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雷达罩电厚度数据处理分析方法与流程

2022-11-23 18:24: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雷达罩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雷达罩电厚度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2.插入相位延迟(ipd)即电厚度是影响雷达罩电性能指标的重要参数,它反映了雷达罩的介电常数、照壁几何厚度等参数对雷达罩电性能的综合影响。电厚度的检测与校正技术是研制生产高性能雷达罩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准确且合理的电厚度数据处理方法是电厚度测试正确与否的关键。
3.传统的电厚度数据处理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处理分析流程,校正数据的输出形式不统一,标识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雷达罩电厚度数据处理分析方法,解决了传统的电厚度数据处理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处理分析流程,校正数据的输出形式不统一,标识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形成系统的电厚度测试数据分析方法,测试数据可分析处理形成规范、直观的校正数据,供后期雷达罩的校正标识使用。
5.一种雷达罩电厚度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步骤一:导入雷达罩电厚度测试数据,将每个雷达罩站位的测试数据分别连接成一条测试数据曲线;
7.步骤二:数据处理分析从雷达罩头部站位a开始,n初始化为1;
8.步骤三:判断头部站位a的测试数据曲线与站位a n的测试数据曲线重合度是否达到重合度阈值;若达到,则n=n 1,并重复步骤三;否则,进入步骤四;
9.步骤四:以[a,a n]站位内的任一测试数据曲线为代表,对[a,a n]站位内的数据进行统一分析;确定测试数据曲线中的超差曲线段,并确定超差曲线段的超差区域;
[0010]
步骤五:确定超差曲线段的超差量值;
[0011]
步骤六:根据超差量值输出雷达罩电厚度校正数据。
[0012]
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所述重合度阈值不低于90%。
[0013]
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所述超差曲线段指的是测试数据曲线中高于标准曲线上限值或低于标准曲线下限值的曲线段。
[0014]
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超差区域为全部超差曲线段横坐标环线角度范围的并集。
[0015]
进一步,所述步骤五中,每一个超差曲线段对应一个超差量值,所述超差量值为每个超差曲线段内测试数据的众数。
[0016]
进一步,所述步骤五中,若超差曲线段内存在数据尖峰,则在确定超差量值时所有的数据尖峰内的测试数据均不予考虑;
[0017]
所述数据尖峰指的是:测试数据曲线上存在极值且该极值比此超差范围内均值大
至少2
°
,则测试数据曲线上该极值及其两端连线大于此超差范围内均值的部分均算作数据尖峰。
[0018]
进一步,若数据尖峰的环线角度小于15
°
,则在确定超差量值时该数据尖峰内的所有测试数据均归一化为数据尖峰所在超差曲线段内测试数据的众数。
[0019]
进一步,若数据尖峰的环线角度≥15
°
,则将此数据尖峰划分为单独的一个超差曲线段,并单独确定此数据尖峰的超差范围和超差量值;环线角度≥15
°
的数据尖峰的超差量值为测试数据曲线上该数据尖峰极值的定积分平均值。
[0020]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雷达罩电厚度数据处理分析方法,通过设计电厚度测试数据的处理流程,将数据处理分析操作统一化、规范化,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度。设定站位a曲线和站位a n曲线重合度的阈值,设定测试数据中数据尖峰范围的阈值,可提高数据处理分析的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雷达罩电厚度数据处理分析的流程图;
[0022]
图2为雷达罩电厚度测试数据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雷达罩站位定义为当前测试位置到雷达罩汇聚点的轴向距离。将测试数据导入,测试数据按照站位为单位将每个测试数据点连接生成对应测试数据曲线,每条曲线可体现曲线所在站位的正圈(0
°
~360
°
)测试数据,测试数据曲线显示的横坐标为雷达罩顺航向的环线角度,纵坐标为测试的电厚度测试值。数据处理的目的是将测试数据曲线校正到标准曲线上限值与标准曲线下限值之间。分析方法如下:
[0024]
首先,判断前后站位测试曲线的重合度能否达到设定阈值,如果能够满足则对此站位区间的曲线做统一化处理,如果不能满足则对站位测试曲线进行逐一分析。然后,通过对比标准曲线和测试数据曲线的走向,分析得出此站位测试数据曲线区间的超差区域和超差量值。其次,判断超差区域中的数据尖峰是否超出设定阈值,如果超出了阈值则进一步细化超差区域和超差量程,如果没有超出阈值则合并叠加形成站位区间或站位的校正单元数据。最后判断当前的站位曲线是否为最后一条曲线,如果不是则站位数 1返回继续进行判断,如果是则分析结束。
[0025]
雷达罩电厚度数据处理分析的流程如图1所示,以图2的测试曲线为适用对象进行分析,具体数据处理分析步骤如下:
[0026]
步骤101,开始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
[0027]
步骤102,将测试数据导入,测试数据按照站位为单位将每个测试数据点连接生成对应测试数据曲线。
[0028]
步骤103,数据分析从雷达罩的头部站位a开始判断,n设为1。
[0029]
步骤104,判断站位a曲线与站位a n曲线的重合度能否达到95%。
[0030]
步骤105,如果能够达到则n=n 1;,返回到步骤104再进行曲线的判断,依次类推,直至不重合站位曲线的出现。
[0031]
步骤106,将[a,a n]站位范围的数据进行统一分析处理。分析[a,a n]站位区间内
超差区域的环线角度(横坐标)。如图2所示,以图中的曲线为分析案例。标准曲线上限值与标准曲线下限值之间的电厚度差值为2
°
。测试数据曲线的2个部分高于标准曲线上限值,进而分析可得此站位数据曲线的超差区域为(0
°
—180
°
)和(312
°
—335
°
)。考虑到后期标识的误差影响以及便于角度的标识,将超差区域的范围取整为5的倍数,则分析得出此站位数据曲线的超差区域为(0
°
—180
°
)和(315
°
—330
°
)。
[0032]
步骤107,分析[a,a n]站位区间内超差量值的超差量值(纵坐标)。上一步骤已经确定出超差区域,此步骤为确定每个超差区域的超差量值,为将测试数据曲线校正到标准曲线上下限值之间,超差区域(0
°
—180
°
)需要减1.5
°
,超差区域(315
°
—330
°
)需要减1
°
。因此可得出各个超差区域的超差量值。
[0033]
步骤108,数据尖峰的电厚度峰值高但角度小,处理不好会对影响整个站位的性能,在超差区域中存在数据尖峰将再进行判断。
[0034]
步骤109,,如果数据尖峰的环线角度≥15
°
,则细化超差区域和超差量值,对数据尖峰区域进行二次分析,返回步骤106。仿照步骤106和步骤107对数据尖峰进行处理。
[0035]
步骤110,如果数据峰值没有超过15
°
的阈值范围,则合并分类形成[a,a n]站位的校正单元数据,输出对应的报表,图2中的校正单元如表1所示。如图2中的测试数据曲线的数据尖峰,没有超过阈值,所以可进行校正单元数据的合并。
[0036]
步骤111,判断当前站位a n的曲线是否是最后一条曲线。
[0037]
步骤112,如果不是最后一天曲线,则对当前的站位 1,即a=n 1,返回到步骤104再进行新站位的判断。
[0038]
步骤113,如果是最后一条曲线,则分析结束。
[0039]
表1校正单元数据
[004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