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2-06 12:29: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到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可穿戴设备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多。其中,体温的测量是一个很实用的功能。
3.目前的具有体温测量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其测量模块可为接触式的。该接触式的测量模块在具体设置时,可通过将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可穿戴设备的壳体上,来实现温度的测量。但是,接触式的测量模块容易受壳体的导热系数以及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从而导致测量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可实现对人体温度的测量,且其测量精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外壳、导热结构、环境温度测量模块和贴肤式温度测量模块。其中,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扣合形成外壳的容纳空间。第一壳体包括第一面,第二壳体包括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通过连接壁连接。导热结构包括第一导热端和第二导热端,第一导热端用于采集环境温度,第二导热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环境温度测量模块设置于第二导热端,第一导热端采集的环境温度经第二导热端可传至环境温度测量模块以获得环境温度数据。贴肤式温度测量模块位于外壳的容纳空间,且设置于第一壳体的第一面,用于采集皮肤温度。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方案,导热结构将第一导热端采集的环境温度传导至位于容纳空间内的第二导热端,进而传导至环境温度测量模块,在壳体内形成稳定的环境温度传导路径,以较少影响设备的整体外观;将环境测温模块测得的环境温度数据和贴肤式测温模块测得的皮肤温度数据作为输入量,并通过算法获得人体温度数据,其可有效提高人体温度测量精度。
6.由于可穿戴设备通常会设置有按键,该按键可以设置于外壳的连接壁。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热结构可为按键,按键通常可包括按键帽和按键杆。按键帽可设置于连接壁,以作为第一导热端用于采集环境温度。按键杆与按键帽固定连接,且按键杆位于容纳空间,按键杆的背离按键帽的一端作为第二导热端,用于设置环境温度测量模块。在本技术中,通过按键实现对环境温度的采集,可以有效的简化可穿戴设备的结构;将环境测温模块设置在壳体内,可使该环境测温模块受到壳体的保护。
7.在具体设置按键时,按键可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其成型方法可以但不限于为多射注塑、多射铸造成型、三维增材制造或粉末冶金等,以提高按键的结构稳定性。另外,按键也可设置为组装结构,此时,按键帽与按键杆可以但不限于通过焊接、粘接、铆接、卡接或者螺纹联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8.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按键帽和/或按键杆可设置为内外层结构。该内外
层结构可包括内层部分和外层部分,其中,内层部分的至少一个面可与外层部分接触。外层部分的材料的导热系数可为35-200w/(m
·
k),这样,可使外层部分具有较高的导热性能的同时,还可以具有较为可靠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满足整个按键对于结构强度的要求。另外,还可以使外层部分的表面具有包括但不限于抛光或喷漆或拉丝或哑光等的表面处理特征,以提高按键的外观美观性。内层部分的材料的导热系数可为200-380w/(m
·
k),其有利于提高整个按键的导热效率。
9.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按键杆可设置有防水槽,在防水槽内安装有第一密封件,该第一密封件与按键杆和外壳过盈配合,从而起到防水密封的作用。
10.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按键帽的至少部分可由连接壁伸出至外壳的外部,这样可有效的增加按键帽与外部环境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按键对环境温度的采集精度。
11.另外,按键帽的至少部分伸至外壳的外部,可以通过按压或者旋转按键实现对相应的功能的控制。当按键为按压键时,按键还可以包括弹性件,该弹性件可设置于按键帽的朝向按键杆的一侧。并且,弹性件可与外壳或者设置于容纳空间的结构件弹性抵接。
12.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环境温度测量模块可以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电路板组件。第一电路板组件可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一温度传感器可设置于第一电路板,并且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环境温度测量模块可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或第一电路板接收环境温度,具体实施时,可使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一电路板中的一个固定于第二导热端。这样,第一导热端采集的环境温度传导至第二导热端后被环境温度测量模块接收,其热传导路径较短,有利于提高环境温度的测量精度。
13.为了提高环境温度测量模块与按键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环境温度测量模块还可以包括盖板。该盖板套设于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一电路板和按键杆的背离按键帽的端部连接形成的组装结构。另外,盖板可以具有与上述组装结构的外形轮廓相匹配的内轮廓,从而使盖板具备更优的固定能力和保护能力,且盖板在可穿戴设备的外壳的容纳空间内所占据的空间更小。
14.在本技术中,除了可以将按键用作导热件外,在本技术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热结构还可以设置为一独立结构,该导热结构在具体设置时,还可以包括用于连接第一导热端和第二导热端的连接部。可以理解的是,该导热结构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以提高其结构稳定性。
15.在外壳的连接壁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安装按键的按键槽,导热结构的第一导热端可伸至按键槽进行环境温度的采集。另外,按键与第一导热端之间还存在避让空间,以避免二者在分别实现其功能使产生干涉。
16.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壳的连接壁的位于容纳空间内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有支架,该支架可对连接壁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提高整个外壳的结构稳定性。
17.导热结构的连接部可嵌入支架,其可减小导热结构的设置对容纳空间的占用。另外,通过将导热结构嵌设于支架,还可以使支架对导热结构进行支撑,这样可减少对导热结构的结构强度的考虑,从而使导热结构能够选用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制成,以提高其温度检测的精度。
18.在本技术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使连接壁作为导热结构,则连接壁的位
于容纳空间外的一侧可作为第一导热端,连接壁的位于容纳空间内的一侧可作为第二导热端。其可有效的简化可穿戴设备的结构,且便于实现对环境温度的采集。
19.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在环境温度测量模块的背离第二导热端的一侧可以贴装有泡棉,以起到对环境温度测量模块的保护作用。
20.该贴肤式温度测量模块在具体设置时,其可以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电路板组件。第二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二电路板,第二温度传感器可设置于第二电路板,且二者之间电连接。
21.可穿戴设备还可以包括光电容积描记器镜片,该光电容积描记器镜片设置于。另外,该光电容积描记器镜片可作为可穿戴设备的外壳的第一面的一部分。这样,可使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电路板中的一个固定于光电容积描记器,以用来采集人体的皮肤温度。
22.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电容积描记器镜片的导热系数可为35-55w/(m
·
k),其导热系数较高,从而有利于提高贴肤式温度测量模块采集的皮肤温度的准确性。
23.光电容积描记器镜片可以划分为透光区和非透光区。这样,可以使光电容积描记器模块的光源发射的光线能够透过透光区射入人体,或使经人体反射的光线经透光区后被光电容积描记器模块的光电探测器接收。另外,还可以通过对光源位置或者光源发射的光线的出射方向的调整,以使尽可能多的光线能够透过透光区进行传输,从而减小能量损耗,提高光电容积描记器模块的检测精度。
24.贴肤式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光电容积描记器镜片的非透光区,以避免其对光源发射或反射来的光线进行阻挡。
25.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贴肤式温度测量模块还可以包括测温结构,该测温结构包括导热件,导热件包括相连接的固定部和接触部,固定部位于容纳空间,且固定部与外壳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导热件与外壳的固定连接。另外,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电路板中的一个固定于固定部的背离接触部的一侧。第一壳体开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贯穿第一面,接触部的至少部分由安装孔伸出至外壳的外部。这样,可实现接触部与人体皮肤的直接接触,其有利于提高皮肤温度的测量准确性。
26.在接触部上可设置有第二密封件,该第二密封件与接触部和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可过盈配合,从而起到防水密封的作用。
27.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贴肤式温度测量模块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测温模块,该至少两个测温模块间隔排布。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测温模块,可实现对皮肤温度的多点测量,这样可通过测温模块之间的相互校准提高贴附式温度测量模块对皮肤温度的测量精度,进而提高可穿戴设备的人体温度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通过算法获得人体温度的计算流程图;
29.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通过算法获得的人体温度曲线图;
30.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a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图6b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0为图9中的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39.图11为图10中c-c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0.图12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3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4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44.图16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7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8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9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48.图20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9.图2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导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50.图22a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51.图22b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52.图23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53.图24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54.附图标记:
55.1-外壳;101-第一壳体;1011-第一面;1012-安装孔;102-第二壳体;1021-连接壁;
56.1022-通孔;103-容纳空间;104-按键槽;105-支架;2-按键;2a-功能按键;2b-假按键;
57.201-按键帽;202-按键杆;2021-安装面;2022-防水槽;2031a,2031b-外层部分;
58.2032a,2032b-内层部分;204-弹性件;205-第一密封件;301-第一温度传感器;
59.302-第一电路板组件;3021-第一电路板;3022-按键橡胶垫片;3023-按键弹片;
60.303-导热胶;304-盖板;305-粘接材料;4-贴肤式温度测量模块;401-第二温度传感器;
61.402-第二电路板组件;4021-第二电路板;403-测温结构;4031-导热件;40311-固定部;
62.403111-止挡部;40312-接触部;40313-第二密封件;5-ppg镜片;501-透光区;
63.502-非透光区;6-导热结构;601-第一导热端;602-第二导热端;603-连接部;
64.6031-镂空区;7-泡棉。
具体实施方式
6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66.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下面首先说明一下其应用场景。
该可穿戴设备可以但不限于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便携性的电子设备。以智能手表为例,其可以佩戴于用户的腕部,以能够随时检测用户的体温等身体体征,以实现对身体状态的预知,从而可有效的降低危险病症发生的风险。
67.目前,带有体温测量功能的智能手表,其测温模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以红外测温为代表的非接触式测温模块。该测温模块的结构较为复杂、成本高,且需要更多的测温模块设置空间,实现起来较为困难。另外,基于红外测温的非接触式测温模块通常需要占用智能手表的外壳的空间,以便于实现红外光线的发射。而这会导致该非接触式的测温模块影响智能手表的外观美观性。
68.另一类测温模块在具体设置时,通常可在外壳上开孔,以将温度传感器放置于孔内;或,将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简单结构的导热柱由孔伸出,来实现温度的测量。采用该方案,由于壳体的导热系数高低不同,且受环境影响较大,测量误差较大。另外,通过在壳体上开孔,并将温度传感器放置于孔内,导致穿戴产品的防水问题难解决。若将温度传感器被密封件包裹,会导致其测量误差较大。
69.由上述介绍可知,当前具有测温模块的智能手表,多是测量人体手腕皮肤的温度。但手腕皮肤温度与人体体温并不是一个概念,对手腕皮肤温度的测量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手腕皮肤温度不能准确反映人体体温。
70.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通过同时设置环境测温模块和贴肤式测温模块,以将获得的环境温度数据和皮肤温度数据输入到算法,即可获得比较准确的人体温度测量结果。
7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72.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在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技术以下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73.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74.在本技术中,用于计算得到人体温度的算法在该可穿戴设备实现温度测量的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技术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处于开发阶段时,可通过环境测温模块在同一时刻针对同一对象采集到的环境温度数据,贴肤式测温模块在同一时刻针对同一对象采集到的皮肤数据,以及准确的人体温度数据,并考虑被采集对象的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等,对算法进行训练,最后实现算法的功能。
75.参照图1,图1展示了通过算法获得人体温度的计算流程图。可以理解的是,在该算法中,环境测温模块测得的环境温度数据t1和贴肤式测温模块测得的皮肤温度数据t2为算法的输入量,而人体温度数据t3为算法的输出量。
76.另外,参照图2,图2展示了本技术一种实施例采用上述算法得到的人体温度曲线图。在图2中,用带有棱形的曲线表示环境测温模块测量得到的环境温度数据t1,用带有正方形的曲线表示贴肤式测温模块测量得到的皮肤温度数据t2,用带有三角形的曲线表示通过算法得到的人体温度数据t3。由图2可以看出,采用本技术的算法,通过对相对应的多组环境温度数据t1和皮肤温度数据t2进行计算得到的人体温度数据t3的曲线较为平缓,则其证明了该算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77.在对本技术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人体温度测量的原理进行了初步了解之后,接下来结合附图对环境测温模块和贴肤式测温模块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具体设置方式进行介绍。
78.参照图3,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中,以智能手表为例,对该可实现体温测量的可穿戴设备进行介绍。
79.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外壳1,该外壳1具有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其中,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相扣合设置,以在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之间形成外壳1用于容置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模块的容纳空间103。
80.另外,第一壳体101可以包括第一面1011。在本技术中,该第一面1011可为可穿戴设备佩戴时与人体接触的面。第二壳体102可以包括第二面(图中未示出),该第二面与上述第一面1011相背设置。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面可为显示屏幕的表面,显示屏幕可用于对该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模块测量得到的结果进行显示。可以理解的是,在图3中为了展示外壳1的容纳空间103,省略了显示屏幕。
81.在第一面1011与第二面之间还具有连接壁1021,该连接壁1021用于连接第一面1011和第二面。另外,连接壁1021既可以设置于第一壳体101,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壳体102。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中,第二面和连接壁1021可作为可穿戴设备的外观面。
82.可继续参照图3,可穿戴设备还可以包括按键2。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按键2可以设置于可穿戴设备的外观面。示例性的,可以设置于第二面或者连接壁1021。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按键2设置于连接壁1021,这样有利于实现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幕的窄边框设计。
83.在本技术中,具体设置按键2时,可参照图4,图4展示了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按键2的结构示意图。按键2可以包括相连接的按键帽201和按键杆202。其中,按键帽201可以但不限于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等。另外,可一并参照图3和图4,按键帽201的至少部分从连接壁1021伸出至外壳1的外部,并与外部环境接触,以便于用于对按键2的操作。按键杆202伸至外壳1的容纳空间103的内部,其可以用于与容纳空间103内的功能模块进行连接。
84.本技术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按键2可以设置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按压键,这样可以通过按压按键帽201来对功能模块的相应功能的实现进行控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图5所示的可穿戴设备中,按键2也可以设置为旋转键,以通过旋转该按键2来对功能模块的相应功能的实现进行控制。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只是对本技术的按键2的设置形式的一些示例性的说明,在本技术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按键2还可以采用其它可能的设置形式,例如同时包括按压键和旋转键的性能,在此不进行一一介绍。另外,在容纳空间103内预留有供
按键线性往复或者转动等运动的避让空间。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技术中,按键帽201的形状与按键2的具体设置形式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例如,具有圆形的按键帽201的按键2既可以是按压键也可以是旋转键;具有椭圆形的按键帽201的按键2既可以是按压键也可以是旋转键。为了便于区分,在本技术以下实施例中,将可用于对功能模块进行控制的按键2记为功能按键2a。
85.由上述对可穿戴设备的人体温度测量原理的介绍可知,本技术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环境温度测量模块。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该环境温度测量模块可与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按键2a进行集成设计。
86.具体实施时,由于按键帽201可与外部环境接触,则在该实施例中,按键帽201可由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制成,以使按键帽201作为第一导热端能够与外部环境进行热交换,以达到采集环境温度信息的目的。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按键帽201的材料示例性的可为铝、铜合金或不锈钢等金属,或高导热陶瓷、蓝宝石或高导热塑胶等非金属。另外,在本技术中,按键杆202也可由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制成,其示例性的,也可为铝、铜合金或不锈钢等金属,或高导热陶瓷、蓝宝石或高导热塑胶等非金属,以使热量可在按键帽201与按键杆202之间传递。可以理解的,在本技术中,按键帽201和按键杆202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能够实现热量在二者之间进行高效的传输即可。
87.参照图6a,图6a展示了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功能按键2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功能按键2a的结构可与上述图4中所示的按键2的结构相同,则图6a展示了图4中a-a处的剖面结构。该功能按键2a可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多射注塑、多射铸造成型、三维增材制造或粉末冶金等方式形成。另外,该功能按键2a还可为组装结构,其中按键帽201与按键杆202之间可以但不限于通过焊接、粘接、铆接、卡接或者螺纹联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88.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按键帽201和/或按键杆202还可以采用内外层结构设计。示例性的,在图6a所示的实施例中,按键帽201与按键杆202均为内外层结构设计,而内外层结构可以分为:外层全包裹、外层半包裹、外层表面贴片等形式。图6a所示的实施例中,按键帽201采用外层半包裹的设计形式,按键杆202采用外层全包裹的设计形式。其中,按键帽201的内层部分2032a至少有两个面与外层部分2031a接触,且至少有一个面位于外层部分2031a的外部。按键杆202的外层部分2031b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内层部分2032b被外层部分2031b全部包围在封闭空间内。则采用外层全包裹的设计形式时,内层部分2032的所有面均不与外部空间或外部零件接触。
89.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按键帽201和按键杆202还可以均采用半包裹或者全包裹的设计形式。其具体设置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相类似,在此不进行赘述。
90.参照图6b,图6b展示了按键帽201采用表面贴片形式设计的按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按键帽201的内层部分2032只有一个面与外层部分2031接触,而其余面均位于外层部分2031的外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图6b所示的实施例中,按键杆202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设计,其可以采用多射注塑、多射铸造成型、三维增材制造或粉末冶金等方式成型。另外,按键杆202与按键帽20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其成型方式可以但不限于为射注塑、多射铸造成型、三维增材制造或粉末冶金等。或者,按键杆202与按键帽201之间可以但不限于通过焊接、粘接、卡接或者螺纹联接等方式进行组装。
91.由上述实施例的介绍可知,本技术提供的功能按键2a可具备高导热性能,当按键帽201和/或按键杆202采用内外层结构设计时,可使其内层部分2032和外层部分2031均具备较高的导热性能。具体实施时,示例性的,可使外层部分2031采用具有高导热系数的铝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或高导热陶瓷、蓝宝石或高导热塑胶等材料制成。采用上述材料制成的外层部分2031的导热系数约为35-200w/(m
·
k),其可使外层部分2031具有较高的导热性能的同时,还可以具有较为可靠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满足整个功能按键2a对于结构强度的要求。另外,还可以使外层部分2031的表面具有包括但不限于抛光或喷漆或拉丝或哑光等的表面处理特征,以提高功能按键2a的外观美观性。
92.而内层部分2032的至少部分可被外层部分2031包覆,则其结构强度对于整个功能按键2a的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可以较小。因此,在本技术中,可使内层部分2032采用高导热的铜或铜合金制成。由于铜或铜合金的导热系数约在200-380w/(m
·
k),其导热效率高,是普通金属材料的5-10倍,因此,采用该材料的内层部分2032的导热系数可达到200-380w/(m
·
k)。本技术中,通过将功能按键2a的按键帽201和/或按键杆202设置为内外层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个按键的导热效率。
93.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功能按键2a成型方法可以但不限于为双射注塑、双射铸造注塑、三维增材制造或粉末冶金等。采用上述成型方法可实现按键帽201和/或按键杆202的材料的分层制造,并可实现内层部分2032和外层部分2031的结合。另外,还可以通过后段数控加工、表面处理等工艺,保证功能按键2a的外观效果、机械性能和高导热系数性能等。
94.在上述实施例中,均以功能按键2a为组装结构对其具体设计方式进行的介绍。在本技术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功能按键2a还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在该实施例中,若按键帽201与按键杆202采用内外层结构的设计,可以但不限于使二者的内层部分2032为一体成型结构,且二者的外层部分2031也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可以有效的简化按键的结构以及加工工艺,从而提高按键的加工效率。
95.参照图7,图7展示了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对环境温度测量模块与功能按键2a之间的连接以及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在图7中省略了可穿戴设备的外壳。在本技术该实施例中,环境温度测量模块设置于如图3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外壳1的容纳空间103内,这样可使外壳1对环境温度测量模块起到保护的作用,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结构可靠性。另外,该环境温度测量模块可以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301和第一电路板组件302。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301可固定于按键杆202的背离按键帽201的端部,以使该按键杆202的背离按键帽201的端部作为第二导热端。可以理解的是,按键杆202的用于连接第一导热端和第二导热端的部分可作为连接部。这样,经作为第一导热端的按键帽201采集的环境温度能够经过按键杆202的连接部传递给第二导热端,并传递给设置于第二导热端的第一温度传感器301。为了提高第一温度传感器301与按键杆202之间的导热效率,可以使第一温度传感器301通过导热胶303粘接固定于按键杆202的端部。
96.可继续参照图7,在按键杆202的背离按键帽201的端部(第二导热端)可设置有一定尺寸的平整的安装面2021,其可为第一温度传感器301在按键杆202上的安装提供一个安装平面,从而便于实现第一温度传感器301的安装及固定。另外,还可以通过对安装平面的面积进行调整,以增加第二导热端与第一温度传感器301的接触面积,从而可提高第一温度
传感器301接收到的环境温度的准确性。
97.可继续参照图7,第一电路板组件302可以包括第一电路板3021,该第一电路板3021示例性的可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这样可便于第一电路板3021在可穿戴设备的外壳1内的布局。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3021也可以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s,pcb),其示例性的可应用于外壳1的容纳空间103较充裕的可穿戴设备中。
98.第一电路板3021与第一温度传感器301电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301检测的环境温度信号可传递给第一电路板3021。其中,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3021可以设置于第一温度传感器301的背离按键杆202的一侧。但是,在本技术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3021还可以设置于第一温度传感器301与按键杆202之间,此时可使第一电路板3021通过导热胶303固定于按键杆202。在本技术中,通过将第一温度传感器301和第一电路板3021设置于按键杆202的背离按键帽201的端部,可使可穿戴设备的外壳起到对第一温度传感器301和第一电路板3021的保护的作用,从而可有效的提高环境温度测量模块对于环境温度采集的稳定性。
99.上述实施例只是对第一电路板3021、第一温度传感器301与按键杆202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例性说明。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选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301的类型,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301与第一电路板3021之间的连接工艺对其进行合理的布局,但其均应理解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100.另外,在第一电路板3021上可以但不限于设置有按键橡胶垫片3022和按键弹片3023,其中,按键橡胶垫片3022可用于起到缓冲的作用,按键弹片3023可用作功能按键2a的开关。
101.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电路板3021、第一温度传感器301以及按键杆202稳定的连接,环境温度测量模块还可以包括盖板304。由图7可知,该盖板304可对组装好的第一电路板3021、第一温度传感器301以及按键杆202进行锁紧固定。具体实施时,可使盖板304具有与第一电路板3021、第一温度传感器301和按键杆202的背离按键帽201的端部连接形成的组装结构的外形轮廓相匹配的内轮廓。这样,可使盖板304套设于该组装结构,从而使盖板304具备更优的固定能力和保护能力,且盖板304在如图3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外壳1的容纳空间103内所占据的空间更小。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盖板304可以但不限于为通过注塑成型工艺获得的注塑件,也可以为通过金属加工工艺(例如冲压成型等)得到的金属件等,在本技术中不对盖板304的加工工艺以及材质进行限定。
102.另外,可继续参照图7,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盖板304通过粘接材料305与第一电路板3021、第一温度传感器301和按键杆202中的至少一个粘接连接,从而可有效的提高盖板304与第一电路板3021、第一温度传感器301和按键杆202组装形成的结构的连接可靠性。
103.参照图8,图8为图7中所示的功能按键2a以及环境温度测量模块安装于外壳1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图8中展示了按键橡胶垫片3022和按键弹片3023与功能按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按键橡胶垫片3022可位于功能按键和按键弹片3023之间,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104.继续参照图8,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在功能按键2a的按键杆202上还可以设置
有防水槽2022,该防水槽2022可为环绕按键杆202设置的环形槽。另外,在防水槽2022内可以安装有第一密封件205,该第一密封件205可以但不限于为如图4中所示的环形橡胶圈。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密封件205可以与按键杆202以及外壳1的侧壁或者外壳1的容纳空间内的结构件之间过盈配合,以能够起到防水密封的作用。其中,第一密封件205与按键杆202以及外壳1的侧壁或外壳1内的结构件之间的干涉装配方式可以但不限于为过盈配合、抵接或嵌入等。
105.值得一提的是,在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功能按键2a可设置为按压键。其中,按键还可以包括弹性件204,该弹性件204可以设置于按键帽201的朝向按键杆202的一侧,且弹性件204可以但不限于与外壳1或者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的结构件弹性抵接,从而在功能按键2a被按压时,弹性件204积蓄弹性力,且在释放功能按键2a时,弹性件204释放弹性力,从而推动功能按键2a复位。另外,该弹性件204可以但不限于为弹簧,弹簧的弹性系数以及数量可以根据具体的弹性要求进行设计。
106.由上述对可穿戴设备的外壳1的介绍可以知道,在本技术中,外壳1的第一壳体101的第一面1011可作为可穿戴设备与人体接触的面,而贴肤式测温模块可用于对人体的皮肤温度进行测量,则该贴肤式测温模块可以设置于第一壳体101。
107.参照图9,图9提供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第一壳体101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设置有光电容积描记器(photoplethysmograph,ppg)模块,该ppg模块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101的ppg镜片5(ppg lens)。在本技术中,不对ppg镜片5的具体形状进行限定,示例性的,该ppg镜片5可以是圆形的,也可是矩形的,或者是其它任意规则或者非规则形状的。
10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ppg镜片5镶嵌或粘结于第一壳体101,且ppg镜片5可作为第一面1011的一部分,以用于和佩戴部位的皮肤进行接触。又由于ppg镜片5的材料通常可以为蓝宝石,蓝宝石的导热性能较好,其导热系数约为35-55w/(m
·
k)。因此,在本技术该实施例中,ppg镜片5可用于皮肤温度的采集。另外,在本技术中,不对ppg镜片5在第一壳体101上的具体设置位置进行限定,示例性的,可以设置于第一壳体101的中心,以可有效的增大ppg镜片5与佩戴部位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其对于皮肤温度采集的准确性。
109.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贴肤式测温模块4可设置于ppg镜片5,这样可通过ppg镜片5将人体皮肤温度信息高效地传递至贴肤式测温模块4,无需增加导热柱等其它导热结构6,从而可有效的简化可穿戴设备的结构。
110.参照图10,图10为图9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在该实施例中,贴肤式测温模块4可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401和第二电路板组件402。其中,第二温度传感器401可设置于ppg镜片5,以使经ppg镜片5采集的皮肤温度能够高效的传递给第二温度传感器401。为了提高第二温度传感器401与ppg镜片5之间的导热效率,可以使第二温度传感器401通过导热胶303粘接固定于ppg镜片5。
111.可继续参照图10,在本技术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ppg镜片5划分为透光区501和非透光区502。这样,可以使ppg模块的光源发射的光线能够透过透光区501射入人体,或使经人体反射的光线经透光区501后被ppg模块的光电探测器接收。另外,可以通过对光源位置或者光源发射的光线的出射方向的调整,以使尽可能多的光线能够透过透光区501进行传输,从而减小能量损耗,提高ppg模块的检测精度。
112.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温度传感器401可以设置于ppg镜片5的非透光区502,从而可避免第二温度传感器401对光源发射或反射来的光线进行阻挡。
113.在具体设置第二电路板组件402时,可继续参照图10。第二电路板组件402可以包括第二电路板4021,该第二电路板4021示例性的可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这样可便于第二电路板4021在图3中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外壳1内的布局。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4021也可以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s,pcb),其示例性的可应用于外壳1的容纳空间103较充裕的可穿戴设备中。
114.参照图11,图11展示了图10中的c-c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该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4021与第二温度传感器401电连接。其中,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4021可以设置于第二温度传感器401的背离ppg镜片5的一侧。但是,在本技术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4021还可以设置于第二温度传感器401与ppg镜片5之间,此时可使第二电路板4021通过导热胶303固定于ppg镜片5。上述实施例只是对第二电路板4021、第二温度传感器401与ppg镜片5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例性说明。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选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401的类型,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401与第二电路板4021之间的连接工艺对其进行合理的布局,但其均应理解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115.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电路板4021上也可以但不限于设置有按键橡胶垫片,以对第二电路板4021起到缓冲的作用。
116.另外,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该第二电路板4021可与上述实施例的第一电路板3021为同一电路板,以有效的简化可穿戴设备的结构,并可使外壳1的容纳空间103有多余的空间用于安装其它功能模块,从而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多样化的设计。
117.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ppg镜片以及贴肤式测温模块4不仅可以设置于第一壳体101呈图9所示的形状的可穿戴设备外,还可以但不限于设置于如图12所示的形状的可穿戴设备。另外,参照图13,图13展示了图12中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第一壳体101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ppg镜片以及贴肤式测温模块4的具体设置方式可参照图9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进行赘述。
118.参照图14,图14展示了本技术另一可能的实施例的贴肤式温度测量模块4的设置方式。在该实施例中,贴肤式温度测量模块4的设置不依赖于ppg镜片5的设计。具体实施时,贴肤式测温模块4可以包括一个测温结构403;或者包括至少两个测温结构403,如图14所示,该至少两个测温结构403可以但不限于设置于ppg镜片5的周侧,且间隔排布。其排布方式可以但不限于为呈对称设置,或呈矩阵排布。这样,可通过对皮肤温度的多点测量,来实现算法优化,从而提高人体温度测量的精度。
119.参照图15,图15为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的测温结构403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测温结构403可以包括导热件4031,该导热件4031包括固定部40311和接触部40312。其中,固定部40311与接触部40312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或者固定部40311与接触部40312为独立结构,且二者之间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双射成注塑、双射注塑、多射铸造成型、三维增材制造或粉末冶金进行连接。或者通过粘接、焊接或螺纹联接等方式进行组装。另外,固定部40311和接触部40312可以由单一材料制成,或者设置为内外层结构。当其采用内外层结构设计时,其具体设置方式和材料的选择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对采用内外层结构设计的功能按键
的介绍,在此不进行赘述。
120.在本技术该实施例中,固定部40311可用于与图14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外壳1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导热件4031与外壳1的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导热件4031安装于外壳1时,固定部40311可位于外壳1的容纳空间103(可参照图3)内,且固定部40311与外壳1固定连接,示例性的,固定部40311可与第一面1011的位于容纳空间103内的一侧进行固定。
121.另外,可一并参照图14和图15,在第一壳体101上可开设有安装孔1012,该安装孔1012贯穿第一面1011。接触部40312的至少部分由该安装孔1012伸出至外壳1的外部,以用于和佩戴部位的皮肤进行接触。可继续参照图15,在接触部40312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密封件40313,该第二密封件40313例如可为环形橡胶圈。该第二密封件40313可与接触部40312和安装孔1012的孔壁之间干涉装配,从而起到防水密封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该实施例中,可将第一壳体101的用于设置导热件4031的部分采用塑胶等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制成,以减小其对导热件4031进行温度采集造成的影响。
122.测温结构403还可以包括第二电路板4021,该第二电路板4021通过导热胶303固定于固定部40311的背离接触部40312的一侧。另外,在第二电路板4021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401,第二温度传感器401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导热胶303固定于第二电路板4021。这样通过接触部40312采集的皮肤温度可通过固定部40311和第二电路板4021传递至第二温度传感器401。继续参照图15,在本技术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第二电路板4021分别通过导热胶303与接触部40312和固定部40311进行连接,这样可使通过接触部40312采集的皮肤温度直接传递至第二电路板4021,以有利于提高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123.在本技术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第二温度传感器401通过导热胶303固定于导热件4031,第二电路板4021通过导热胶303固定于第二温度传感器40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选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401的类型,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401与第二电路板4021之间的连接工艺对其进行合理的布局,但其均应理解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124.继续参照图15,在导热件4031的固定部40311的背离接触部40312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有止挡部403111。该止挡部403111可为相对设置的两个,上述的第二温度传感器401和第二电路板4021等与导热件4031连接的结构均可设置于两个止挡部403111之间,从而实现二温度传感器401和第二电路板4021等在固定部40311上的限位。
125.由上述对测温结构403的介绍可以知道,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测温结构403可以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电路板4021和一个第二温度传感器401。而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每个测温结构403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温度传感器401,并使至少两个测温结构403共用一个第二电路板4021,这样可以有效的简化贴肤式测量模块的结构。通过采用多个测温结构403同时对皮肤温度进行测量,可以有效的提高皮肤温度测量的准确性,进而可提高人体温度测量精度。
126.可以理解的是,在图14和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测温结构403的接触部40312为矩形轮廓设计。在本技术另外一些实施例,接触部40312还可以采用如图16中所示的多段圆弧形轮廓设计,或者采用图17中所示的圆形轮廓设计,当然还可以采用例如花瓣形等其它形状的轮廓设计,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127.在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中,用于设置环境温度测量模块的按键可通过按压或者旋转等操作,实现对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模块的控制。在本技术另外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可对用
于与环境温度测量模块连接的按键进行单独设计。在该实施例中,按键除用于对环境温度进行采集之外,不与其它任何的功能模块进行连接,按压或者旋转按键不可用于实现任何功能,在本技术中可将这种按键称为“假按键”。
128.为了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外观美观性,以及避免对功能按键的操作造成干涉,可减少假按键2b的按键帽201伸出至外壳1外部的部分的长度。例如可参照图18,图18展示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假按键2b在可穿戴设备中的设置方式。在该实施例中,假按键2b的按键帽201的表面可适应外壳1的连接壁1012的表面轮廓进行设计,以提高可穿戴设备的表面轮廓的连续性,提高其外观效果。
129.参照图19,图19为图18中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按键帽201上可不设置弹性元件,从而简化可穿戴设备的结构。而假按键2b的按键帽201和按键杆202的结构形式以及材料的选择均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功能按键进行设置,在此不进行赘述。
130.可继续参照图19,在连接壁1012上还可以开设有通孔1022,假按键2b的按键杆202可穿过通孔1022伸至容纳空间103内。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尽可能的缩短按键杆202的伸入至容纳空间103内的长度,具体实施时,如图20所示,图20为图18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可对按键帽201和/或按键杆202进行小型化设计,这样可以减少假按键2b对于容纳空间103的占用。
131.可以理解的是,图18至图20所示的实施例的环境温度测量模块、贴肤式温度测量模块以及用于实现人体温度测量的方式等均可参照上述任一实施例进行设置,在此不进行赘述。
132.通过上述实施例对于环境温度测量模块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具体设置方式的介绍可以知道:只要使环境温度能够通过一个导热结构传导至环境温度测量模块,即可实现环境温度测量模块对于环境温度的获取。基于此,导热结构除了可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按键(功能按键或者假按键),在本技术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热结构还可隐藏于外壳,从而避免影响可穿戴设备的外观美观性。
133.具体实施时,参照图21,图21展示了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的导热结构6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导热结构6可以包括第一导热端601、第二导热端60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导热端601和第二导热端602的连接部603。其中,第一导热端601可用于采集环境温度,这样环境温度可沿着图21中所示的箭头由第一导热端601经过连接部603传导至第二导热端602。
134.在本技术该实施例中,导热结构6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采用内外层结构设计,其具体设置方式以及材料的选择均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介绍的功能按键,在此不进行赘述。
135.在将导热结构6设置于外壳1时,可以参照图22a,图22a为本技术另外一种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导热结构6的第一导热端601可伸入外壳1的连接壁1012,以使该第一导热端601采集到的环境温度更接近于可穿戴设备的外部的环境温度,从而提高可穿戴设备的人体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136.可继续参照图22a,在图22a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热端601伸至外壳1的用于安装按键(功能按键或者假按键)的按键槽104内。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按键槽104内
可以设置有用于避让第一导热端601的避让空间,从而避免按键与第一导热端601之间的干涉,以使按键和第一导热端601可以分别用于实现各自的功能。另外,通过将第一导热端601设置于按键槽104内,还可以有效的简化外壳1的结构以及加工工艺。
137.由于导热结构6的第一导热端601可伸至按键槽104内,第二导热端602位于容纳空间103内。可一并参照图21和图22a,在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在导热结构6的连接部603还可以设置有镂空区6031,该镂空区6031可用于对按键的按键杆进行避让,从而避免对按键的操作造成干涉。另外,在图21和图22a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热端601还可以设置为两个,该两个第一导热端601分设于镂空区6031的两侧,以增加导热结构6的用于与外部环境接触的面积,提高其对环境温度采集的准确性。
138.参照图22b,图22b展示了可穿戴设备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结构。导热结构6的第二导热端602可伸至外壳1的容纳空间103的内部,则环境温度测量模块可固定于第二导热端602,以使经第一导热端601采集的环境温度能够经过连接部603和第二导热端602传递给环境温度测量模块。为了提高环境温度测量模块与第二导热端602之间的导热效率,可以使环境温度测量模块通过导热胶粘接固定于第二导热端602。另外,可继续参照图22b,在第二导热端602还可以设置有一定尺寸的平整的安装面,该安装面可为环境温度测量模块在导热结构6上的安装提供一个安装平面,从而便于实现环境温度测量模块的安装及固定。
139.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外壳1的结构稳定性,以及便于容纳空间103内的功能模块的设置,可参照图22b,在外壳1的连接壁1012的位于容纳空间103内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有支架105,该支架105与连接壁1012之间固定连接,以使支架105对连接壁1012起到支撑的作用。
140.参照图23,图23展示了导热结构6与连接壁1012以及支架105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导热结构6的连接部可以嵌设于支架105,从而使导热结构6的连接部隐藏于支架105,其可减小导热结构6的设置对容纳空间103的占用。另外,通过将导热结构6嵌设于支架105,还可以使支架105对导热结构6进行支撑,这样可减少对导热结构6的结构强度的考虑,从而使导热结构6能够选用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制成,以提高其温度检测的精度。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导热结构6能够隐藏在连接壁1012和支架105内,导热结构6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嵌件注塑法制成。
141.在图23所示的实施例中,环境温度测量模块的第一电路板3021可通过导热胶303固定于第二导热端602,第一温度传感器301设置于第一电路板3021的背离第二导热端602的一侧。另外,在第一温度传感器301的背离第二导热端602的一侧表面还贴装有泡棉7,该泡棉7可对整个环境温度测温模块起到保护和减震的作用。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第一温度传感器301通过导热胶303固定于第二导热端602,而将第一电路板3021设置于第一温度传感器301的背离第二导热端602的一侧,此时,可将泡棉7设置于第一电路板3021的背离第二导热端602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中,不对第一电路板3021、第一温度传感器301与第二导热端602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选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301的类型,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301与第一电路板3021之间的连接工艺对其进行合理的布局,但其均应理解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142.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中,还可以在贴肤式温度测量模块上贴装有泡棉7,以起到对贴肤式温度测量模块的保护和减震的作用。另外,图21至图23所示的实施例中,环境温
度测量模块、贴肤式温度测量模块的具体设置方式以及用于实现人体温度测量的方式等均可参照上述实施例进行设置,在此不进行赘述。
143.由上述实施例的介绍可以知道,在本技术中,环境温度测量模块可对连接壁1012附近的温度进行采集,以获得用于得到较为准确的人体温度的环境温度。由于连接壁1012的背离容纳空间103的一侧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因此,在本技术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连接壁1012作为导热结构,则连接壁1012的位于容纳空间103外的部分可作为第一导热端,连接壁1012的位于容纳空间103内的部分可作为第二导热端。这样可有效的简化可穿戴设备的结构,且便于实现对环境温度的采集。
144.具体实施时,可参照图24,图24展示了本技术一个可能的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壁1012可以但不限于采用不锈钢、钛合金、铝合金钴基合金、镍基合金、铁基合金、铂合金、钛坦合金等金属材质制成,也可以是采用陶瓷等非金属材质制成,以使连接壁1012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
145.环境温度测量模块的第一电路板3021位于连接壁1012的位于容纳空间103的一侧,第一温度传感器301与第一电路板3021固定连接,第一电路板3021例如可为pcb,从而可起到对第一温度传感器301的支撑的作用。另外,第一温度传感器301可通过导热胶粘接于连接壁1012,此时,第一电路板3021可同时对第一温度传感器301和导热胶起到支撑的作用。在本技术该实施例中,连接壁1012的第一导热端采集的环境温度可通过第二导热端以及导热胶传导至第一温度传感器301。又由于第一温度传感器301与第一电路板3021之间存在电路连接,从而可实现温度数据向第一电路板3021的传输。
146.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连接壁1012的作为第一导热端的表面积较大,故其与环境接触的面积较大,从而有利于提高连接壁1012对于环境温度的采集精度。另外,连接壁1012的整体的体积较大,因此,其对于环境温度的采集较稳定。
147.可继续参照图24,在本技术另外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3021的朝向连接壁1012的边缘,与连接壁1012的第二导热端之间的最小间距可为0.1mm,这样可有效的缩短连接壁1012与第一电路板3021之间的导热路径,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一电路板3021获得的环境温度数据的准确性。另外,通过在第一电路板3021与连接壁1012的第二导热端之间设置一定的间距,可有效的避免在连接壁1012受到外力作用时造成第一电路板3021的损坏。
148.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301与连接壁1012之间也可以存在一定的间距,示例性的,二者之间的最小间距在0.3-1.3mm之间,其可有效的缩短连接壁1012与第一温度传感器301之间的导热路径,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一温度传感器301获得的环境温度数据的准确性。另外,通过在第一温度传感器301与连接壁1012的第二导热端之间设置一定的间距,可降低连接壁1012受到外力作用时造成第一温度传感器301的损坏的风险。
149.可以理解的是,在图24所示的实施例中,环境温度测量模块、贴肤式温度测量模块的具体设置方式以及用于实现人体温度测量的方式等均可参照上述实施例进行设置,在此不进行赘述。
150.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将环境温度测量模块设置在按键2或者外壳1的连接壁1012,可以通过环境温度测量模块获得较为准确的环境温度。另外,在第一壳体101设置贴肤式测温模块,以通过贴肤式测温模块获得较为准确的皮肤温度。这样,可将环境测温模块测得的环境温度数据和贴肤式测温模块测得的皮肤温度数据作为输入量,并经
过算法的计算获得人体温度。而综合考虑环境温度和皮肤温度,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体温度测量的精度。
151.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对人体温度进行测量的方案除了可以用在可穿戴设备中,还可以用在其它较为常用的电子设备中。示例性的,可用在手机、音响、电视、扫地机器人或路由器等中,以使其具备人体温度测量的功能。其中,在这些电子设备中,环境温度测量模块和贴肤式温度测量模块均可参照上述任意实施例进行设置,在此不进行赘述。另外,通过合理设计,还可以使上述电子设备能够单独实现对环境温度的测量。
152.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