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2022-11-23 07:39: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涉及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商业化应用的锂电池负极主要为碳材料,其理论比容量仅为372mah/g,无法满足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需求。硅基材料具有比容量高(4200ma
·h·
g-1
)、脱嵌锂电压平台低(~0.4v vs li

/li)低、地壳储量丰富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然而,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体积膨胀,导致电池容量迅速衰减,影响硅基材料在电池中的应用。
3.为解决以上问题,现有技术一般通过复合、包覆等手段来改进硅基材料的性能,包覆层的完整性是决定硅碳负极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为提升包覆结构的完整性,科研人员采用球磨混合、喷雾干燥、cvd碳包覆、液相有机碳非原位包覆、化学法原位聚合包覆等方式来制备硅碳负极。
4.cn105576210a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纳米硅粉、碳粉及碳源球磨干法混合后进行热处理,破碎、筛分后对材料进行表面包覆,然后进行碳包覆处理,得到相关硅碳复合材料。此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制备过程中不涉及任何有机溶剂,环境友好,但该方法工序繁多,且干法混合包覆的方法难以实现纳米硅颗粒与碳粉的紧密结合,制得的硅碳复合材料容量发挥不佳,首效偏低。
5.cn103996834a公开了一种利用硅烷偶联剂修饰硅基底,并于外侧包覆导电聚苯胺,构成双层包覆的硅碳负极材料,大幅度改善了硅负极的循环性能。cn104319367a公开的硅/石墨复合材料,是将单质硅和石墨经球磨后,经过表面羟基化处理和硅烷偶联剂处理,得到硅颗粒表面修饰有机官能团的硅/石墨复合材料,在循环中能够提高sei膜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材料的电性能。然而,在上述两种方法中,硅烷偶联剂处理需要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且包覆效果受反应时间影响较大,难以稳定控制。因此需要制备包覆层更稳定,操作过程更为简单的硅碳负极材料及制备工艺,以满足大批量制备的工艺和环保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采用本发明硅碳负极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其循环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7.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包括石墨,以及其表面的含硅的碳包覆层,其中,含硅的碳包覆层中,硅的质量含量为10%-80%,优选为30%-75%。
8.上述技术方案中,含硅的碳包覆层中,硅源于含硅无机物质和聚硅氧烷,其中以si计,含硅无机物质引入的硅与聚硅氧烷引入的硅的质量比为1:(0.25-1.5)。其中,含硅无机物质包括单质硅和硅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单质硅。其中,所述单质硅可以为单晶硅、多晶硅、或非晶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粒径为30-200nm。所述硅氧化物为纳米氧化硅,粒径为2nm-100nm。
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含硅的碳包覆层的厚度为0.2-5μm。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硅碳负极材料的中值粒径为5-20μm。
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硅碳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0.05-8m2/g,优选为1-5.6m2/g。
12.上述技术方案中,含硅的碳包覆层中,si主要以si-o-si及si-o-c结构存在。
13.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14.(1)将含硅无机物质、石墨以及有机碳源混合;
15.(2)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与聚硅氧烷混合,成型,干燥,得到硅碳负极前驱体;
16.(3)步骤(2)所得硅碳负极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经热处理,得到所述硅碳负极材料。
17.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所述含硅无机物质包括单质硅和硅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单质硅。其中,所述单质硅可以为单晶硅、多晶硅、或非晶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粒径为30-200nm。所述硅氧化物为纳米氧化硅,粒径为2nm-100nm。
18.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所述石墨为中间相石墨或人造石墨的至少一种,中值粒径为1-30μm。
19.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所述有机碳源选自石油沥青、蔗糖、葡萄糖、柠檬酸、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20.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可添加助溶剂,所述助溶剂选自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正庚烷、丙酮、乙醇、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助溶剂的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0-30%,优选为5%-20%。
21.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所述聚硅氧烷具有-(r1r2si-o)
n-的结构单元,其中r1、r2为任意官能团,比如包括但不限于c
1-c6的烷基、c
2-c6的烯基、苯基、羟基、羧基、氨基、甲氧基、卤基等。所述聚硅氧烷的黏度为500-60000pa
·
s。优选地,聚硅氧烷选自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衍生物、聚苯基甲基硅氧烷、聚苯基甲基硅氧烷衍生物、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衍生物、聚甲基三氟丙基硅氧烷、聚甲基三氟丙基硅氧烷衍生物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22.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所述成型采用混捏挤压成型法,其中混捏时间可以为5min-4h,挤压压力可以为0.5mpa-1.5mpa。
23.上述技术方案中,以步骤(1)和步骤(2)所用原料的总质量为基准,所述含硅无机物质的用量占1.5%-30%,所述石墨的用量占45%-75%,所述有机碳源的用量占0.5%-20%,所述聚硅氧烷的用量占1%-20%。
24.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以步骤(1)和步骤(2)所用原料的总质量为基准,所述含硅无机物质的用量占4%-25%,所述石墨的用量占45%-65%,所述有机碳源的用量占1%-15%,所述聚硅氧烷的用量占5%-20%。
25.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所述干燥优选真空干燥,干燥温度为80-120℃,干燥时间为6-12h,真空度为小于等于50pa。
26.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3)中,所述热处理的方法为:将前驱体以1-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00-1000℃,保持10min-10h。优选地,采用两步碳化工艺,即将温度升至400-650℃,保温10min-6h,再升温至650-1000℃,保温10min-6h。
27.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上述硅碳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scientific公司的escalab 250xi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仪对电池负极材料进行表征,测试条件包括:室温25℃,真空度小于5
×
10-10mba,工作电压15kv,采用al kα作为射线源。
49.本发明中,采用蓝电land电池测试系统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将所述负极材料、商用导电炭黑及粘接剂按照8:1:1比例匀浆涂覆于铜箔上,制成极片。极片面密度为50-100mg/cm2。测试条件包括:测试温度25℃。分别以所述材料、金属锂片为正极、负极,使用1mol/l lipf6溶液为电解液,聚丙烯微孔膜为隔膜,组装为cr2016纽扣电池,首圈充放电倍率0.05c,电压范围0.005v-1.5v。循环充放电倍率为0.2c,电压范围0.005v-1.5v。
50.实施例1
51.取8.8g纳米硅粉(粒径为150nm),128g石墨(中值粒径为15μm),3.6g石油沥青(含碳量92wt%,软化点112℃),26.6g助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采用混料机将上述物料混合均匀,得棕色膏状固体。
52.将上述膏状固体与33g黏度为500pa.s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同加入捏合机中,捏合处理4h后采用1mpa的压力挤条,80℃真空干燥12h后即得硅碳负极前驱体,该前驱体的sem照片见图1。其中,纳米硅粉以硅计与聚二甲基硅氧烷以硅计的质量比为1:1.4。
53.将得到的前驱体进行如下程序升温碳化处理:氮气气氛下,以5℃/min升温速率升至600℃,保温2h;再以以5℃/min升温速率升至800℃,保温30min。冷却后即得到所述硅碳负极材料,其sem照片见图2,其透射电镜图见图3。所得硅碳负极材料的中值粒径为15.8μm,比表面积为3.73m2/g。含硅包覆层中,硅的质量含量约为47.8%。
54.从图1中可以看出,所得硅碳负极前驱体表面被一层均匀物质包覆,硅颗粒均匀分布在表面。从图2中可以看出,焙烧后硅碳负极材料表面依然被均匀包覆,且材料的球形度保持良好。由图3中可看出,硅颗粒分散在整个包覆层中,且随着包覆层被包裹在石墨颗粒上。所得负极材料的o1s与si 2p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见图4,结合tem与xps谱可确定包覆层中si主要以si-o-si与si-o-c结构存在。
55.所得硅碳负极在0.2c充放电电流下的循环曲线见图5。从图5中可以看出,所得材料百圈容量保留率为82%。具体性能见表1。
56.实施例2
57.取8.8g纳米硅粉(粒径为150nm),128g石墨(中值粒径为15μm),3.6g石油沥青(含碳量92wt%,软化点112℃),26.6g助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采用混料机将上述物料混合均匀,得棕色膏状固体。
58.将上述膏状固体与33g黏度为500pa.s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同加入捏合机中,捏合处理4h后采用1mpa的压力挤条,80℃真空干燥12h后即得硅碳负极前驱体。将得到的前驱体进行如下程序升温碳化处理:氮气气氛下,以10℃/min升温速率升至400℃,保温10min;再以以10℃/min升温速率升至700℃,保温10min。冷却后即得到所述硅碳负极材料。其中,纳米硅粉以硅计与聚二甲基硅氧烷以硅计的质量比为1:1.4。
59.所得硅碳负极材料的中值粒径为17.1μm,比表面积为4.59m2/g。含硅的碳包覆层中,硅的质量含量约为48%。
60.由所得硅碳负极材料的sem和tem图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可知,石墨表面被均匀包覆,且材料的球形度保持良好,硅颗粒分散在整个包覆层中,且随着包覆层被包裹在石墨颗粒上。所得负极材料的包覆层中si主要以si-o-si与si-o-c结构存在。
61.所得硅碳负极在0.2c充放电电流下的百圈容量保留率为80%。具体性能见表1。
62.实施例3
63.取8.8g纳米硅粉(粒径为150nm),128g石墨(中值粒径为15μm),3.6g石油沥青(含碳量92wt%,软化点112℃),26.6g助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采用混料机将上述物料混合均匀,得棕色膏状固体。
64.将上述膏状固体与33g黏度为500pa.s的聚苯基甲基硅氧烷一同加入捏合机中,捏合处理4h后采用1mpa的压力挤条,80℃真空干燥12h后即得硅碳负极前驱体。将得到的前驱体进行如下程序升温碳化处理:氮气气氛下,以10℃/min升温速率升至600℃,保温6h;再以以10℃/min升温速率升至1000℃,保温6h。冷却后即得到所述硅碳负极材料。其中,纳米硅粉以硅计与聚苯基甲基硅氧烷以硅计的质量比为1:1.4。
65.所得硅碳负极材料的中值粒径为16.5μm,比表面积为4.39m2/g。含硅的碳包覆层中,硅的质量含量约为48%。
66.由所得硅碳负极材料的sem和tem图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可知,石墨表面被均匀包覆,且材料的球形度保持良好,硅颗粒分散在整个包覆层中,且随着包覆层被包裹在石墨颗粒上。所得负极材料的包覆层中si主要以si-o-si与si-o-c结构存在。
67.所得硅碳负极在0.2c充放电电流下的百圈容量保留率为78%。具体性能见表1。
68.实施例4
69.取8.8g纳米硅粉(粒径为150nm),128g石墨(中值粒径为15μm),3.6g石油沥青(含碳量92wt%,软化点112℃),40g助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采用混料机将上述物料混合均匀,得棕色膏状固体。
70.将上述膏状固体与33g黏度为30000pa.s的聚甲基三氟丙基硅氧烷一同加入捏合机中,捏合处理4h后采用1mpa的压力挤条,80℃真空干燥12h后即得硅碳负极前驱体。将得到的前驱体进行如下程序升温碳化处理:氮气气氛下,以10℃/min升温速率升至600℃,保温2h;再以以10℃/min升温速率升至800℃,保温30min。冷却后即得到所述硅碳负极材料。其中,纳米硅粉以硅计与聚甲基三氟丙基硅氧烷以硅计的质量比为1:0.68。
71.所得硅碳负极材料的中值粒径为17.5μm,比表面积为4.12m2/g。含硅的碳包覆层中,硅的质量含量约为33.1%。
72.由所得硅碳负极材料的sem和tem图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可知,石墨表面被均匀包覆,且材料的球形度保持良好,硅颗粒分散在整个包覆层中,且随着包覆层被包裹在石墨颗粒上。所得负极材料的包覆层中si主要以si-o-si与si-o-c结构存在。
73.所得硅碳负极在0.2c充放电电流下的百圈容量保留率为79%。具体性能见表1。
74.实施例5
75.取8.8g纳米硅粉(粒径为150nm),128g石墨(中值粒径为15μm),3.6g石油沥青(含碳量92wt%,软化点112℃),30g助溶剂乙醇,采用混料机将上述物料混合均匀,得棕色膏状固体。
76.将上述膏状固体与33g黏度为500pa.s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同加入捏合机中,捏合处理4h后采用1mpa的压力挤条,80℃真空干燥12h后即得硅碳负极前驱体。将得到的前驱体进行如下程序升温碳化处理:氮气气氛下,以5℃/min升温速率升至600℃,保温2h;再以以5℃/min升温速率升至800℃,保温30min。冷却后即得到所述硅碳负极材料。其中,纳米硅粉
以硅计与聚二甲基硅氧烷以硅计的质量比为1:1.4。
77.所得硅碳负极材料的中值粒径为17.4μm,比表面积为4.97m2/g。含硅包覆层中,硅的质量含量约为48%。
78.由所得硅碳负极材料的sem和tem图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可知,石墨表面被均匀包覆,且材料的球形度保持良好,硅颗粒分散在整个包覆层中,且随着包覆层被包裹在石墨颗粒上。所得负极材料的包覆层中si主要以si-o-si与si-o-c结构存在。
79.所得硅碳负极在0.2c充放电电流下的百圈容量保留率为80%。具体性能见表1。
80.实施例6
81.取8g纳米硅粉(粒径为150nm),120g石墨(中值粒径为15μm),30g石油沥青(含碳量92wt%,软化点112℃),32g助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采用混料机将上述物料混合均匀,得棕色膏状固体。
82.将上述膏状固体与10g黏度为500pa.s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同加入捏合机中,捏合处理4h后采用1mpa的压力挤条,80℃真空干燥12h后即得硅碳负极前驱体。将得到的前驱体进行如下程序升温碳化处理:氮气气氛下,以5℃/min升温速率升至600℃,保温2h;再以以5℃/min升温速率升至800℃,保温30min。冷却后即得到所述硅碳负极材料。其中,纳米硅粉以硅计与聚二甲基硅氧烷以硅计的质量比为1:0.48。
83.所得硅碳负极材料的中值粒径为18.3μm,比表面积为5.41m2/g。含硅的碳包覆层中,硅的质量含量约为31%。
84.由所得硅碳负极材料的sem和tem图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可知,石墨表面被均匀包覆,且材料的球形度保持良好,硅颗粒分散在整个包覆层中,且随着包覆层被包裹在石墨颗粒上。所得负极材料的包覆层中si主要以si-o-si与si-o-c结构存在。
85.所得硅碳负极在0.2c充放电电流下的百圈容量保留率为77%。具体性能见表1。
86.实施例7
87.取12g纳米硅粉(粒径为150nm),120g石墨(中值粒径为15μm),2g石油沥青(含碳量92wt%,软化点112℃),26g助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采用混料机将上述物料混合均匀,得棕色膏状固体。
88.将上述膏状固体与40g黏度为500pa.s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同加入捏合机中,捏合处理4h后采用1mpa的压力挤条,80℃真空干燥12h后即得硅碳负极前驱体。将得到的前驱体进行如下程序升温碳化处理:氮气气氛下,以10℃/min升温速率升至600℃,保温2h;再以以10℃/min升温速率升至800℃,保温30min。冷却后即得到所述硅碳负极材料。其中,纳米硅粉以硅计与聚二甲基硅氧烷以硅计的质量比为1:1.26。
89.所得硅碳负极材料的中值粒径为17.8μm,比表面积为5.54m2/g。含硅的碳包覆层中,硅的质量含量约为51%。
90.由所得硅碳负极材料的sem和tem图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可知,石墨表面被均匀包覆,且材料的球形度保持良好,硅颗粒分散在整个包覆层中,且随着包覆层被包裹在石墨颗粒上。所得负极材料的包覆层中si主要以si-o-si与si-o-c结构存在。
91.所得硅碳负极在0.2c充放电电流下的百圈容量保留率为76%。具体性能见表1。
92.实施例8
93.取50g纳米硅粉(粒径为150nm),90g石墨(中值粒径为15μm),10g石油沥青(含碳量
92wt%,软化点112℃),10g助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采用混料机将上述物料混合均匀,得棕色膏状固体。
94.将上述膏状固体与40g黏度为500pa.s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同加入捏合机中,捏合处理4h后采用1mpa的压力挤条,80℃真空干燥12h后即得硅碳负极前驱体。将得到的前驱体进行如下程序升温碳化处理:氮气气氛下,以10℃/min升温速率升至600℃,保温2h;再以以10℃/min升温速率升至800℃,保温30min。冷却后即得到所述硅碳负极材料。其中,纳米硅粉以硅计与聚二甲基硅氧烷以硅计的质量比为1:0.3。
95.所得硅碳负极材料的中值粒径为18.1μm,比表面积为5.54m2/g。含硅的碳包覆层中,硅的质量含量约为66%。
96.由所得硅碳负极材料的sem和tem图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可知,石墨表面被均匀包覆,且材料的球形度保持良好,硅颗粒分散在整个包覆层中,且随着包覆层被包裹在石墨颗粒上。所得负极材料的包覆层中si主要以si-o-si与si-o-c结构存在。
97.所得硅碳负极在0.2c充放电电流下的百圈容量保留率为75%。具体性能见表1。
98.实施例9
99.取3g纳米硅粉(粒径为150nm),150g石墨(中值粒径为15μm),40g石油沥青(含碳量92wt%,软化点112℃),5g助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采用混料机将上述物料混合均匀,得棕色膏状固体。
100.将上述膏状固体与2g黏度为500pa.s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同加入捏合机中,捏合处理4h后采用1mpa的压力挤条,80℃真空干燥12h后即得硅碳负极前驱体。将得到的前驱体进行如下程序升温碳化处理:氮气气氛下,以10℃/min升温速率升至600℃,保温2h;再以以10℃/min升温速率升至800℃,保温30min。冷却后即得到所述硅碳负极材料。其中,纳米硅粉以硅计与聚二甲基硅氧烷以硅计的质量比为1:0.25。
101.所得硅碳负极材料的中值粒径为21.1μm,比表面积为7.75m2/g。含硅的碳包覆层中,硅的质量含量约为11%。
102.由所得硅碳负极材料的sem和tem图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可知,石墨表面被均匀包覆,且材料的球形度保持良好,硅颗粒分散在整个包覆层中,且随着包覆层被包裹在石墨颗粒上。所得负极材料的包覆层中si主要以si-o-si与si-o-c结构存在。
103.所得硅碳负极在0.2c充放电电流下的百圈容量保留率为75%。具体性能见表1。
104.实施例10
105.取60g纳米硅粉(粒径为150nm),80g石墨(中值粒径为15μm),1g石油沥青(含碳量92wt%,软化点112℃),19g助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采用混料机将上述物料混合均匀,得棕色膏状固体。
106.将上述膏状固体与40g黏度为500pa.s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同加入捏合机中,捏合处理4h后采用1mpa的压力挤条,80℃真空干燥12h后即得硅碳负极前驱体。将得到的前驱体进行如下程序升温碳化处理:氮气气氛下,以10℃/min升温速率升至600℃,保温2h;再以以10℃/min升温速率升至800℃,保温30min。冷却后即得到所述硅碳负极材料。其中,纳米硅粉以硅计与聚二甲基硅氧烷以硅计的质量比为1:0.25。
107.所得硅碳负极材料的中值粒径为20.6μm,比表面积为7.43m2/g。含硅的碳包覆层中,硅的质量含量约为74%。
108.由所得硅碳负极材料的sem和tem图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可知,石墨表面被均匀包覆,且材料的球形度保持良好,硅颗粒分散在整个包覆层中,且随着包覆层被包裹在石墨颗粒上。所得负极材料的包覆层中si主要以si-o-si与si-o-c结构存在。
109.所得硅碳负极在0.2c充放电电流下的百圈容量保留率为71%。具体性能见表1。
110.对比例1
111.取8.8g纳米硅粉(粒径为150nm),128g石墨(中值粒径为15μm),15.2g石油沥青(含碳量92wt%,软化点112℃),40g助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采用混料机将上述物料混合均匀,得棕色膏状固体;
112.将上述膏状固体加入捏合机中,捏合处理4h后采用1mpa的压力挤条,80℃真空干燥12h后即得硅碳负极前驱体,该前驱体的sem照片见图6。
113.将得到的前驱体进行如下程序升温碳化处理:氮气气氛下,以5℃/min升温速率升至600℃,保温2h;再以以5℃/min升温速率升至800℃,保温30min。冷却后即得到所述硅碳负极材料,其sem照片见图7。
114.从图6可以看出,所得硅碳负极前驱体中硅颗粒分布在石墨表面。但从图7来看,焙烧后的硅碳负极材料表面包覆层破裂,部分硅颗粒以及沥青焙烧后形成的碳颗粒散落在石墨之外,甚至在包覆层之外,颗粒失去了原有的规则形貌。
115.所得硅碳负极材料在0.2c充放电电流下的循环曲线图见图8。从图8中可以看出所得材料百圈容量保留率为46%。具体性能见表1。
116.对比例2
117.取8.8g纳米硅粉(粒径为150nm),128g石墨(中值粒径为15μm),26.6g助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采用混料机将上述物料混合均匀,得棕色膏状固体;
118.将上述膏状固体加入捏合机中,加入43g黏度为500pa.s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捏合处理4h后采用1mpa的压力挤条,80℃真空干燥12h后即得硅碳负极前驱体,该前驱体的sem照片见图9。其中,纳米硅粉以硅计与聚二甲基硅氧烷以硅计的质量比为1:1.9。
119.将得到的前驱体进行如下程序升温碳化处理:氮气气氛下,以5℃/min升温速率升至600℃,保温2h;再以以5℃/min升温速率升至800℃,保温30min。冷却后即得到所述硅碳负极材料,其sem照片见图10。
120.从图中可以看出,所得硅碳负极前驱体中,硅粉分散于石墨表面,但包覆不明显。焙烧后硅碳负极材料破裂严重,材料为无规则状,且大量硅粉团聚,散落在石墨外。
121.所得硅碳负极材料在0.2c充放电电流下的循环曲线图见图11。从图中可以看出所得材料不到100圈时(75圈)容量保留率已降至40%。具体性能见表1。
122.表1各例所得硅碳负极材料的应用性能
[0123][0124]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