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针对三线镰刀菌的纳米铜抗菌剂

2022-12-03 02:47: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针对三线镰刀菌的纳米铜抗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核壳型铜纳米颗粒和磷酸盐缓冲溶液超声振荡处理获得纳米铜抗菌剂;步骤二:探究三线镰刀菌最佳稀释倍数;步骤三:选用最佳稀释倍数的三线镰刀菌,用不同浓度的纳米铜抗菌剂分别探究其对于三线镰刀菌的抗菌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三线镰刀菌的纳米铜抗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铜抗菌剂的制备步骤如下:向离心管中注入5ml磷酸盐缓冲液,再向其中加入0.01g铜纳米颗粒,在40khz下超声振荡处理10min,用移液枪吸取0.5ml纳米铜溶液加入到新的离心管中,再向其中注入4.5ml磷酸盐缓冲液,超声处理,获得稀释10倍的纳米铜溶液,以此稀释的方法,可获得含有0.0001g纳米铜的磷酸盐溶液5ml,再吸取0.5ml加入至99.5ml磷酸盐缓冲液中,即可获得浓度为1
×
10-7
g/ml的纳米铜抗菌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对三线镰刀菌的纳米铜抗菌剂,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所述的铜纳米颗粒由面心立方结构铜和立方晶系赤铜矿(cu2o)组成,所述的铜纳米颗粒只含有铜元素和氧元素,含量分别为99.53wt.%和0.47wt.%。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对三线镰刀菌的纳米铜抗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是一种水基盐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磷酸盐,ph为7.2-7.4,主要成分有氯化钠137mm、磷酸氢二钠10mm、磷酸二氢钾1.76mm、氯化钾2.7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三线镰刀菌的纳米铜抗菌剂,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选用稀释倍数为102、103、104的三线镰刀菌探究最佳稀释倍数,其主要步骤如下:(1)菌悬液的制备:三线镰刀菌菌种斜面用接种环划取一定量的菌加入到100ml马铃薯葡萄糖肉汤培养基中,主要成分为马铃薯浸粉0.7g/l、蛋白胨1.4g/l、葡萄糖2.1g/l、氯化钠0.7g/l;放入恒温摇床中,以180r/min、28℃活化24h得到真菌母液;(2)活化三线镰刀菌:取100μl真菌母液加入到100m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放入恒温摇床中,以180r/min、28℃活化24h得到处于稳定期的真菌母液;(3)稀释菌液及培养:移液枪吸取0.5ml真菌母液到10ml离心管中,再吸取4.5ml pbs缓冲液于离心管中,振荡摇匀得稀释101倍的菌液,重复此步骤分别获得稀释102、103、104倍的三线镰刀菌;准备3个250ml锥形瓶,在其中加入95mlpbs缓冲液,每个锥形瓶中加入5ml稀释后的菌液,封口后放入摇床,于28℃、180r/min培养24h;(4)涂板:提前准备好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主要成分为马铃薯浸粉1.104g/l、琼脂3.68g/l、葡萄糖3.68g/l,ph值为5.6;从培养后的混合液中分别吸取100μl,滴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用涂布棒涂抹均匀,每个处理重复三次,放入28℃培养箱中培养48h;(5)计数:取培养48h后的固体培养基进行计数,每个菌落记为1个真菌,分别计3个平行培养皿真菌数并取平均值,从而选取最佳稀释倍数为103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三线镰刀菌的纳米铜抗菌剂,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抗菌实验步骤如下:(1)菌悬液的制备:三线镰刀菌菌种斜面用接种环划取一定量的菌加入到100ml马铃薯葡萄糖肉汤培养基中,主要成分为马铃薯浸粉0.7g/l、蛋白胨1.4g/l、葡萄糖2.1g/l、氯化钠0.7g/l,放入恒温摇床中,以180r/min、28℃活化24h得到真菌母液;(2)活化三线镰刀菌:取100μl真菌母液加入到100m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放入恒温摇床
中,以180r/min、28℃活化24h得到处于稳定期的真菌母液;(3)稀释菌液及共培养:移液枪吸取0.5ml真菌母液到10ml离心管中,再吸取4.5ml pbs缓冲液于离心管,振荡摇匀得稀释101倍的菌液,重复此步骤可获得稀释103倍的三线镰刀菌;准备浓度梯度个250ml锥形瓶,在其中加入90ml pbs缓冲液和5ml不同浓度的纳米铜抗菌剂,摇晃均匀,向每个锥形瓶中加入5ml稀释103倍的菌液,封口后放入摇床,于28℃、180r/min共培养24h;(4)涂板:提前准备好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主要成分为马铃薯浸粉1.104g/l、琼脂3.68g/l、葡萄糖3.68g/l,ph值为5.6;从培养后的混合液中分别吸取100μl,滴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用涂布棒涂抹均匀,每个处理重复三次,放入28℃培养箱中培养48h;(5)计数:取培养48h后的固体培养基进行计数,每个菌落记为1个真菌,分别计3个平行培养皿真菌数并取平均值,然后计算抗菌率,可知纳米铜液体抗菌剂对三线镰刀菌的mic为1
×
10-4
g/ml。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针对三线镰刀菌的纳米铜抗菌剂,其特征在于:抗菌率计算公式为:式中:r—抗菌率,%;a—共培养后对照样品菌落数;b—共培养后试验样品菌落数。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三线镰刀菌的纳米铜抗菌剂,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纳米铜抗菌剂的浓度分别为0、1
×
10-7
g/ml、5
×
10-7
g/ml、1
×
10-6
g/ml、5
×
10-6
g/ml、1
×
10-5
g/ml、5
×
10-5
g/ml、1
×
10-4
g/ml。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通过纳米铜抗菌剂提高三线镰刀菌抗菌率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抗菌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三线镰刀菌的纳米铜抗菌剂,包括如下步骤:核壳型铜纳米颗粒和磷酸盐缓冲溶液超声振荡处理获得纳米铜抗菌剂;探究三线镰刀菌最佳稀释倍数;选用最佳稀释倍数的三线镰刀菌,用不同浓度的纳米铜抗菌剂分别探究其对于三线镰刀菌的抗菌率。其有益效果是:由于铜纳米颗粒为球形、团聚较少、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68.98nm,由面心立方结构铜和立方晶系赤铜矿(Cu2O)组成,只含有铜元素和氧元素,含量分别为99.53wt.%、0.47wt.%,其抗菌剂成本低,具有高效、持久、广谱的抗菌性。对植物致病真菌三线镰刀菌,纳米铜抗菌剂浓度为1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国 何跳娥 祝英 赵毅 闫鹏勋 侯应国 李文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省科学院实验工厂 甘肃谷硕纳米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09
技术公布日:2022/12/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