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功率共享的有源冗余Y型线缆的制作方法

2022-12-02 18:53: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具有功率共享的有源冗余y型线缆
技术领域
1.本公开涉及网络缆接(cabling),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具有冗余连接器的有源线缆的功率共享。


背景技术:

2.用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必须在没有中断的情况下运行客户应用。然而,硬件和软件部件两者都不可避免地会以由它们的平均故障时间表征的速率失效。随着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增加和变得更加复杂,合计故障率迅速上升。对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故障数量变得难以处理。
3.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方法是提供使得能够甚至在标识和修复故障时继续操作的一些形式的冗余。但以硬件的形式来表示时,冗余可以采取有源部件和无源备用部件的形式,无源备用部件在有源部件将要失效时已准备好接管,由此防止服务中断。
4.虽然此类冗余是有益的,但是简单地为每一个硬件部件提供备用将是非常昂贵或低效的。相反,期望仅在这样做最有益的地方提供冗余。例如,冗余的y型线缆,诸如h.qian等人于2020年7月20日提交的、题为“具有用于数据路径冗余的广播和多路复用的有源以太网线缆(active ethernet cable with broadcasting and multiplexing for data path redundancy)”的美国申请16/932,988中所公开的那些线缆,使得能够在无需对服务器进行复制或对网络进行重大重新设计的情况下引入冗余的网络交换机。然而,随着通信带宽的增加,有源线缆电路系统的功率需求可使得有源线缆的每一个连接器中的电路系统单独由其所连接的端口供电是不可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文公开了提供具有功率共享的数据路径冗余的有源线缆和通信方法。在一个说明性线缆实现方式中,该线缆包括: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具有接触件以向该第一连接器中的电路系统供电;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具有接触件以经由防止反向电流流动的第一连接向该第一连接器中的该电路系统的部件供电;以及第三连接器,该第三连接器具有接触件以经由防止反向电流流动的第二连接向相同的部件供电。
6.一种说明性方法实现方式,包括:使用第一连接器的接触件以向该第一连接器中的电路系统供电;以及使用多个冗余连接器中的每一个冗余连接器中的接触件以经由防止反向电流流动的相对应的二极管或切换连接向该第一连接器中的该电路系统的部件供电。
7.一种说明性网络实现方式,包括:服务器,该服务器具有网络端口;多个交换机,该多个交换机各自具有交换机端口;以及线缆,该线缆具有耦合到该网络端口的第一连接器和各自耦合到相对应的交换机端口的多个冗余连接器,该线缆被配置为将来自该多个冗余连接器中的每一个冗余连接器的功率经由防止反向电流流动的相应的连接耦合到该第一连接器中的部件。
8.前述实现方式中的每一者可以单独或组合地实施,并且可以与以下可选特征中的
任何一者或多者组合来实施:1.该电路系统在该第一连接器中将数据流从该第一连接器的输入广播到该第二连接器和该第三连接器或多个冗余连接器。2.该电路系统包括多路复用器,该多路复用器将来自该第二连接器和该第三连接器或多个冗余连接器中可选择的一个连接器的数据流耦合到该第一连接器的输出。3.该部件包括dc电压转换器。4.该电路系统包括多个dc电压转换器,该多个dc电压转换器中的至少一个接收来自该第一连接器的接触件的功率。5.该连接各自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二极管、理想二极管和晶体管。6.该连接各自具有相等的电阻以平衡该第二连接器和该第三连接器或多个冗余连接器之间的功率需求。7.该电路系统提供对在该第一连接器处进入该线缆的数据流的数据恢复和再调制,并提供对从该第一连接器处离开该线缆的数据流的数据恢复和再调制。
附图说明
9.图1示出了第一说明性网络。
10.图2是说明性冗余y型线缆的等距视图。
11.图3是说明性冗余y型线缆的框图。
12.图4是说明性线缆连接器和服务器节点的模型图。
13.图5是第一说明性有源冗余y型线缆中的功率域的示意图。
14.图6是示出了第二说明性有源冗余y型线缆中的功率共享的示意图。
15.图7是示出第一替代二极管连接配置的示意图。
16.图8是示出第二替代二极管连接配置的示意图。
17.图9是说明性功率共享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尽管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给出了特定实施例,但是请记住它们不限制本公开。相反,它们为普通技术人员提供用于辨别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替代形式、等效方案和修改的基础。
19.图1示出了诸如可以在数据处理中心中找到的说明性网络,其中多个服务器机架102-106各自包含多个服务器110和一对交换机112。交换机112可以被称为“机架顶部”(tor)交换机,交换机112中的每一个都连接到聚合器交换机(aggregator switch)以进行互连并连接到区域网络和互联网。(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交换机”不仅包括传统的网络交换机,而且包括路由器和网桥)。服务器110中的每一个通过冗余y型线缆120连接到tor交换机112,冗余y型线缆120优选地提供与以太网标准兼容的高速差分通信。
20.与传统的分支线缆不同,冗余y型线缆120提供到交换机112的冗余连接,使得每一个线缆连接器可以支持全数据流带宽。如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的,每一个线缆将服务器网络端口耦合到交换机端口中所选的一个,并且如果检测到与所选交换机端口相关联的故障,则线缆替代地将该网络端口耦合到其他所连接的交换机端口,从而在即使存在此类故障的情况下也保持连接,并在不中断服务器和网络之间通信的情况下提供纠正故障的机会。在一tor交换机故障的情况下,线缆120可以自动地将数据流话务(traffic)重定向到其他tor交换机。替代地,网络配置管理器可以配置线缆以根据期望来定向话务,例如,在准备维护或更换tor交换机时。
21.图2是说明性冗余y型线缆的等距视图,该说明性冗余y型线缆通过包含电导体的缆索(cord)206将第一非冗余连接器201连接到第二和第三冗余连接器202、203。连接器中的每一个具有电接触件,这些电接触件耦合到服务器、交换机或其他网络节点的网络端口中的相匹配的接触件。如图3中所示,电子电路系统可以被封装在连接器中的每一个连接器内。
22.在图3所示的线缆中,第一、第二和第三连接器201、202、203中的每一个包括数据恢复和再调制(drr)设备。drr1将来自连接器201的八个双向数据通道(lane)耦合到十六个双向数据通道,如下文所讨论的。drr2和drr3是可选的,但是如果包括它们,则它们各自将十六个双向数据通道中的八个耦合到连接器202、203的相应数据通道。尽管所示示例假定全部数据流带宽由八个双向通道承载,但是线缆设计的带宽和相关联的数据通道数量可以变化。
23.drr设备可以被实现为集成电路器件,每一个集成电路器件利用可选的支撑部件安装到相应的连接器中的小印刷电路板(也就是“桨状卡(paddle card)”)。印刷电路板将drr设备接触件电耦合到线缆导体以及电耦合到网络端口连接器的接触件。
24.可以参考图4来理解drr设备操作,但是我们在这里注意到进一步的细节可在共同所有的于2020年7月20日提交的题为“具有用于数据路径冗余的广播和多路复用的有源以太网线缆(active ethernet cable with broadcasting and multiplexing for data path redundancy)”的美国申请16/932988中获得,该申请在此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图4使用用于开放系统互连的iso/iec模型(参见iso/iec 7498-1:1994.1)来表示用于通过物理介质(诸如缆索206内的电导体)进行通信的通信链路架构的一部分。互连参考模型采用具有定义的功能和接口的层的层级结构,以促进由不同团队或供应商对兼容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虽然不作为要求,但预期层级结构中的较高层将主要由在可编程处理器上操作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而较低层将被实现为专用硬件。
25.应用层402是模型中的最上层,并且它表示对需要用于传送消息或数据的设施的服务器或其他系统进行操作的用户应用或其他软件。表示层404向此类应用提供一组应用程序接口(api)(其提供形式语法以及用于数据变换(例如,压缩)的服务),从而建立通信会话、选择无连接通信模式以及执行协商,以使得应用软件能够标识可用的服务选项并从中选择。会话层406提供用于协调数据交换的服务,包括:会话同步、令牌管理、全双工或半双工模式实现、以及建立、管理和释放会话连接。在无连接模式下,会话层可能仅仅在会话地址与传输地址之间进行映射。
26.传输层408提供用于以下各项的服务:多路复用、端到端序列控制、误差检测、分段、分块、级联、各个连接上的流控制(包括挂起/恢复)、以及实现端到端服务质量规范。传输层408的重点是端到端性能/行为。网络层410提供路由服务,确定用于进行端到端连接的链路,并在必要时充当中继服务以将此类链路耦合在一起。数据链路层412充当到物理连接的接口,从而提供跨物理连接的定界、同步、序列和流控制。它还可以执行包(packet)完整性验证,以检测并可选地纠正跨物理连接发生的包差错。物理层414提供机械、电、功能和程序手段来激活、维持和去激活通信信道,并使用那些信道以用于跨物理介质的位传输。
27.数据链路层412和物理层414被ieee标准802.3-2015稍微细分和修改,ieee标准802.3-2015在数据链路层412中提供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413以定义与物理层414的接
口(interface),从而包括帧结构和传输语法。在物理层414内,该标准提供了各种可能的细分,诸如所图示的一种细分,该细分包括物理编码子层(pcs)416、前向纠错(fec)子层418、物理介质附件(pma)子层420和物理介质相关(pmd)子层422。
28.pcs子层416提供加扰/解扰、数据编码/解码(具有能够实现时钟恢复和比特误差检测的传输码)、块和码元重新分配、pcs对准标记插入/移除、以及块级别通道同步和抗偏斜(deskew)。为了通过物理层414的部件实现误码率估计,pcs对准标记典型地包括从通道中的直到并包括先前pcs对准标记的先前比特导出的比特间插奇偶校验(bip)值。
29.fec子层418提供例如,里德-所罗门(reed-solomon)编码/解码,其跨通道分布具有受控冗余性的数据块以实现纠错。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根据ieee标准802.3的第91条或提议的第134条),fec子层418修改数据通道的数量。
30.pma子层420提供通道重新映射、码元编码/解码、成帧(framing)和八位位组(octet)/码元同步。在一些实施例中,pma子层420联合(co-opt)pcs对准标记的部分以实现隐藏的反向信道,该隐藏的反向信道在共同所有的美国专利10,212,260“具有隐藏的反向信道协议的serdes架构(serdes architecture with a hidden backchannel protocol)”中有所描述。反向信道可以用于训练信息以及在线缆连接器中的drr设备之间传递命令和状态信息。
31.pmd子层422指定发射/接收的信道信号与相对应的比特(或数字码元)流之间的收发器转换。通常,pmd子层422在进入正常操作阶段之前实现信道训练阶段和可选的自动协商阶段。自动协商阶段使得端节点能够交换关于其能力的信息,并且训练阶段使得端节点能够各自以对抗信道非理想性的方式适配发射侧均衡化滤波器和接收侧均衡化滤波器。端口连接器插座424也被示为pmd子层422的一部分以表示物理网络接口端口。
32.drr设备的各种构想的实施例实现pmd、pma和fec子层的功能。参见例如,共同所有的于2020年2月18日提交的美国申请16/793,746“用于增强纠错的并行信道偏斜(parallel channel skew for enhanced error correction)”,该申请在此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在很多情况下,关于子层的操作的更多信息、以及到通信介质的连接的电气和物理规范(例如,引脚布局、线路阻抗、信号电压和时序)、以及用于通信介质本身的电气和物理规范(例如,铜缆中的导体布置、衰减限制、传播延迟、信号偏斜)可以在当前的以太网标准中找到。
33.图4进一步示出了具有与网络端口插座424配合的插头的示例性非冗余连接器201。非冗余连接器201包括drr设备,该drr设备具有用以实现面向主机的pmd和pma子层430的一组serdes模块,以及实现用于经由缆索206中的导体与冗余连接器202、203通信(图2-图3)的pmd、pma子层439a、439b的多组serdes模块。可选地,drr设备可以进一步实现面向主机的fec、pcs和mac子层432,以及分别用于与冗余连接器202、203通信的面向线缆的fec、pcs和mac子层438a、438b。一组先进先出(fifo)缓冲器434a在面向主机的子层430-432和用于与第一冗余连接器202通信的子层438a-439a之间缓冲双向多通道数据流。第二组fifo缓冲器在面向主机的子层430-432和用于与第二冗余连接器203通信的子层438b-439b之间执行相同的操作。
34.由面向主机的子层430-432从服务器110接收的多通道数据流(在通过可选子层432进行纠错和包完整性检查之后)被广播到fifo缓冲器组434a、434b两者,以用于与两个冗余连接器202、203通信。来自冗余连接器中的每一个冗余连接器的经缓冲的多通道数据
流被从fifo缓冲器组434a、434b两者向多路复用器436提供,多路复用器436选择两个多通道数据流中的一个以用于与面向主机的pmd、pma子层430通信(在由可选子层432生成包校验和以及进行纠错编码之后)。
35.尽管来自两个fifo缓冲器组的通信被提供给多路复用器,并且到两个fifo缓冲器组的通信来自面向主机的子层,但多路复用器状态仅启用一个完整的通信链路;如果多路复用器从fifo缓冲器组434a中选择多通道数据流,则启用连接器201和连接器202之间的通信链路。否则,当选择fifo缓冲器组434b时,启用连接器201和连接器203之间的通信链路。
36.如共同所有的于2020年7月20日提交的题为“具有用于数据路径冗余的广播和多路复用的有源以太网线缆(active ethernet cable with broadcasting and multiplexing for data path redundancy)”的美国申请16/932988中所描述的,所示出的广播/多路复用方法的多种实现方式可以用于将冗余引入线缆设计中。注意,在任何情况下,冗余连接器202、203(并且因此电路系统drr2、drr3)不需要执行广播和多路复用功能,并且因此不需要复制面向线缆的子层438、439。因此,冗余连接器202、203中的电路系统drr2、drr3的功率要求将低于非冗余连接器201中的电路系统drr1的功率要求。
37.图5是不采用功率共享的第一说明性有源冗余y型线缆中的功率域的示意图;即,每一个连接器的电路系统单独由其所连接的端口供电。例如,连接器201被示出为具有被划分为不同电压域(3.3v电压域、1.8v电压域、1.3v电压域和0.8v电压域)的电路系统。虽然不是必需的,但是预期不同的电压域对应于利用不同工艺技术制造的集成电路器件。这些电压域是说明性的并且应当预期针对电路系统的不同实现方式而改变,这些电压域使用具有可能不同的电源电压的更多或更少的域,这些电源电压不需要全部彼此不同。
38.3.3v电压域被示出为潜在地除了其他电路部件外,还包括三个dc电压转换器dvc1、dvc2、dvc3,转换器中的每一个将来自连接器的3.3v转换为用于其他电压域中的一个的电源电压。转换器dvc1将3.3v电源电压逐步变为0.8v电源电压;转换器dvc2将3.3v电源电压逐步变为1.3v电源电压;并且dvc3将3.3v电源电压逐步降为1.8v电源电压。各个电压域(以及连接器中的每一个)共享公共接地连接。
39.连接器201的插头包括用于从网络端口连接器插座的相匹配的接触件接收功率的电接触件。插座接触件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插座的一个或多个接地接触件来提供3.3v电源电压。然而,大多数网络和交换机端口制造商将其网络端口消耗的电流限制在1到1.5安培左右,与大约在3.5和5瓦之间的功率限制相对应。在一个说明性实现方式中,drr2、drr3的功率要求可以是近似2.5w,并且drr1的功率要求可以是例如4.5w。在没有功率共享的情况下,非冗余连接器201只能与那些支持更高功率消耗的网络端口一起使用。
40.图6是示出了具有功率共享的第二说明性有源冗余y型线缆的示意图。冗余连接器202、203中的每一个包括在将电源电压耦合到非冗余连接器中的电压节点601的连接路径中的二极管部件602、603。二极管部件602、603可以是防止反向电流流动的二极管、晶体管或其他部件,从而在用于连接器202、203的交换机端口中的一个失电时使得其他连接器能够继续操作。在图6中,二极管部件被示出为理想二极管,理想二极管是被设计为允许具有最小压降的前向电流流动同时高效地防止反向电流流动的集成电路器件。此类器件可作为离散器件从市场上购买,例如,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lm66100或lm74700-q1(后者是离散mosfet的理想二极管控制器)。然而,此类器件的功能也可以归入提供其他功能的集成电路
器件,诸如控制器。
41.二极管连接器路径进一步包括电阻604、605,该电阻604、605可以表示缆索206中的电导体的电阻,或者可以表示分立的电阻器。当两个冗余连接器正在供电时,电阻604、605近似相等以提供廉价的电流平衡。电阻将取决于各种设计考虑,但预期在0.05至0.5欧姆的范围内。
42.连接器201中的电路系统的至少一个部件消耗来自电压节点601的功率。在图6中,该部件是dc电压转换器中的一个(dvc2),dvc2不是消耗来自连接器201的插头接触件的功率,而是消耗来自电压节点601的功率,其中只要冗余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通电,电压节点601就通电。将每一个电压域分配给可用电源中的一个(电压节点601或连接器201的(多个)插头接触件)是消耗来自多个电源的功率的高效方法,因为它将附加电路部件方面的复杂性和成本最小化。最优分配取决于每一个域的功率要求。
43.由冗余连接器所供应的电压被示出为从其3.3v电压域提供,因为从较低的电压域中的一个供应该电压会需要更多的电流并且会增加功率损耗。然而,可能存在相反的考虑(也许布局限制或通过消除非冗余连接器201中的一个电压转换器而实现的降低的复杂性),这些相反的考虑将使得从较低的电压域中的一个供应电压是可期望的。相反地,冗余连接器可以采用升压电压转换器来提高所供应的电压,并进一步降低导体中的电流和相关联的功率损耗。从电压节点601接收功率的dc电压转换器将相应地使电压从所选择的电源电压逐步降低。
44.利用先前的示例中的功率共享(drr2、drr3功率要求为2.5w、drr1功率要求为4.5w),来自每一个网络端口的总功率消耗可以限制为不超过3.5w。非冗余连接器201可以本地地消耗3.5w并且远程地消耗1w,其中远程需求在冗余连接器之间拆分。
45.图7是示出第一替代二极管连接配置的示意图。在图7的配置中,二极管部件702位于非冗余连接器201中而不是冗余连接器中,并且每一个二极管连接路径包括分立的电阻器704以提供电流平衡。
46.图8是示出第二替代二极管连接配置的示意图。在图8的配置中,冗余连接器202、203各自包括将电源电压加倍到6.6v的升压dc电压转换器dc4。二极管部件被示出为二极管802、803,该二极管802、803可以是分立的部件,但是更优选地是连接器202、203中的集成电路器件的一部分。随着电压升高,可以更好地容忍电流流动的更高电压降,因而使得能够使用更便宜的二极管部件实现方式。电流平衡电阻804表示电导体的电阻,该电导体被设计尺寸以提供所期望的电阻。
47.这里我们注意到,当连接器201、202之间的主要通信链路被激活(选择)时,连接器201、203之间的辅助通信链路有可能经历多次中断而不影响主要链路上的话务。在连接器203处的任何功率故障的情况下,连接器202继续向电压节点601供电以使连接器201的部件通电。二极管连接防止从节点601到连接器203的反向电流流动。
48.当主要链路因硬件或软件故障而失灵时,经由非冗余连接器201接收到的数据流仍然被广播到冗余连接器203,并且经由连接器203接收到的任何数据被传递到多路复用器,该多路复用器可以选择该数据以经由连接器201进行传输。drr设备或外部控制器可以检测链路故障并改变多路复用器的状态。状态之间的转换很快,即,在几纳秒的量级上。在转换期间辅助通信链路状态保持稳定,从连接器203向节点601供电。连接器201和202之间
的二极管连接防止在连接器202失电的情况下从节点601到连接器202的任何反向电流流动。
49.虽然链路状态一般可以容忍诸如可能由多路复用器的不同步转换而导致被截断的一个或两个包,但是drr设备可以容易地布置以用于同步转换。物理层接口可以监测包报头信息,使得转换能够在来自主要通信链路的包结束之后开始,并且在来自辅助通信链路的包开始时完成。空闲模式可以用于在转换间隔期间保持链路。
50.该转换可以与drr设备内部寄存器中的错误代码或警报信号相关联,使得drr设备向网络管理服务传递警报消息,该网络管理服务可以进而向适当的服务人员发出警报。因为辅助通信链路是可操作的,所以线缆连接继续工作,同时服务人员有时间诊断和解决主要通信链路故障的原因。
51.当主要通信链路变得可操作时,该状况可以由面向线缆的模块438a检测到,并且drr设备可以将多路复用器返回到其原始状态以恢复使用主要通信链路。如前所述,状态转换很快,即,在几纳秒的量级上。经由二极管连接自动地恢复对电压节点601的共享功率供应。
52.图9是可以由前述线缆设计实现的说明性功率共享方法的流程图。在框902中,线缆默认为激活状态,其中非冗余连接器201接收来自其主机的功率以及经由电压节点601的功率,该经由电压节点601的功率进而又是经由来自冗余连接器202、203的二极管连接来提供的。连接器201的drr1电路系统经由非冗余连接器插头接收数据,并将该数据复制到冗余连接器202、203两者。drr1电路系统经由非冗余连接器插头向主机端口提供来自冗余连接器202的数据。
53.在框903中,drr1电路系统检查故障,并且如果检测到故障,则drr1电路系统可选地在框904中发送警报以发起对故障的纠正,并转换到框906。否则,drr1电路系统确定是否已接收到改变操作模式的指令。如果不是,则重复框903和框905,直到检测到故障或接收到模式改变指令为止,此时,drr设备转换到框906。
54.在框906中,drr1电路系统转换到不平衡供电状态,其中由冗余连接器中的任何一个供电的电压节点601仍被供电。经由非冗余连接器201接收的数据被复制到冗余连接器202、203两者,并且从非冗余连接器201传送的数据经由辅助冗余连接器203接收(或者,在辅助通信路径中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从冗余连接器202接收)。
55.在框907中,drr设备检查当前通信路径中的故障,并且如果检测到故障,则drr设备在转换回框906并切换到替代通信路径之前可选地在框904中发送警报。否则,drr设备在框908中确定是否已接收到模式改变指令。如果是,则drr1电路系统转换回框902。否则,重复框907和框908,直到接收到模式改变指令或检测到故障为止。
56.预期状态转换会很快,从而保持每一个数据路径的稳定性。
57.预期前述实施例促进路径冗余的实际和经济实现。一旦完全了解以上公开内容,则众多替代形式、等效方案和修改方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例如,上述实施例以单个次级冗余连接器的形式提供冗余,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所公开的原理可以容易地扩展以提供多个次级冗余连接器从而进一步增加冗余。旨在将权利要求书解释为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替代形式、等效方案和修改方案。进一步的示例:
示例1.一种线缆,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接触件以向所述第一连接器中的电路系统供电;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接触件以经由防止反向电流流动的第一连接向所述第一连接器中的所述电路系统的部件供电;以及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三连接器具有接触件以经由防止反向电流流动的第二连接向所述第一连接器中的所述电路系统的所述部件供电。示例2.如示例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系统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中将数据流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输入广播到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三连接器,并且其中所述电路系统包括多路复用器,所述多路复用器将来自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三连接器中可选择的一个连接器的数据流耦合到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输出。示例3.如示例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包括dc电压转换器。示例4.如示例3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系统包括多个dc电压转换器,所述多个dc电压转换器中的至少一个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接触件的功率。示例5.如示例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和所述第二连接各自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二极管、理想二极管和晶体管。示例6.如示例5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和所述第二连接具有相等的电阻以平衡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第三连接器之间的功率需求。示例7.如示例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系统提供对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处进入所述线缆的数据流的数据恢复和再调制,并提供对从所述第一连接器处离开所述线缆的数据流的数据恢复和再调制。示例8.一种方法,包括:使用第一连接器的接触件以向所述第一连接器中的电路系统供电;以及使用多个冗余连接器中的每一个冗余连接器中的接触件以经由防止反向电流流动的相对应的连接向所述第一连接器中的所述电路系统的部件供电。示例9.如示例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系统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中将数据流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输入广播到所述多个冗余连接器,并且其中所述电路系统包括多路复用器,所述多路复用器将来自所述多个冗余连接器中可选择的一个冗余连接器的数据流耦合到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输出。示例10.如示例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包括dc电压转换器。示例11.如示例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系统包括多个dc电压转换器,所述多个dc电压转换器中的至少一个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接触件的功率。示例12.如示例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应的连接中的每一个包括二极管、理想二极管或晶体管。示例13.如示例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应的连接中的每一个具有相等的电阻以平衡所述多个冗余连接器之间的功率需求。示例14.如示例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系统提供对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处进入所述线缆的数据流的数据恢复和再调制,并提供对从所述第一连接器处离开所述线缆的数据流的数据恢复和再调制。示例15.一种网络,所述网络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具有网络端口;多个交换机,所述多个交换机各自具有交换机端口;以及线缆,所述线缆具有耦合到所述网络端口的第一连接器和各自耦合到相对应的交换机端口的多个冗余连接器,所述线缆被配置为将来
自所述多个冗余连接器中的每一个冗余连接器的功率经由防止反向电流流动的相应的连接耦合到所述第一连接器中的部件。示例16.如示例15所述的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中的电路系统将数据流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输入广播到所述多个冗余连接器。示例17.如示例15所述的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包括dc电压转换器。示例18.如示例17所述的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系统包括多个dc电压转换器,所述多个dc电压转换器中的至少一个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接触件的功率。示例19.如示例15所述的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应的连接中的每一个包括二极管、理想二极管或晶体管。示例20.如示例19所述的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应的连接中的每一个具有相等的电阻以平衡所述多个冗余连接器之间的功率需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