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30 09:28: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集合了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tddi(touch and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触控与显示驱动器集成)是把触控芯片与显示芯片整合入单个芯片内。
3.触控屏按照组成结构可以分为:外挂式触控屏(on cell touch panel)以及内嵌式触控屏(in cell touch panel)。其中,外挂式触控屏是将触控屏与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分开生产,然后贴合到一起成为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屏,外挂式触控屏存在制作成本较高、光透过率较低、模组较厚等缺点。而内嵌式触控屏将触控屏的触控电极内嵌在液晶显示屏内部,可以减薄模组整体的厚度,又可以大大降低触控屏的制作成本,受到各大面板厂家青睐。现有的内嵌(in cell)式触控屏大多是利用自电容的原理实现检测手指触控位置,内嵌式触控屏可以将公共电极层分割为多个公共电极块,公共电极块与至少一条触控走线电连接,在触控阶段,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实现自电容触控功能,即在显示时段其作为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信号显示画面,在触控时段用作触控电极,提供触控信号,以达到同时具有触控和显示的效果。现有技术中的tddi的触控屏会显示横纹(h-line)。
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以解决显示横纹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用以改善显示横纹的问题。
6.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沿行方向延伸列方向排布的扫描线;
7.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
8.所述显示面板在一帧画面中包括多个显示扫描阶段和多个触控扫描阶段,所述显示扫描阶段和所述触控扫描阶段相邻;
9.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显示驱动器集成芯片,所述显示驱动器集成芯片包括栅极关断信号端和栅极驱动信号端,所述栅极关断信号端输出栅极关断信号,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端输出所述栅极驱动信号,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端与所述扫描线一一对应电连接,在所述触控扫描阶段,所述栅极关断信号控制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端与所述扫描线关断。
10.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模组。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模组,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12.相关技术中由于其中一行栅极长期处于打开的状态,无法对该行提前关闭,该行数据线的实际充电时间需减去触控扫描阶段的时间,又由于晶体管漏电流,导致该行子像
素的显示亮度低于其它行的子像素的亮度,造成显示横纹。而本发明中在显示驱动集成芯片中具有栅极关断信号端,在触控扫描阶段,栅极关断信号端能够强制性的控制栅极驱动信号端与扫描线关断,由此,不会有扫描线长时间处于打开状态,保证了数据线的实际充电时间相同,扫描线关断后也防止了晶体管的漏电流,这样各行子像素的显示亮度均相同,改善了显示横纹,提高了显示效果。
13.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14.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15.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16.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时序;
18.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图3中a-a’向的一种剖面图;
20.图5是本发明的显示模组的一种驱动时序;
21.图6是本发明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驱动时序;
22.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3.图8是图7中m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4.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5.图10是图9中n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6.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7.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8.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0.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31.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32.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3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4.鉴于相关技术中的tddi的触控屏会显示横纹(h-line),发明人对相关技术进行了
如下研究,参照图1和图2,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时序,图1的显示面板000具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方向y排布的扫描线g、以及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方向x排布的数据线s,扫描线g和数据线s相交限定出子像素的区域,子像素中包括像素电极04,显示面板000还包括多个公共电极03,每个公共电极03可以覆盖多个子像素,晶体管02的源极与数据线s连接,晶体管02的漏极与像素电极04电连接,公共电极03复用为触控电极,触控线01与公共电极03电连接,图1中显示驱动集成芯片ic’为扫描线g提供栅极扫描信号,参照图2,cpv是栅极的时钟信号;oe是栅极的使能信号,stv是栅极的触发信号。驱动时序包括显示阶段t1和触控阶段t2,显示一帧画面的过程中,扫描g1-g3后,进行触控扫描,触控扫描时向公共电极发送的信号vcom与显示时向公共电极发送的信号vcom不同。图2中可以看出栅极驱动时对应行的栅极会提前打开进行预充电,g1、g2、g3、g4、g5中加粗的线条表示栅极提前打开,图2中示出了每个触控阶段t2的位置均有一行扫描线长时间打开,图2中g4对应的栅极长时间打开,这期间无法使扫描线g4提前关闭,该行数据线的实际充电时间需减去触控扫描的时间,比其他数据行的显示部分充电时间短,而且栅极长时间打开的过程中晶体管02会有漏电流,而且打开时间越长漏电流越大,会出现g4这一行对应的子像素的显示亮度比其他行的子像素的显示亮度暗,造成显示横纹(h-line)的问题。
3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以改善显示横纹的问题。
36.参照图3、图4、图5和图6,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a’向的一种剖面图,图5是本发明的显示模组的一种驱动时序,图6是本发明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驱动时序,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1000,该显示模组1000包括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a,显示区aa包括沿行方向x延伸列方向y排布的扫描线g;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公共电极3,公共电极3复用为触控电极;显示面板100在一帧画面中包括多个显示扫描阶段t1和多个触控扫描阶段t2,显示扫描阶段t1和触控扫描阶段t2相邻;显示模组1000还包括显示驱动器集成芯片ic,显示驱动器集成芯片ic包括栅极关断信号端101和栅极驱动信号端201,栅极关断信号端101输出栅极关断信号,栅极驱动信号端201输出栅极驱动信号,栅极驱动信号端201与扫描线g一一对应电连接,在触控扫描阶段t2,栅极关断信号控制栅极驱动信号端201与扫描线g关断。
37.具体的,本发明的显示模组1000可以为液晶显示模组1000,图3中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bb,图3中仅示出了非显示区bb全部围绕非显示区bb的情况,也可以非显示区bb部分围绕显示区aa,即水滴屏的情况。图3中示出了沿行方向x延伸列方向y排布的扫描线g和沿列方向y延伸行方向x排布的数据线s,扫描线g和数据线s交叉限定出子像素的区域,这里数据线s和扫描线g、子像素的数量仅为示意性说明,不作为对实际产品的限定,每个子像素中设有像素电极4,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开关晶体管2的是否导通控制像素电极4和公共电极3之间的液晶分子旋转来进行显示,公共电极3被分割为多个,在显示扫描阶段t1时,扫描信号输入至扫描线g,对应的开关晶体管2导通,数据线s上的数据电压充入像素电极4,同时公共电极3充入公共电压,像素电极4与公共电极3之间的电压差驱动液晶分子偏转,从而实现显示。触控扫描阶段t2向公共电极3发送触控电压,此时数据线s无信号,像素电极4上的电压处于浮置状态,显示面板100呈现白色画面,此时仅通过触控线1向公共电极3传输触控电压,可选的触控线1通过过孔与公共电极3电连接。当处
于显示扫描阶段t1时,需要给公共电极3提供显示所需的公共电极3信号,当处于触控扫描阶段t2时,需要给公共电极3提供触控所需的触控扫描信号,也就是向各列触控线1输入触控扫描脉冲信号,所以显示扫描阶段t1和触控扫描阶段t2不能够同时发生。图3中仅示意性的表示了公共电极3的数量以及每个公共电极3覆盖9个子像素,这里不对每个公共电极3覆盖子像素的数量做具体限定,每个公共电极3可对应覆盖2个子像素,也可以覆盖一个3个子像素,也可以覆盖6个子像素,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38.图4中以显示面板100为液晶显示面板为例,包括相对的彩膜基板011和阵列基板010,阵列基板010包括位于第一衬底基板005一侧的有源层004、位于有源层004远离第一衬底基板005一侧的第一金属层m1、位于第一金属层m1远离第一衬底基板005一侧的第二金属层m2、位于第二金属层m2远离第一衬底基板005一侧的像素电极4、位于像素电极4远离第一衬底基板005一侧的公共电极3,当然在有源层004和第一金属层m1、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第二金属层m2和像素电极4、以及像素电极4和公共电极3之间均具有绝缘层006,开关晶体管2的栅极001位于第一金属层m1,开关晶体管2的源极002和漏极位于第二金属层m2,同时触控线1也位于第二金属层m2,当然触控线1也可以位于其它金属层,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开关晶体管2的漏极003通过过孔与像素电极4电连接,图4中仅示出了公共电极3位于像素电极4远离第一衬底基板005的一侧,也可以公共电极3位于像素电极4靠近第一衬底基板005的一侧,此时需要在公共电极3上打孔,以实现像素电极4与开关晶体管2的漏极003电连接。图4中还示出了与阵列基板010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011、以及夹设于彩膜基板011和阵列基板010之间的液晶分子,彩膜基板011包括第二衬底基板007,位于第二衬底基板007靠近阵列基板010一侧的色阻009和黑矩阵008,图中未对色阻009进行图案填充,当然这里的黑矩阵008用于防止相邻的不同发光颜色的子像素混光,影响像素,可选的将开关晶体管2、扫描线g、数据线s和触控线1均设置在黑矩阵008的位置,以免造成开关晶体管2、扫描线g、数据线s和触控线1被人眼识别,影响显示。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的图4中的各绝缘层006均未填充图案。
39.当然,对应子像素的排布方式这里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双栅驱动dual-gate driving和三栅驱动triple-gate driving,也可以为常规的驱动方式。图3中仅以为常规驱动方式为例。
4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采用的显示驱动器集成芯片ic,将触控与显示驱动器集成在单个芯片中,可选的,显示驱动器集成芯片ic可以采用cof(chip on flex,or,chip on film)的封装方式,先将柔性电路板fpc绑定在显示面板100上,而显示驱动集成芯片绑定在柔性电路板fpc上,当然可以将柔性电路板fpc绑定在非显示区bb的侧边框位置,也可以将柔性电路板fpc绑定在非显示区bb的下边框位置,这里不做具体限定。显示驱动器集成芯片ic为显示面板100提供显示的信号、以及触控检测所需的信号,例如向扫描线g提供栅极驱动信号,向数据线s提供数据电压,向触控线1提供触控检测信号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41.显示面板100在一帧画面中包括多个显示扫描阶段t1和多个触控扫描阶段t2,显示扫描阶段t1和触控扫描阶段t2相邻,即long h mode的方式,也就是扫描几行扫描线g用于显示,再进行触控检测,再扫描几行扫描线g用于显示,再进行触控检测,这样交替扫描,而非将显示面板100中的全部扫描线g扫描后再进行触控扫描。如图5的驱动时序所示,一帧画面汇中具有多个显示扫描阶段t1和多个触控扫描阶段t2,显示扫描阶段t1和触控扫描阶
段t2相邻,显示扫描阶段t1、触控扫描阶段t2、显示扫描阶段t1、触控扫描阶段t2交替排布。图5中触控扫描阶段t2之前控制扫描线g关断进行触控检测,触控扫描阶段t2之后控制扫描线g打开进行显示。图5中的oe为栅极使能信号,vcom是向公共电极3输入的信号,在显示扫描阶段t1和触控扫描阶段t2vcom信号不同,cpv是栅极时钟信号,stv1和stv2均是栅极初始信号,g1-gmax为第一条扫描线g的栅极信号到最后一条扫描线g的栅极信号,of为增设的栅极关断信号端101输出的信号,图5中栅极关断信号端101输出的信号of为高电位时控制扫描线g关断,图5中gn、gn 1、g2n、g2n 1、g3n、g3n 1、g4n、g4n 1、g5n、g5n 1中线条加粗的位置为扫描线g关断的时刻,对应的是触控扫描阶段t2。图6中的oe为栅极使能信号,vcom是向公共电极3输入的信号,在显示扫描阶段t1和触控扫描阶段t2vcom信号不同,cpv是栅极时钟信号,stv1和stv2均是栅极初始信号,g1-gmax为第一条扫描线g的栅极信号到最后一条扫描线g的栅极信号,of为增设的栅极关断信号端101输出的信号,图6中栅极关断信号端101输出的信号of为高电位时控制扫描线g关断,图6中gn、gn 1、g2n、g2n 1、g3n、g3n 1、g4n、g4n 1、g5n、g5n 1中线条加粗的位置为扫描线g关断的时刻,对应的是触控扫描阶段t2。图5和图6的区别是栅极使能信号不同,图5中栅极使能信号为低电位,图6中栅极使能信号为高电位。
42.可选的,对于栅极关断信号端101与栅极驱动信号端201之间的电路元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在触控扫描阶段t2中栅极关断信号端101能够强制性的控制栅极驱动信号端201与扫描线g关断即可。可选的,栅极驱动信号端201是级联的,例如为out1、out2、out3
……
outn,由此实现在扫描一行扫描线g后扫描下一行扫描线g。
4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图5和图6,将显示区aa中的全部扫描线g分为k组,每组中具有n条扫描线g,第1组中包括第1条扫描线g至第n条扫描线g,第2组中包括第n 1条扫描线g至第2n条扫描线g,以此类推,第k组中包括第(k-1)n 1条扫描线g至第kn条扫描线g,显示面板100在一帧画面中包括k个显示扫描阶段t1,第1个显示扫描阶段t1扫描第1条扫描线g至第n条扫描线g,第2个显示扫描阶段t1扫描第n 1条扫描线g至第2n条扫描线g,依次类推,第k个显示扫描阶段t1扫描第(k-1)n 1条扫描线g至第kn条扫描线g,在相邻的两个显示扫描阶段t1之间为触控扫描阶段t2,n为正整数,k为大于2的正整数。
44.继续参照图5和图6,图5和图6中示出了long-h mode,第一个显示扫描阶段t1,扫描第1组中的第1条扫描线g至第n条扫描线g,然后第一个触控扫描阶段t2,接下来是第二个显示扫描阶段t1,第2组中包括第n 1条扫描线g至第2n条扫描线g,然后是第二个触控扫描阶段t2,以此类推,第k个显示扫描阶段t1,扫描第k组中的第(k-1)n 1条扫描线g至第kn条扫描线g。
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0,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6.相关技术中由于其中一行栅极长期处于打开(如图2中的g4)的状态,无法对该行提前关闭,该行数据线s的实际充电时间需减去触控扫描阶段t2的时间,又由于开关晶体管2漏电流,导致该行子像素的显示亮度低于其它行的子像素的亮度,造成显示横纹。而本实施例中,在显示驱动集成芯片中具有栅极关断信号端101,在触控扫描阶段t2,栅极关断信号端101能够强制性的控制栅极驱动信号端201与扫描线g关断,由此,在触控扫描阶段t2,不会有扫描线g长时间处于打开状态,保证了数据线s的实际充电时间相同,扫描线g关断后也防止了开关晶体管2的漏电流,这样各行子像素的显示亮度均相同,改善了显示横纹,提
高了显示效果。
4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7和图8,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m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显示驱动器集成芯片ic包括开关单元301,开关单元301的控制端3011与栅极关断信号端101电连接,开关单元301的第一输入端3012与栅极驱动信号端201电连接,开关单元301的第二输入端3013与固定电位端401电连接,开关单元301的输出端3014与扫描线g电连接。
48.本实施例中通过栅极关断信号端101控制开关单元301的第一输入端3012与输出端是否导通来实现控制栅极驱动信号端201与扫描线g是否关断,具体的,开关单元301的控制端3011与栅极关断信号端101电连接,开关单元301的第一输入端3012与栅极驱动信号端201电连接,开关单元301的第二输入端3013与固定电位端401电连接,开关单元301的输出端3014与扫描线g电连接,栅极关断信号端101控制第一输入端与扫描线g导通时扫描线g导通,栅极关断信号端101控制第二输入端与扫描线g导通时扫描线g关断。
49.栅极关断信号端101输入的控制信号的高低电平控制该开关单元301的导通方向,如图5所示,栅极关断信号端101输入的控制信号of为低电平时栅极驱动信号端201与扫描线g导通,栅极关断信号端101输入的控制信号of为低电平时扫描线g与固定电位端401导通,由此实现在触控扫描阶段t2,栅极关断信号端101能够强制性的控制栅极驱动信号端201与扫描线g关断,即没有栅极驱动信号进入到扫描线g,不会有扫描线g长时间处于打开状态,保证了数据线s的实际充电时间相同,扫描线g关断后也防止了开关晶体管2的漏电流,这样各行子像素的显示亮度均相同,改善了显示横纹,提高了显示效果。
5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5和图8,栅极驱动信号的使能信号为高电位,固定电位端401输入低电位。栅极驱动信号端201和固定电位端401的输入的电位不同,若栅极驱动信号端201输入高电位时,固定电位端401输入低电位,即栅极关断信号端101控制输入到扫描线g的为高电位还是低电位,当显示区aa中开关晶体管2为n型晶体管时,栅极驱动信号端201输入的栅极驱动信号为高电位,扫描线g是导通的,固定电位端401输入的为低电位,开关晶体管2不导通,扫描线g关断。
5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n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开关单元301包括第一晶体管501和第二晶体管601,其中,
52.第一晶体管501的控制端与栅极关断信号端101电连接,第一晶体管501的第一极与栅极驱动信号端201电连接,第一晶体管501的第二极与扫描线g电连接;
53.第二晶体管601的控制端与栅极关断信号端101电连接,第二晶体管601的第一极与固定电位端401电连接,第二晶体管601的第二极与扫描线g电连接。
5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晶体管501的第一极相当于开关单元301的第一输入端,第二晶体管601的第二极相当于开关单元301的第二输入端,第一晶体管501和第二晶体管601的控制端为开关单元301的控制端,第一晶体管501的第二极和第二晶体管601的第二极为开关单元301的输出端。
55.具体的,第一晶体管501和第二晶体管601的控制端均与栅极关断信号端101电连接,可以控制第一晶体管501导通或者第二晶体管601导通,第一晶体管501的第一极与栅极驱动信号端201电连接,第一晶体管501的第二极与扫描线g电连接,当第一晶体管501导通
时,栅极驱动信号端201的栅极驱动信号输入到扫描线g,第二晶体管601的第一极与固定电位端401电连接,第二晶体管601的第二极与扫描线g电连接,当第二晶体管601导通时,固定电位端401的电位输入到扫描线g,需要说明的是,栅极驱动信号端201的栅极驱动信号与固定电位端401的电位不同,例如栅极驱动信号端201的栅极驱动信号为高电位,固定电位端401的电位为低电位,当显示区aa中开关晶体管2为n型晶体管时,即控制开关晶体管2导通的使能信号为高电位,栅极驱动信号端201输入的栅极驱动信号为高电位,扫描线g是导通的,固定电位端401输入的为低电位,开关晶体管2不导通,扫描线g关断。
56.第一晶体管501和第二晶体管601的控制端均与栅极关断信号端101电连接,控制第一晶体管501导通或者第二晶体管601导通,当栅极关断信号端101控制第一晶体管501导通时,栅极驱动信号端201的栅极驱动信号输入到扫描线g,当栅极关断信号端101第二晶体管601导通时,固定电位端401的电位输入到扫描线g,由此,在触控扫描阶段t2,栅极关断信号端101能够强制性的控制栅极驱动信号端201与扫描线g关断,不会有扫描线g长时间处于打开状态,保证了数据线s的实际充电时间相同,扫描线g关断后也防止了开关晶体管2的漏电流,这样各行子像素的显示亮度均相同,改善了显示横纹,提高了显示效果。
5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9和图10,第一晶体管501为p型晶体管,第二晶体管601为n型晶体管;或者,第一晶体管501为n型晶体管,第二晶体管601为p型晶体管。
58.图9和图10中仅以第一晶体管501为p型晶体管,第二晶体管601为n型晶体管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当然第一晶体管501也可以为n型晶体管,第二晶体管601为p型晶体管。
59.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晶体管501和第二晶体管601不能同时导通,所以第一晶体管501为p型晶体管时第二晶体管601为n型晶体管,当第一晶体管501为n型晶体管时第二晶体管601为p型晶体管,确保在栅极关断信号端101的控制下第一晶体管501和第二晶体管601不同时导通。显示扫描阶段t1,栅极关断信号端101控制第一晶体管501导通时第二晶体管601关断,栅极驱动信号端201的栅极驱动信号输入到扫描线g,此时固定电位端401的电位不能输入到扫描线g,实现显;触控扫描阶段t2,栅极关断信号端101第二晶体管601导通时,第一晶体管501关断,固定电位端401的电位输入到扫描线g,栅极驱动信号端201的栅极驱动信号不能输入到扫描线g,扫描线g关断,进行触控检测。
6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5和图6,在触控扫描阶段t2向扫描线g传输触控扫描信号,触控扫描信号包括上升沿和下降沿,栅极关断信号控制关断与上升沿最近的扫描线g的栅极驱动信号。
61.具体的,触控扫描信号即公共电极3输入的信号vcom,触控扫描信号具有上升沿和下降沿,此时通过栅极关断信号控制扫描线g,而且是控制关断与上升沿最近的扫描线g的栅极驱动信号,如图5中第一个触控扫描阶段t2,控制的是关断gn这条扫描线g的栅极驱动信号,第二个触控扫描阶段t2,控制的是关断g2n这条扫描线g的栅极驱动信号,第三个触控扫描阶段t2,控制的是关断g3n这条扫描线g的栅极驱动信号,依次类推。图6中第一个触控扫描阶段t2,控制的是关断gn这条扫描线g的栅极驱动信号,第二个触控扫描阶段t2,控制的是关断g2n这条扫描线g的栅极驱动信号,第三个触控扫描阶段t2,控制的是关断g3n这条扫描线g的栅极驱动信号,依次类推。
62.本实施例中,栅极关断信号控制关断与上升沿最近的扫描线g的栅极驱动信号,这样能够确保与触控扫描阶段t2最近的扫描线g不会长时间打开,保证了数据线s的实际充电
时间相同,扫描线g关断后也防止了开关晶体管2的漏电流,这样各行子像素的显示亮度均相同,改善了显示横纹,提高了显示效果。
6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6,显示扫描阶段t1中,扫描第i条扫描线g时包括连续的第一时段p1和第二时段p2,第二时段p2中向第i 1条扫描线g输入栅极驱动信号。
64.如图6中,在扫描第1条扫描线g1时,具有第一时段p1和的第二时段p2,在第二时段p2时向第2条扫描线g2输入栅极驱动信号,在扫描第2条扫描线g2时,在第二时段p2时向第3条扫描线g3输入栅极驱动信号,以此类推,这样能够提前打开扫描线g的栅极,对子像素的像素电极4进行预充电,以此提高显示效果。
6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1,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显示驱动器集成芯片ic还包括时序控制器tcon,栅极驱动信号端201与时序控制器tcon电连接。
66.需要说明的是,图11中未示出时序控制器tcon与栅极驱动电路之间的连接情况。
67.具体的,显示面板100中采用按行、列的有源矩阵驱动方式,扫描线g都是接在开关晶体管2的栅极001,数据线s接在开关晶体管2的源极002。扫描线g和数据线s分开来驱动,驱动扫描线g的电路叫门驱动器,驱动列线的电路叫源驱动器,源驱动器和门驱动器共同控制液晶分子的充放电过程。当扫描信号有效时,这一行上所有的子像素同时打开,像素电极4通过开关晶体管2给存储电容充电,因此像素电极4和公共电极3的电压差就决定了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时序控制器tcon的主要功能是为显示面板100中的源驱动器和门驱动器提供必要的时序控制信号。根据显示面板100要求,时序控制器tcon的最基本输出信号为:stv、oev、cpv、sth、cph、oeh、plc等,通过在显示驱动器集成芯片ic中设置时序控制器tcon,以提供显示面板100进行显示时的必要时序控制信号。
6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2,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2中显示驱动器集成芯片ic还包括栅极时序信号线701,与栅极驱动信号端201电连接,用于控制栅极驱动信号端201中栅极驱动信号的时序。
69.可选的,栅极时序信号线701输入的时序信号是通过时序控制器tcon产生的。显示模组1000在进行显示时需要输出时钟信号,以实现其栅极逐行扫描的功能,本实施例中在显示驱动器集成芯片ic中设置了栅极时序信号线701,与栅极驱动信号端201电连接,这样能够控制栅极驱动信号中栅极驱动信号的时序,实现栅极的逐行扫描。
70.基于同一发明思想,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3,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1000。图13实施例仅以全面屏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20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0,可以是电脑、电视、电子纸、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2000,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0,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模组10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71.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模组,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72.相关技术中由于其中一行栅极长期处于打开的状态,无法对该行提前关闭,该行
数据线的实际充电时间需减去触控扫描阶段的时间,又由于晶体管漏电流,导致该行子像素的显示亮度低于其它行的子像素的亮度,造成显示横纹。而本发明中在显示驱动集成芯片中具有栅极关断信号端,在触控扫描阶段,栅极关断信号端能够强制性的控制栅极驱动信号端与扫描线关断,由此,不会有扫描线长时间处于打开状态,保证了数据线的实际充电时间相同,扫描线关断后也防止了晶体管的漏电流,这样各行子像素的显示亮度均相同,改善了显示横纹,提高了显示效果。
73.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