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液压振冲器外置热交换器的双舱液压油箱的制作方法

2022-11-30 07:20: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冲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振冲器外置热交换器的双舱液压油箱。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针对液压振冲器中的振冲器动力马达以及轴承室的冷却系统通常只设置为单一油路,因为油路中设置有振冲器偏心定位块、定位轴承以及连轴器等构件,以上构件在工作时通常为高速转动状态,在大量发热的同时,构件间不可避免的出现磨损现象,磨损的金属碎屑会污染油路。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避免油路之间互相影响,且换热效率高、安装检修方便的油路冷却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振冲器外置热交换器的双舱液压油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压振冲器零件磨损导致的整体油路污染以及换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压振冲器外置热交换器的双舱液压油箱,包括润滑油油舱、液压动力单元油舱以及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上分别设置有换热流道一与换热流道二;所述液压动力单元油舱连通有第一流道环路,所述第一流道环路用于连通液压动力单元油舱、动力马达以及换热流道一;所述润滑油油舱连通有第二流道环路,所述第二流道环路用于连通润滑油油舱、轴承室以及换热流道二。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来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将油箱分为润滑油油舱以及液压动力单元油舱,以减少不同流道环路间的相互影响;通过与所述第一流道环路与第二流道环路连通设置的板式换热器,实现了两个油舱内油体的热量交换,换热效率较高。
7.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第一流道环路上还依次连通有油泵一、过滤器一以及单向阀一。
8.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第二流道环路上依次连通有油泵二、过滤器二、单向阀二以及冷却管道。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分别设置在第一流道环路以及第二流道环路上的过滤器一和过滤器二,滤除油体内杂质,减少对油体污染,从而降低因油体的污染而造成对其它油泵体以及马达的磨损,提高动力转化效率并且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10.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冷却管道的一段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上设置有散热器以及散热器马达。
11.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润滑油油舱还连通有第三流道环路,所述第三流道环路上连接有油泵三以及散热器马达。
12.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第三流道环路与第二流道环路在所述散热翅片处连通,所述第三流道环路内油体经第二流道环路与所述换热流道二连通。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与第三流道环路连通的冷却管道,实现对润滑油油舱内油体的外部冷却;经冷却后的油体与所述换热流道二连通,实现与液压动力单元油舱内油体的热量交换。
14.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热交换器为板式换热器。
15.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散热器为散热风扇。
16.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第一流道环路流道内油体压力为20-40mpa;所述第二流道环路流道内油体压力为2-5mpa。
17.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动力马达为振冲器动力马达,所述轴承室为振冲器轴承室。
18.可选的或优选的,所述润滑油油舱(1)和液压动力单元油舱(2)为上下分舱设置或左右分舱设置。
1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压振冲器外置热交换管的双舱液压油箱,通过将油箱分为润滑油油舱以及液压动力单元油舱,以减少不同流道环路间的相互影响;通过与所述第一流道环路与第二流道环路连通设置的板式换热器,实现了两个油舱内油体的热量交换;所述板式换热器结构换热效率高,方便拆卸,且板式换热器种类较多,能够满足实际工作中的多种换热需求。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润滑油油舱;11、第二流道环路;111、油泵二;112、过滤器二;113、单向阀二;12、第三流道环路;121、油泵三;2、液压动力单元油舱;21、第一流道环路;211、油泵一;212、过滤器一;213、单向阀一;3、动力马达;4、轴承室;5、热交换器;51、换热流道一;52、换热流道二;6、冷却管道;61、散热翅片;62、散热器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一】
25.请参阅图1,一种液压振冲器外置热交换器的双舱液压油箱,该油箱内部为设由分舱,具体为上下对称位置分舱或左右对称位置分舱;包括润滑油油舱1、液压动力单元油舱2以及热交换器5;所述分舱结构用于将不同系统独立,在实际工作中以及设备日常维护时应用不同的工作以及维护方法,在出现部分故障时也能够更准确的判断故障位置;所述热交换器5上分别设置有换热流道一51与换热流道二52;
26.本装置中,所述热交换器5为板式换热器,应用板式换热器具有传热系数高、占地面积小、对数平均温差大且末端温差小、容易改变换热面积和流程组合,即对于不同的换热需求,可以任意改变换热流道或者流程以适应不同的换热要求;同时,板式换热器还具有价格低、制作方便等成本优势,标准化程度高并且可以大批量生产;在日后的维修清洗过程
中,只需要将板片卸下进行清洗,十分方便。同时,板式换热器的换热过程同时可以满足本装置将不同油路分离的技术效果,各油路之前不会串通,即便是出现泄漏,管内介质通常是向外排出,不会污染相邻换热管道。
27.所述液压动力单元油舱2连通有第一流道环路21,所述第一流道环路21用于连通液压动力单元油舱2、动力马达3以及换热流道一51;所述液压动力单元油舱2内油体通过第一流道环路21对动力马达3内进行润滑和冷却;所述润滑油油舱1连通有第二流道环路11,所述第二流道环路11用于连通润滑油油舱1、轴承室4以及换热流道二52;所述润滑油油舱1内油体通过第二流道环路11对轴承室4内结构进行润滑和冷却。
28.所述换热流道一51与换热流道二52在实际换热工作中,依靠板式换热器自身结构优势,可以选择并流、逆流或者横流的方式,选择第一流道环路21与第二流道环路11的接入方向。
29.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流道环路21上还依次连通有油泵一211、过滤器一212以及单向阀一213;所述油泵一211为主动力泵,因第一流道环路21以闭式回路为主,运动构件之间配合间隙小,回路中用油量相对较小,对油品清洁度要求较高,因此油压较大,通过该主动力泵将第一流道环路21流道内油体加压至20-40mpa。
30.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流道环路11上依次连通有用于向流道内油体提供压力的油泵二111、用于滤除油体内杂质的过滤器二过滤器二112、用于控制油体单向流动的单向阀二113;所述第二流道环路11内油压通常为2-5mpa。
31.【实施例二】
3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设了外置冷却装置,具体为一种风冷装置,用于提高整体油路的散热效率。
33.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二113的输入端连接有过滤器二112,输出端连接有所述冷却管道6,第二流道环路11内油体经冷却管道6后连通有换热流道二52;所述冷却管道6的一段设置有散热翅片61,所述散热翅片61上设置有散热风扇以及散热器马达62。
34.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润滑油油舱1还连通有第三流道环路12,所述第三流道环路12上连接有油泵三121以及散热器马达62;所述散热器马达62通过所述第三流道环路12内油体进行润滑和冷却。
35.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流道环路12与第二流道环路11在所述散热翅片61处连通,所述第三流道环路12内油体经第二流道环路11与所述换热流道二52连通。
36.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中热交换过程为:润滑油油舱1向外输出有两个出油环路,分别是第二流道环路11与第三流道环路12;第二流道环路11主要为工作环路,经轴承室4以及过滤器112后,流入所述冷却管6内,经过散热风扇冷却后进入板式换热器;第三流道环路12则是润滑油油舱1内油体直接通过散热风扇进行冷却,冷却后连通入板式换热器;液压动力单元油舱2仅有一个出油环路,即第一流道环路21,为一闭合工作环路,经动力马达3以及过滤工作后,连通至板式换热器,因此液压动力单元油舱2内油体温度主要依靠润滑油油舱1内油体进行冷却。
37.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马达3为振冲器动力马达,所述轴承室4为振冲器轴承室。
38.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液压振冲器外置热交换器的双舱液压油箱,但该油体流道环路系统仍可以应用到多种领域的冷却散热工作,仍能够达到较好的散热效
果。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