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油藏剩余油的分布质量评价方法及挖潜方向确定方法与流程

2022-12-02 23:46: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油气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藏剩余油的分布质量评价方法及挖潜方向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2.油田经过多年的注水开采,含水量会越来越高,形成高含水、高采出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现有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有动态监测、物理模拟、油藏工程、动态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目前的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主要侧重于主控因素、分布位置、分布规模等方面,而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流动能力、开采难易程度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没有涉及。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油藏剩余油的分布质量评价方法及挖潜方向确定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剩余油流动能力、开采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技术问题。
4.在本技术的第1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划分剩余油储层类型;
6.基于剩余油储层类型,对剩余油储层进行数值模拟,获得高含水油藏静态和动态参数场分布;
7.基于高含水油藏静态和动态参数场分布,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模型,获得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
8.在第1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
9.面积展布型储层;和/或,
10.边水条带型储层;和/或,
11.零散发育型储层。
12.在第1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模型的方法包括:利用迭代阈值法计算出剩余储量丰度p0。
13.在第1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模型的方法包括:利用迭代阈值法计算出动用难易指数k0。
14.在第1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一类分布:储量丰度为p1,动用难易指数为k1,p1>p0,k1>k0。
15.在第1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二类分布:储量丰度为p2,动用难易指数为k2,p2>p0,k2<k0。
16.在第1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三类分布:储量丰度为p3,动用难易指数为k3,p3<p0,k3>k0。
17.在第1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四类分布:储
量丰度为p4,动用难易指数为k4,p4<p0,k4>k0。
18.在本技术的第2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方向的确定方法,包括如第1方面所述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基于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面积展布型储层,所述面积展布型储层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包括:
19.第一类:储量丰度为p3,动用难易指数为k3,p3<p0,k3>k0;和/或,
20.第二类:储量丰度为p4,动用难易指数为k4,p4<p0,k4>k0;和/或,
21.第三类:储量丰度为p1,动用难易指数为k1,p1>p0,k1>k0;和/或,
22.第四类:储量丰度为p2,动用难易指数为k2,p2>p0,k2<k0。
23.在本技术的第3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方向的确定方法,包括如第1方面所述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基于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
24.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边水条带型储层,所述边水条带型储层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包括:第一类:储量丰度为p3,动用难易指数为k3,p3<p0,k3>k0;和/或,第二类:储量丰度为p4,动用难易指数为k4,p4<p0,k4>k0;和/或,第三类:储量丰度为p1,动用难易指数为k1,p1>p0,k1>k0;和/或,第四类:储量丰度为p2,动用难易指数为k2,p2>p0,k2<k0;和/或,
25.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零散发育型储层,所述零散发育型储层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包括:第一类:储量丰度为p3,动用难易指数为k3,p3<p0,k3>k0;和/或,第二类:储量丰度为p4,动用难易指数为k4,p4<p0,k4>k0;和/或,第三类:储量丰度为p1,动用难易指数为k1,p1>p0,k1>k0;和/或,第四类:储量丰度为p2,动用难易指数为k2,p2>p0,k2<k0。
26.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7.本技术提供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通过开展油藏精细描述研究,将高含水油藏的储层划分为不同类型。进一步根据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得到高含水油藏静态和动态参数场分布。以此为基础,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模型,对不同类型剩余油进行评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对剩余油流动能力、开采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技术问题。
28.本技术提供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方向的确定方法,基于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对目标单元实施了剩余油挖潜措施,调整措施实施以后,日产油由2020年底的21.7t上升到调整以后的45.6t,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方向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剩余油渗透率分布的示意图;
3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的示意图;
3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油藏压力分布的示意图;
3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的示意图;
36.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面积展布型储层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的示意图;
37.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边水条带型储层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的示意图;
38.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零散发育型储层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技术。
40.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提供了一种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1.s101、划分剩余油储层类型;
42.s102、基于剩余油储层类型,对剩余油储层进行数值模拟,获得高含水油藏静态和动态参数场分布;
43.s103、基于高含水油藏静态和动态参数场分布,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模型,获得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
44.在实施例1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面积展布型储层。
45.在实施例1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边水条带型储层。
46.在实施例1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零散发育型储层。
47.结合图3至图8所示,在实施例1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模型的方法包括:利用迭代阈值法计算出剩余储量丰度p0。
48.迭代阈值法的实现步骤如下:
49.①
、求出油藏所有网格的目标属性中最大值z
max
和最小值z
min
,并设置初始值:
50.tk=z
max
z
min
51.②
、根据阈值tk(k=0,1,2,3

)将目标属性分成两部分(即大于tk的部分和小于tk的部分),再分别求出这两部分目标属性的平均值z1和最小值z2,其中:
[0052][0053]
式中,z(i,j)为网格(i,j)的目标属性值,为满足z(i,j)《tk的网格总数,为满足z(i,j)》tk的网格总数。
[0054]

、计算新的阈值:
[0055]
t
k 1
=(z
max
z
min
)/2
[0056]

、如果tk=t
k 1
,则迭代结束,否则k=k 1,重复




[0057]
在实施例1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模型的方法包括:利用迭代阈值法计算出动用难易指数k0。
[0058]
在实施例1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一类分布:储
量丰度为p1,动用难易指数为k1,p1>p0,k1>k0。
[0059]
在实施例1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二类分布:储量丰度为p2,动用难易指数为k2,p2>p0,k2<k0。
[0060]
在实施例1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三类分布:储量丰度为p3,动用难易指数为k3,p3<p0,k3>k0。
[0061]
在实施例1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四类分布:储量丰度为p4,动用难易指数为k4,p4<p0,k4>k0。
[0062]
本技术提供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通过开展油藏精细描述研究,将高含水油藏的储层划分为不同类型。进一步根据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得到高含水油藏静态和动态参数场分布。以此为基础,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模型,对不同类型剩余油进行评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对剩余油流动能力、开采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技术问题。
[0063]
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提供了一种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方向的确定方法,包括如如下步骤:
[0064]
s101、划分剩余油储层类型;
[0065]
s102、基于剩余油储层类型,对剩余油储层进行数值模拟,获得高含水油藏静态和动态参数场分布;
[0066]
s103、基于高含水油藏静态和动态参数场分布,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模型,获得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
[0067]
s201、基于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
[0068]
在实施例2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面积展布型储层。
[0069]
在实施例2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边水条带型储层。
[0070]
在实施例2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零散发育型储层。
[0071]
结合图3至图8所示,在实施例2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模型的方法包括:利用迭代阈值法计算出剩余储量丰度p0。
[0072]
在实施例2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模型的方法包括:利用迭代阈值法计算出动用难易指数k0。
[0073]
在实施例2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一类分布:储量丰度为p1,动用难易指数为k1,p1>p0,k1>k0。
[0074]
在实施例2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二类分布:储量丰度为p2,动用难易指数为k2,p2>p0,k2<k0。
[0075]
在实施例2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三类分布:储量丰度为p3,动用难易指数为k3,p3<p0,k3>k0。
[0076]
在实施例2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四类分布:储量丰度为p4,动用难易指数为k4,p4<p0,k4>k0。
[0077]
在实施例2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面积展布型储层,所述面积展布型储层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包括:第一类:储量丰度为p3,动用难易指数为k3,p3<p0,k3>k0。
[0078]
在实施例2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面积展布型储层,所述面
积展布型储层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包括:第二类:储量丰度为p4,动用难易指数为k4,p4<p0,k4>k0。
[0079]
在实施例2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面积展布型储层,所述面积展布型储层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包括:第三类:储量丰度为p1,动用难易指数为k1,p1>p0,k1>k0。
[0080]
在实施例2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面积展布型储层,所述面积展布型储层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包括:第四类:储量丰度为p2,动用难易指数为k2,p2>p0,k2<k0。
[0081]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3中,提供了一种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方向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82]
s101、划分剩余油储层类型;
[0083]
s102、基于剩余油储层类型,对剩余油储层进行数值模拟,获得高含水油藏静态和动态参数场分布;
[0084]
s103、基于高含水油藏静态和动态参数场分布,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模型,获得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
[0085]
s201、基于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
[0086]
在实施例3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面积展布型储层。
[0087]
在实施例3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边水条带型储层。
[0088]
在实施例3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零散发育型储层。
[0089]
结合图3至图8所示,在实施例3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模型的方法包括:利用迭代阈值法计算出剩余储量丰度p0。
[0090]
在实施例3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模型的方法包括:利用迭代阈值法计算出动用难易指数k0。
[0091]
在实施例3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一类分布:储量丰度为p1,动用难易指数为k1,p1>p0,k1>k0。
[0092]
在实施例3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二类分布:储量丰度为p2,动用难易指数为k2,p2>p0,k2<k0。
[0093]
在实施例3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三类分布:储量丰度为p3,动用难易指数为k3,p3<p0,k3>k0。
[0094]
在实施例3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包括第四类分布:储量丰度为p4,动用难易指数为k4,p4<p0,k4>k0。
[0095]
在实施例3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边水条带型储层,所述边水条带型储层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包括:第一类:储量丰度为p3,动用难易指数为k3,p3<p0,k3>k0。
[0096]
在实施例3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边水条带型储层,所述边水条带型储层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包括:第二类:储量丰度为p4,动用难易指数为k4,p4<p0,k4>k0。
[0097]
在实施例3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边水条带型储层,所述边水条带型储层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包括:第三类:储量丰度为p1,动用难易指数为k1,p1>
p0,k1>k0。
[0098]
在实施例3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边水条带型储层,所述边水条带型储层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包括:第四类:储量丰度为p2,动用难易指数为k2,p2>p0,k2<k0。
[0099]
在实施例3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零散发育型储层,所述零散发育型储层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包括:第一类:储量丰度为p3,动用难易指数为k3,p3<p0,k3>k0。
[0100]
在实施例3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零散发育型储层,所述零散发育型储层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包括:第二类:储量丰度为p4,动用难易指数为k4,p4<p0,k4>k0。
[0101]
在实施例3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零散发育型储层,所述零散发育型储层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包括:第三类:储量丰度为p1,动用难易指数为k1,p1>p0,k1>k0。
[0102]
在实施例3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剩余油储层类型包括零散发育型储层,所述零散发育型储层的剩余油的挖潜方向包括:第四类:储量丰度为p2,动用难易指数为k2,p2>p0,k2<k0。
[0103]
在本技术提供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方法中,针对江苏油田某开发单元,开展油藏精细描述研究,结合储层展布特征、井网、天然能量等因素,将该单元的储层划分为面积展布型、边水条带型、零散发育型三种类型。
[0104]
其中面积展布型储层连片分布,含油面积、地质储量较大,采用边内结合点状面积注水井网。
[0105]
边水条带型储层为小鼻状构造,含油宽度小、存在边水,采用层系重组,同时实施人工注水补充地层能量。
[0106]
零散发育型储层含油面积小,砂体纵向叠合性差,地层能量弱,储量动用程度低,无注采井网,油井利用天然能量开发进行弹性开采。
[0107]
针对目标单元开展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得到高含水油藏静态和动态参数场分布,如图3至图5所示。
[0108]
基于油藏静态和动态参数场分布,利用迭代阈值法计算动用难易指数和剩余储量丰度的分类界限k0和p0,利用迭代阈值法计算得到k0=663.5cm2/s,p0=0.609t/m2。进一步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模型,对不同数值模拟网格开展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如图6至图9所示。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将剩余油分成四类:
[0109]
第一类是储量丰度大于0.609t/m2、剩余油动用难易指数大于663.5cm2/s的剩余油,这类剩余油储量丰度高,调整挖潜也比较容易;
[0110]
第二类是储量丰度大于0.609t/m2、剩余油动用难易指数小于663.5cm2/s的剩余油,这类剩余油虽然储量丰度高,但调整挖潜比较困难;
[0111]
第三类是储量丰度小于0.609t/m2、剩余油动用难易指数大于663.5cm2/s的剩余油,这类剩余油储量丰度低,但调整挖潜比较容易;
[0112]
第四类是储量丰度小于0.609t/m2、剩余油动用难易指数小于663.5cm2/s的剩余油,这一类剩余油储量丰度低,同时调整挖潜比较困难。
[0113]
本技术提供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方向的确定方法,基于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的评价,对目标单元实施了剩余油挖潜措施,调整措施实施以后,日产油产量明显上升,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
[0114]
在本技术提供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方向的确定方法中,基于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分析目标单元不同类型储层的剩余油分布特点,确定相应的剩余油挖潜方向:
[0115]
面积展布型储层剩余油质量以第三、第四类为主,局部分布第一、第二类剩余油,动用程度总体较高,局部区域有一定储量基础,因而动用方式为结合层系重组、老井侧钻、调补层等措施实施注采完善、井网优化;
[0116]
边水条带型储层剩余油质量总体以第四类为主,动用程度不高,目前能量不足,储量丰度较低,因而动用方式为层系重组,同时实施人工注水补充地层能量;
[0117]
零散发育型储层剩余油质量主要为第三、第四类,储量丰度低,动用能力差,挖潜难度相对较大,因而动用方式,结合层系重组、老井侧钻、调补层等措施实施挖潜。
[0118]
本技术提供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方向的确定方法,在开展剩余油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对目标单元实施了剩余油挖潜措施,调整措施实施以后,日产油由2020年底的21.7t上升到调整以后的45.6t,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
[0119]
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参考术语“上述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上述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可能的实施例”或“可能的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120]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诸如“包括”和/或“具有”之类的术语可解释为表示特定特性、数目、操作、构成要素、组件或它们的组合,但是不可解释为将一个或多个其它特性、数目、操作、构成要素、组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性或添加可能性排除在外。
[0121]
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122]
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