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28 11:38: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1.本技术是申请号为202110333034.2,申请日为2021年03月29日,申请名称为“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3.随着amoled的迅速发展,手机的发展进入了全面屏以及窄边框时代,为了给用户带来更优的使用体验,全面屏、窄边框、高分辨率、卷曲穿戴、折叠等必将成为未来amoled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amoled迅速发展,工艺逐渐成熟,对屏幕性能的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屏幕设计者来说,优化各信号通道的连接性尤为重要,在各信号通道的连接上,如果出现连接不良或断线,将会直径影响屏幕性能和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基板的走线换层设计方案,以提高显示产品的性能和良率。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具有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周边的换线区;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换线区上的第一走线层、第一绝缘层、过渡连接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和第二走线层;其中:
7.所述第一绝缘层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绝缘层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三绝缘层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一走线层包括多个第一走线;所述过渡连接层包括多个电连接部;所述第二走线层包括多个第二走线;
8.所述第一走线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电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电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二走线电连接;
9.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和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中的至少两者位置错开;
10.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二走线一一对应,相互对应的一对走线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走线、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走线延伸方向相同。
11.可选的,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12.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的位置与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的位置错开。
13.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开口或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
14.可选的,所述第一走线、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走线的排布方向与所述第一走线或
第二走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15.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口包括多个第一过孔;所述第二开口为一个连续的镂空部;所述第三开口包括多个第三过孔;
16.所述多个第一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多个第三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交替设置。
17.可选的,所述多个第一过孔和所述多个第三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内。
18.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口包括多个第一过孔;所述第二开口为一个连续的镂空部;所述第三开口为一个连续的镂空部;
19.所述多个第一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的交叠面积为零。
20.可选的,在所述第一走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过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开口或第三开口的尺寸。
21.可选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走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过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开口或第三开口的尺寸。
22.可选的,所述第一过孔面积的小于所述第二开口或第三开口的面积。
23.可选的,多个所述第一过孔的面积之和小于所述第二开口或第三开口的面积。
24.可选的,多个所述第一过孔的面积之和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面积或多个第三过孔的面积之和。
25.可选的,在所述第一走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开口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第一走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重叠。
26.可选的,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大致重合。
27.可选的,所述位置错开的方向与所述第一走线的延伸方向一致,或者,所述位置错开的方向与所述第二走线的延伸方向一致。
28.可选的,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显示区上的栅极层、第一源漏电极层;
29.所述第一走线层,与所述栅极层同层设置;
30.所述过渡连接层,与所述第一源漏电极层同层设置。
31.可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层为层间绝缘层。
32.可选的,所述栅极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栅极层和第二栅极层;
33.所述第一走线层包括奇数排走线和偶数排走线;所述奇数排走线与所述第一栅极层同层设置;所述偶数排走线与所述第二栅极层同层设置。
34.可选的,所述衬底基板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周边的弯折区,所述弯折区可沿弯折线弯曲;所述弯折线与所述第二走线的延伸方向交叉;
35.所述换线区包括位于所述弯折线两侧区域中的至少一侧区域。
36.可选的,所述第一走线包括触控信号走线、栅极信号走线和数据信号走线中的一种或几种。
37.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38.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具有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周边的换线区;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换线区上的第一走线层、第一绝缘层、过渡连接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和第二走线层;其中:
39.所述第一绝缘层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绝缘层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三绝缘层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一走线层包括多个第一走线;所述过渡连接层包括多个电连接部;所述第二走线层包括多个第二走线;
40.所述第一走线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电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电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二走线电连接;
41.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三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投影的位置错开;
42.所述位置错开的方向与所述第一走线的延伸方向一致,或者,所述位置错开的方向与所述第二走线的延伸方向一致。
附图说明
4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44.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换线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5.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沿图2中a1-a2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46.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沿图2中a1-a2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47.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换线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8.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沿图5中b1-b2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49.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沿图5中b1-b2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0.常规的显示产品中,在绑定区域(bending区)内包括栅极信号(goa)走线、触控信号(tp)走线、信源信号(source)走线以及数据信号(data)走线,其中部分走线需要进行换层设计。
51.例如,现有的显示产品,部分走线在第二源漏电极层(sd2)与栅极层(gate)之间换层连接,此时,需要挖除这两层金属层之间的有机层和无机层,例如,现有设计通过挖除平坦层(pln)、钝化层(pvx)以及层间绝缘层(ild)以达到sd2与gate层的搭接,且换层设计时将pln、pvx以及ild的过孔设计在了同一位置,由于膜层断差过大,此处较易发生信号线断裂的风险。
52.鉴于上述研究发现,本技术公开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基板的走线换层设计方案,减小走线断裂风险,提高显示产品的性能和良率。
5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4.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1,衬底基板1具有显示区aa以及位于显示区aa周边的换线区cc;该显示基板还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1的换线区cc上的第一走线层2、第一绝缘层3、过渡连接层4、第二绝缘层5、第三绝缘层6和第二走线层7。
55.具体的,如图2至图7所示,第一绝缘层3设有第一开口30;第二绝缘层5设有第二开口50;第三绝缘层6设有第三开口60;第一走线层2包括多个第一走线20;过渡连接层4包括多个电连接部40;第二走线层7包括多个第二走线70;第一走线20通过第一开口30与电连接部40电连接,电连接部40通过第二开口50和第三开口60与第二走线70电连接。
56.进一步的,第一开口30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第二开口50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和第三开口60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中的至少两者位置错开。
57.‘
投影的位置错开’,是指错开的各个投影包括不交叠的区域;例如,

两个投影的位置错开’,是指每个投影均包括与另一个投影不交叠的区域。
58.第一走线20与第二走线70一一对应,相互对应的一对走线之间电连接;第一走线20、电连接部40和第二走线70延伸方向相同。
5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走线20和第二走线70之间通过电连接部40搭接过渡,第一走线20、电连接部40和第二走线70之间依次通过第一开口30、第二开口50和第三开口60实现连接,并且,由于各开孔之间至少两者的位置错开设计,可以避开连续的断差,降低换层搭接的高度,从而可以有效减小信号走线断线的风险,进而确保各信号走线稳定的传输,提高显示产品的性能和良率。
60.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走线20与第二走线70一一对应,相互对应的一对走线之间电连接。换句话说,第一走线层2与第二走线层7的走线是一一对应的,相互对应的一对走线属于一根信号线,仅是在不同层之间延伸。
61.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的显示区aa上的栅极层、第一源漏电极层和第二源漏电极层。
62.具体的,如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第一走线层2与栅极层同层设置;过渡连接层4与第一源漏电极层同层设置;第二走线层7与第二源漏电极层同层设置。
63.进一步的,如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第一绝缘层3为层间绝缘层;第二绝缘层5为无机钝化层;第三绝缘层6为有机平坦层。继续参见图3、图4、图6和图7可见,第一绝缘层3与衬底基板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绝缘层5或第三绝缘层6与衬底基板1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绝缘层3的第一开口30与衬底基板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绝缘层5的第二开口50或第三绝缘层6的第三开口60与衬底基板1之间的距离。
64.示例性的,栅极层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栅极层和第二栅极层。第一走线层包括奇数排走线和偶数排走线;奇数排走线与第一栅极层同层设置;偶数排走线与第二栅极层同层设置。这样,相邻第一走线处于不同层,两者之间设有栅极绝缘层,不容易出现短路、串扰等问题。
65.示例性的,第一栅极层位于衬底基板1与栅极绝缘层8之间,则奇数排的第一走线20与第二走线70之间换层还需要经过栅极绝缘层8,如图4和图7所示,栅极绝缘层8设有与奇数排第一走线20对应的换层开口,该换层开口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与第一绝缘层3的奇数排第一开口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大致重合;具体的,栅极绝缘层8设有的换层开口可与第一绝缘层3的奇数排第一开口通过同依次构图工艺制备形成。
66.如图3和图6所示,偶数排的第一走线20与第二走线70之间换层不经过栅极绝缘层8,栅极绝缘层8在偶数排的走线换层处无需设置开口。
67.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第二开口50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与第三开口60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这样,电连接部40可以通过第二开口50和第三开口60直接与第二走线70进行连接,无需在第二开口50和第三开口60之间设置过渡连接结构。
68.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开口30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第二开口50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和第三开口60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中的至少两者位置错开,并且,如图2和图5所示,位置错开的方向与第一走线20的延伸方向一致,或者,位置错开的方向与第二走线70的延伸方向一致。
69.具体的,位置错开的方向,即开口投影互不交叠的区域的排列方向。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走线20与第二走线70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一开口30的投影和第三开口60的投影位置错开的方向与走线延伸方向一致,即第一开口30的投影和第三开口60投影互不交叠的区域沿走线的延伸方向排列。
70.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7所示,第一开口30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的位置与第三开口60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的位置错开。
71.一方面,由于第一绝缘层3与第三绝缘层6之间设有过渡连接层4,该过渡连接层4设有的电连接部40可以用于第一走线20和第二走线70之间的过渡连接,因此,第一绝缘层3设有的第一开口30与第三绝缘层6设有的第三开口60的大小以及两者错开的距离不受第一走线20和第二走线70之间距离的限制,例如两者错开距离可以设置的较大,以简化制备工艺。另一方面,第三绝缘层6为有机层,厚度一般较大,将第三绝缘层6与其他层错开,对于降低换层搭接的断差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更加显著地减小信号走线断线的风险。
72.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第一开口30包括多个第一过孔31;第二开口50为一个连续的镂空部;第三开口60包括多个第三过孔61。可选的,多个第一过孔31的面积之和小于第二开口50或多个第三过孔61的面积。
73.具体的,多个第一过孔3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与多个第三过孔6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交替设置。
74.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第一走线20与第二走线70的延伸方向一致,多个第一过孔31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与多个第三过孔61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沿第一走线20的延伸方向交替排列。
75.示例性的,相邻的第一过孔31和第三过孔6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可以不交叠;或者,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过孔31在衬底基板1上投影的边缘与第三过孔61在衬底基板1上投影的边缘可以交叠,交叠区域的宽度可以与电连接部40的膜层厚度大致相同。
76.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多个第一过孔31和多个第三过孔6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
位于第二开口50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内,相当于在第一走线20的延伸方向上,多个第一过孔31与第二开口50和多个第三过孔61构成的第三开口60重叠。
77.本技术实施例中,将多个第一过孔3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与多个第三过孔6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交替排列,这样,在开口换层区域内,第三绝缘层6的膜层基本上都处于第一过孔31中,上表面高度较低,如图6和图7所示,进而使得第二走线70与电连接部40之间的膜层搭接段差很小,可以有效减小信号走线断线的风险。
78.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一开口30包括多个第一过孔31;第二开口50为一个连续的镂空部;第三开口60为一个连续的镂空部。
79.具体的,多个第一过孔31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与第二开口50和第三开口60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的交叠面积为零。即,第一开口30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与第二开口50和第三开口60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完全错开,不交叠。可选的,在第一走线20的延伸方向上,第一过孔31的尺寸小于第二开口50或第三开口60的尺寸;在垂直于第一走线20的延伸方向上,第一过孔31的尺寸小于第二开口50或第三开口60的尺寸;第一过孔31面积的小于第二开口50或第三开口60的面积;进一步地,多个第一过孔31的面积之和小于第二开口50或第三开口60的面积。
80.示例性的,第二开口50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与第三开口60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大致重合。
81.本技术实施例中,将多个第一过孔31的投影与第二开口50和第三开口60的投影分开设置,这样,第二开口50和第三开口60下方的电连接部40膜层高度均匀一致,在第二走线70与电连接部40之间的膜层搭接时,不存在连续的断差,且整体段差较小,进而可以有效减小信号走线断线的风险。
82.另外,结合图2至图4可见,第一走线20与第二走线70的延伸方向相同,为了便于通过电连接部40实现第一走线20与第二走线70的搭接,可以设置第一走线20、电连接部40和第二走线70的排布方向与第一走线20或第二走线70的延伸方向相同。
83.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走线可以包括触控信号走线、栅极信号走线和数据信号走线中的一种或几种。换句话说,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走线与第二走线之间的换层设计,可以用于触控信号走线的换层,也可以用于栅极信号走线的换层或者是数据信号走线的换层。
84.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走线20和第二走线70位于显示基板的周边,每对第一走线20和第二走线70的一端朝向显示区aa延伸,另一端朝向远离显示区aa的方向延伸。
85.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衬底基板1包括位于显示区aa一侧的弯折区bb,该弯折区bb可沿弯折线s弯曲,弯折线s与第二走线70的延伸方向交叉。
86.具体的,换线区cc包括位于弯折线s两侧区域中的至少一侧区域。例如,如图1所示,在弯折线s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可以设有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线区cc,在弯折线s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也可以设有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线区cc。每根信号走线可以在该两个换线区内各进行一次换线。
87.例如,以栅极信号走线为例,栅极信号线从显示区延伸至周边的非显示区域后,首先通过换层设计从栅极层换至第二源漏电极层,在第二源漏电极层延伸一段距离并经过弯
折区后,再次通过换层设计从第二源漏电极层换回至栅极层。这两次换层设计均可以采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案,此时,在栅极层中延伸的一段走线相当于第一走线,在第二源漏电极层中延伸的一段相当于第二走线。数据信号线和触控信号线的设计类似,差别仅在于首次换层设计的不同,数据信号线最初即位于第二源漏电极层,无需首次换层,触控信号线首次换层是从触控电极层换至第二源漏电极层。
88.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衬底基板1,衬底基板1具有显示区aa以及位于显示区aa周边的换线区cc;该显示基板还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1的换线区cc上的第一走线层2、第一绝缘层3、过渡连接层4、第二绝缘层5、第三绝缘层6和第二走线层7;第一绝缘层3设有第一开口30;第二绝缘层5设有第二开口50;第三绝缘层6设有第三开口60;第一走线层2包括多个第一走线20;过渡连接层4包括多个电连接部40;第二走线层7包括多个第二走线70;第一走线20通过第一开口30与电连接部40电连接,电连接部40通过第二开口50和第三开口60与第二走线70电连接;第二开口50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覆盖第三开口60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第一开口30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的位置与第二开口50在衬底基板1上的投影的位置错开;位置错开的方向与第一走线20的延伸方向一致,或者,位置错开的方向与第二走线70的延伸方向一致。
89.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显示基板。
9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有效减小信号走线断线的风险,进而确保各信号走线稳定的传输,提高显示产品的性能和良率。该显示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手机、pad、显示器等设备。
91.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其他的结构,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另外,本公开各实施例仅是对于具体实施方案的举例,本技术的发明方案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92.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