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富有机硒豇豆的培育方法

2022-11-28 13:55: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豇豆培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富有机硒豇豆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2.豆科植物具有较强的聚硒能力,豇豆作为平价的、重要的豆科蔬菜,可以作为硒的有效载体补充人体所需,因此通过栽培措施培育富有机硒豇豆,对于提高豇豆的营养价值和增加人们的硒摄入量,都有重要意义。
3.传统的富硒栽培时使用土壤加硒的方法,硒源普遍为硒酸钠或亚硒酸钠等无机硒,这种方法转化率低,豆荚中有机硒占比不高,操作复杂,容易残留造成土壤污染,不利于大规模产业化种植豇豆。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富有机硒豇豆的培育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结构新颖,利用生物纳米硒悬浮液叶喷的方式,使豇豆在初花期通过叶片吸收硒并转化为有机硒,与传统土壤施硒相比,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省工省料,降低了土壤污染风险,对富硒豇豆的生产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富有机硒豇豆的培育方法,所述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1)挑种:挑选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种皮光泽的豇豆种子;
7.2)播种:播种在无杂草平整的土地上,每株播种三粒种子;
8.3)间苗:破土后每株保留一根壮苗,其余除去;
9.4)施硒:将生物纳米硒用清水稀释为所需浓度,并于初花期以叶面喷施的方式进行外源硒处理;
10.5)培养:生长期间进行正常的水肥及病虫害防治管理,同时观察统计不同浓度硒溶液对豇豆生长的影响;
11.6)采收:当豆荚生长至商品成熟期后,即可采收,采摘生长状态一致的成熟豇豆豆荚。
12.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所述生物纳米硒为枯草芽孢杆菌se201412所转化而成,纳米颗粒粒径为50-200nm。
13.优选的,所述的生物纳米硒为微生物发酵悬浮液,硒含量为5000mg/l。
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生物纳米硒稀释为0.1mmol/l-3.0mmol/l的溶液,以清水为空白对照。
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生物纳米硒稀释液为2.5mmol/l的溶液,以清水为空白对照。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富有机硒豇豆的培育方法,
17.1.该一种富有机硒豇豆的培育方法通过测定矮蔓豇豆和有架豇豆豆荚中总硒含量以及不同形态硒含量,区分纳米硒浓度在0.1mmol/l-3.0mmol/l对豇豆植株体内有机硒
积累的影响,通过培养得到的数据对比得知2.5mmol/l为最适宜豇豆施硒处理的浓度,促进豇豆生长和硒营养元素的提高效果最好。
18.2.该一种富有机硒豇豆的培育方法通过测定矮蔓豇豆和有架豇豆豆荚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纤维素和维生素c,可得知喷施纳米硒有利于矮蔓豇豆和有架豇豆豆荚富硒过程中品质的维持。
19.3.该一种富有机硒豇豆的培育方法通过测定采后三天矮蔓豇豆和有架豇豆豆荚的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从而得出适量浓度的纳米硒能显著提高矮蔓豇豆和有架豇豆的抗氧化性能,增加商品储运性能,延长货架期结论。
20.4.该一种富有机硒豇豆的培育方法利用生物纳米硒悬浮液叶喷的方式,使豇豆在初花期通过叶片吸收硒并转化为有机硒,与传统土壤施硒相比,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省工省料,降低了土壤污染风险,对富硒豇豆的生产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一种富有机硒豇豆的培育方法的培育流程图;
22.图2为本发明一种富有机硒豇豆的培育方法的矮蔓豇豆豆荚硒形态及其比例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一种富有机硒豇豆的培育方法的有架豇豆豆荚硒形态及其比例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一种富有机硒豇豆的培育方法的叶片施硒后豇豆豆荚可溶性糖含量对比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一种富有机硒豇豆的培育方法的叶片施硒后豇豆豆荚可溶性蛋白含量对比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一种富有机硒豇豆的培育方法的叶片施硒后豇豆豆荚纤维素含量对比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一种富有机硒豇豆的培育方法的叶片施硒后豇豆豆荚维生素c含量对比示意图;
28.图8为本发明一种富有机硒豇豆的培育方法的叶片施硒后豇豆豆荚丙二醛含量对比示意图;
29.图9为本发明一种富有机硒豇豆的培育方法的叶片施硒后豇豆豆荚cat含量对比示意图;
30.图10为本发明一种富有机硒豇豆的培育方法的叶片施硒后豇豆豆荚pod含量对比示意图;
31.图11为本发明一种富有机硒豇豆的培育方法的叶片施硒后豇豆豆荚sod含量对比示意图;
32.图12为本发明一种富有机硒豇豆的培育方法的叶片施硒后豇豆豆荚ppo含量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34.请参阅图1至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富有机硒豇豆的培育方法,所述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5.1)挑种:挑选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种皮光泽的豇豆种子(矮蔓豇豆和有架豇豆);
36.2)播种:播种在无杂草平整的土地上,每株播种三粒种子,所述播种的株间距为25cm,组间距为50cm;
37.3)间苗:破土后每株保留一根壮苗,其余除去;
38.4)施硒:将生物纳米硒用清水稀释为所需浓度,并于初花期以叶面喷施的方式进行外源硒处理,所述生物纳米硒为枯草芽孢杆菌se201412所转化而成,纳米颗粒粒径为50-200nm,所述的生物纳米硒为微生物发酵悬浮液,硒含量为5000mg/l,所述生物纳米硒稀释为0.1mmol/l-3.0mmol/l的溶液,以清水为空白对照;所述生物纳米硒稀释液为2.5mmol/l的溶液,以清水为空白对照(其中具体以0.1、0.5、1.0、3.0mmol/l浓度作为实验参照对象);
39.5)培养:生长期间进行正常的水肥及病虫害防治管理,同时观察统计不同浓度硒溶液对豇豆生长的影响,根据施肥后叶片灼烧情况表明,0-2.5mmol/l生物纳米硒更能促进豇豆植株生长(其中2.5mmol/l效果最优,为最适宜浓度),3.0mmol/l纳米硒浓度会对植株造成伤害;
40.6)采收:当豆荚长至商品成熟期,即可采收,采摘生长状态一致的成熟豇豆豆荚;低温储运3天后,检测硒含量和硒形态以及各项营养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
41.本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使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矮蔓豇豆和有架豇豆豆荚中总硒含量:随着纳米硒浓度的升高,矮蔓和有架豇豆豆荚中的硒含量都逐渐提高,说明矮蔓豇豆和有架豇豆在生长过程中均能吸收纳米硒;
42.利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仪检测矮蔓豇豆和有架豇豆豆荚各硒形态及其占比:矮蔓豇豆和有架豇豆豆荚中检测到的各种硒形态的含量随施入的纳米硒浓度增加呈递增趋势;
43.施加0.1-2.5mmol/l的纳米硒时,矮蔓豇豆和有架豇豆豆荚中主要以有机硒的形式存在,说明纳米硒在矮蔓豇豆和有架豇豆植株体内转化效率较高(其中2.5mmol/l浓度的生物纳米硒在矮蔓豇豆和有架豇豆植株体内转化效率最高),有利于有机硒的积累,硒形态主要以人体利用率更高的硒代甲硫氨酸和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为主;
44.施加3.0mmol/l的纳米硒处理的矮蔓豇豆豆荚检测到了se(iv)和se(vi),说明高浓度的纳米硒会造成豆荚中无机硒的累积。
45.本实施例,如图4-图7所示,测定矮蔓豇豆和有架豇豆豆荚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纤维素和维生素c:
46.纳米硒叶喷处理后矮蔓豇豆和有架豇豆豆荚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纳米硒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明显,说明纳米硒叶喷处理对矮蔓豇豆和有架豇豆豆荚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47.纳米硒提高了矮蔓豇豆和有架豇豆豆荚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表明施加纳米硒可增强矮蔓豇豆和有架豇豆的可食用价值;
48.纳米硒显著提高了矮蔓豇豆中纤维素含量;纳米硒叶喷处理有架豇豆豆荚中的纤维素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综上所述,喷施纳米硒有利于矮蔓豇豆和有架豇豆豆荚富硒过程中品质的维持。
49.本实施例,如图8-图12所示,使用试剂盒测定矮蔓豇豆和有架豇豆豆荚的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
50.纳米硒的施用明显降低了有架豇豆中mda的含量,有效缓解了采收储运过程中自由基对豆荚细胞膜的损害;0.1-2.5mmol/l纳米硒明显提高了矮蔓豇豆和有架豇豆的pod、cat和ppo活性(并且2.5mmol/l纳米硒对提高矮蔓豇豆和有架豇豆的pod、cat和ppo活性作用最优);但对sod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说明适量浓度的纳米硒能显著提高矮蔓豇豆和有架豇豆的抗氧化性能,增加商品储运性能,延长货架期。
5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5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