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移动式多工况应急排水装备的制作方法

2022-11-28 14:26: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应急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多工况应急排水装备。


背景技术:

2.作为抢险救援车辆中用于执行排水作业的主要装备,排水抢险车可用于排除公路隧道、立交桥及下穿桥积水,进行城市内涝救援,也可用于执行农田水渠灌水等抗旱调水作业,并且随着抢险救援车辆技术的发展,排水抢险车也出现了多种形式,所搭载的救援设备也越来越齐全。
3.常见的排水抢险车包括汽车底盘以及安装于汽车底盘上的车体,车体内设有用于进行排水作业的潜水泵、与潜水泵的出水端连接的用于输送排水的水带、用于收放水带的水带收卷装置以及用于安装潜水泵的水泵安装机构;该装置提高了作业效率,并且避免了操作人员在排水作业点进行操作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4.但是上述抢险车存在如下问题:1、车体是固定在汽车底盘上的,当遇到情况复杂、地形较差的环境时,需要调整水带、收卷装置等装置的位置,一般这种情况是通过调转排水抢险车的方向来实现适应复杂的工况,这无疑对驾驶员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考验,此外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2、各类设备是简单的将水泵、水带、发电机、排水管等放置在车上,各抽排水装备比较分散,从而导致铺设水带进度缓慢、整套排水设备连接用时过长,拖慢排水速度,而且后期进行回收整纳时,也存在费时费力的情况;3、需要人工引导水泵到达预定地点,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因为对地形的不熟悉导致意外情况发生,操作安全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式多工况应急排水装备,其操作便捷、作业效率高且安全性也较高。
6.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动式多工况应急排水装备,包括车体,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通过集成式转盘机构能周向转动连接在所述车体上;安全护栏,布设在所述基板的四周;液压卷盘机构,设置在所述车体上,包括安装架和卷盘,所述安装架连接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卷盘用于供水带缠绕,且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卷盘内设置有一端开口的排水腔,所述卷盘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排水腔相连通的接管;水泵,放置在所述车体上,用于与水带相连接,以进行排水;卷扬机,固定在所述车体上,所述卷扬机上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末端连接有吊钩;液压吊臂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用于引导所述钢丝绳和水带到达指定位置。
7.优选地,所述集成式转盘机构包括
外齿式回转轴承,设置在车体与所述基板之间,其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固定在车体上,所述外圈的上表面与所述基板的下表面相固定,所述外圈还套设在所述内圈上,且所述内圈以及所述外圈接触面之间设有滚体转动槽,所述滚体转动槽内嵌设有滚珠,所述外圈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齿轮;驱动组件,安装在车体上,用于驱动所述外齿轮转动;多个支撑轮组件,周向均匀固定在所述基板的下端,每个所述支撑轮组件的轮面与车体相接触。
8.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一齿条、第二液压缸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液压缸固定在车体上,所述第一齿条固定在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杆体上,且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外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液压缸固定在车体上,且所述第二液压缸与所述第一液压缸位于所述外齿式回转轴承的两侧,所述第二齿条固定在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杆体上,且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外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一齿条平行分布,且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一齿条运动方向相反。
9.优选地,所述车体上开设有一圆周分布的导向槽,每个所述支撑轮组件包括安装板、安装座和滑轮,所述安装板连接在所述基板的下端,所述安装座轴接在所述安装板的下端,所述滑轮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座内,所述滑轮嵌设在所述导向槽内。
10.优选地,所述安装架包括间隔分布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之间通过多根连接杆相固定,所述卷盘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之间,所述第一支座上设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的一端与所述排水腔的开口相连通,所述旋转接头的另一端用于与排水管相连接,所述第一支座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卷盘转动的液压驱动机构。
11.优选地,所述液压驱动机构包括液压马达,所述卷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座上,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座上,所述开口开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液压马达固定在所述第一支座上,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支座上还螺接有限定螺栓,所述限定螺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相接触。
12.优选地,所述基板上设置有一用于驱动所述安装架左右位移的驱动液压缸,所述驱动液压缸的缸体活动连接在所述基板上,所述驱动液压缸的杆体铰接在第二支座上,所述基板和所述安装架之间还设有导向机构。
13.优选地,所述液压吊臂升降机构包括基座,固定在所述基板上;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基座上,且与所述基座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连接臂之间弯曲程度的第一调节缸,所述第一连接臂上还设置有第一滑轮;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一连接臂之间弯曲程度的第二调节缸,所述第二连接臂上还设置有第二滑轮;引导臂,所述引导臂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连接臂上,且与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引导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弯曲程度的第三调节缸,所述引导臂上
还设置有第三滑轮,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轮和所述第三滑轮的轮面之间形成供水带移动的传输通道;挂钩,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和所述引导臂内,用于供线路布设。
14.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臂包括两块间隔设置的第一弯曲板和固定在两块所述第一弯曲板之间的第一底板,两块所述第一弯曲板分别铰接在所述基座的上部,所述第一调节缸的缸体铰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调节缸的杆体通过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一底板的底部相铰接;所述第一滑轮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滑轮分别可转动连接在两块所述第一弯曲板之间,且所述第一滑轮上设置有第一嵌槽和两个第一走线槽,两个所述第一走线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嵌槽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臂包括两块间隔设置的第二弯曲板和固定在两块所述第二弯曲板之间的第二底板,两块所述第二弯曲板分别铰接在对应所述第一弯曲板的外侧,所述第二调节缸的缸体铰接在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二调节缸的杆体通过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第二底板的底部相铰接;所述第二滑轮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滑轮分别可转动连接在两块所述第二弯曲板之间,且所述第二滑轮上设置有第二嵌槽和两个第二走线槽,两个所述第二走线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嵌槽的两侧。
15.优选地,所述引导臂包括两块间隔设置的第三弯曲板和固定在两块所述第三弯曲板之间的第三底板,两块所述第三弯曲板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对应所述第二弯曲板的外侧,两块所述第三弯曲板的另一端之间形成一避让空间,所述第三调节缸的缸体铰接在所述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三调节缸的杆体通过第三连接头与所述第三底板的底部相铰接;所述第三滑轮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滑轮分别可转动连接在两块所述第三弯曲板之间,且所述第三滑轮上设置有第三嵌槽和两个第三走线槽,两个所述第三走线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嵌槽的两侧。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安全护栏布设在基板四周,能避免被随意攀爬,并且在安全护栏上张贴有警示条,以起到警示作用;液压卷盘机构一方面起到收纳水带的作用,另一方面被抽上来的水由接管进入到排水腔后,再由排水腔排向其他地方;水泵采用潜水泵的形式,其用于抽取积水区域的水;卷扬机的设置用于缠绕钢丝绳,以便于带动水泵升降,还防止了采用水管直接牵拉水泵造成水管损坏;水带用于排水,其和钢丝绳铺设在液压吊臂升降机构上,在液压吊臂升降机构作用下能够到达指定位置;本发明操作便捷、作业效率高且安全性也较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车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集成式转盘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中支撑轮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液压卷盘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中安装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中卷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中液压吊臂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中液压吊臂升降机构的主视图;图11为本发明中引导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中第三滑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19.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移动式多工况应急排水装备,包括车体1,还包括基板2,基板2通过集成式转盘机构3能周向转动连接在车体1上;安全护栏11,布设在基板2的四周;液压卷盘机构4,设置在车体1上,包括安装架41和卷盘42,安装架41连接在基板2上,卷盘42用于供水带缠绕,且可转动连接在安装架41上,卷盘42内设置有一端开口的排水腔421,卷盘42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与排水腔421相连通的接管422;水泵5,放置在车体1上,用于与水带相连接,以进行排水;卷扬机6,固定在车体1上,卷扬机6上缠绕有钢丝绳61,钢丝绳61的末端连接有吊钩62;液压吊臂升降机构7,设置在车体1上,用于引导钢丝绳61和水带到达指定位置。
20.本实施例中,集成式转盘机构3包括外齿式回转轴承31,设置在车体1与基板2之间,其包括内圈311和外圈312,内圈311固定在车体1上,外圈312的上表面与基板2的下表面相固定,外圈312还套设在内圈311上,且内圈311以及外圈312接触面之间设有滚体转动槽,滚体转动槽内嵌设有滚珠,外圈31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齿轮;驱动组件32,安装在车体1上,用于驱动外齿轮转动;多个支撑轮组件33,周向均匀固定在基板2的下端,每个支撑轮组件33的轮面与车体1相接触。
21.本结构中,外齿式回转轴承31能同时承受较大的轴向负荷、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等综合载荷,且集支承、旋转、传动、固定为一体,便于根据现场工况,对基板2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整个设备灵活性更高;驱动组件32的设置能够驱动外齿轮转动,由此最终带动基板2进行转动,以便调整抢险设备的位置;多个支撑轮组件33的设置既对基板2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基板2的载荷能力得到提高,又能辅助基板2转动,由此使得排水抢险车更加灵活。
22.实施例二:如图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驱动组件32包括第一液压缸321、第一齿条322、第二液压缸323和第二齿条324,第一液压缸321固定在车体1上,第一齿条322固定在第一液压缸321的杆体上,且第一齿条322与外齿313轮相啮合,第二液压缸323固定在车体1上,且第二液压缸323与第一液压缸321位于外齿式回转轴承31的两侧,第二齿条324固定在第二液压缸323的杆体上,且第二齿条324与外齿轮313相啮合,第二齿条324与第一齿条322平行分布,且第二齿条324与第一齿条322运动方向相反。
23.该结构中,驱动组件32采用第一液压缸321驱动的形式,控制平稳,且能可以承受较大的载荷,第一液压缸321的缸体固定在车体1上,第一齿条322与外齿轮313相啮合,且第一齿条322受第一液压缸321控制,当第一液压缸321的杆体缩回时,第一齿条322带动外齿轮逆时针转动,而当第一液压缸321的杆体伸出时,第一齿条322带动外齿轮顺时针转动,从而在车体1不转动的情况下实现了基板2角度调节的目的,使抢险更加灵活。
24.为了使本驱动更为稳定,采用第一液压缸321和第二液压缸323配合使用,一方面动力输出更为平稳,反应也较为及时,能驱动基板2更为稳定进行转动,另一方面能减少第一齿条322和第二齿条324的磨损,延长两者的使用寿命;其中第二齿条324受第二液压缸323控制,第二液压缸323和第一液压缸321分别水平位于外齿式回转轴承31的两侧,其两者布置方向相反,这样当第二液压缸323的杆体缩回时,第二齿条324带动外齿轮313逆时针转动,与第一液压缸321的运动同步,而当第二液压缸323的杆体伸出时,第二齿条324带动外齿轮顺时针转动,从而在车体1不转动的情况下实现了基板2角度调节的目的,使抢险更加灵活。
25.本实施例中,车体1上开设有一圆周分布的导向槽12,每个支撑轮组件33包括安装板331、安装座332和滑轮333,安装板331连接在基板2的下端,安装座332轴接在安装板331的下端,滑轮333可转动连接在安装座332内,滑轮333嵌设在导向槽12内。该结构中,导向槽12与滑轮333相配合,这样对滑轮333的行程起到限制,以更好辅助基板2转动。
26.优选地,安装架41包括间隔分布的第一支座411和第二支座412,第一支座411和第二支座412之间通过多根连接杆413相固定,卷盘42可转动连接在第一支座411和第二支座412之间,第一支座411上设有旋转接头43,旋转接头43的一端与排水腔421的开口相连通,旋转接头43的另一端用于与排水管相连接,第一支座411上还设有用于驱动卷盘42转动的液压驱动机构。
27.该结构中,卷盘42可转动连接在第一支座411和第二支座412之间,由此在液压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实现水带的自动收放,既减轻了人工操作的负担,又提高了作业效率;接管422的设置用于连接水带,接管422的个数为多个,由此大大提高了抽排水效率,接管422具有锥状接口,由此能适配不同口径的水带,通用性较高;旋转接头43起到连通排水管与排水腔421的作用,被抽上来的水由接管422进入到排水腔421后,再由旋转接头43排向其他地方。
28.卷盘42的周侧间隔设置有挡环425,挡环425与卷盘之间通过多根周向设置的连接筋426相固定,相邻挡环之间形成供水带缠绕的独立空间,每个独立空间内均设置有接管。
29.本实施例中,液压驱动机构包括液压马达44,卷盘4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轴423和第二转轴424,第一转轴423可转动连接在第一支座411上,第二转轴424可转动连接在第二支座412上,开口开在第二转轴424上,液压马达44固定在第一支座411上,且用于驱动第一转轴423转动,第一支座411上还螺接有限定螺栓45,限定螺栓45的一端与第一转轴423相接触。该结构中,卷盘42通过第一转轴423实现与第一支座411的转动配合,通过第二转轴424实现与第二支座412的转动配合,通过液压马达44的驱动,能轻松带动第一转轴423转动,从而实现水带的收放,而第二转轴424的一端为开口设置,这样能将水通过旋转接头43导向排水管,实现排水的目的;在一般情况下液压马达44停止工作时,整个卷盘42就停止转动,但是为了避免发
生意外情况,通过在第一支座411上设置限定螺栓45,限定螺栓45与第一转轴423接触时,起到进一步限定卷盘42转动的作用。
30.实施例三:如图所示,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基板2上设置有一用于驱动安装架41左右位移的驱动液压缸414,驱动液压缸的缸体活动连接在基板2上,驱动液压缸414的杆体铰接在第二支座412上,基板2和安装架41之间还设有导向机构。
31.该结构中,驱动液压缸的设置用于驱动安装架41左右位移,从而能根据现场情况来调节安装架41的位置,以实现水带的位置的调节,导向机构的设置则利于安装架41在基板2上的位移,起到导向的同时还能利于安转架顺畅移动。
32.实施例四:如图所示,与实施例三不同的是,液压吊臂升降机构7包括基座,固定在所述基板上;第一连接臂71,第一连接臂71的一端铰接在基座8上,且与基座8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基座8与第一连接臂71之间弯曲程度的第一调节缸72,第一连接臂71上还设置有第一滑轮73;第二连接臂74,第二连接臂74的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接臂71的另一端上,且与第一连接臂71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二连接臂74与第一连接臂71之间弯曲程度的第二调节缸75,第二连接臂74上还设置有第二滑轮76;引导臂77,引导臂77的一端铰接在第二连接臂74上,且与第二连接臂74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引导臂77与第二连接臂74之间弯曲程度的第三调节缸78,引导臂77上还设置有第三滑轮79,第一滑轮73、第二滑轮76和第三滑轮79的轮面之间形成供水带移动的传输通道;挂钩70,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臂71、第二连接臂74和引导臂77内,用于供线路布设。
33.该结构中,第一连接臂71的一端铰接在基座8上,并且能够在第一调节缸72的控制下,调节其与基座8之间的弯曲程度,同理,第二连接臂74在第二调节缸75的控制下,调节其与第一连接臂71之间的弯曲程度,第三连接臂在第三调节缸78的控制下,调节其与第二连接臂74之间的弯曲程度,由此各个节点之间具有较好的灵活性,整体能够根据现场情况适应性调整弯曲程度以及高度,最终能够将水泵5平稳移送移送到积水区域;第一滑轮73、第二滑轮76和第三滑轮79的轮面之间形成供水带移动的传输通道,由此减少水带的磨损,延长整体使用寿命,并且方便水带的快速铺设和布置,提高抢险效率;挂钩70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臂71、第二连接臂74和第三连接臂内,其用于供线路布设,使得整体线路布局较为合理;本发明能引导水泵5到达预定地点,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均得到提高。
34.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71包括两块间隔设置的第一弯曲板711和固定在两块第一弯曲板711之间的第一底板712,两块第一弯曲板711分别铰接在基座8的上部,第一调节缸72的缸体铰接在基座8上,第一调节缸72的杆体通过第一连接头与第一底板712的底部相铰接;该结构中,第一连接臂71采用轻量化设计,其包括两块第一弯曲板711以及设置在两块第一弯曲板711之间的第一底板712,两块第一弯曲板711以及第一底板712均采用钢材材质,其可以是一体成型或者采用焊接的方式,由此保证整体的结构强度;两块第一弯曲板711分别铰接在基座8的两侧,在第一调节缸72的控制下,第一弯曲板711围绕铰接点转动,控制方式较为便捷。
35.第一滑轮73的个数为多个,多个第一滑轮73分别可转动连接在两块第一弯曲板711之间,且第一滑轮73上设置有第一嵌槽731和两个第一走线槽732,两个第一走线槽732分别位于第一嵌槽731的两侧;该结构中,第一滑轮73的个数优选为三个,其可转动连接在两块第一弯曲板711之间,并且其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嵌槽731和两个第一走线槽732,第一嵌槽731的宽度大于第一走线槽732的宽度,第一嵌槽731主要与水带配合,第一走线槽732则便于电线等经过,这样既可以有序走线,又可以减少水带以及电线的磨损。
36.第二连接臂74包括两块间隔设置的第二弯曲板741和固定在两块第二弯曲板741之间的第二底板742,两块第二弯曲板741分别铰接在对应第一弯曲板711的外侧,第二调节缸75的缸体铰接在第一底板712上,第二调节缸75的杆体通过第二连接头与第二底板742的底部相铰接;该结构中,第二连接臂74采用轻量化设计,其包括两块第二弯曲板741以及设置在两块第二弯曲板741之间的第二底板742,两块第二弯曲板741以及第二底板742均采用钢材材质,其可以是一体成型或者采用焊接的方式,由此保证整体的结构强度;两块第二弯曲板741分别铰接在对应第一弯曲板711的外侧,在第二调节缸75的控制下,第二弯曲板741围绕铰接点转动,控制方式较为便捷。
37.第二滑轮76的个数为多个,多个第二滑轮76分别可转动连接在两块第二弯曲板741之间,且第二滑轮76上设置有第二嵌槽761和两个第二走线槽762,两个第二走线槽762分别位于第二嵌槽761的两侧。该结构中,第二滑轮76的个数优选为三个,其结构与第一滑轮73相同,可转动连接在两块第二弯曲板741之间,并且其上设置有一个第二嵌槽761和两个第二走线槽762,第二嵌槽761的宽度大于第一走线槽732的宽度,第二嵌槽761主要与水带配合,第二走线槽762则便于电线等经过,这样既可以有序走线,又可以减少水带以及电线的磨损。
38.本实施例中,引导臂77包括两块间隔设置的第三弯曲板771和固定在两块第三弯曲板771之间的第三底板772,两块第三弯曲板771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第二弯曲板741的外侧,两块第三弯曲板771的另一端之间形成一避让空间773,第三调节缸78的缸体铰接在第二底板742上,第三调节缸78的杆体通过第三连接头与第三底板772的底部相铰接;该结构中,引导臂77采用轻量化设计,其包括两块第三弯曲板771以及设置在两块第三弯曲板771之间的第三底板772,两块第三弯曲板771以及第三底板772均采用钢材材质,其可以是一体成型或者采用焊接的方式,由此保证整体的结构强度;两块第三弯曲板771分别铰接在对应第二弯曲板741的外侧,在第三调节缸78的控制下,第三弯曲板771围绕铰接点转动,控制方式较为便捷。
39.第三滑轮79的个数为多个,多个第三滑轮79分别可转动连接在两块第三弯曲板771之间,且第三滑轮79上设置有第三嵌槽791和两个第三走线槽792,两个第三走线槽792分别位于第三嵌槽791的两侧。该结构中,第三滑轮79的个数优选为三个,其结构与第一滑轮73相同,可转动连接在两块第三弯曲板771之间,并且其上设置有一个第三嵌槽791和两个第三走线槽792,第三嵌槽791的宽度大于第三走线槽792的宽度,第三嵌槽791主要与水带配合,第三走线槽792则便于电线等经过,这样既可以有序走线,又可以减少水带以及电线的磨损。
40.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定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发明还可以对上述各种零部件的构造进行材料和结构的改进,或者是采用技
术等同物进行替换。故凡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或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其他相关技术领域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