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5G通讯的车载智能终端的制作方法

2022-11-30 12:55: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基于5g通讯的车载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车载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5g通讯的车载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2.车载智能终端是一种用于汽车上的对信息进行记录的设备,以便于得知汽车的行驶情况,同时也可为汽车进行路线的规划和指引,车载智能终端在使用时离不开网络的实用,随着现在5g通讯技术的发展,通过5g通讯技术对车载智能终端提供网络的支持,以便于车载智能终端很好的进行信息的收集和传输工作,目前市场上的基于5g通讯技术的可调式车载智能终端种类很多,现有的车载智能终端大多都是内嵌到汽车内的,有的是和手机支架一样安装在汽车内的,但是这些安装车载智能终端的安装方式使得车载智能终端的屏幕无法具有调节的功能,在行车的过程中使用车载智能终端设备时,由于使用者的身高和体重均不相同,使得使用者对于车载智能终端的观看或者调节角度和位置也不相同,由此需要在行车前对于车载智能终端进行调节,使得操作不够便捷,由于在行车的过程中使用者会因为身体姿势的调整造成与车载智能终端无法始终保持最佳观看角度,所以需要在行车的过程中对于车载智能终端的位置进行二次调整,由此会增加行车的危险,容易引发安全隐患。
3.中国专利cn112046406b公开了一种基于5g通讯技术的可调式车载智能终端,包括车载智能终端壳体、连接绳和容置槽,所述车载智能终端壳体的上端设置有连接绳,且连接绳的右端与压杆螺钉连接,并且压杆的后端与车载智能终端壳体卡合滑动连接,所述车载智能终端壳体的顶端螺钉安装有第一连接柱,且车载智能终端壳体的底端螺钉固定有第二连接柱,并且第二连接柱的底端和第一连接柱的顶端均与内支撑座轴承连接,此专利通过第一连接柱在凹槽内部进行旋转,以便于第一连接柱带动车载智能终端壳体进行左右旋转以便于保证对车载智能终端壳体旋转后的位置进行固定,此专利虽然解决了车载智能终端不易调节的技术问题,但是此专利调节车载智能终端的角度调节时需要手动进行调节,且上下倾斜角度和左右倾斜角度需要分开调节,使得调节时较为不便,且无法解决因为在行车的过程中使用者自身调整姿势而无法清除观测到车载智能终端的问题,需要在行车过程中对于车载智能终端进行二次调整,依然会增加行车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同时车载智能终端一般安装于汽车的中控仪表台上,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巨大的冲击力使得车载智能终端的零件四散弹射,造成对于车内乘客的伤害,位于中控仪表台上的车载智能终端还可能影响汽车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上的安全气囊的弹出或者在安全气囊弹出时碰撞到车载智能终端,导致车载智能终端的损坏或者其零件的四散,造成对车内乘客的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5g通讯的车载智能终端,通过横向摆动机构和竖向摆动机构的配合,使得人机交互组件可进行任意角度的调节,通过摄像头追随使用者的面
部进行移动,使得使用者在观看显示屏时始终为最佳的观看角度,避免因不同的使用者在行车时需要重新对于人机交互组件进行调整的麻烦,减少行车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通过支撑机构和旋转支架的设置,使得车辆在发生碰撞时,旋转支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底座的下方转动,并使其第一安装板与底座保持平齐,此时设备位于中控仪表台内,使得在汽车的安全气囊可顺利弹出,避免因过大的冲击力导致智能车载终端的零件四散弹射对于车内成员造成伤害。
5.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5g通讯的车载智能终端,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旋转支架、横向摆动机构、竖向摆动机构、支撑机构和人机交互组件;底座上设置有槽口,槽口内设置有呈水平状态的旋转轴;旋转支架为l形结构,旋转支架包括有与槽口相互匹配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连接处能转动的套设于旋转轴上;横向摆动机构包括第一摆动架和第一驱动组件,第一摆动架能转动的位于第一安装板上靠近第二安装板的一侧;第一驱动组件位于第一摆动架的旁侧,且第一摆动架与第一驱动组件传动连接;竖向摆动机构包括第二摆动架和第二驱动组件,第二摆动架能转动的位于第一摆动架上,且第二摆动架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摆动架的转动方向垂直;第二驱动组件连接于第一摆动架的外壁上,且第二摆动架与第二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支撑机构位于底座的底部,支撑机构用于控制旋转支架的转动;人机交互组件套设于第二摆动架上,人机交互组件包括显示屏和摄像头。
6.优选的,第一安装板上靠近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支撑板,第一摆动架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支撑轴,两个第一支撑轴均呈竖直状态分别套设于两个支撑板上,第一摆动架的中央设置有容置槽,容置槽内设置有与第一支撑轴的轴线垂直的第二支撑轴,第二摆动架套设于第二支撑轴上。
7.优选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涡轮、第一蜗杆和第一旋转驱动电机,其中一个第一支撑轴向其套设的支撑板外侧延伸,第一涡轮套设于第一支撑轴上且位于支撑板的外侧,第一蜗杆呈水平状态位于第一涡轮的下方,且第一蜗杆与第一涡轮啮合连接,第一旋转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支撑板且位于第一蜗杆的旁侧,第一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蜗杆固定连接。
8.优选的,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旋转驱动电机、第二蜗杆和第二涡轮,第二支撑轴的其中一端贯穿通过第一摆动架的容置槽向其外侧延伸,第二涡轮套设于第二支撑轴上且位于容置槽的外侧,第二蜗杆呈水平状态能转动的位于第二涡轮的上方,且第二蜗杆与第二涡轮啮合连接,第二旋转驱动电机位于第二蜗杆的旁侧且固定连接于第一摆动架的外壁上,第二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蜗杆固定连接。
9.优选的,第二摆动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三支撑轴,第三支撑轴的轴线与第二支撑轴的轴线相互垂直,人机交互组件上靠近第一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半球形的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三支撑轴相互匹配的套管,套管套设于第三支撑轴上盖。
10.优选的,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与第一壳体相互匹配
的限位部和与第一安装板连接的固定部,限位部为空心半球形结构,限位部上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通孔,固定部为圆柱体结构,固定部固定连接于限位部上远离通孔的一端。
11.优选的,支撑机构包括两个第一滑动座、两个第二滑动座、两个驱动臂和两个支撑杆,两个第一滑动座分别位于槽口的两侧,两个支撑杆呈镜像对称状态分别能滑动的位于两个第一滑动座内,两个支撑杆上均设置有倾斜的滑槽,两个第二滑动座分别位于槽口的两侧,两个驱动臂能滑动的位于两个第二滑动座内,且两个驱动臂的滑动方向与两个支撑杆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两个驱动臂上均设置有与滑槽相互匹配的滑动杆,滑动杆能滑动的位于滑槽内,当驱动臂向远离第一安装板的一侧滑动时会带动支撑杆向槽口的两侧滑动。
12.优选的,支撑机构还包括滑动架、支撑座和磁吸座,滑动架固定连接于两个驱动臂之间,支撑座和磁吸座分别位于滑动架的两侧,滑动架上设置有两个导向杆,两个导向杆均贯穿通过支撑座,两个导向杆上远离支撑座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两个导向杆上均套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和支撑座连接,磁吸座与外部电源连接,滑动架上设置有与磁吸座磁吸连接的铁块。
13.优选的,第一安装板上还设置有安装环,安装环内设置有与其弹性连接的滑动环,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滑动环用于从安装环内弹出对人机交互组件的位置进行复位。
14.优选的,人机交互组件还包括麦克风、扬声器和多个控制按钮。
15.本发明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横向摆动机构和竖向摆动机构的配合,使得人机交互组件可进行任意角度的调节,通过摄像头对使用者进行拍摄,通过后端的控制器对于拍摄的图像进行识别,再通过后端的控制器控制横向摆动机构和竖向摆动机构对于摄像头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摄像头可追随使用者的面部进行移动,使得使用者在观看显示屏时始终为最佳的观看角度,避免因不同的使用者在行车时需要重新对于人机交互组件进行调整的麻烦,减少行车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2.本发明通过支撑机构和旋转支架的设置,使得车辆在发生碰撞时,支撑机构松开对于第二安装板的支撑,使得旋转支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底座的下方转动,并使其第一安装板与底座保持平齐,此时横向摆动机构和竖向摆动机构均随着旋转支架的转动位于中控仪表台内,使得在汽车的安全气囊在弹出时无法触碰到旋转支架,安全气囊可正常弹出,同时避免因过大的冲击力导致智能车载终端的零件四散弹射对于车内成员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16.图1是一种基于5g通讯的车载智能终端的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基于5g通讯的车载智能终端的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种基于5g通讯的车载智能终端中人机交互组件的正视图;图4是一种基于5g通讯的车载智能终端中人机交互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一种基于5g通讯的车载智能终端中旋转支架、横向摆动机构和竖向摆动机构的正视图;图6是一种基于5g通讯的车载智能终端的整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一种基于5g通讯的车载智能终端中第二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种基于5g通讯的车载智能终端中横向摆动机构和竖向摆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一种基于5g通讯的车载智能终端中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一种基于5g通讯的车载智能终端中底座和支撑机构的仰视图;图11是一种基于5g通讯的车载智能终端中底座和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一种基于5g通讯的车载智能终端中旋转支架翻转至底座下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一种基于5g通讯的车载智能终端中滑动环从安装环弹出时的状态图;图14是本发明的图11中a处的放大图;图15是本发明的图13中b处的放大图。
17.图中标号为:1-底座;11-槽口;111-旋转轴;12-支撑机构;121-第一滑动座;122-支撑杆;1221-滑槽;1222-第二磁吸块;123-第二滑动座;124-驱动臂;1241-滑动杆;125-滑动架;1251-导向杆;1252-第一弹性件;1253-铁块;1254-限位板;126-支撑座;127-磁吸座;2-旋转支架;21-第一安装板;211-支撑板;212-第二壳体;2121-限位部;2122-通孔;2123-固定部;213-第一磁吸块;214-缓冲垫;215-安装环;2151-滑动环;2152-伸缩杆;2153-第二弹性件;22-第二安装板;3-横向摆动机构;31-第一驱动组件;311-第一涡轮;312-第一蜗杆;313-第一旋转驱动电机;32-第一摆动架;321-第一支撑轴;322-容置槽;3221-第二支撑轴;4-竖向摆动机构;41-第二驱动组件;411-第二涡轮;412-第二蜗杆;413-第二旋转驱动电机;42-第二摆动架;421-第三支撑轴;43-人机交互组件;431-显示屏;432-摄像头;433-第一壳体;4331-套管;434-麦克风;435-扬声器;436-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9.如图1至图15所示:一种基于5g通讯的车载智能终端,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旋转支架2、横向摆动机构3、竖向摆动机构4、支撑机构12和人机交互组件43;底座1上设置有槽口11,槽口11内设置有呈水平状态的旋转轴111;旋转支架2为l形结构,旋转支架2包括有与槽口11相互匹配的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的连接处能转动的套设于旋转轴111上;横向摆动机构3包括第一摆动架32和第一驱动组件31,第一摆动架32能转动的位于第一安装板21上靠近第二安装板22的一侧;第一驱动组件31位
于第一摆动架32的旁侧,且第一摆动架32与第一驱动组件31传动连接;竖向摆动机构4包括第二摆动架42和第二驱动组件41,第二摆动架42能转动的位于第一摆动架32上,且第二摆动架42的转动方向与第一摆动架32的转动方向垂直;第二驱动组件41连接于第一摆动架32的外壁上,且第二摆动架42与第二驱动组件41传动连接;支撑机构12位于底座1的底部,支撑机构12用于控制旋转支架2的转动;人机交互组件43套设于第二摆动架42上,人机交互组件43包括显示屏431和摄像头432。
20.底座1上边缘设置多个安装孔,底座1通过螺钉穿过安装孔与汽车的中控仪表台固定连接,汽车的中控仪表台内留有供旋转支架2转动所需的空腔,旋转支架2的初始状态为第二安装板22与底座1平齐,此时支撑机构12对于第二安装板22进行支撑,第一安装板21呈竖直状态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板22上,为了方便行车的过程中观看车辆的行驶信息,需要对于人机交互组件43的位置进行调节,当需要进行水平方向上的调整时,通过第一驱动组件31带动第一摆动架32在第一安装板21上进行转动,由此带动了位于第一摆动架32内的第二摆动架42,通过第二摆动架42带动了人机交互组件43,当需要进行竖直方向上的调整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41带动第二摆动架42在第一摆动架32内进行转动,由此带动了套设于第二摆动架42上的人机交互组件43,通过横向摆动机构3和竖向摆动机构4的配合,使得人机交互组件43可进行任意角度的调节,考虑到使用者的身高和体重不同,同时在行车的过程中会因为身体姿势的调整造成人机交互组件43的显示屏431无法始终保持与使用者之间的最佳观看角度,需要在行车的过程中对于显示屏431的位置进行调整,但是由此会增加行车过程中的危险,通过摄像头432的设置,通过摄像头432对需要使用车载智能终端的使用者进行拍摄,通过后端的控制器对于拍摄的图像进行识别,再通过后端的控制器控制横向摆动机构3和竖向摆动机构4对于摄像头432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摄像头432可追随使用者的面部进行移动,使得使用者在观看显示屏431时始终为最佳的观看角度,避免因不同的使用者在行车时需要重新对于人机交互组件43进行调整的麻烦,减少行车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通过支撑机构12和旋转支架2的设置,使得车辆在发生碰撞时,支撑机构12松开对于第二安装板22的支撑,由于横向摆动机构3和竖向摆动机构4均安装于第一安装板21上靠近第二安装板22的一侧,在重力的作用下旋转支架2会以旋转轴111为圆心向底座1的下方转动,然后通过支撑机构12再次开启对于第一安装板21进行支撑,使得第一安装板21与底座1保持平齐,此时横向摆动机构3和竖向摆动机构4均随着旋转支架2的转动位于中控仪表台内,使得在汽车的安全气囊在弹出时无法触碰到旋转支架2,安全气囊可正常弹出,同时避免因过大的冲击力导致智能车载终端的零件四散弹射对于车内成员造成伤害,通过旋转支架2的第一安装板21,使得人机交互组件43在碰撞发生的瞬间会向底座1的下方转动,由此可减缓一定的冲击力,第一安装板21第一时间可起到保护横向摆动机构3、竖向摆动机构4和人机交互组件43的作用,在转动至中控仪表台内后,中控仪表台可起到保护横向摆动机构3、竖向摆动机构4和人机交互组件43的作用,使得车载智能终端在发生碰撞时不易损坏。
21.如图1、图5、图6和图8所示:第一安装板21上靠近第二安装板22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支撑板211,第一摆动架32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支撑轴321,两个第一支撑轴321均呈竖直状态分别套设于两个支撑板211上,第一摆动架32的中央设置有容置槽322,容置槽322内设置有与第一支撑轴321的轴线垂直的第二支撑轴3221,第二摆动架42套设于第二支撑轴3221上。
22.通过两个第一支撑轴321的设置,使得第一摆动架32呈竖直状态在第一安装板21上转动,再通过容置槽322和第二支撑轴3221的设置,容置槽322提供过了第二摆动架42安装于第一摆动架32上的容置空间,第二支撑轴3221使得第二摆动架42能转动的套设于第一摆动架32,且第二支撑轴3221的轴线与第一支撑轴321的轴线相互垂直,使得第二摆动架42随第一摆动架32进行摆动的同时,第二摆动架42可进行竖直方向的摆动,从而可带动套设于第二摆动架42上的人机交互组件43,在第一摆动架32和第二摆动架42的配合下,使得人机交互组件43可进行任意方向上的转动,提高人机交互组件43的灵活度,有助于人机交互组件43追随使用者的面部进行追随,使得使用者始终保持与显示屏431的最佳的观看效果。
23.如图1、图5、图6和图8所示:第一驱动组件31包括第一涡轮311、第一蜗杆312和第一旋转驱动电机313,其中一个第一支撑轴321向其套设的支撑板211外侧延伸,第一涡轮311套设于第一支撑轴321上且位于支撑板211的外侧,第一蜗杆312呈水平状态位于第一涡轮311的下方,且第一蜗杆312与第一涡轮311啮合连接,第一旋转驱动电机313固定连接于支撑板211且位于第一蜗杆312的旁侧,第一旋转驱动电机313的输出轴与第一蜗杆312固定连接。
24.当需要驱动第一摆动架32进行摆动时,通过启动第一旋转驱动电机313,通过第一旋转驱动电机313的输出轴的正转或者反转带动了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蜗杆312,通过第一蜗杆312的转动带动了与其啮合连接的第一涡轮311的转动,由于第一涡轮311套设于第一支撑轴321上,由此可通过第一支撑轴321的转动带动第一摆动架32的转动,使得第一摆动架32可在第一安装板21上进行水平方向的转动,再通过第一摆动架32带动第二摆动架42,再配合第二摆动架42的转动,实现自动对于人机交互组件43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使用者始终保持与显示屏431的最佳的观看效果,减少行车过程中对于人机交互组件43的调整,减少行车中的安全隐患。
25.如图1、图5、图6和图8所示:第二驱动组件41包括第二旋转驱动电机413、第二蜗杆412和第二涡轮411,第二支撑轴3221的其中一端贯穿通过第一摆动架32的容置槽322向其外侧延伸,第二涡轮411套设于第二支撑轴3221上且位于容置槽322的外侧,第二蜗杆412呈水平状态能转动的位于第二涡轮411的上方,且第二蜗杆412与第二涡轮411啮合连接,第二旋转驱动电机413位于第二蜗杆412的旁侧且固定连接于第一摆动架32的外壁上,第二旋转驱动电机413的输出轴与第二蜗杆412固定连接。
26.当需要驱动第二摆动架42进行摆动时,通过启动第二旋转驱动电机413,通过第二旋转驱动电机413的输出轴的正转或者反转带动了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蜗杆412,通过第二蜗杆412的转动带动了与其啮合连接的第二涡轮411的转动,由于第二涡轮411套设于第二支撑轴3221上,由此可通过第二支撑轴3221的转动带动第二摆动架42的转动,使得第二摆动架42可在第一摆动架32上进行竖直方向的转动,从而带动套设于第二摆动架42上的人机交互组件43,在配合第一摆动架32的转动下,实现自动对于人机交互组件43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使用者始终保持与显示屏431的最佳的观看效果,减少行车过程中对于人机交互组件43的调整,减少行车中的安全隐患。
27.如图1、图5和图6至图8所示:第二摆动架42的顶部设置有第三支撑轴421,第三支撑轴421的轴线与第二支撑轴3221的轴线相互垂直,人机交互组件43上靠近第一安装板21的一侧设置有半球形的第一壳体433,第一壳体433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三支撑轴421相互匹
配的套管4331,套管4331套设于第三支撑轴421上盖。
28.通过套管4331和第三支撑轴421的设置,使得人机交互组件43可稳定的连接于第二摆动架42上,使得横向摆动机构3和竖向摆动机构4能带动人机交互组件43进行转动,通过第一壳体433保护横向摆动机构3和竖向摆动机构4的连接部件,避免灰尘进入第一壳体433中,可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半球形的第一壳体433除了美观的作用,球形的结构在发生碰撞时可提高更好的支撑,使得在车里发生碰撞时,防止外部对于第一壳体433的挤压之外还有防止内部的零件因为撞击而四散的危险,减少对车内乘客的二次伤害。
29.如图1、图5和图6至图8所示:第一安装板21上设置有第二壳体212,第二壳体212上设置有与第一壳体433相互匹配的限位部2121和与第一安装板21连接的固定部2123,限位部2121为空心半球形结构,限位部2121上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通孔2122,固定部2123为圆柱体结构,固定部2123固定连接于限位部2121上远离通孔2122的一端。
30.通过第二壳体212的设置,可进一步加强第一壳体433的结构强度,防止第二壳体212内部零件的损害,避免撞击时对于第二壳体212内部的挤压,减少灰尘进入第二壳体212内,通过限位部2121的设置,由于限位部2121也为半球形结构,使得第二壳体212在转动时不会受到影响,通过通孔2122的设置,除了方便与第一壳体433的连接之外还具有对于第一壳体433的转动位置进行限位的作用,防止人机交互组件43与其他部件发生不必要的碰撞,由此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1.如图1、图5、图6和图9至图12所示:支撑机构12包括两个第一滑动座121、两个第二滑动座123、两个驱动臂124和两个支撑杆122,两个第一滑动座121分别位于槽口11的两侧,两个支撑杆122呈镜像对称状态分别能滑动的位于两个第一滑动座121内,两个支撑杆122上均设置有倾斜的滑槽1221,两个第二滑动座123分别位于槽口11的两侧,两个驱动臂124能滑动的位于两个第二滑动座123内,且两个驱动臂124的滑动方向与两个支撑杆122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两个驱动臂124上均设置有与滑槽1221相互匹配的滑动杆1241,滑动杆1241能滑动的位于滑槽1221内,当驱动臂124向远离第一安装板21的一侧滑动时会带动支撑杆122向槽口11的两侧滑动。
32.通过同时移动两个驱动臂124,驱动臂124的移动会带动滑动杆1241的移动,滑动杆1241会沿滑槽1221进行滑动,由于驱动臂124只能沿滑动座进行滑动,使得滑动杆1241会带动支撑杆122向槽口11的两侧进行滑动,从而解除对于第二安装板22的支撑,由于横向摆动机构3、竖向摆动机构4和人机交互组件43均安装于第一安装板21上,第一安装板21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以旋转轴111为圆心向底座1的下方转动,此时两个驱动臂124向反方向滑动,使得两个支撑杆122向槽口11的中心滑动,使得向下转动的第一安装板21会与两个支撑杆122抵接,从而带动横向摆动机构3、竖向摆动机构4和人机交互组件43转动至中控仪表台的内部,使得车辆在发生碰撞时,横向摆动机构3、竖向摆动机构4和人机交互组件43不会影响中控仪表台上的安全气囊的弹出,同时在发生碰撞的第一时间转动至中控仪表台内,起到对于车载智能终端的保护。
33.如图1、图5、图6、图9至图12和图14所示:支撑机构12还包括滑动架125、支撑座126和磁吸座127,滑动架125固定连接于两个驱动臂124之间,支撑座126和磁吸座127分别位于滑动架125的两侧,滑动架125上设置有两个导向杆1251,两个导向杆1251均贯穿通过支撑座126,两个导向杆1251上远离支撑座126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1254,两个导向杆1251上均
套设有第一弹性件1252,第一弹性件1252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1254和支撑座126连接,磁吸座127与外部电源连接,滑动架125上设置有与磁吸座127磁吸连接的铁块1253。
34.通过第一弹性件1252、导向杆1251、限位板1254和滑动架125的设置,使得滑动架125可同时带动两个驱动臂124进行运动,便于对第二支撑板211进行支撑,确保旋转支架2的稳定性,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车辆上的传感器会检测到碰撞,此时通过后端的控制器对于磁吸座127进行通电,磁吸座127通电后产生磁力对于滑动架125上的铁块1253进行吸取,此时会挤压第一弹性件1252并使得滑动架125沿导向杆1251的轴线进行滑动,通过滑动架125带动两个驱动臂124,使得两个支撑杆122解除对于第二安装板22的支撑,当旋转支架2转动后,此时断开对于磁吸座127的通电,铁块1253无法继续被磁吸座127吸引,在第一弹性件1252的复位下,滑动架125会沿导向杆1251的轴线向支撑座126移动,直至其与支撑座126抵接,滑动架125会带动两个驱动臂124移动,驱动臂124使得两个支撑杆122向槽口11的中心移动,从而对于第一安装板21进行支撑,由此实现了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避免车载智能终端的损坏,同时避免其零件的四散造成对于车内乘客的二次伤害,为了确保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与两个支撑杆122接触后不会发生跳动,第一安装板21和第二安装板22上均设置有第一磁吸块213和缓冲垫214,支撑杆122上设置有与第一磁吸块213磁性连接的第二磁吸块1222,使得支撑杆122对于第二安装板22进行支撑时,第一安装板21可稳定的支撑横向摆动机构3、竖向摆动机构4和人机交互组件43,当支撑杆122对于第一安装板21进行支撑时,避免以为快速的转动导致第一安装板21的回弹,避免设备的损坏,缓冲垫214可进一步的减小第一安装板21与支撑杆122接触时的冲击力,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5.如图1、图5、图6、图13和图15所示:第一安装板21上还设置有安装环215,安装环215内设置有与其弹性连接的滑动环2151,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滑动环2151用于从安装环215内弹出对人机交互组件43的位置进行复位。
36.由于人机交互组件43会追随使用者的面部进行移动,在车辆发生碰撞后,人机交互若未能快速的复位,可能导致旋转支架2在向底座1下方翻转时造成卡死,通过滑动环2151的设置,使得在车辆上的传感器监测到碰撞后,滑动环2151会从安装环215内弹出,通过安装环215对于人机交互组件43的背部进行推动,使得人机交互组件43的位置迅速回正,从而使得旋转支架2可顺利的向底座1下方转动,避免因卡死造成零件的四散和设备的损坏,滑动环2151内可设置伸缩杆2152和第二弹性件2153与安装环215的内部连接,滑动环2151的初始状态为卡接在安装环215上,滑动环2151和安装环215优选为磁性连接,此时第二弹性件2153为压缩状态,当碰撞时通过断开电源使得滑动环2151和安装环215之间没有磁力,第二弹性件2153复位会带动滑动环2151向人机交互组件43滑动,并通过滑动环2151对人机交互组件43的位置进行调整,滑动环2151上靠近人机交互组件43的一侧为弹性材料制成,以减少滑动环2151与人机交互组件43接触时的冲击力,避免设备的损坏。
37.如图3所示:人机交互组件43还包括麦克风434、扬声器435和多个控制按钮436。
38.通过麦克风434和扬声器435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可通过语音对于人机交互组件43的位置进行调整,控制按钮436也用与手动对于人机交互组件43的位置进行调整,由此便于提高使用者与显示屏431之间的角度和位置,已达到最佳的观察效果,通过多种方式面对不同的使用者进行交互,可进一步的提高使用的体验。
39.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
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