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实时调控压力的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2022-11-22 22:07: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实时调控压力的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2.气管导管是插入患者气管和/或支气管,为患者特别是不能自主呼吸患者创建一个临时性的人工呼吸通道的一种医疗器械。现有的气管导管在对导管外侧的气囊充气时,医护人员只能根据经验来控制气囊的充气程度,充气不够时,气囊与人体气管内壁达不到密封效果,充气过度时极易对人体气管内壁软组织造成损伤,现在的气管内导管缺少对气囊充气压力与充气程度的监测与控制功能,同时还缺少对气囊充气过度时的提醒报警功能,医护人员在进行导管充气时,把握不当易引发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实时调控压力的气管导管,本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的现有的气管导管在对导管外侧的气囊充气时,医护人员只能根据经验来控制气囊的充气程度,充气不够时,气囊与人体气管内壁达不到密封效果,充气过度时极易对人体气管内壁软组织造成损伤,现在的气管内导管缺少对气囊充气压力与充气程度的监测与控制功能,同时还缺少对气囊充气过度时的提醒报警功能,医护人员在进行导管充气时,把握不当易引发医疗事故的问题。
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可实时调控压力的气管导管,包括导管体,所述导管体中部外周表面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上连通有充气导管和泄压导管,所述充气导管末端固定连接有注气口,所述泄压导管末端连接有可调式泄压器,所述可调式泄压器出气端通过管道与报警器连通;
6.其中,所述可调式泄压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下端滑动连接有泄压密封件,所述外壳内部上端滑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泄压密封件之间设置有泄压弹簧连接,所述泄压弹簧两端分别与调节板与泄压密封件连接。
7.优选的,所述外壳下端固定连接有泄压进气接口,所述外壳左侧固定连接有泄压出气接口,所述泄压进气接口和泄压出气接口均与外壳内部连通,所述泄压进气接口与泄压导管连通。
8.优选的,所述外壳内部中部固定连接有泄压导向柱,所述泄压密封件滑动连接于泄压导向柱上,所述泄压密封件下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堵头,所述密封堵头与泄压进气接口相适配。
9.优选的,所述外壳内部两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导柱,所述调节板滑动连接于调节导柱上,所述外壳上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柱,所述调节螺柱下端与调节板抵接。
10.优选的,所述调节板四周与外壳内部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垫圈。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2.本实用新型采用泄压管设计,在对气囊进行充气时,通过可调式泄压器对气囊进
行安全监控,当气囊中的气压超过设定值时,气流顶开泄压密封件,并通过泄压出气接口流向报警器,当报警器感应到有泄压气流流出时,发出报警提示信息,提示医护人员气囊压力达到设定值,医护人员停止充气,有效的保证了气囊的充气程度处于最佳范围内,降低了气管导管充气操作的难度,有效的提高了气管导管的安全性能,避免出现医疗事故。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可调式泄压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5.图中标号为:
16.1、导管体;2、气囊;3、充气导管;4、注气口;5、泄压导管;6、可调式泄压器;601、外壳;602、泄压进气接口;603、泄压出气接口;604、泄压导向柱;605、泄压密封件;6051、密封堵头;606、调节板;607、调节导柱;608、调节螺柱;609、泄压弹簧;7、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18.参照图1-2所示,一种可实时调控压力的气管导管,包括导管体1,导管体 1中部外周表面设置有气囊2,气囊2上连通有充气导管3和泄压导管5,充气导管3末端固定连接有注气口4,泄压导管5末端连接有可调式泄压器6,可调式泄压器6出气端通过管道与报警器7连通;
19.其中,可调式泄压器6包括外壳601,外壳601内部下端滑动连接有泄压密封件605,外壳601内部上端滑动连接有调节板606,调节板606与泄压密封件 605之间设置有泄压弹簧609连接,泄压弹簧609两端分别与调节板606与泄压密封件605连接,外壳601下端固定连接有泄压进气接口602,外壳601左侧固定连接有泄压出气接口603,泄压进气接口602和泄压出气接口603均与外壳601 内部连通,泄压进气接口602与泄压导管5连通,通过可调式泄压器6对气囊2 进行安全监控,当气囊2中的气压超过设定值时,气流顶开泄压密封件605,并通过泄压出气接口603流向报警器7,当报警器7感应到有泄压气流流出时,发出报警提示信息,提示医护人员气囊2压力达到设定值。
20.外壳601内部中部固定连接有泄压导向柱604,泄压密封件605滑动连接于泄压导向柱604上,泄压密封件605下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堵头6051,密封堵头 6051与泄压进气接口602相适配,在气囊2内部的气压没有超过设定值时,密封堵头6051与泄压进气接口602保持密封状态,进而保持气囊2内部的密封工作状态。
21.外壳601内部两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导柱607,调节板606滑动连接于调节导柱607上,外壳601上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柱608,调节螺柱608下端与调节板 606抵接,通过转动调节螺柱608进而带动调节板606下移,对泄压弹簧609施加不同的压缩量,进而使顶开泄压密封件605的气流压力发生变化,进行气囊2 内部的压力调控。
22.调节板606四周与外壳601内部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垫圈,密封垫圈的设计保证了外壳601内部的密封性。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工作人员通过注气口4向气囊2内部注入气体,当气囊2
内部的气压达到设定值时,通过泄压导管5顶开泄压密封件605,并通过泄压出气接口603流向报警器7,当报警器7感应到有泄压气流流出时,发出报警提示信息,提示医护人员气囊2压力达到设定值。
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可调式泄压器对气囊进行安全监控,有效的保证了气囊的充气程度处于最佳范围内,降低了气管导管充气操作的难度,有效的提高了气管导管的安全性能,避免出现医疗事故。
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实时调控压力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体(1),所述导管体(1)中部外周表面设置有气囊(2),所述气囊(2)上连通有充气导管(3)和泄压导管(5),所述充气导管(3)末端固定连接有注气口(4),所述泄压导管(5)末端连接有可调式泄压器(6),所述可调式泄压器(6)出气端通过管道与报警器(7)连通;其中,所述可调式泄压器(6)包括外壳(601),所述外壳(601)内部下端滑动连接有泄压密封件(605),所述外壳(601)内部上端滑动连接有调节板(606),所述调节板(606)与泄压密封件(605)之间设置有泄压弹簧(609)连接,所述泄压弹簧(609)两端分别与调节板(606)与泄压密封件(60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时调控压力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01)下端固定连接有泄压进气接口(602),所述外壳(601)左侧固定连接有泄压出气接口(603),所述泄压进气接口(602)和泄压出气接口(603)均与外壳(601)内部连通,所述泄压进气接口(602)与泄压导管(5)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实时调控压力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01)内部中部固定连接有泄压导向柱(604),所述泄压密封件(605)滑动连接于泄压导向柱(604)上,所述泄压密封件(605)下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堵头(6051),所述密封堵头(6051)与泄压进气接口(602)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实时调控压力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01)内部两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导柱(607),所述调节板(606)滑动连接于调节导柱(607)上,所述外壳(601)上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柱(608),所述调节螺柱(608)下端与调节板(606)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实时调控压力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606)四周与外壳(601)内部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垫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实时调控压力的气管导管,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导管体,导管体中部外周表面设置有气囊,气囊上连通有充气导管和泄压导管,充气导管末端固定连接有注气口,泄压导管末端连接有可调式泄压器,可调式泄压器出气端通过管道与报警器连通;其中,可调式泄压器包括外壳,外壳内部下端滑动连接有泄压密封件,外壳内部上端滑动连接有调节板,调节板与泄压密封件之间设置有泄压弹簧连接,泄压弹簧两端分别与调节板与泄压密封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可调式泄压器对气囊进行安全监控,有效的保证了气囊的充气程度处于最佳范围内,降低了气管导管充气操作的难度,有效的提高了气管导管的安全性能,避免出现医疗事故。现医疗事故。现医疗事故。


技术研发人员:邹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佳洲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23
技术公布日:2022/11/2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