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组合式净化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07:14: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组合式净化加湿器。


背景技术:

2.传统的过滤式空气净化器主要由电机、涡轮、过滤网、风道及电控部件构成,使空气在电机带动的涡轮旋转所产生的压力下经过风道透过滤网,由滤网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如悬浮颗粒物、细菌等,再由风道送出,不断循环,从而达到洁净空气的目的,部分产品还附带有加湿功能,净化空气的同时通过震荡雾化或自然蒸发等技术将液态水变为水雾或水蒸汽混入环境中,增加空气湿度以改善体感。
3.现有专利公开号为cn106958903b的专利文献公开了加湿净化装置,其下部为净化模块,上部为置于净化模块上方且可分离的加湿模块,净化模块包括常规空气净化器配置的送风马达、风扇、过滤网等,可在净化模块出风口送出过滤后的空气。加湿模块则包括水槽、水车及驱动马达、空气流道等,加湿模块顶部有可分离的顶盖,顶盖上设置了电控操作部件,电控操作部件的电源、信号等通过连接器与加湿模块本体及净化模块实现电气连通,再获取外部供电电源。加湿运行时,水车将水槽内的水扬起后喷出,再直接或湿透所谓加湿媒介后流回水槽,这一过程中,净化模块给出的空气流经加湿模块,加速水汽蒸发并使水蒸汽进入空气流道中增加出口的空气湿度,净化的同时达到加湿目的,该装置也可以使加湿功能、净化功能分别独立运行,水车不扬水时,则没有产生水汽或水雾加入空气中。
4.但其存在如下缺点:
5.首先,其结构复杂,需要供电的部件至少包括了可分离的顶盖、加湿模块、净化模块三大件,它们彼此之间除了几何结构的配合,还要实现可分离的电连接,其连接可靠性、接触电阻带来的损耗和电接触位置可能产生的电化学反应导致腐蚀、电气线路的防水处理等等都是难点。
6.其次,加湿模块可分离仅使停机状态下清洗维护变得方便,但分离后即使保留顶盖,也由于连接器缺失导致电控操作部件无法取电,整机即无法工作,对于某些地区的用户来说,在一年中仅冬季需要加湿而其他季节都不需要使用加湿功能,但加湿模块都必须安装完好才能保障净化模块正常工作,这就使得装置整体由于不工作的加湿模块的存在而占用较大体积空间,在加湿模块空间范围内的空气流道则处于冗余状态,损失了性价比,增加了能量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保证在移除加湿装置后保证空气净化器的运行。
8.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组合式净化加湿器,包括自上而下布设且可拆卸连接的动力组件、净化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底部接口与净化组件顶部接口固定配合,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源接口及用电部件。
9.通过将动力组件和净化组件连接,在移除加湿装置后仍能继续工作,同时将电源接口及用电部件布置在动力组件上,并使其位于净化组件顶部,规避了加湿组件渗漏水、溢水或加水不当导致泼洒带来的漏电、短路等风险,增加了可靠性;通过将动力组件和净化组件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使维修更便利,在故障较严重的有些情况下,可更换组件而免于整机报废。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可拆卸的连接于动力组件、净化组件之间,且其顶部接口与净化组件顶部接口相同,其底部接口与动力组件底部接口相同,通过将加湿组件的顶部接口设置为与净化组件顶部接口相同,底部接口与动力组件底部接口相同,不仅能使动力组件与净化组件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加湿组件进行连接,净化空气的同时实现加湿,且加湿组件移除后净化功能仍可正常使用,节约了空间提高了效能,操作便利结构简单。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湿组件顶部接口与动力组件底部接口可拆卸配合,所述加湿组件底部接口与净化组件顶部接口可拆卸配合。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壳体组件、电机、涡轮、支架,所述壳体组件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涡轮,所述电机、涡轮、壳体组件轴线同轴,所述壳体组件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并与其内腔连通形成送风通道。
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动力底盖、操作面板、电控板、出风格栅、动力壳体,所述动力壳体顶部通过出风格栅固定连接有操作面板,所述电控板固定设于操作面板底部,所述动力底盖固定设于动力壳体底部,所述用电部件通过电源接口与外部电源相连。
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湿组件包括水槽盖、内支撑、导向板、加湿壳体,所述加湿壳体顶部固定设有水槽盖,所述水槽盖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水槽盖通过连接块连接有导向板,所述加湿壳体底部同轴固定连接有内支撑,所述内支撑与导向板、加湿壳体内壁围合形成环形的腔体结构,所述内支撑沿其周向开设有与腔体连通的透气孔,所述腔体内设有液体。
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湿帘,所述湿帘一端与内支撑相贴靠,且导向板外缘向下翻折与湿帘另一端相贴靠。
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净化组件包括滤网组合、底盖、净化壳体,所述净化壳体周面外壁开设有进气孔隙,其顶部接口,所述底盖固定连接在净化壳体底部,并使其封闭形成桶状结构,所述滤网组合垂直固定在底盖顶部,其顶部紧贴加湿组件或动力组件的对接面。
1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滤网组合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网、空气过滤材料,所述过滤网空气过滤材料固定连接,所述空气过滤材料与底盖、净化壳体顶部围合形成圆柱通道。
1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组件、加湿组件、净化组件之间的连接面均设有软质弹性支撑垫。
1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0.(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动力组件和净化组件连接,在移除加湿装置后仍能继续工作,同时将电源接口及用电部件布置在动力组件上,并使其位于净化组件顶部,规避了加
湿组件渗漏水、溢水或加水不当导致泼洒带来的漏电、短路等风险,增加了可靠性;通过将动力组件和净化组件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使维修更便利,在故障较严重的有些情况下,可更换组件而免于整机报废。
2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加湿组件的顶部接口设置为与净化组件顶部接口相同,底部接口与动力组件底部接口相同,不仅能使动力组件与净化组件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加湿组件进行连接,净化空气的同时实现加湿,且加湿组件移除后净化功能仍可正常使用,节约了空间提高了效能,操作便利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净化加湿器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净化加湿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净化加湿器的动力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净化加湿器的加湿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净化加湿器的净化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净化加湿器的动力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净化加湿器的图6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净化加湿器的净化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净化加湿器的图8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号:1、动力组件;10、动力底盖;11、操作面板;12、电控板;13、电源接口;14、电机;15、涡轮;16、支架;17、送风通道;18、出风格栅;19、动力壳体;2、加湿组件;21、湿帘;22、水槽盖;23、内支撑;231、透气孔;24、导向板;25、加湿壳体;26、连接块;3、净化组件;31、滤网组合;311、过滤网;312、空气过滤材料;32、底盖;33、圆柱通道;34、净化壳体;341、进气孔隙。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参阅图1、图2,组合式净化加湿器,包括自上而下布设且可拆卸连接的动力组件1、加湿组件2、净化组件3,动力组件1底部接口与净化组件3顶部接口可拆卸固定,参阅图3,动力组件1包括电源接口13及用电部件,加湿组件2顶部接口与净化组件3顶部接口相同,加湿组件2底部接口与动力组件1底部接口相同,加湿组件2顶部接口与动力组件1底部接口可拆卸配合,加湿组件2底部接口与净化组件3顶部接口可拆卸配合,动力组件1可直接与净化组件3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加湿组件2与净化组件3进行连接,净化空气的同时实现加湿,且加湿组件2移除后净化功能仍可正常使用,节约了空间提高了效能,操作便利结构简单,将
电源接口13及用电部件设置在动力组件1上,规避了加湿组件2渗漏水、溢水或加水不当导致泼洒带来的漏电、短路等风险,增加了使用的可靠性。
34.参阅图3,动力组件1包括动力底盖10、操作面板11、电控板12、电机14、涡轮15、支架16、出风格栅18、动力壳体19,动力壳体19通过支架16固定连接有电机14,支架16固定连接在动力壳体19中部,电机14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涡轮15,电机14、涡轮15、动力壳体19轴线同轴,动力壳体19顶部通过出风格栅18固定连接有操作面板11,电控板12固定连接在操作面板11底部,出风格栅18为出风口,动力壳体19内设有空腔,动力底盖10固定连接在动力壳体19底部,其中心向边缘设有格栅,可使空气流畅穿过但阻挡手指穿越并形成进风口,与动力壳体19的内腔连通形成送风通道17,整个装置的用电部件如电机14、电控板12、操作面板11、传感器等,所需电源都是经由电控板12与电源接口13和外部电源相连;动力组件1上可以安装pm2.5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实时显示污染物指标和环境湿度,并根据个人需要,实现环境指标的控制。
35.参阅图4,加湿组件2包括水槽盖22、内支撑23、导向板24、加湿壳体25,加湿壳体25顶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有水槽盖22,动力底盖10的外下侧与水槽盖22可密合对接且可拆卸连接,水槽盖22顶部开设有通孔,水槽盖22通过连接块26连接有导向板24,导向板24与水槽盖22存在间隙,形成加湿风道的一部分,加湿壳体25底部同轴固定连接有内支撑23,内支撑23为环形挡片,内支撑23与导向板24、加湿壳体25内壁围合形成环形的腔体结构,即作为储水槽,储水槽内填充有水,内支撑23沿其周向开设有与腔体连通的透气孔231,加湿组件2还包括湿帘21,湿帘21一端与内支撑23相贴靠,且导向板24外缘向下翻折与湿帘21另一端相贴靠,湿帘21为吸水材料,其底部位于储水槽内液面以下,空气沿内支撑23布置方向向上行进,由于导向板24底部的阻挡,通过透气孔231进入湿帘21以对空气进行加湿,经过湿帘21加湿的空气进入环形腔体内,并沿着加湿壳体25行进,通过导向板24与水槽盖22的间隙和通孔排出继续向上行进,加湿壳体25底部设置有与动力底盖10相同的对接结构,为防止加水过多而溢出机器,可以在加湿壳体25外壁开设透明显示窗口,便于观察水槽内的水位,将内支撑23的透气孔231的最低点对应的水位设置为观察窗的最大刻度线,便于用户加水时把握,水槽盖22的圆环部分可以设置为贯通或分段的凹槽型,槽底开设至少一个通孔,使用户可以在不移开水槽盖22的情况下就可以加水,进一步方便操作。
36.参阅图5,净化组件3包括滤网组合31、底盖32、净化壳体34,净化壳体34周面外壁开设有进气孔隙341,其顶部接口与动力底盖10底部和加湿壳体25底部对接面相适配,底盖32固定连接在净化壳体34底部,并使其封闭形成桶状结构,滤网组合31垂直固定在底盖32顶部,其顶部紧贴加湿组件2或动力组件1的对接面,滤网组合31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网311、空气过滤材料312,过滤网311空气过滤材料312固定连接,空气过滤材料312与底盖32、净化壳体34顶部围合形成圆柱通道33,过滤网311内圆直径基本与加湿组件2的内支撑23内径相同,外圆直径略小于净化壳体34内径,空气从进气孔隙341横向进入净化壳体34后,在压力作用下透过空气过滤材料312,由于滤网组合31底部已经被底盖32封住,过滤后的空气只能通过滤网组合31的中心圆柱通路也即圆柱通道33向上进入加湿风道下端,再向上到达内支撑23上段的透气孔231。
37.参阅图6、图7,动力组件1、加湿组件2、净化组件3之间采用弧形卡爪卡槽对接,动力组件1、加湿组件2、净化组件3之间的连接面均设有软质弹性支撑垫,以上动力组件1、加
湿组件2、净化组件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楔形插接方式、卡爪卡槽方式、螺旋锁紧方式或者磁吸方式,但不限于此,加装的软质弹性支撑垫在对接的同时产生一定的预紧固力并有利于降低工作中可能的振动噪音。
38.使用方法:打开电机14,电机14带动涡轮15以其轴线为转轴转动,空气从进气孔隙341横向进入净化壳体34后,在压力作用下透过空气过滤材料312,由于滤网组合31底部已经被底盖32封住,过滤后的空气只能通过滤网组合31的中心圆柱通路也即圆柱通道33向上进入加湿风道下端,再向上到达内支撑23上段的透气孔231,同理,湿帘21上端口被导向板24封闭,空气在导向板24作用下再次折向,横向通过内支撑23的透气孔231,再穿过湿帘21即网状吸水材料,空气带上了水汽后,再向上抵达水槽盖22下侧折向,穿过水槽盖22的环形凸台下侧与导向板24之间的间隙h折回加湿组件2上端口也即水槽盖22的中心通孔,再由动力底盖10进入动力壳体19内,经涡轮15、电机14、送风通道17由出风格栅18进入到外部环境中,实现了净化和加湿,需要说明的是,空气能穿过空气过滤材料312、湿帘21向上送出,是由于电机14已先行启动带动涡轮15旋转产生的风压作用;
39.如果用户不需要加湿功能,可以依次取下动力组件1、加湿组件2,再将动力组件1直接安装于净化组件3之上,也即将加湿组件2移除,由于净化组件3和动力组件1所需电源与加湿组件2就没有电气连接关系,整机的净化功能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且效率更高,还能减少整机空间占用。当然,用户也可以将水槽里的水倒出或排干之后,仍然将加湿组件2正常安装,此时整机净化功能可以运行,空气路径不变,而加湿组件2因无水不能加湿,但由于加湿风道固有风阻的存在,净化效率相对有所损失。
4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