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排水井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11:19: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排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水井系统。


背景技术:

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展览建筑、体育建筑、厂房、公租房等开始出现在短时间内加快污水消毒处理的需求。在这些工程项目中,为加快对生活污水进行的消毒处理,须增设消毒箱(罐、池)。如在正常建设过程中对展览建筑、体育建筑等相应的给排水系统进行一定的排水井转换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减少转换的工程量,节约成本。以此为思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水井系统,可迅速转换为消毒池或预消毒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井系统,利用闸门的切换开合,迅速转换为消毒池或预消毒池。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井系统,包括相连的第一井体、第二井体和第三井体,所述第一井体上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二井体上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一井体和所述第二井体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闸门,所述第一井体和所述第三井体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闸门,所述第二井体和所述第三井体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第三闸门,所述第二井体内设有用于对流入所述第二井体内的污水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所述第三井体内设有用于对流入所述第三井体内的污水进行消毒的消毒剂和/或消毒装置。
5.可选的,所述过滤装置为沿所述第二井体的深度方向设置的格栅,所述格栅的两侧与所述第二井体的内壁相连,所述格栅的底面与所述第二井体的底面相连,且所述格栅相比于所述第一闸门和所述第三闸门更靠近所述出水口设置。
6.可选的,所述格栅的高度大于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二井体的底面之间的距离。
7.可选的,所述第三井体内设有一沿所述第三井体的深度方向设置的挡墙,所述挡墙的底面与所述第三井体的底面相连,且所述挡墙位于所述第二闸门和所述第三闸门之间。
8.可选的,所述挡墙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闸门和\或所述第三闸门与所述第三井体的底面之间的距离。
9.可选的,所述排水井系统还包括第一井盖、第二井盖和第三井盖,其中,所述第一井盖盖设于所述第一井体上,所述第二井盖盖设于所述第二井体上,所述第三井盖盖设于所述第三井体上。
10.可选的,所述第三井盖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三井盖的轴向两端。
11.可选的,所述通孔内设有与所述通孔相配合的阻塞件。
12.可选的,所述第三井体内设有抽水泵。
13.可选的,所述排水井系统还包括一消毒池,所述消毒池的进水口通过一第一管道与所述抽水泵连通,所述消毒池的出水口通过一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井体连通。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井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井系统,包括相连的第一井体、第二井体和第三井体,所述第一井体上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二井体上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一井体和所述第二井体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闸门,所述第一井体和所述第三井体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闸门,所述第二井体和所述第三井体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第三闸门,所述第二井体内设有用于对流入所述第二井体内的污水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所述第三井体内设有用于对流入所述第三井体内的污水进行消毒的消毒剂和/或消毒装置。在日常使用时,所述第一闸门打开,所述第二闸门和所述第三闸门关闭,污水从所述进水口进入,经所述第一闸门流至所述第二井体中并从所述出水口流出;当须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的使用场景时,所述第一闸门关闭,所述第二闸门与所述第三闸门打开,污水从所述进水口进入,经所述第二闸门流入所述第三井体中进行消毒,再经所述第三闸门流入所述第二井体中,最终从所述出水口流出进入市政管道排放。由此所述排水井系统可实现快速转换为消毒池或与消毒池,方便对污水进行处理后排放。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排水井系统的平面图;
17.图2为图1实施例提供的排水井系统的a-a剖面剖视图;
18.图3为图1实施例提供的排水井系统的b-b剖面剖视图;
19.附图标记如下:
20.1-第一井体;2-第二井体;3-第三井体;4-进水口;5-出水口;
21.21-第一闸门;22-第二闸门;23-第三闸门;
22.31-第一井盖;32-第二井盖;33-第三井盖;
23.201-格栅;301-挡墙;30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25.应当明白,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

上"、"连接到"其它元件或层时,其可以直接地在其它元件或层上、连接其它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居间的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

上"、"直接连接到"其它元件或层时,则不存在居间的元件或层。尽管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部件、区、层和/或部分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教导之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可表示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
……
之下”、“在下面”、“下面的”、“在
……
之上”、“在上面”、“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为了方便描述而被使用从而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意图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
中的器件翻转,然后,描述为“在
……
之下”、“在下面”、“下面的”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器件可以另外地取向(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明白术语“包括”用于确定可以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其它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此使用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2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井系统,利用闸门的切换开合,迅速转换为消毒池或预消毒池。
2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井系统,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排水井系统的平面图。如图1所示,所述排水井系统包括相连的第一井体1、第二井体2和第三井体3,所述第一井体1上设有进水口4,所述第二井体2上设有出水口5;所述第一井体1和所述第二井体2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闸门21,所述第一井体1和所述第三井体3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闸门22,所述第二井体2和所述第三井体3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第三闸门 23,所述第二井体2内设有用于对流入所述第二井体2内的污水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201,所述第三井体3内设有用于对流入所述第三井体3内的污水进行消毒的消毒剂和/或消毒装置。在日常使用时,将所述第一闸门21打开,所述第二闸门22和所述第三闸门23关闭,污水从所述进水口4进入,经所述第一闸门 21流至所述第二井体2中并从所述出水口5流出;当须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的使用场景时,将所述第一闸门21关闭,所述第二闸门22与所述第三闸门23打开,污水从所述进水口4进入,经所述第二闸门22流入所述第三井体3中进行消毒,再经所述第三闸门23流入所述第二井体2中,最终从所述出水口5流出进入市政管道排放。由此所述排水井系统可实现快速转换为消毒池或预消毒池,方便对污水进行处理后排放。
28.请继续参考图1,如图1所示,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201为沿所述第二井体2的深度方向设置的格栅,所述格栅的两侧与所述第二井体2的内壁相连,所述格栅的底面与所述第二井体2的底面相连,且所述格栅相比于所述第一闸门21和所述第三闸门23更靠近所述出水口设置。可选的,所述格栅的高度大于所述出水口5与所述第二井体2的底面之间的距离。所述格栅201如此设置,可以实现污水进入所述出水口5前必须先经过所述格栅201,所述格栅201利用自身的格栅网眼,可以过滤污水中的大粒径污染物,避免污水中的大粒径污染物进入市政管道中,有效防止所述出水口5以及市政管道的堵塞。
29.优选的,所述格栅的高度大于所述出水口5与所述第二井体2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如果所述格栅高度小于所述出水口5与所述第二井体2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会出现当水位高于所述格栅时,所述格栅失去对高于其自身部分的污水的过滤能力,设置所述格栅的高度大于所述出水口5与所述第二井体2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可使污水在进入所述出水口5之前必经过所述格栅而被过滤,进一步增强所述格栅的过滤效果。
30.请继续参考图1,如图1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三井体3内设有一沿所述第三井体3的深度方向设置的挡墙301,所述挡墙301的底面与所述第三井体3的底面相连,且所述挡墙位于所述第二闸门22和所述第三闸门23之间。所述挡墙301可以有效阻挡污水,避免污水经过所述第二闸门22和所述第三闸门23 时形成直接对流,使所述第三井体3中的污水沿所述挡
墙301流动后再经所述第三闸门23流出,使污水尽可能在进行有效地消毒后再经所述第三闸门23排出。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为更有效地阻挡所述第二闸门22与所述第三闸门 23之间的直接对流,可以将所述挡墙301设置成l形。
31.进一步的,所述挡墙301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闸门22和\或所述第三闸门 23与所述第三井体3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如果所述挡墙301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闸门22和\或所述第三闸门23与所述第三井体3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将会出现当水位高于所述挡墙301时,所述挡墙301失去对高于其自身的污水的阻挡作用,这部分污水仍会产生在所述第二闸门22和所述第三闸门23之间的直接对流,设置所述挡墙301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闸门22和\或所述第三闸门23与所述第三井体3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可以使所述挡墙301在污水流入流出所述第三井体3时始终起到阻挡污水防止污水在不同闸门间直接对流,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效果。
32.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为图1实施例提供的排水井系统的a-a剖面剖视图,图3为图1实施例提供的排水井系统的b-b剖面剖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排水井系统还包括第一井盖31、第二井盖32和第三井盖 33,所述第一井盖31盖设于所述第一井体1上方,所述第二井盖32盖设于所述第二井体2上方,所述第三井盖33盖设于所述第三井体3上方。如此设置可以实现对每一个井体均设置有检修口,方便检修维护人员进入到所述排水井系统的各个所述井体中。
33.请参考图3,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井盖33上设有通孔302,所述通孔302贯穿所述第三井盖33的轴向两端。所述通孔302在须进行污水处理的场景中作为加药孔或检测孔,可以实现工作人员在不进入所述第三井体3 内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三井体3内污水进行消毒和检测,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的工作并进一步保护了工作人员的安全。进一步的,所述通孔302内设有与所述通孔302相配合的阻塞件。在不进行加药消毒和检测时,可使用所述阻塞件如木塞、发泡胶等对所述通孔302进行封堵,避免所述第三井体3中的污水蒸发,有效避免所述排水井系统中污水有害物质散发到外界。应理解,即使不设所述通孔302,工作人员仍可以通过将所述第三井盖打开进行加药消毒和检测,在此不再赘述。
34.优选的,所述第三井体3内设有抽水泵,如污水量较大,所述第三井体3 的停留时间无法保证消毒效果,可通过所述抽水泵将部分污水抽出转移至其他可控区域处理。进一步的,所述排水井系统还包括一消毒池,所述消毒池的进水口通过一第一管道与所述抽水泵连通,所述消毒池的出水口通过一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井体连通。污水通过所述抽水泵提升入加设的所述消毒池,经处理再回流至所述第二井体2,再排入市政管网。以此实现对超负荷污水情况的有效处理。
35.优选的,所述第一闸门21、所述第二闸门22和所述第三闸门23为电动闸门。所述闸门设置为电动,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快速且方便地进行所述排水井系统的闸门切换,使所述排水井系统快速地转换为消毒池或预消毒池。应理解,即使所述闸门不是电动闸门,也可以通过机械传动或手动进行各所述闸门的开闭,在此不再赘述。
36.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37.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38.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39.此外还应该认识到,此处描述的术语仅仅用来描述特定实施例,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必须注意的是,此处的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一种”包括复数基准,除非上下文明确表示相反意思。例如,对“一个步骤”或“一个装置”的引述意味着对一个或多个步骤或装置的引述,并且可能包括次级步骤以及次级装置。应该以最广义的含义来理解使用的所有连词。以及,词语“或”应该被理解为具有逻辑“或”的定义,而不是逻辑“异或”的定义,除非上下文明确表示相反意思。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现可包括手动、自动或组合地执行所选任务。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