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医用流体置换导管的制作方法

2022-11-29 19:46: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详细讲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将病变处的流体组织用清洗液或药物置换、提高药物的效果,治疗效果佳的医用流体置换导管


背景技术:

2.我们知道,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指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身体多个部位的静脉均会产生曲张病变,包括:下肢静脉曲张、门脉高压-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痔和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等。目前静脉曲张的治疗以开放手术治疗为主;使用热消融和硬化剂等微创手术方法治疗静脉曲张最近几年才逐步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热消融技术主要包括激光,微波,射频,这些热消融的方式通过破坏血管达到封闭血管的目的,热消融的方式治疗静脉曲张操作复杂,容易损伤正常组织,热消融通过破坏血管达到封闭血管的目的,病变血管内淤滞的血液不能及时排除,淤滞在静脉曲张处的血液容易形成血栓和血栓性静脉炎,治疗效果差。
3.使用硬化剂治疗静脉曲张的方法通常为:向发生静脉曲张病变处的血管内注入硬化剂,硬化剂通常选用鱼肝油酸钠、酚甘油、聚桂醇等药物,将硬化剂注入曲张的静脉处后局部加压包扎,让静脉的血管发生封闭,实现无菌性炎症封闭的作用;现有的硬化剂治疗静脉曲张的方法仅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的患者,且淤滞在静脉曲张处的血液对硬化剂产生稀释的副作用,大大降低硬化剂与血管壁的接触面积,治疗效果差;同样淤滞在静脉曲张处的血液容易形成血栓和血栓性静脉炎,造成附近血管的静脉曲张。
4.在肝囊肿和肾囊肿等囊肿疾病,当囊肿需要治疗时,通常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但抽液后不久囊肿又会增大,需反复抽液;抽液后再向囊肿内注入治疗药物的效果较好,但操作复杂、需要技术高超的专业医师,成功率低;直接向囊肿病变处注射药物,药物靶向性差,治疗周期长、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将静脉曲张处血管内淤滞的血液排出体外、同时注入药物,药物与血管壁充分接触,大大降低血管腔内血栓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概率,治疗效果佳的医用流体置换导管。
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可同时对囊肿病变进行抽液和注射药物,使用药物置换囊肿病变处流体物质,药物靶向性强,治疗效果好,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医用流体置换导管。
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医用流体置换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导管和内导管,内导管外径小于外导管内径,内导管插设在外导管内,外导管前端封闭,外导管前部侧壁上设有进液孔,内导管前端贯穿外导管封闭的前端且敞口,内导管前端的敞口距外导管前部侧壁上的进液孔不小于10mm,外导管后端设有三通接头,内导管后端由三通接头的后端密封引出。
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导管外径0.5-5mm,外导管内径1-10mm,内导管外径为外导管内径的0.3-0.8倍、优选0.5-0.6倍
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导管前端的敞口距外导管前部侧壁上的进液孔为15-30mm。可根据内导管前端的敞口距外导管前部侧壁上的进液孔的距离制成不同型号的医用流体置换导管,如内导管前端的敞口距外导管前部侧壁上的进液孔分别为15mm、20mm、25mm、30mm四个型号,使用时根据具体需要选择。
1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三通接头的第一端与外导管后端相连,内导管后端由三通接头的第二端密封引出,三通接头的第三端上设有接头阀,内导管后端上设有接头阀。
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接头阀为医用三通接头阀。
1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外导管后端设有操作控制管,操作控制管的外径大于外导管的外径,所述的三通接头连接在操作控制管后端上。便于使用过程的拿取和操控,进一步改进,可以在操作控制管上设有操控手柄或握持部件,更利于使用过程中的操控。
1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三通接头的后端部与内导管侧壁间设有密封填充物(密封圈或密封胶)将二者密封。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外导管前端设有连接套管,连接套管内插接有密封延长头,外导管前端经密封延长头封闭,密封延长头上设有前后贯通、与内导管连通的延长通孔。使用时,延长通孔前端替代了内导管前端的敞口,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密封延长头,可改变内导管前端的敞口距外导管前部侧壁上的进液孔的距离,使用简单方便,制备不同尺寸的密封延长头即可满足不同疾病、病情和人员的具体要求。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套管内的内导管前端设有与密封延长头配合的内连接插管,内连接插管插入延长通孔内。提高连接的稳固性。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套管内侧设有至少3个环形的外锁定密封凸起,内连接插管外侧设有至少3个环形的内锁定密封凸起,密封延长头上与外锁定密封凸起和内锁定密封凸起相对处分别设有与其配合的锁定密封凹槽。所述的外锁定密封凸起和内锁定密封凸起的横截面呈后侧面与连接套管轴线垂直的直角三角形;连接稳固、提高密封效果的同时具有止回功能,防止使用过程中密封延长头与连接套管脱离;同一密封延长头,通过与连接套管配合安装是,插入的深度不同,可实现内导管前端的敞口距外导管前部侧壁上的进液孔距离小范围调节。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套管前端部的侧壁上设有限位锁紧环。限位锁紧环为金属环,减小了连接套管前端受理后发生形变的尺寸,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所述的内连接插管的前端伸出连接套管的前端,更便于密封延长头与连接套管、内连接插管间的插接操作。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进液孔前侧外导管前端部与内导管前端部间设有加强连接环,加强连接环上设有前后贯通的透气孔。加强连接环对外导管和内导管间起到加强连接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密封延长头装配后的稳定性,透气孔可以导通气体,便于密封延长头与连接套管、内连接插管间的插接操作。
2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密封延长头由硅胶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弹性,更利于连接和密封。
2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手术通道将外导管和内导管的前端置入病变处,此时外
导管前端位于病变部位的后部,内导管的前端位于病变部位的中部或前部。将注射器与内导管后端相连、抽液器(注射器或负压引流装置)经三通接头与外导管后端相连,抽取病变处的流体的同时,将治疗病变的药物注入病变处,药物与患者身体病变处的流体互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将静脉曲张患者身体的静脉曲张处血管内淤滞的血液排出体外、同时注入药物,药物与血管壁充分接触,大大降低血管腔内血栓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概率,治疗效果佳;治疗肝囊肿、肾囊肿等囊肿疾病时,可对囊肿病变进行抽液的同时注射药物,使用药物置换囊肿病变处流体物质,药物靶向性强,治疗效果好;也可以用于口腔疾病治疗时,对口腔内部的冲洗和流体的清除。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也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也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图3的b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实施例1
27.如图1、图2所示的医用流体置换导管,包括外导管1和内导管2,内导管2外径小于外导管1内径,外导管1内径通常为5-30mm、优选10-20mm,内导管2外径为外导管内径的0.3-0.8倍、优选0.5-0.6倍。内导管2插设在外导管1内,外导管1前端封闭,外导管1前部侧壁上设有进液孔7,从图2中可以看出,外导管侧壁上在其轴向上设有3个进液孔7,进液孔由前至后孔径逐渐变大,更利于内导管输入的液体置换病变处的流体,二者不易混合,提高治疗效果。内导管2前端贯穿外导管封闭的前端且敞口,内导管2前端的敞口距外导管前部侧壁上的进液孔不小于10mm,外导管1后端设有三通接头4,内导管2后端由三通接头4的后端密封引出。所述的三通接头4的第一端与外导管1后端相连,内导管2后端由三通接头4的第二端密封引出,三通接头4的第三端上设有接头阀6,内导管后端上设有接头阀5。接头阀5、6为医用三通接头阀。所述的内导管前端的敞口距外导管前部侧壁上的进液孔为15-30mm;可根据内导管前端的敞口距外导管前部侧壁上的进液孔的距离制成不同型号的医用流体置换导管,如内导管前端的敞口距外导管前部侧壁上的进液孔分别为15mm、20mm、25mm、30mm四个型号,使用时根据具体需要选择。
2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外导管1后端设有操作控制管3,操作控制管3的外径大于外导管1的外径,操作控制,3的内径与外导管的内径相同,所述的三通接头4连接在操作控制管3后端上,便于使用过程的拿取和操控,进一步改进,可以在操作控制管上设有操控手柄或握持部件,更利于使用过程中的操控。所述的三通接头的后端部与内导管侧壁间设有密封填充物(密封圈或密封胶)将二者密封。
29.本实施例使用时,通过手术通道将外导管和内导管的前端部置入病变处,此时外导管上的进液孔7位于病变部位的后部,内导管的前端口位于病变部位的中部或前部。将注射器与内导管后端相连、抽液器(注射器或负压引流装置)经三通接头与外导管后端相连,抽取病变处的流体的同时,将治疗病变的药物注入病变处,药物与患者身体病变处的流体
互换。可根据病变处的不同尺寸选择不同规格的医用流体置换导管,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0.实施例2
31.如图3、图4所示的医用流体置换导管,包括外导管1和内导管2,内导管2外径小于外导管1内径,外导管1内径通常为5-30mm、优选10-20mm,内导管2外径为外导管内径的0.3-0.8倍、优选0.5-0.6倍。内导管2插设在外导管1内,外导管1前部侧壁上设有进液孔7,从图2中可以看出,外导管侧壁上在其轴向上设有3个进液孔7,进液孔由前至后孔径逐渐变大,更利于内导管输入的液体置换病变处的流体,二者不易混合,提高治疗效果。外导管1前端设有连接套管15,连接套管15内插接有密封延长头11,外导管1前端经密封延长头11封闭,密封延长头上设有前后贯通、与内导管连通的延长通孔10;使用时,延长通孔10前端替代了内导管前端的敞口,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密封延长头,可改变内导管前端的敞口距外导管前部侧壁上的进液孔的距离,使用简单方便,制备不同尺寸的密封延长头即可满足不同疾病、病情和人员的具体要求。从图4中可以看出,所述的连接套管15内的内导管2前端设有与密封延长头11配合的内连接插管12,内连接插管12插入延长通孔10内,延长通孔10呈阶梯状,便于插接和密封,内连接插管的设置提高了连接的稳固性。所述的连接套管15内侧设有至少3个环形的外锁定密封凸起14,内连接插管12外侧设有至少3个环形的内锁定密封凸起9,密封延长头11上与外锁定密封凸起14和内锁定密封凸起9相对处分别设有与其配合的锁定密封凹槽。所述的外锁定密封凸起14和内锁定密封凸起9的横截面呈后侧与连接套管轴线垂直的直角三角形;连接稳固、提高密封效果的同时具有止回功能,防止使用过程中密封延长头与连接套管脱离;同一密封延长头,通过与连接套管配合安装是,插入的深度(锁定密封凹槽与外锁定密封凸起配合连接的个数)不同,可实现内导管前端的敞口距外导管前部侧壁上的进液孔距离小范围调节。外导管1前部侧壁上设有进液孔7,从图2中可以看出,外导管侧壁上在其轴向上设有3个进液孔7,进液孔由前至后孔径逐渐变大,更利于内导管输入的液体置换病变处的流体,二者不易混合,提高治疗效果。内导管2前端贯穿外导管封闭的前端且敞口,内导管2前端的敞口距外导管前部侧壁上的进液孔不小于10mm,外导管1后端设有三通接头4,内导管2后端由三通接头4的后端密封引出。所述的三通接头4的第一端与外导管1后端相连,内导管2后端由三通接头4的第二端密封引出,三通接头4的第三端上设有接头阀6,内导管后端上设有接头阀5。接头阀5、6为医用三通接头阀。所述的内导管前端的敞口距外导管前部侧壁上的进液孔为15-30mm;可根据需要选着不同尺寸的密封延长头与连接套管和内连接插管配合,实现内导管前端的敞口距外导管前部侧壁上的进液孔距离的调节。
3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套管前端部的侧壁上设有限位锁紧环13;限位锁紧环13为金属环,减小了连接套管前端受理后发生形变的尺寸,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所述的内连接插管的前端伸出连接套管的前端,更便于密封延长头与连接套管、内连接插管间的插接操作。所述的进液孔前侧外导管前端部与内导管前端部间设有加强连接环16,加强连接环16上设有前后贯通的透气孔8。加强连接环16对外导管和内导管间起到加强连接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密封延长头装配后的稳定性,透气孔8可以导通气体,便于密封延长头与连接套管、内连接插管间的插接操作。所述的密封延长头由硅胶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弹性,更利于连接和密封。
33.本实施例使用时,通过对患者的检测来确定患病部位的尺寸,选择合适尺寸的密封延长头来调节内导管前端的敞口距外导管前部侧壁上的进液孔的距离,使其与患病部分尺寸相匹配。然后通过手术通道将外导管和内导管的前端置入病变处,此时外导管上的进液孔位于病变部位的后部,内导管的前端口位于病变部位的中部或前部。将注射器与内导管后端相连、抽液器(注射器或负压引流装置)经三通接头与外导管后端相连,抽取病变处的流体的同时,将治疗病变的药物注入病变处,药物与患者身体病变处的流体互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将静脉曲张患者身体的静脉曲张处血管内淤滞的血液排出体外、同时注入药物,药物与血管壁充分接触,大大降低血管腔内血栓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概率,治疗效果佳;治疗肝囊肿、肾囊肿等囊肿疾病时,可对囊肿病变进行抽液的同时注射药物,使用药物置换囊肿病变处流体物质,药物靶向性强,治疗效果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