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药液自动抽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29 19:19: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药液自动抽吸装置。


背景技术:

2.药物临床试验是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的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发现试验药物的临床、药理和/或其他药效学方面的作用、不良反应和/或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在药物临床试验进行药物试验时,根据受试者公斤体重配药,需要从生理盐水容器内抽取不等液体进行配药,目前为人工手工抽取,在高精度获取药液时,需要消耗大量时间。而且在配置药液时,需要多次几次溶解冲洗安瓿内的药液,同时需要反复抽吸,以及需要频繁更换注射器及针头,容易降低配药的准确性,而且容易导致药液受到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药液自动抽吸装置,能够提高药物试验的效率及提高配药的精度。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药液自动抽吸装置,包括储液瓶、收集瓶、药液瓶及控制器,所述储液瓶通过第一导管与所述收集瓶导通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管内设有抽液泵,以使所述储液瓶内的液体能够抽至所述收集瓶内;
7.所述收集瓶设有超声波液位传感器,所述超声波液位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收集瓶的液面高度,且所述超声波液位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及所述抽液泵电连接;
8.所述药液瓶通过第二导管与所述收集瓶导通连接,所述第二导管两端分别设置非接触式输送泵;所述第二导管中部设有若干支管路,若干所述支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二导管导通连接,每一所述支管路的两端分别设有开关阀,所述开关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瓶设有第一瓶口,所述第一瓶口螺纹设置有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固定穿设有取液管,所述取液管一端位于所述储液瓶内的底部,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盖体并与所述第一导管导通连接;
10.所述收集瓶设有第二瓶口,所述第二瓶口螺纹设置有第二盖体,所述超声波液位传感器与所述第二盖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盖体固定穿设有排液管及第一药液管,所述排液管一端位于所述收集瓶内,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盖体并与所述第一导管远离所述储液瓶的一端导通连接,所述第一药液管一端位于所述收集瓶内,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盖体并与所述第二导管导通连接;
11.所述药液瓶设有第三瓶口,所述第三瓶口设有瓶塞,所述瓶塞固定穿设有第二药液管,所述第二药液管一端位于所述药液瓶内的底部,另一端穿出所述瓶塞并与所述第二导管远离所述收集瓶的一端导通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瓶塞包括固定盖及塞体,所述固定盖一端设有凸轴承,所述凸轴承
一端与所述固定盖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塞体固定连接,所述塞体设有预留孔,所述第二药液管固定穿设于所述固定盖,且所述第二药液管经过所述预留孔穿入所述药液瓶内;
13.所述药液瓶底部设有摇匀机构,所述摇匀机构包括固定壳、驱动壳及驱动电机,
14.所述固定壳凹设有放置腔,所述驱动壳位于所述放置腔内,且所述驱动壳一端通过支撑轴承与所述固定壳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驱动壳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壳转动连接;
15.所述驱动壳凹设夹持腔,所述夹持腔均布有若干夹持件,所述夹持件一端通过弹性伸缩杆与所述驱动壳内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能够对所述药液瓶的外壁进行夹持;
16.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齿轮组与所述连接轴传动连接,且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所述驱动壳转动,以对所述夹持腔内所述药液瓶的药液进行摇匀。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药液管位于所述药液瓶内底部的一端设有吸液缺口。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体外壁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触发按钮,且所述触发按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收集瓶的外壁固定套设有抵接环,所述第二盖体拧紧在所述收集瓶上时,所述触发按钮与所述抵接环抵接,以使所述触发按钮触发。
19.进一步地,所述开关阀包括壳体、电动伸缩杆及阻断触头,所述壳体套设在所述支管路外,所述电动伸缩杆与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部朝向所述支管路并与所述阻断触头固定连接,以使所述阻断触头能够压夹阻断所述支管路;所述电动伸缩杆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内壁与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盖设在所述下壳体上,且所述上壳体两侧外壁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有把手螺丝,所述把手螺丝穿设于所述连接件并与螺纹嵌入所述下壳体侧壁。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1.储液瓶用于生理盐水的存储,药液瓶为安瓿,并用于试验药物的存储;在抽液泵的作用下,能够将储液瓶内的液体能够抽至收集瓶内,同时在收集瓶内的液体到达预设高度后,超声波液位传感器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抽液泵停止,以使收集瓶快速获得准确的液体量。本实用新型中支管路设置有三个,通过关闭靠近药液瓶一端的开关阀,然后启动靠近收集瓶的非接触式输送泵,使得收集瓶内的液体暂存在支管路中;关闭靠近收集瓶一端的开关阀,打开其中一支管路中靠近药液瓶一端的开关阀,并启动靠近药液瓶的非接触式输送泵,使得该支管路内的液体进入药液瓶,在该支管路的液体与药液混合后,打开该支管路两端的开关阀,使得药液瓶内的药液全部进入至收集瓶内,其余两支管路内的液体可分别对药液瓶内残余的药液进行混合,以实现将药液瓶内的药液进行充分获取,提高配药的精度。
23.2.由于塞体与固定盖为转动连接,第二药液管与固定盖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连接轴带动驱动壳转动,使得被夹持件夹持在放置腔内的药液瓶随之转动,而药液瓶的转动在支管路内暂存的液体进入药液瓶后开始进行,以实现药液瓶内药物的充分混合。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药液自动抽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药液自动抽吸装置的储液瓶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药液自动抽吸装置的收集瓶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药液自动抽吸装置的药液瓶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药液自动抽吸装置的摇匀机构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药液自动抽吸装置的驱动壳结构示意图。
30.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药液自动抽吸装置的开关阀结构示意图。
31.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药液自动抽吸装置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储液瓶,11-第一盖体,111-取液管,2-收集瓶,201-超声波液位传感器,21-第二盖体,211-排液管,212-第一药液管,3-药液瓶,301-固定盖,302-塞体,303-凸轴承,304-预留孔,31-瓶塞,311-第二药液管,312-吸液缺口,32-固定壳,320-放置腔,321-驱动壳,322-驱动电机,323-支撑轴承,324-连接轴,325-夹持腔,326-第一伞形齿轮,327-第二伞形齿轮,33-夹持件,331-弹性伸缩杆,4-控制器,41-控制盒,42-控制按钮,43-显示屏,5-抽液泵,501-非接触式输送泵,51-第一导管,52-第二导管,521-支管路,531-第一支管路,532-第二支管路,533-第三支管路,54-开关阀,541-1#开关阀,542-2#开关阀,543-2#开关阀,543
‑‑
3#开关阀,534-4#开关阀,535-5#开关阀,536-6#开关阀,6-触发按钮,61-抵接环,7-壳体,701-上壳体,702-下壳体,703-连接件,704-把手螺丝,71-电动伸缩杆,72-阻断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6.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8,本实施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药液自动抽吸装置,包括储液瓶1、收集瓶2、药液瓶3及控制器4,储液瓶1通过第一导管51与收集瓶2导通连接,且第一导管51内设有抽液泵5,以使储液瓶1内的液体能够抽至收集瓶2内。
37.收集瓶2设有超声波液位传感器201,超声波液位传感器201用于获取收集瓶2的液面高度,且超声波液位传感器201分别与控制器4及抽液泵5电连接。
38.储液瓶1用于生理盐水的存储,药液瓶3为安瓿,并用于试验药物的存储;在抽液泵5的作用下,能够将储液瓶1内的液体能够抽至收集瓶2内,同时在收集瓶2内的液体到达预设高度后,超声波液位传感器201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4,控制器4控制抽液泵5停止,以使收集瓶2快速获得准确的液体量。
39.药液瓶3通过第二导管52与收集瓶2导通连接,第二导管52两端分别设置非接触式输送泵501。第二导管52中部设有若干支管路521,若干支管路521分别与第二导管52导通连接,每一支管路521的两端分别设有开关阀54,开关阀54分别与控制器4电连接。本实施例的非接触式输送泵501可以为蠕动泵。
40.本实施例中支管路521设置有三个,分别为第一支管路531、第二支管路532、第三支管路533。第一支管路531靠近收集瓶2一端的开关阀54为1#开关阀541,靠近药液瓶3一端的开关阀54为2#开关阀542。第二支管路532靠近收集瓶2一端的开关阀54为3#开关阀543,靠近药液瓶3一端的开关阀54为4#开关阀544。第三支管路533靠近收集瓶2一端的开关阀54为1#开关阀541,靠近药液瓶3一端的开关阀54为6#开关阀546。
41.通过关闭2#开关阀542、4#开关阀544、6#开关阀546,然后启动靠近收集瓶2的非接触式输送泵501,使得收集瓶2内的液体暂存在第一支管路531、第二支管路532、第三支管路533中。
42.关闭全部开关阀54,然后打开2#开关阀542,通过启动靠近药液瓶3的非接触式输送泵501,第一支管路531内的液体能够进入药液瓶3内,药液瓶3经过混合后,打开1#开关阀541,启动两非接触式输送泵501,使得药液瓶3内的混合液通过第一支管路531进入至收集瓶2内。
43.关闭全部开关阀54,打开4#开关阀544,通过启动靠近药液瓶3的非接触式输送泵501,第二支管路532内的液体能够进入药液瓶3内,在药液瓶3残留的药液与液体再次进行混合后,打开3#开关阀543,启动两非接触式输送泵501,使得药液瓶3内的混合液通过第二支管路532进入至收集瓶2内。
44.关闭全部开关阀54,打开6#开关阀546,通过启动靠近药液瓶3的非接触式输送泵501,第三支管路533内的液体能够进入药液瓶3内,在药液瓶3残留的药液与液体再次进行混合后,打开5#开关阀545,启动两非接触式输送泵501,使得药液瓶3内的混合液通过第三支管路533进入至收集瓶2内。
45.通过对药液瓶3进行两次混合,能够将药液瓶3内的药液进行充分获取,提高配药的精度,本实施例的控制器4能够控制各个开关阀54的开关以及控制两非接触式输送泵501的抽吸,以自动完成药液瓶3内药液的充分获取。
46.如图7所示,开关阀54包括壳体7、电动伸缩杆71及阻断触头72,壳体7套设在支管路521外,电动伸缩杆71与壳体7内壁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71的伸缩部朝向支管路521并与阻断触头72固定连接,以使阻断触头72能够压夹阻断支管路521;电动伸缩杆71与控制器4电连接。
47.通过控制电动伸缩杆71的伸长,能够使阻断触头72将支管路521压下,以对支管路521进行阻断,实现了控制开关阀54的关闭。通过控制电动伸缩杆71的缩短,阻断触头72离开支管路521,支管路521恢复原来的状态,使得支管路521导通,实现了控制开关阀54的打开。
48.如图8所示,壳体7包括上壳体701及下壳体702,上壳体701的内壁与电动伸缩杆71固定连接,上壳体701盖设在下壳体702上,且上壳体701两侧外壁设有连接件703,连接件703设有把手螺丝704,把手螺丝704穿设于连接件703并与螺纹嵌入下壳体702侧壁。
49.通过拧出把手螺丝704,能够将上壳体701及下壳体702进行分离,以使支管路521能够设置在壳体7,下壳体702设有螺纹孔,以使把手螺丝704能够与下壳体702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阻断触头72能够将支管路521压在下壳体702上。
50.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储液瓶1设有第一瓶口,第一瓶口螺纹设置有第一盖体11,第一盖体11固定穿设有取液管111,取液管111一端位于储液瓶1内的底部,另一端穿出第一盖体11并与第一导管51导通连接。
51.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收集瓶2设有第二瓶口,第二瓶口螺纹设置有第二盖体21,超声波液位传感器201与第二盖体21固定连接,第二盖体21固定穿设有排液管211及第一药液管212,排液管211一端位于收集瓶2内,另一端穿出第二盖体21并与第一导管51远离储液瓶1的一端导通连接,第一药液管212一端位于收集瓶2内,另一端穿出第二盖体21并与第二导管52导通连接。
52.本实施例的第二盖体21外壁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触发按钮6,且触发按钮6与控制器4电连接;收集瓶2的外壁固定套设有抵接环61,第二盖体21拧紧在收集瓶2上时,触发按钮6与抵接环61抵接,以使触发按钮6触发。当触发按钮6与抵接环61抵接,证明第二盖体21完全盖设在第二盖体21上,防止因第二盖体21没有准确盖设在收集瓶2而导致超声波液位传感器201出现测量误差,优先地可以在收集瓶2设置刻度条,以快速判断收集瓶2内的液体是否为所需的体积。
53.本实施例的第二药液管311位于药液瓶3内底部的一端设有吸液缺口312。在吸液缺口312的作用下,能够对药液瓶3的药液进行充分吸取。
54.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药液瓶3设有第三瓶口,第三瓶口设有瓶塞31,瓶塞31固定穿设有第二药液管311,第二药液管311一端位于药液瓶3内的底部,另一端穿出瓶塞31并与第二导管52远离收集瓶2的一端导通连接。
55.第一导管51与取液管111及排液管211为可拆卸连接,且第一导管51分别套设在取液管111及排液管211外。第二导管52与第一药液管212及第二药液管311为可拆卸连接,且第二导管52分别套设在第一药液管212及第二药液管311外。
56.如图4所示,瓶塞31包括固定盖301及塞体302,固定盖301一端设有凸轴承303,凸轴承303一端与固定盖30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塞体302固定连接,塞体302设有预留孔304,第二药液管311固定穿设于固定盖301,且第二药液管311经过预留孔304穿入药液瓶3内。
57.如图5和图6所示,药液瓶3底部设有摇匀机构,摇匀机构包括固定壳32、驱动壳321及驱动电机322。
58.固定壳32凹设有放置腔320,驱动壳321位于放置腔320内,且驱动壳321一端通过支撑轴承323与固定壳32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轴324,连接轴324远离驱动壳321的一端与固定壳32转动连接。
59.驱动壳321凹设夹持腔325,夹持腔325均布有若干夹持件33,夹持件33一端通过弹性伸缩杆331与驱动壳321内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能够对药液瓶3的外壁进行夹持。夹持件33为橡胶材质,以防止药液瓶3滑动,弹性伸缩杆331为两段式嵌套结构的伸缩杆,且弹性伸
缩杆331通过弹簧进行伸缩。在弹性伸缩杆331的弹力作用下,夹持腔325能够对药液瓶3的外壁进行夹持,确保药液瓶3能够固定在夹持腔325内,本实施例的夹持件33设有四个,以对药液瓶3的四周进行夹持固定。
60.驱动电机322通过齿轮组与连接轴324传动连接,且驱动电机322与控制器4电连接,驱动电机322通过驱动驱动壳321转动,以对夹持腔325内药液瓶3的药液进行摇匀。本实施例的齿轮组为第一伞型齿轮326及第二伞型齿轮327,第一伞型齿轮326固定套设在连接轴324上,第二伞型齿轮327与驱动电机322的驱动轴传动连接,且第一伞型齿轮326及第二伞型齿轮327相互啮合,以实现驱动电机322驱动连接轴324转动。
61.在驱动电机322的作用下,连接轴324带动驱动壳321转动,使得被夹持件33夹持在放置腔320内的药液瓶3随之转动,而药液瓶3的转动在支管路521内暂存的液体进入药液瓶3后开始进行,以实现药液瓶3内药物的充分混合。由于塞体302与固定盖301为转动连接,第二药液管311与固定盖301固定连接,使得药液瓶3在转动时,第二药液管311及第二导管52不会受到影响。
62.本实施例设有控制盒41,控制盒41设有控制按钮42及显示屏43,以实现对药液进行抽吸的参数进行设定。
63.在使用本实施例的药液自动抽吸装置时,启动抽液泵5,储液瓶1内的液体能够抽至收集瓶2内,同时在收集瓶2内的液体到达预设高度后,超声波液位传感器201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4,控制器4控制抽液泵5停止,以使收集瓶2快速获得准确的液体量。
64.控制器4关闭2#开关阀542、4#开关阀544、6#开关阀546,然后控制器4启动靠近收集瓶2的非接触式输送泵501,使得收集瓶2内的液体暂存在第一支管路531、第二支管路532、第三支管路533中。
65.关闭所有开关阀54,然后打开2#开关阀542,控制器4通过启动靠近药液瓶3的非接触式输送泵501,第一支管路531内的液体能够进入药液瓶3内,控制器4控制驱动电机322启动,以对药液瓶3内的药液进行转动混合,经过预设混合时间后,控制器4控制驱动电机322关闭,然后打开1#开关阀541,启动两非接触式输送泵501,使得药液瓶3内的混合液进入至收集瓶2内。
66.关闭所有开关阀54,然后打开4#开关阀544,通过启动靠近药液瓶3的非接触式输送泵501,第二支管路532内的液体能够进入药液瓶3内,控制器4控制驱动电机322启动,以对药液瓶3内的药液进行转动混合,经过预设混合时间后,药液瓶3残留的药液与液体再次得到混合,控制器4控制驱动电机322关闭,然后在打开3#开关阀543,启动两非接触式输送泵501,使得药液瓶3内的混合液进入至收集瓶2内。
67.关闭所有开关阀54,然后打开6#开关阀546,通过启动靠近药液瓶3的非接触式输送泵501,第三支管路533内的液体能够进入药液瓶3内,控制器4控制驱动电机322启动,以对药液瓶3内的药液进行转动混合,经过预设混合时间后,药液瓶3残留的药液与液体再次得到混合,控制器4控制驱动电机322关闭,然后打开5#开关阀545,启动两非接触式输送泵501,使得药液瓶3内的混合液进入至收集瓶2内。最终在收集瓶2获得配备完成的药液。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