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工程勘察用土壤样品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29 19:40: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勘察取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程勘察用土壤样品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公路施工中存在填方段,在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对用于填方的土进行取土样用于试验,试验结果合格后才可以用于填方,采样泥土收集分类装置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它的发展给地质检测和勘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工地,通常使用最为简单的容器用于收集取样的样品,但不便于重复利用,部分收集装置通过在箱体内设置不同的单元便于样品的分类,但使用时,由于需要对样品进行运输,用于放置样品的单元容易损坏,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程勘察用土壤样品收集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工程勘察用土壤样品收集装置,包括主体和收纳容器,所述主体为适配有盖板的箱体结构,所述主体的内部开设有若干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的内部可拆卸设置有收纳容器,所述收纳腔的内壁与所述收纳容器之间设置有保护组件;
6.所述保护组件包括弹性件、缓冲垫和防撞条,所述收纳腔侧壁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所述弹性件,对称设置的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收纳容器的侧壁顶部弹性接触,所述收纳腔的侧壁底部设置有所述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用于使所述收纳容器的侧壁底部形成包裹,所述收纳腔的底部内铺设有所述防撞条,所述防撞条的中部向上凸起呈拱形设置。
7.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和夹具,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收纳腔的侧壁弹性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夹具的外壁弹性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夹具的截面呈半圆环形设置,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夹具的中部形成圆形空腔。
9.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垫呈空心的圆柱体设置,所述缓冲垫的外壁与所述收纳腔的外壁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收纳腔的底部铺设有若干所述防撞条,若干所述防撞条均匀间隔排布。
11.进一步的,所述主体设置在移动平台上。
12.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平台上还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与所述主体之间。
13.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平台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通过将收纳装置设置在移动平台上,便于其运输,避免了人工对样品的搬运,在收纳装置内部开设的收纳腔内设置保护组件,通过设置弹性件对收纳容器的顶部形成夹持,
通过设置缓冲垫对容器的侧壁形成包裹,在收纳腔的内部设置防撞条,通过其拱形的凸起应对纵向的震动,从而对收纳容器提供全方位的保护,避免其破碎导致样品散落,收纳容器清洗后可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16.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示意图;
17.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腔示意图;
18.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组件示意图;
19.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容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逆时针”、“顺时针”“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实施例:
24.一种工程勘察用土壤样品收集装置,包括主体1和收纳容器2,主体1为适配有盖板的箱体结构,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若干收纳腔11,收纳腔11的内部可拆卸设置有收纳容器2,收纳腔11的内壁与收纳容器2之间设置有保护组件3;
25.如图1-4所示,具体实施时,通过收纳容器2用于装载土的样品,收纳容器2为带有软木塞的玻璃器皿,由于收纳容器2在盖装后形成密闭空间,保证了内部样品的含水率在经过运输后基本不变,主体1为带有箱盖的箱体结构,其内部开设有多个收纳腔11用于放置收纳容器2,相邻的两个收纳腔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隔,在使用时,将样品容器2及其放置的收纳腔11顶部分别粘贴样品标签,便于分别取样的地点,避免造成混淆,收纳腔11的内部设置保护组件3,避免玻璃制成的样品容器2在运输的途中出现破裂;
26.保护组件3包括弹性件31、缓冲垫32和防撞条33,收纳腔11侧壁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弹性件31,对称设置的弹性件31与收纳容器2的侧壁顶部弹性接触,收纳腔11的侧壁底部设置有缓冲垫32,缓冲垫32用于使收纳容器2的侧壁底部形成包裹,收纳腔11的底部内铺设有防撞条33,防撞条33的中部向上凸起呈拱形设置。
27.如图3所示,具体实施时,弹性件31包括弹簧311和夹具312,弹簧311的一端与收纳腔11的侧壁弹性连接,弹簧311的另一端与夹具312的外壁弹性连接,夹具312的截面呈半圆环形设置,对称设置的两个夹具312的中部形成圆形空腔,在使用时,通过弹簧311使夹具312的内壁夹持在收纳容器2的外部,收纳容器2的顶部被弹性固定,缓冲垫32呈空心的圆柱
体设置,缓冲垫32的外壁与收纳腔11的外壁固定连接,收纳容器2的外壁底部被缓冲垫32包括从而形成良好的保护,具体实施时,缓冲垫32可以为具有弹性的泡沫或气囊,收纳腔11的底部铺设有若干防撞条33,若干防撞条33均匀间隔排布,防撞条33中部向上的凸起与收纳收齐2的底部端面接触,从而形成弹性支撑,当主体1的箱盖盖好使,可以对收纳容器2形成更全面的保护。
28.优选的,如图1-2所示,主体1设置在移动平台5上,方便样品的转运,避免了人工的搬运,移动平台5上还设置有升降机构4,升降机构4设置于移动平台5与主体1之间,通过设置升降机构4,便于取样人员向主体的内部放置和拿取收纳容器2。
29.进一步的,移动平台5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51,凹槽51的内部用于防止取样用的工具,便于整理和收纳。
3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地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工程勘察用土壤样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和收纳容器(2),所述主体(1)为适配有盖板的箱体结构,所述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若干收纳腔(11),所述收纳腔(11)的内部可拆卸设置有收纳容器(2),所述收纳腔(11)的内壁与所述收纳容器(2)之间设置有保护组件(3);所述保护组件(3)包括弹性件(31)、缓冲垫(32)和防撞条(33),所述收纳腔(11)侧壁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所述弹性件(31),对称设置的所述弹性件(31)与所述收纳容器(2)的侧壁顶部弹性接触,所述收纳腔(11)的侧壁底部设置有所述缓冲垫(32),所述缓冲垫(32)用于使所述收纳容器(2)的侧壁底部形成包裹,所述收纳腔(11)的底部内铺设有所述防撞条(33),所述防撞条(33)的中部向上凸起呈拱形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勘察用土壤样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1)包括弹簧(311)和夹具(312),所述弹簧(311)的一端与所述收纳腔(11)的侧壁弹性连接,所述弹簧(311)的另一端与所述夹具(312)的外壁弹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勘察用土壤样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312)的截面呈半圆环形设置,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夹具(312)的中部形成圆形空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勘察用土壤样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32)呈空心的圆柱体设置,所述缓冲垫(32)的外壁与所述收纳腔(11)的外壁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勘察用土壤样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腔(11)的底部铺设有若干所述防撞条(33),若干所述防撞条(33)均匀间隔排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勘察用土壤样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设置在移动平台(5)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工程勘察用土壤样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5)上还设置有升降机构(4),所述升降机构(4)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5)与所述主体(1)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工程勘察用土壤样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5)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5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程勘察用土壤样品收集装置,包括主体和收纳容器,所述主体为适配有盖板的箱体结构,所述主体的内部开设有若干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的内部可拆卸设置有收纳容器,所述收纳腔的内壁与所述收纳容器之间设置有保护组件;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收纳装置设置在移动平台上,便于其运输,避免了人工对样品的搬运,在收纳装置内部开设的收纳腔内设置保护组件,通过设置弹性件对收纳容器的顶部形成夹持,通过设置缓冲垫对容器的侧壁形成包裹,在收纳腔的内部设置防撞条,通过其拱形的凸起应对纵向的震动,从而对收纳容器提供全方位的保护,避免其破碎导致样品散落,收纳容器清洗后可重复利用。器清洗后可重复利用。器清洗后可重复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 唐波 江万海 王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戎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4
技术公布日:2022/11/2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