齿带轮16之间经齿形带20连接。
19.为了使两个套管3可随齿带轮16的转动而转动且使两个套管3转向相反,所述的套管3上端同轴设有位于齿形带20内侧的连接柱21,连接柱21上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连接齿22,左侧的连接齿22位于右侧的连接齿22上方,齿形带20内表面上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均布且可与连接齿22啮合的带动齿23,连接柱21上端设有位于齿形带20上方的齿轮24,两个齿轮24相啮合。
20.为了使齿形带20与左右两侧的连接齿22均可啮合,所述的壳体1内滑动连接有位于撑板2与齿形带20之间且环形的托板25,托板25与齿形带20接触,托板25下端左右两侧分
别经弹簧与撑板2连接,壳体1后侧壁上设有位于齿形带20上方的顶块26,顶块26左端面为上左下右的倾斜面,齿形带20上端前侧设有可与顶块26接触的压块27。
21.为了使矩形框17可随齿带轮16的转动而上下移动,所述的壳体1前侧铰接有左高右低的摆杆28,摆杆28下侧开设有前后贯通的腰形槽,矩形框17前端设有插入腰形槽内的摆柱29,矩形框17后端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压动板30,压动板30上端面为左低右高的倾斜面,齿形带20前端设有可与摆杆28和压动板30接触的拨柱31。
22.为了便于使用,所述的两个提拉板18左右相错且左侧的提拉板18高于右侧的提拉板18,两个按压板19左右相错且右侧的按压板19高于左侧的按压板19,右侧的提拉板18与左侧的按压板19分别经连杆32与矩形框17连接,右侧的连杆32与矩形框17右侧壁上分别设有位于其对应侧的按压板19上方且可与按压板19接触的抵板33,铰接轴上设有扭簧,壳体1前后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开口朝下的让位槽,固定柱9可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让位槽内。
23.为了便于矩形框17的复位,所述的壳体1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位于矩形框17下方的复位板,复位板与矩形框17之间经拉簧34连接。
24.为了便于抽取碘酒及存储疱液,所述的壳体1下端左侧设有l形的储液盒35,喷液管11可插入储液盒35内,壳体1右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拆卸连接有废液盒36,针头12可插入废液盒36内。
25.为了防止碘酒与废液洒出及添加碘酒,所述的废液盒36与储液盒35上分别设有橡胶片37,喷液管11与针头12可分别贯穿其对应侧的橡胶片37,储液盒35上端设有加液管,加液管上端贯穿壳体1且拆卸连接有塞子。
26.为了防止套管3自身产生转动,所述的左侧的套管3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半球形的凹槽,撑板2上开设有位于套管3左方且开口朝左的卡孔,卡孔底面经压簧连接有可插入凹槽内的限位柱38,限位柱38右端为半球形。
27.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将塞子从加液管上取下,将碘酒经加液管倒入储液盒35内,然后重新插上塞子,此时针头12处于伸出壳体1的状态,医护人员握持住壳体1,然后将针头12刺入水疱内,此时开启电机,电机带动左侧的齿带轮16转动,进而使齿形带20与右侧的齿带轮16转动,齿带轮16转动带动其上的拨柱31向左滑动,拨柱31向左滑动一段距离后与摆杆28接触并向左拨动摆杆28的上端,带动摆杆28上端向左摆动,进而经腰形槽与摆柱29带动矩形框17向上滑动,向上滑动的同时向上拉伸拉簧34,矩形框17带动其内的提拉板18与按压板19向上滑动,提拉板18经挡板15与提柱14带动两个活塞板13在活塞筒10内向上滑动,左侧的活塞板13向上滑动经喷液管11将储液盒35内的碘酒吸入至左侧的活塞筒10内,右侧的活塞板13向上滑动经针头12将患者水疱内的疱液吸入至右侧的活塞筒10内,在矩形框17带动两个活塞板13向上滑动时,此时限位柱38防止由于摩擦力活塞板13带动其对应侧的滑柱4向上滑动;当吸入完成后,此时拨柱31与摆杆28脱离接触,此时由于拉簧34的恢复力,矩形框17向下滑动至初始位置,并带动提拉板18向下滑动至初始位置,此时完成吸取碘酒及吸取水疱疱液,电机继续使齿形带20转动,齿形带20同时带动其上的压块27与带动齿23滑动,随着齿形带20的转动,压块27及带动齿23从齿形带20前侧滑动至齿形带20右侧并向在齿形带20后侧向右滑动,向右滑动一段距离后压块27与顶块26的倾斜面接触并向下压动压块27,压块27使齿形带20及托板25向下滑动并向下压缩弹簧,齿形带20在两个齿带轮16上向下滑
动并带动其上的带动齿23向下滑动,向下滑动一段距离后此时带动齿23位于左侧的连接齿22的下方,因此当带动齿23在齿形带20后侧向右滑动时并不会与左侧的连接柱21上的连接齿22啮合,继续向右滑动一定距离后此时带动齿23与右侧的连接柱21上的连接齿22啮合并经右侧的连接齿22带动右侧的连接柱21顺时针转动,进而经两个齿轮24带动左侧的连接柱21逆时针转动;两个连接柱21反向转动带动左侧的套管3逆时针转动,右侧的套管3顺时针转动,此时右侧的套管3顺时针转动经右侧的插柱6带动右侧的滑柱4有顺时针转动的力,但此时前侧的固定柱9插在前侧的竖槽8内,因此右侧的滑柱4无法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右侧的插柱6在导向槽5左侧向上滑动,同时带动右侧的插柱6向上滑动,此时由于前侧的固定柱9固定,右侧的滑柱4带动其上的弧槽7及竖槽8向上滑动,同时经右侧的连块带动右侧的活塞筒10向上滑动,当右侧的插柱6在导向槽5内向上滑动至最上端时,此时固定柱9也从前侧的竖槽8内滑动至弧槽7内,此时带动右侧的活塞筒10及针头12向上滑动进壳体1内,此时右侧的套管3继续顺时针转动,由于失去竖槽8的阻挡,因此此时右侧的套管3经插柱6带动右侧的滑柱4顺时针转动,同时右侧的滑柱4带动其上的弧槽7及竖槽8顺时针转动,使前侧的固定柱9在右侧的弧槽7内滑动,同时带动右侧的活塞筒10绕右侧的滑柱4顺时针转动,当右侧的滑柱4带动右侧的活塞筒10顺时针转动180度时,前侧的固定柱9位于后侧的较短竖槽8内,此时前侧的固定柱9与右侧的滑柱4接触,由于前侧的固定柱9的阻挡,因此右侧的滑柱4无法继续顺时针转动,右侧的套管3经插柱6与导向槽5带动右侧的滑柱4向下滑动,使前侧的固定柱9在后侧的较短的竖槽8内滑动,带动右侧的活塞筒10及针头12向下滑动,向下滑动一段距离后针头12贯穿右侧的橡胶片37插入废液盒36内;在右侧的套管3顺时针转动的同时,左侧的套管3逆时针转动经左侧的插柱6带动左侧的滑柱4有逆时针转动的力,但此时后侧的固定柱9插在后侧的竖槽8内,因此左侧的滑柱4无法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左侧的插柱6在导向槽5右侧向上滑动,同时带动左侧的插柱6向上滑动,由于后侧的固定柱9固定,左侧的滑柱4带动其上的弧槽7及竖槽8向上滑动,同时经左侧的连块带动左侧的活塞筒10向上滑动,当左侧的插柱6在导向槽5内向上滑动至最上端时,此时固定柱9也从后侧的竖槽8内滑动至弧槽7内,同时带动左侧的活塞筒10与喷液管11从储液盒35内抽出,此时左侧的套管3继续逆时针转动,由于失去竖槽8的阻挡,左侧的套管3经插柱6带动左侧的滑柱4逆时针转动,同时左侧的滑柱4带动其上的弧槽7及竖槽8逆时针转动,使后侧的固定柱9在左侧的弧槽7内滑动,带动左侧的活塞筒10绕左侧的滑柱4逆时针转动,当左侧的滑柱4带动左侧的活塞筒10逆时针转动180度时,此时后侧的固定柱9位于前侧的竖槽8内,此时后侧的固定柱9与左侧的滑柱4接触,由于后侧的固定柱9的阻挡,因此左侧的滑柱4无法继续逆时针转动,此时左侧的套管3经插柱6与导向槽5带动左侧的滑柱4向下滑动,使后侧的固定柱9在前侧的较长的竖槽8内滑动,同时带动左侧的活塞筒10及喷水管向下滑动,向下滑动一段距离后左侧的活塞筒10伸出通槽,使喷水管位于壳体1下方;当滑柱4转动的同时也带动其上的提柱14及提柱14上的挡板15转动,左侧的滑柱4带动左侧的提柱14及其上的挡板15绕左侧的滑柱4顺时针转动180度,右侧的滑柱4带动右侧的提柱14及其上的挡板15绕右侧的滑柱4逆时针转动180度,此时左侧的挡板15位于左侧的按压板19的上方,右侧的挡板15位于右侧的按压板19的上方,当两个滑柱4转动180度后开始向下滑动时,也带动两侧的挡板15向下滑动,挡板15向下滑动一段距离后与按压板19
上端接触并带动按压板19绕铰接轴转动并扭转扭簧,挡板15继续向下滑动,继续向下滑动一段距离后两侧的挡板15分别位于其对应侧的按压板19的下方,此时由于扭簧的恢复力,两侧的按压板19转动至水平的初始位置,此时喷液管11伸出壳体1且针头12插入废液盒36内,此时带动齿23与右侧的连接柱21上的连接齿22脱离啮合,同时压块27向右滑动至与顶块26脱离接触,此时由于失去顶块26的挤压且由于弹簧的恢复力,托板25带动齿23形带20向上滑动至初始位置;齿形带20继续转动,此时拨柱31从齿形带20前端转动至齿形带20后端并向右滑动,滑动一段距离后拨柱31与压动板30的倾斜面接触并向下挤压压动板30,压动板30带动矩形框17向下滑动,矩形框17带动其内的按压板19及提拉板18向下滑动,两侧的按压板19向下滑动与其对应侧的挡板15接触,但此时由于抵板33的阻挡,按压板19无法向上摆动,因此压动其对应侧的挡板15向下滑动,两个挡板15经提柱14带动其对应侧的活塞板13向下滑动,左侧的活塞板13向下滑动将左侧的活塞筒10内的碘酒经喷液管11喷在患者破损的水疱表面,起到消毒的目的,右侧的活塞板13向下滑动将右侧的活塞筒10内的疱液挤压进废液盒36内,此时拨柱31与压动板30脱离接触,此时带动齿23从齿形带20后侧滑动至前侧,因为此时带动齿23位于右侧的连接齿22的上方,因此不会带动右侧的连接柱21转动,带动齿23继续向左滑动一段距离后与左侧的连接齿22接触并带动左侧的连接柱21顺时针转动,经齿轮24带动右侧的连接柱21逆时针转动,左侧的连接柱21带动左侧的套管3顺时针转动,右侧的套管3逆时针转动,因为转动方向相反,因此过程与上述的滑柱4运动过程相反,在此不再赘述,左侧的滑柱4带动左侧的活塞筒10及喷液管11先向上滑动至壳体1内,继而带动左侧的活塞筒10绕左侧的滑柱4顺时针转动,顺时针转动180度后开始向下滑动,使喷液管11贯穿左侧的橡胶片37插入储液盒35内,与此同时右侧的滑柱4带动右侧的活塞筒10及针头12向上滑动,使针头12从废液盒36内抽出,然后带动右侧的活塞筒10绕右侧的滑柱4逆时针转动180度,然后开始向下滑动,使针头12向下滑动伸出壳体1,此时所有结构回到初始位置,当活塞筒10向上滑动的同时经挡板15与按压板19带动矩形框17向上滑动,滑动一段距离转动180度后压板与按压板19脱离接触,矩形框17回到初始位置;此时针头12回到伸出壳体1的初始状态,此时关闭电机,手持壳体1使用针头12对患者另一个水疱进行刺破,刺破后开启电机,重复上述过程,右侧的活塞筒10吸取疱液而左侧的活塞筒10吸取碘酒,吸取完成后向上滑动并转动180度再向下滑动,使喷液管11伸出壳体1,使针头12刺入废液盒36内,然后向下压动活塞板13使碘酒经喷液管11喷出至患者水疱破损处,将右侧的活塞筒10内的废液挤压至废液盒36内,然后两个滑柱4再次向上滑动并转动180度后向下滑动,使喷液管11再次插入储液盒35内,使针头12伸出壳体1,回到初始转态再次完成一个循环,当废液盒36内存满疱液时,将其抽出更换新的废液盒36即可。
2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壳体、针头、喷液管、活塞筒等,可以实现实现自动对患者疱液的吸取及对水疱破损处进行喷涂碘酒的操作,相比于传统的人工使用注射器反复抽取及棉球蘸取碘酒涂抹,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只需要开启电机即可实现,节省了大量的治疗时间,设有的加液管,可以实现快速添加碘酒,设有的废液盒,可以实现对疱液的集中收集,防止污染,设有的橡胶片,可以防止碘酒及疱液洒出,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使用性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