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环保型高集束性能防飞溅DTY油剂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21:34: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环保型高集束性能防飞溅dty油剂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diy油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型高集束性能防飞溅dty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中国专利cn 104975494a,提供了一种高效渗透性、防飞溅的锦纶dty油剂,其由乳化剂、集束剂、抗静电剂、高效渗透剂、防飞溅剂和平滑剂组成,其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乳化剂6-12%,集束剂3-8%,抗静电剂2-5%,高效渗透剂0.5-1.5%,防飞溅剂0.5-1.5%、平滑剂72-88%。本发明提供的高效渗透性、防飞溅的锦纶dty油剂透明,稳定,可纺性好;油剂表面张力小,铺展性好,渗透率强,上油迅速均匀;油剂分子间引力大,不会被高速运转的机械甩出而飞溅;纤维表面上油量有保证,有利于高速加弹的进行,保证纤维的质量。
3.目前纤维上油的目的由于合成纤维表面不含脂肪物质,纤维的吸湿性小,纤维与纤维、纤维与金属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大,在纺织过程中易于产生静电、纤维之间互相排斥或缠绕,使纤维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损伤和断头。
4.按3~5%的含油率计算,每生产100万吨加弹纺丝油剂的使用量在3~5万吨,随着加弹丝的不断扩增,油剂使用量也会相应增加,所以此时研发一款具有相对优势的dty油剂,就显得至关重要。
5.综上所述,亟需一种性能优良的dty油剂,该dty油剂应具有良好的集束性、平滑性和抗静电性。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7.研制开发一种环保型高集束性能防飞溅dty油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环保型高集束性能防飞溅dty油剂能够不仅保证最优上油率,达到上油和防飞溅,而且纤维良好的集束性,在退绕时保持稳定的抱合性,有效避免丝条单丝松散及在高速退绕时产生毛丝或断头。
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9.一种环保型高集束性能防飞溅dty油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10.矿物油复配物(白油):85~95份;
11.乳化剂(脂肪醇(酸)聚氧乙烯醚和异构醇醚混合物)2~10份;
12.防飞溅剂(sant):0.1~5份;
13.渗透剂(phj-a):0.01~0.5份;
14.硅油0.01~0.05份;
15.抗静电剂。
16.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矿物油复配物为白油。
17.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抗静电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钾盐、季铵盐中的任意
一种或多种。
18.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乳化剂为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异构醇醚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9.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乳化剂为脂肪醇(酸)聚氧乙烯醚和异构醇醚的混合物。
20.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防飞溅剂包括
21.高分子聚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丁基醚10~20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10~20份;
22.润滑油40~50份;
23.乳化剂(脂肪醇(酸)聚氧乙烯醚和异构醇醚混合物)2~4份;
24.双金属催化剂0.1~0.5份。
25.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双金属催化剂为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
26.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防飞溅剂按照下述制备步骤制备:
27.将高分子聚醚,即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丁基醚10~20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10~20份配合40~50份的低硫组分的润滑油,再配以乳化剂2~4份,再加入双金属催化剂,通过双金属催化剂在30~40℃条件下,搅拌7~10h,最终制得高粘度高延展性的无色透明胶状防飞溅剂。
28.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渗透剂包括:10~20份高级脂肪醇,8~10份聚氧乙烷,8~10份聚氧丙烷。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下述有益效果:
30.本发明通过使用环保型高集束性能防飞溅dty油剂在纤维表面裹上一层油剂,通过它使得合成纤维具有较平滑、柔和的手感和良好的可加工性能,使纺丝过程和纺织加工过程能顺利进行,避免丝条间相互缠结及在退绕时断头。优秀的退绕速度和良好的退绕张力,使该新产品性能优良,市场前景广阔;
31.粘度方面,油剂的粘度与所用平滑剂的性质和添加的防飞溅的剂量有关,粘度过高不利于上油均匀,过低则容易产生油品飞溅。所以dty油剂的运动粘度(40℃)控制在15
±
5mm2/s,具体可根据现场加弹机工艺进行调整,保证最优上油率,达到上油和防飞溅两不误;
32.电导率方面,由于在加弹过程中会因摩擦产生静电,造成加工困难,本发明中在dty油剂中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钾盐抗静电剂,可有效提高纤维的电导率,通过调整添加比例,使该dty油剂的水溶液电导率保持在100μs/cm以上,可以达到高集束性能,使加弹丝的抱合性能更优,同时又能减少电荷的产生和防止电荷的积聚,达到高集束性的特点;
33.绿色环保方面,dty油剂主要组成成分为:矿物油、乳化剂、抗静电剂、硅油、平滑剂、防飞溅剂,聚醚平滑剂方面我们放弃了不环保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进而选择多种脂肪醇(酸)聚氧乙烯醚或异构醇醚等环保型原料,且ph值呈中性,无腐蚀性,产品安全稳定。
34.平滑剂和防飞溅原料的放弃使用外部采购的质量不稳定的产品,使用本公司自主研发的phj-a和sant来进行生产,这两个产品指标内控,phj-a可以赋予纤维良好的集束性,在退绕时保持稳定的抱合性,避免丝条单丝松散及在高速退绕时产生毛丝或断头。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36.实施例1
37.一种环保型高集束性能防飞溅dty油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38.矿物油复配物(白油):90份;
39.乳化剂(脂肪醇(酸)聚氧乙烯醚3份和异构醇醚3份混合物)6份;
40.防飞溅剂(sant):3份;
41.渗透剂(phj-a):0.4份;
42.硅油0.01~0.05份;
43.抗静电剂3份。
44.抗静电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钾盐。
45.本实施例中,防飞溅剂包括
46.高分子聚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丁基醚10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12份;
47.润滑油50份;
48.乳化剂为脂肪醇(酸)聚氧乙烯醚和异构醇醚混合物,脂肪醇(酸)聚氧乙烯醚2份和异构醇醚混合物2份;
49.双金属催化剂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 0.2份。
50.防飞溅剂按照下述制备步骤制备:
51.将高分子聚醚,即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丁基醚10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12份配合50份的低硫组分的润滑油,再配以乳化剂4份,再加入双金属催化剂,通过双金属催化剂在30℃条件下,搅拌10h,最终制得高粘度高延展性的无色透明胶状防飞溅剂。
52.渗透剂(phj-a)按照下述方法制得:渗透剂包括:10份高级脂肪醇,8份聚氧乙烷,8份聚氧丙烷。高级脂肪醇,通过乙氧基化反应,使其与eo和po产生加成反应制得渗透剂。
53.环保型高集束性能防飞溅dty油剂的制备将各组分
54.精确计量后抽入反应釜中,边加入边搅拌,加热至30~50℃,搅拌时间为1.0小时,搅拌均匀,冷却至室温;最后经过过滤、出料和包装,即得fdy纤维专用纺丝油剂。
55.对比例1
56.对比例中的配方组分与实施例1一致,
57.区别仅仅在于防飞溅剂为市售;
58.渗透剂为(phj-a)。
59.对比例2
60.对比例中的配方组分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
61.区别仅仅在于渗透剂市售;
62.防飞溅剂为防飞溅剂(sant)。
63.对比例3
64.一种制备环保型高集束性能防飞溅dty油剂方法,
65.环保型高集束性能防飞溅dty油剂
66.a将
67.平滑剂18份;平滑剂为白油;
68.抗静电剂8份;抗静电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钾盐;
69.集束剂20份;集束剂为聚氧丙稀醚10份、聚乙二醇400双油酸酯10份;
70.精确计量后抽入反应釜中,边加入边搅拌,加热至30~50℃,搅拌时间为1.0小时,搅拌均匀;
71.b然后再将二甲基硅油3份、乳化剂40份;平衡调节剂1~10份;和6份重量比的水抽入反应釜中,搅拌3小时后,冷却至室温;
72.c最后经过过滤、出料和包装,即得fdy纤维专用纺丝油剂。
73.本实施例中乳化剂为:乳化剂为脂肪酸聚氧乙烯酯1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份、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5份。
74.对比例3市售样品gxm-100
75.将实施例1、对比例1~3中fdy油剂试用于涤纶200d/144f,考察断头率以及单丝松散情况。
76.表1实施例1及对比例1~2的测试结果
[0077][0078]
电导率方面,由于在加弹过程中会因摩擦产生静电,造成加工困难,本发明中在dty油剂中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钾盐抗静电剂,可有效提高纤维的电导率,通过调整添加比例,使该dty油剂的水溶液电导率保持在100μs/cm以上,可以达到高集束性能,使加弹丝的抱合性能更优,同时又能减少电荷的产生和防止电荷的积聚,达到高集束性的特点;
[0079]
绿色环保方面,dty油剂主要组成成分为:矿物油、乳化剂、抗静电剂、硅油、平滑剂、防飞溅剂,聚醚平滑剂方面我们放弃了不环保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进而选择多种脂肪醇(酸)聚氧乙烯醚或异构醇醚等环保型原料,且ph值呈中性,无腐蚀性,产品安全稳定。
[0080]
平滑剂和防飞溅原料的放弃使用外部采购的质量不稳定的产品,使用本公司自主研发的phj-a和sant来进行生产,这两个产品指标内控,phj-a可以赋予纤维良好的集束性,在退绕时保持稳定的抱合性,避免丝条单丝松散及在高速退绕时产生毛丝或断头。
[008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所作的等效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