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简易抗风大棚的制作方法

2022-11-22 22:07: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易抗风大棚。


背景技术:

2.大棚原是蔬菜生产的专用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大棚的应用越加广泛。当前大棚已用于盆花及切花栽培;果树生产用于栽培葡萄、草莓、西瓜、甜瓜、桃及柑桔等;林业生产用于林木育苗、观赏树木的培养等;养殖业用于养蚕、养鸡、养牛、养猪、鱼及鱼苗等。大棚主要用于遮光、保温、保墒防暴雨、减少蒸发等作用。大棚的结构一般包括覆盖材料,如普通膜、多功能长寿膜、草被、草苫、聚乙烯高发泡软片、无纺布、遮阳网等;其骨架材料一般用竹木杆、水泥杆、轻型钢管或管材等材料做骨架,做成立柱、拉杆、拱杆及压杆,覆盖塑料薄膜而成为拱圆形的料棚。现有的大棚用到的竹木杆、水泥杆、轻型钢管或管材等材料,其价格都较高,其组装和收纳起来体量大,农业种植户需要有专门的大仓库来放置和保管这些骨架材料,其组装和拆卸收纳不易,工作量较大,且抗风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抗风大棚,其。
5.(二)技术方案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7.一种简易抗风大棚,包括覆盖膜和骨架,该覆盖膜固定在该骨架上以组成大棚;其中,所述骨架包括:
8.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二者呈间距植到基地上,且该间距 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高度和《第一拉绳长度;
9.以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下端连接线段为基准,在线段的两端延长线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一预埋件,在线段左侧地面上设有若干第二预埋件,在线段右侧地面上设有若干第三预埋件;第一拉绳从第一立柱、第二立柱顶端绕过,借助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将第一拉绳支撑起来;第一拉绳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线段两端延长线上的所述第一预埋件处;
10.第二拉绳的一端与位于该线段一侧的一个第二或第三预埋件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往复跨越并绕过第一拉绳上端面并与位于该线段另一侧的第三或第二预埋件缠绕连接,如此往复,直至第二拉绳缠绕完所有的第二预埋件及第三预埋件。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该第二拉绳的一端固定在该第二预埋件上,另一端为自由端;
12.该第二拉绳的缠绕方式为:自由端跨越并绕过第一拉绳上端面并与第三预埋件缠绕固定,之后跨越并绕过第一拉绳上端面并与下一个第二预埋件缠绕固定,接着再跨越并绕过第一拉绳上端面并与下一个第三预埋件缠绕固定,依此类推直至完成全部预埋件的缠绕;或者,
13.自由端跨越并绕过第一拉绳上端面并与第三预埋件缠绕固定,接着该自由端绕过下一个第三预埋件,之后再跨越绕过第一拉绳上端面并与下一个第二预埋件缠绕固定,接着该自由端再绕过下下一个第二预埋件,之后跨越绕过第一拉绳上端面并与下下一个第三预埋件缠绕固定,依此类推直至完成全部预埋件的缠绕;或者是前述两种缠绕方式的组合。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顶部设有绳索固定部。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绳索固定部为u字形、y字形、 o字形或方框型。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第一拉绳为钢索,第二拉绳为纤维绳或钢丝。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第一预埋件、第二预埋件和第三预埋件为预先固定在地面上的钢筋环。
18.基于上述抗风大棚相同的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一种简易抗风大棚,包括覆盖膜和骨架,该覆盖膜固定在该骨架上以组成大棚;其中:所述骨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和第三拉绳;其中,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呈间距植到基地上,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呈等间距植到基地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立柱的植入位置的连线组成矩形;该矩形具有两个长边和两个宽边;
19.在该两个长边的两端延长线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一预埋件,在该矩形左侧地面上设有若干第二预埋件,在该矩形右侧地面上设有若干第三预埋件;第一拉绳从第一立柱、第二立柱顶端绕过,借助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将第一拉绳支撑起来;第一拉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该矩形一条长边的两端延长线上的第一预埋件处;第三拉绳从第三立柱、第四立柱顶端绕过,借助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将第三拉绳支撑起来;第三拉绳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在该矩形另一条长边的两端延长线上的第一预埋件处;
20.第二拉绳的一端与位于该矩形一侧的一个第二或第三预埋件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往复跨越并绕过第一拉绳和第三拉绳的上端面并与位于该矩形另一侧的第三或第二预埋件缠绕连接,如此往复,直至第二拉绳缠绕完所有的第二预埋件及第三预埋件。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顶部设有绳索固定部。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第一拉绳和第三拉绳为钢索,第二拉绳为纤维绳或钢丝;所述第一预埋件、第二预埋件和第三预埋件为预先固定在地面上的钢筋环。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第一拉绳和第三拉绳为同一条连续的拉绳。
24.(三)有益效果
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6.(1)成本低,结构简单,收纳方便。其中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可长期预植在菜地或农田的土壤中,而第一拉绳可为较粗的绳索或钢索,第二拉绳可为较细的铁丝或尼龙绳,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都能够成卷收纳,因此在大棚拆掉之后不需要很大的库存空间,也非常便于运输。
27.(2)容易拆卸和搭建。搭建过程中不需要向现有大棚那样向农地中钉很多支撑桩或拱形支撑条,因此很容易搭建和拆卸。
28.(3)抗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均为绳索具有柔韧性,搭建出来的大
棚骨架具有很抗压力缓冲性和摇拽能力,不易被吹断,抗风性好。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1的简易抗风大棚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2的简易抗风大棚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3的简易抗风大棚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4的简易抗风大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34.实施例1
35.如图1所示,为一种简易抗风大棚的骨架结构,在该骨架结构外部设置覆盖膜,如防晒膜或保温膜或透光膜等。其中,所述骨架包括: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一拉绳3和第二拉绳4和若干预埋件。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二者呈间距植到基地上,顶部设有绳索固定部11、21。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之间形成连接线段l,该连接线段为第一立柱1 和第二立柱2之间的距离。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等高或不等高。其中,间距l 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高度和《第一拉绳3的长度。在线段l 的两端延长线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一预埋件51,在线段左侧地面上设有若干第二预埋件52,在线段右侧地面上设有若干第三预埋件53。预埋件51、 52、53为预先固定在地面上的钢筋环。第一拉绳3为较粗较为结实的绳索,第二拉绳4可为较细较柔软的绳索,便于与第一拉绳3和第二及第三预埋件52、53进行缠绕打结。
36.在搭建大棚时,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预先已牢固植入土地中。然后,将第一拉绳3从第一立柱、第二立柱顶端的绳索固定部11、21绕过,借助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将第一拉绳3支撑起来;第一拉绳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线段l两端延长线上的第一预埋件51处。然后将第二拉绳4 的一端与第三预埋件53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跨越并绕过第一拉绳3上端面后缠绕至少一圈后,与一个第二预埋件52缠绕固定,之后自由端再跨越并绕过第一拉绳3上端面后缠绕至少一圈后,与下一个第三预埋件53缠绕固定,接着再跨越并绕过第一拉绳3上端面并缠绕至少一圈后,与下一个第二预埋件52缠绕固定,依此类推直至第二拉绳4自由端完成全部的第二预埋件52和第三预埋件53。
37.其中,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顶部的绳索固定部11、21为u字形、 y字形、o字形或方框型等,便于第一绳索卡固。优选地,第一拉绳3 为钢索,第二拉绳4为纤维绳或钢丝。
38.其中,在第二拉绳4从第一拉绳3上端面绕过时,也可不缠绕一圈直接与下一个预埋件缠绕,这种情况下,第二拉绳4较为容易相对第一拉绳3滑动位置。为了防止滑动位置,也可以在第一拉绳3的上端面预先设置一些止挡部,例如在第一拉绳3上面通过弯折形成若干间隔的q 字形圈绕结构,让第二拉绳4直接从这些圈绕结构中穿过后再与地面的预埋件缠绕固定。再或者可以在第一拉绳3设置几个夹子,利用夹子防止第二拉绳4相对第一拉绳3上端面滑动。
39.实施例2
40.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第二拉绳4的缠绕方式不同。具体
地,将第二拉绳4的一端与第三预埋件53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跨越并绕过第一拉绳3上端面缠绕或不缠绕后,与一个第二预埋件52缠绕固定,接着该自由端沿着地面绕过下一个相邻第二预埋件52,之后再跨越绕过第一拉绳3上端面缠绕或不缠绕后,再与下一个第三预埋件53缠绕固定,接着该自由端沿着地面绕过下一个相邻第三预埋件53,之后跨越绕过第一拉绳3上端面后,再与下下一个第二预埋件52缠绕固定,依此类推直至完成全部预埋件的缠绕。
41.关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描述的第二拉绳4两种缠绕方式,仅为举例说明。实际情况可以更加灵活,可以实施例1和实施例2介绍的两种缠绕方式的组合,当然也可以是其他任何一种缠绕方式,只要能形成较为均匀的大棚骨架即可。实施例1-2中,左侧由第二预埋件52组成的列与第三预埋件53组成的列之间的空位用于种植蔬菜。
42.实施例3
43.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为一种简易抗风大棚的骨架结构,在该骨架结构外部设置覆盖膜,如防晒膜或保温膜或透光膜等。其中,所述骨架包括: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第四立柱 4、第一拉绳5、第二拉绳6和第三拉绳7。
44.其中,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成对设置,且呈间距植到基地上,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成对设置,且呈间距植到基地上。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第四立柱4的植入位置的连线组成矩形h。该矩形h具有两个长边l和两个宽边。在长边l的两端延长线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一预埋件81,四个立柱对应设有至少4个第一预埋件81。
45.在矩形h左侧地面上设有若干第二预埋件82,在该矩形h右侧地面上设有若干第三预埋件83。在搭建大棚时,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第四立柱4为预先牢固地植入地面上。第一拉绳5从第一立柱 1、第二立柱2顶端绕过,借助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顶部的绳索固定部11、21将第一拉绳支撑起来;第一拉绳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该矩形一条长边l的两端延长线上的第一预埋件81处;第三拉绳7从第三立柱4、第四立柱4顶端绕过,借助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顶部的绳索固定部 31、41将第三拉绳7支撑起来;第三拉绳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该矩形一条长边l的两端延长线上的第一预埋件81处。
46.第二拉绳6的一端与位于该矩形h一侧的一个第二预埋件82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跨越并绕过第一拉绳5上端面后缠绕至少一圈,又绕过第三拉绳7的上端面后缠绕至少一圈,与一个第三预埋件83缠绕固定,接着该自由端沿着地面绕过下一个相邻第三预埋件83,之后再跨越绕过第三拉绳7上端面缠绕或不缠绕后,再绕到第一拉绳5上端面圈绕至少一圈,与下一个第二预埋件82缠绕固定,接着该自由端沿着地面绕过下一个相邻第二预埋件82,之后跨越绕过第一拉绳5上端面,再绕到第三拉绳7的上端面缠绕一圈后,再与下下一个第三预埋件83缠绕固定,依此类推直至完成全部第二、第三预埋件82或83的缠绕。
47.其中,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顶部的绳索固定部为u字形、y字形、o字形或方框型等,便于第一绳索卡固。优选地,第一拉绳5和第三拉绳为钢索,第二拉绳6为纤维绳或钢丝。
48.优选地,第一拉绳5和第三拉绳7为同一条连续的拉绳。
49.优选地,第一预埋件81、第二预埋件82和第三预埋件83均为预先固定在地面上的钢筋环或t字形钢柱。
50.实施例4
51.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第二拉绳6的缠绕方式不同。具体地,具体地,将第二拉绳6的一端与第二预埋件82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跨越并绕过第一拉绳5上端面后缠绕至少一圈后,再缠绕到第三拉绳7上端面缠绕一圈后,与第三预埋件83缠绕,接着该自由再跨越并绕过第三拉绳7上端面并缠绕至少一圈后,来到第一拉绳5上端面缠绕一圈后,与下一个第二预埋件82缠绕固定。然后该自由端从第二预埋件82再次绕过第一拉绳5上端面后缠绕至少一圈后,再缠绕到第三拉绳7上端面缠绕一圈后,与下一个第三预埋件83固定连接。依此类推,直至该第二拉绳6的自由端完成全部的第二预埋件82和第三预埋件83的缠绕,即完成大棚骨架结构的搭建。
52.实施例3-4中,左侧由第二预埋件82组成的列与第三预埋件83组成的列之间的空位用于种植蔬菜。
53.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大棚结构,可以使用六根立柱(3对)或8根立柱(4对)等以搭建内部空间更宽的种植大棚。为了增加大棚结构度,在一对立柱的连接线段上可以间隔分布一些辅助立柱,具体可以根据该对立柱的间隔距离/大棚长度来算;如10m长的大棚可在立柱连接线段上再增设2根辅助立柱,辅助立柱和第一或第二立柱等高,顶部的绳索固定部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20m长的大棚可在立柱连接线段上再增设3根辅助立柱等。
54.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基于各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的情形下自由组合,基于各种组合和本领域的基本知识的各种变形,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