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抗干扰高速背板连接器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1-19 19:03: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半导体器件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抗干扰高速背板连接器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2.背板连接器是大型通讯设备、超高性能服务器和巨型计算机、工业计算机、高端存储设备常用的一类连接器,其主要作用是连接单板(daughter card)和背板,单板和背板间成90度垂直结构,传递高速差分信号或单端信号以及传递大电流。
3.为了确保产品性能没有问题,因此一般在背板连接器出厂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测试,但是目前的测试方式主要是人工通过电测机对背板连接器进行测试,测试效率并不高,因而需要改进测试方式,如公开号为cn217385795u的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导通测试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探针座机构、打点机构、舌片机构、压紧机构,所述的底座上还设置有电控箱,所述的电控箱上设置有电测机,所述的电侧机与探针座机构和舌片机构电连接;所述的压紧机构设置在探针座机构上方的电控箱外侧壁上;所述的打点机构、舌片机构分别设置在探针座一侧。上述现有技术利用探针座实现连接器的固定和夹紧,同时,连接器端子的鱼眼与探针连接;上述现有技术在测试时,通过压紧机构压紧连接器,保证测试的稳定性;上述现有技术利用舌片插入连接器的金针中,从而使其金针接触全部短路,并且上述现有技术配件少,换线方便。
4.上述现有技术虽然可以取代人工通过电测机测试侧板连接器的性能,但是依旧存在一些缺陷:1.上述现有技术只是将电测机取代了,依旧需要人工进行背板连接器的安装和取出,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测试效率也没有得到提高。
5.2.上述现有技术是通过对背板连接器的通电测试,检测背板连接器内的主板各单元是否可以正常使用,但是并没有考虑到背板连接器内主板各元器件虚焊在主板上,使得背板连接器只是暂时性的完好,依旧存在产品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抗干扰高速背板连接器测试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抗干扰高速背板连接器测试系统,包括旋转基柱,所述旋转基柱外沿转动设置有环形测试座,所述环形测试座上设置有用于测试背板连接器的测试机;所述测试机包括匚型测试框,所述匚型测试框沿环形测试座外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匚型测试框两侧设置有用于定位背板连接器的侧边定位器,所述匚型测试框靠近环形测试座外沿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抵紧背板连接器的抵紧限位器,所述匚型测试框顶部设置有用于测试背板连接器的性能测试器,所述环形测试座上且位于匚型测试框处设置有振动器,用于振动背板连接器,所述匚型测试框朝向旋转基柱的一侧设置有弹料器,用于弹出匚型测试框内的背板连接器;所述环形测试座沿其转动方向依次分布进料区、测试区和出料
区。
7.优选的,所述侧边定位器包括匚型测试框内滑动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朝向匚型测试框侧壁的一侧连接有定位绳,且定位绳贯穿匚型测试框并与位于匚型测试框外侧的滑移条连接,所述定位件和匚型测试框之间连接有定位弹簧,用于驱使定位件定位背板连接器,所述匚型测试框外侧且与定位件位于同一侧处设置有侧边框,所述滑移条滑动设置在侧边框内设置的滑移座上,所述旋转基柱上设置有定位控制件,用于驱使滑移条控制定位件定位匚型测试框内的背板连接器;所述滑移座背离匚型测试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且调节丝杆贯穿侧边框并螺纹连接在侧边框上。
8.优选的,所述定位控制件包括旋转基柱外侧壁上设置的环形定位圈,所述环形定位圈外侧壁上且位于进料区和出料区处设置有弧形凸起,用于控制定位件对匚型测试框内的背板连接器的定位;所述匚型测试框靠近旋转基柱的一侧设置有与环形定位圈和弧形凸起滑动配合的弧形条,所述滑移条朝向旋转基柱的一端贯穿侧边框并滑动连接在弧形条上,用于驱使滑移条在滑移座上的滑动。
9.优选的,所述抵紧限位器包括抵紧块,所述抵紧块沿着环形测试座半径方向滑动设置的环形测试座上,且抵紧块位于匚型测试框内的两个定位件之间,所述抵紧块底部与u型导架的两个竖直段连接,所述环形测试座沿其半径方向上开设有便于u型导架的两个竖直段滑动的导向滑槽,且环形测试座边缘开设有便于抵紧块上下滑动的且与导向滑槽连通的退位槽,所述抵紧块背离旋转基柱的一端设置有抵触件,所述环形测试座外沿设置有与抵触件配合的限位件,用于控制抵紧块抵住匚型测试框内的背板连接器;所述退位槽背离导向滑槽的一端开设有便于抵触件上下滑动的配合槽。
10.所述环形测试座底部且沿其半径方向滑动设置有抵紧控制块,所述u型导架的两个竖直段上下滑动设置在抵紧控制块上,且u型导架的水平段与抵紧控制块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用于控制抵紧块在退位槽内的上下滑动;所述抵紧控制块侧壁与环形测试座底部上设置的固定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用于控制抵紧块沿着导向滑槽长度方向的滑动。
11.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环形测试座外侧壁上转动设置的弧形限位块,且弧形限位块位于环形测试座的测试区,所述弧形限位块固定在旋转基柱底部设置的底托板上,所述弧形限位块朝向进料区一侧的上端形成有与抵触件配合的引导斜坡,用于驱使抵紧块在退位槽内上移;所述弧形限位块上端设置有弧形抵紧板,所述弧形抵紧板位于引导斜坡的一端且朝向旋转基柱的一端设置有抵紧斜坡,用于驱使抵紧块朝向匚型测试框内的背板连接器移动;所述环形测试座外测壁上且位于进料区和出料区处转动设置有水平板,且水平板上端面与环形测试座上表面平齐,以便于背板连接器的进料和出料,所述水平板固定在底托板上;所述抵触件包括抵触筒,所述抵触筒水平固定在抵紧块上,且抵触筒背离抵紧块的一侧螺纹连接有抵触杆,所述抵触杆与弧形抵紧板内侧壁以及抵紧斜坡抵触配合,所述
抵触筒和抵触杆均与弧形限位块上端面以及引导斜坡抵触配合。
12.优选的,所述性能测试器包括设置在匚型测试框顶部的盖板,所述盖板上滑动设置有竖直布置的控制板,且控制板滑动贯穿盖板,所述盖板下端安装有可拆卸的盖合测试板,且盖合测试板底部设置有与背板连接器配合的接触件,用于测试背板连接器,所述盖合测试板和盖板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用于驱使接触件移出背板连接器;所述旋转基柱顶部固定有环状t型板,所述环状t型板底部且位于环形测试座的测试区处设置有弧形盖合板,且弧形盖合板底部与控制板顶部抵触配合,所述弧形盖合板靠近进料区一侧的底部设置有与控制板顶部抵触配合的盖合斜坡。
13.优选的,所述弹料器包括弹料板,所述弹料板设置在匚型测试座背离旋转基柱一端的内侧壁上开设的放置槽中,所述弹料板朝向旋转基柱的一侧连接有弹料杆,且弹料杆滑动贯穿匚型测试框,所述匚型测试框外侧设置有便于弹料杆滑动的辅助环,所述弹料杆背离弹料板的一端设置有竖直布置的控制杆,所述匚型测试框侧壁且位于辅助环的上方处设置有弹性绳,所述弹性绳贯穿控制杆;所述环形定位圈上且位于进料区和测试区处设置有弧形弹料条,所述弧形弹料条与控制杆抵触配合,所述弧形弹料条位于进料区的一端连接有固定在弧形凸起上的弧形引伸条,且弧形引伸条与控制杆抵触配合。
14.优选的,所述振动器包括振动筒,所述环形测试座上且位于匚型测试框内开设有若干振动孔,所述振动筒位于振动孔内,且振动筒两端转动连接有在振动孔内滑动的振动板上,所述振动筒一侧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限位齿,振动孔内且对应限位齿处上下滑动设置有转动控制条,所述转动控制条朝向限位齿的一侧自上而下均匀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内底部铰接有配合齿,且配合齿与限位齿配合,用于驱使振动筒转动;所述转动控制条底部连接有振动件;所述旋转基柱外侧壁上且位于环形测试座下方处设置有位于测试区的弧形振动板,且弧形振动板靠近进料区的一端设置有与振动板底部抵触配合的振动斜坡,所述弧形振动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与振动件抵触配合的三角斜块,所述转动控制条顶部与振动孔之间连接有下压弹簧。
15.优选的,所述振动筒为空心壳体结构,且振动筒内设置有弹性气囊,所述振动筒外侧壁均匀开设有若干圆孔,且圆孔内滑动设置有振动杆,所述振动杆位于振动筒内的一端与弹性气囊抵触配合;所述振动件包括固定在转动控制条底部的且为竖直布置的振动环,所述振动环底部螺纹连接有配合杆,且配合杆与三角斜块的斜面抵触配合。
16.优选的,位于匚型测试框中部区域的若干所述振动筒沿环形测试座半径方向均匀分布,且其沿着环形测试座半径方向转动,用于驱使背板连接器沿着环形测试座半径方向移动;位于匚型测试框两侧区域的若干所述振动筒沿垂直于环形测试座半径方向分布,且其沿着垂直于环形测试座半径方向转动,用于驱使背板连接器沿着垂直于环形测试座半径方向移动。
1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发明通过侧边定位器和抵紧限位器的配合限制背板连接器在匚型测试框内的位置,确保性能测试器能够准确对接匚型测试框内的背板连接器,以使性能测试器能够测试背板连接器;并且本发明通过弹料器能够将完成测试的背板连接器移出,以使该匚型
测试框转动到进料区后可以对下一个待测背板连接器进行测试;同时本发明通过性能测试器测试过程中通过振动器对背板连接器进行振动,以防背板连接器中元器件与主板虚焊造成短暂连通的问题,导致性能测试器无法检测出该问题。
18.2.本发明通过振动器可以对正在测试的背板连接器进行振动,用于检测该背板连接器中各个元器件是否存在虚焊问题而导致性能测试器无法有效测试出该背板连接器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同时本发明的若干转动筒不仅可以对背板连接进行不同振动力的振动,同时还可以对驱使背板连接器在环形测试座上表面各个方向均有移动的趋势,进一步测试该背板连接器是否存在虚焊问题。
19.3.本发明可以根据背板连接器的规格尺寸,通过调节抵触杆到抵触筒的间距,以使改变抵紧块向着背板连接器移动的间距,确保抵紧块针对不同规格尺寸的背板连接器均能够将其限位在匚型测试框内。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21.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22.图3是本发明侧边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23.图4是本发明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24.图5是本发明侧边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25.图6是本发明抵紧限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发明性能测试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本发明弹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本发明图8的b处局部放大图。
29.图10是本发明振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1是本发明图10的c处局部放大图。
31.图12是本发明振动筒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3是本发明转动控制条、振动板和振动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4是本发明弧形振动板和三角斜块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00、背板连接器;1、旋转基柱;2、环形测试座;21、进料区;22、测试区;23、出料区;3、测试机;4、匚型测试框;5、侧边定位器;51、定位件;52、定位绳;53、滑移条;54、定位弹簧;55、侧边框;56、滑移座;57、定位控制件;571、环形定位圈;572、弧形凸起;573、弧形条;58、调节丝杆;6、抵紧限位器;61、抵紧块;611、退位槽;62、u型导架;621、导向滑槽;63、抵触件;631、抵触筒;632、抵触杆;64、限位件;641、弧形限位块;642、底托板;643、引导斜坡;644、弧形抵紧板;645、抵紧斜坡;646、水平板;65、配合槽;66、抵紧控制块;67、第一弹簧;68、固定座;69、第二弹簧;7、性能测试器;71、盖板;72、控制板;73、盖合测试板;74、接触件;75、复位弹簧;76、环状t型板;77、弧形盖合板;78、盖合斜坡;8、振动器;81、振动筒;811、弹性气囊;812、振动杆;82、振动板;83、限位齿;84、转动控制条;841、凹槽;842、配合齿;85、振动件;851、振动环;852、配合杆;86、弧形振动板;861、振动斜坡;87、三角斜块;88、下压弹簧;9、弹料器;91、弹料板;92、弹料杆;93、辅助环;94、控制杆;95、弹性绳;96、弧形弹料条;97、弧形引伸条。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实施例一: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新抗干扰高速背板连接器测试系统,包括旋转基柱1,旋转基柱1外沿转动设置有环形测试座2,环形测试座2上设置有用于测试背板连接器100的测试机3;本发明通过在环形测试座2上的测试机3对背板连接器100进行性能测试,以便判断该背板连接器100是否是否规定要求。
37.参阅图1-2,测试机3包括匚型测试框4,匚型测试框4沿环形测试座2外沿周向均匀分布,匚型测试框4两侧设置有用于定位背板连接器100的侧边定位器5,匚型测试框4靠近环形测试座2外沿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抵紧背板连接器100的抵紧限位器6,匚型测试框4顶部设置有用于测试背板连接器100的性能测试器7,环形测试座2上且位于匚型测试框4处设置有振动器8,用于振动背板连接器100,匚型测试框4朝向旋转基柱1的一侧设置有弹料器9,用于弹出匚型测试框4内的背板连接器100;环形测试座2沿其转动方向依次分布进料区21、测试区22和出料区23。
38.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发明在环形测试座2的进料区21将待测试的背板连接器100放置到匚型测试框4内,并且通过侧边定位器5对背板连接器100进行导向限位,同时通过抵紧限位器6限制背板连接器100在匚型测试框4内的位置,确保性能测试器7能够准确对接匚型测试框4内的背板连接器100,以使性能测试器7测试背板连接器100;并且,当完成测试后该背板连接器100通过弹料器9在出料区23将其移出,以使该匚型测试框4转动到进料区21后可以对下一个待测背板连接器100进行测试;同时,本发明通过性能测试器7测试过程中通过振动器8对背板连接器100进行振动,以防背板连接器100中元器件与主板虚焊造成短暂连通的问题,导致性能测试器7无法检测出该问题。
39.当背板连接器100移动至位移进料区21的匚型测试框4后,需要通过侧边定位器5对其进行定位,具体的,参阅图3-4,侧边定位器5包括匚型测试框4内滑动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定位件51,定位件51朝向匚型测试框4侧壁的一侧连接有定位绳52,且定位绳52贯穿匚型测试框4并与位于匚型测试框4外侧的滑移条53连接,定位件51和匚型测试框4之间连接有定位弹簧54,用于驱使定位件51定位背板连接器100,匚型测试框4外侧且与定位件51位于同一侧处设置有侧边框55,滑移条53滑动设置在侧边框55内设置的滑移座56上,旋转基柱1上设置有定位控制件57,用于驱使滑移条53控制定位件51定位匚型测试框4内的背板连接器10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背板连接器100放置至匚型测试框4后,随着环形测试座2的转动使得该匚型测试框4转动至测试区22,而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旋转基柱1上的定位控制件57驱使滑移条53向着旋转基柱1一侧移动,以使滑移条53松开对定位绳52的拉动,进而在定位弹簧54的驱使下使得定位件51向着背板连接器100移动,直至完成对背板连接器100的定位限制;当该背板连接器100完成测试并移出测试区22后,再次通过定位控制件57控制滑移条53向着背离旋转基柱1的方向移动,以使滑移条53通过拉动定位绳52使得定位件51向着匚型测试框4侧边移动,进而松开对背板连接器100的定位,便有后续弹料器9将该背板连接器100移出匚型测试框4。
40.滑移座56背离匚型测试框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58,且调节丝杆58贯穿侧
边框55并螺纹连接在侧边框55;本发明通过调节丝杆58改变滑移座56的位置,以使滑移条53通过定位绳52改变定位件51在匚型测试框4内的位置,以使本发明的侧边定位器5可以针对不同规格大小的背板连接器100进行侧边定位。
41.进一步的,定位控制件57包括旋转基柱1外侧壁上设置的环形定位圈571,环形定位圈571外侧壁上且位于进料区21和出料区23处设置有弧形凸起572,用于控制定位件51对匚型测试框4内的背板连接器100的定位;匚型测试框4靠近旋转基柱1的一侧设置有与环形定位圈571和弧形凸起572滑动配合的弧形条573,滑移条53朝向旋转基柱1的一端贯穿侧边框55并滑动连接在弧形条573上,用于驱使滑移条53在滑移座56上的滑动。
4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匚型测试框4内的背板连接器100完成测试后,随着环形测试座2的转动,使得弧形条573从沿着环形定位圈571转动到弧形条573开始与弧形凸起572抵触并沿着弧形凸起572转动,从而驱使滑移条53向着背离旋转基柱1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定位件51松开对该匚型测试框4内的背板连接器100的定位,待弹料器9将该背板连接器100弹出后,环形测试座2带动该匚型测试框4转动至进料区21,以使下一个待测的背板连接器100移动至该匚型测试框4内,当弧形条573从弧形凸起572上移动至环形定位圈571上时,弧形凸起572不再抵触弧形条573,以使在定位弹簧54的作用下使得定位件51能够将夹持定位该匚型测试框4内的背板连接器100。
43.待通过侧边定位器5对背板连接器100定位之后,需要通过抵紧限位器6对该背板连接器100沿环形测试座2半径方向进行限位,其中,参阅图4-5,抵紧限位器6包括抵紧块61,抵紧块61沿着环形测试座2半径方向滑动设置的环形测试座2上,且抵紧块61位于匚型测试框4内的两个定位件51之间,抵紧块61底部与u型导架62的两个竖直段连接,环形测试座2沿其半径方向上开设有便于u型导架62的两个竖直段滑动的导向滑槽621,且环形测试座2边缘开设有便于抵紧块61上下滑动的且与导向滑槽621连通的退位槽611,抵紧块61背离旋转基柱1的一端设置有抵触件63,环形测试座2外沿设置有与抵触件63配合的限位件64,用于控制抵紧块61抵住匚型测试框4内的背板连接器100;退位槽611背离导向滑槽621的一端开设有便于抵触件63上下滑动的配合槽65。
4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随着环形测试座2的转动,使得抵触件63与限位件64配合以驱使抵紧块61向着背板连接器100移动,直至将背板连接器100抵紧在匚型测试框4的内侧壁上,进而确保性能测试器7能够准确对接该背板连接器100。
45.但是当完成测试后,为了方便背板连接器100移出匚型测试框4以及后续待测的背板连接器100移动至匚型测试框4内,抵紧块61需要沿着导向滑槽621移动至退位槽611中,并沿着退位槽611向下移动,直至抵紧块61完全移出环形测试座2的上表面;因此本发明在环形测试座2底部且沿其半径方向滑动设置有抵紧控制块66,u型导架62的两个竖直段上下滑动设置在抵紧控制块66上,且u型导架62的水平段与抵紧控制块66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67,用于控制抵紧块61在退位槽611内的上下滑动;抵紧控制块66侧壁与环形测试座2底部上设置的固定座68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69,用于控制抵紧块61沿着导向滑槽621长度方向的滑动。
4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抵触件63不再与限位件64配合时,在第二弹簧69的作用下使得抵紧块61向着退位槽611移动,待移动至退位槽611中后,使得第一弹簧67通过驱使u型
导架62控制抵紧块61向下移动,以便实现将抵紧块61不会影响背板连接器100的移出或移进。
47.其中,参阅图6,限位件64包括环形测试座2外侧壁上转动设置的弧形限位块641,且弧形限位块641位于环形测试座2的测试区22,弧形限位块641固定在旋转基柱1底部设置的底托板642上,弧形限位块641朝向进料区21一侧的上端形成有与抵触件63配合的引导斜坡643,用于驱使抵紧块61在退位槽611内上移;弧形限位块641上端设置有弧形抵紧板644,弧形抵紧板644位于引导斜坡643的一端且朝向旋转基柱1的一端设置有抵紧斜坡645,用于驱使抵紧块61朝向匚型测试框4内的背板连接器100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背板连接器100移动至匚型测试框4中后,待通过侧边定位器5对其进行定位后,随着环形测试座2的转动,使得抵触件63开始与弧形限位块641上的引导斜坡643抵触配合,驱使抵触件63带动抵紧块61沿着退位槽611向上移动,直至抵紧块61完全移动退位槽611,之后抵触件63开始与弧形抵紧板644的抵紧斜坡645抵触配合,以驱使抵紧块61向着背板连接器100移动,直至将背板连接器100限位在匚型测试框4内。
48.环形测试座2外测壁上且位于进料区21和出料区23处转动设置有水平板646,且水平板646上端面与环形测试座2上表面平齐,以便于背板连接器100的进料和出料,水平板646固定在底托板642上;需要说明的是,水平板646下端不会影响位于配合槽65内的抵触件63的移动。
49.进一步的,回看图4,抵触件63包括抵触筒631,抵触筒631水平固定在抵紧块61上,且抵触筒631背离抵紧块61的一侧螺纹连接有抵触杆632,抵触杆632与弧形抵紧板644内侧壁以及抵紧斜坡645抵触配合,抵触筒631和抵触杆632均与弧形限位块641上端面以及引导斜坡643抵触配合;本发明可以根据背板连接器100的规格尺寸,通过调节抵触杆632到抵触筒631的间距,以使改变抵紧块61向着背板连接器100移动的间距,确保抵紧块61针对不同规格尺寸的背板连接器100均能够将其限位在匚型测试框4内,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抵触杆632到抵触筒631的间距如何改变,抵触杆632始终能够与抵紧斜坡645抵触配合。
50.待背板连接器100通过侧边定位器5和抵紧限位器6限位之后,需要通过性能测试器7对该背板连接器100进行测试,具体的,回看图4,性能测试器7包括设置在匚型测试框4顶部的盖板71,盖板71上滑动设置有竖直布置的控制板72,且控制板72滑动贯穿盖板71,盖板71下端安装有可拆卸的盖合测试板73,且盖合测试板73底部设置有与背板连接器100配合的接触件74,用于测试背板连接器100,盖合测试板73和盖板71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75,用于驱使接触件74移出背板连接器100;参阅图7,旋转基柱1顶部固定有环状t型板76,环状t型板76底部且位于环形测试座2的测试区22处设置有弧形盖合板77,且弧形盖合板77底部与控制板72顶部抵触配合,弧形盖合板77靠近进料区21一侧的底部设置有与控制板72顶部抵触配合的盖合斜坡78。
5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随着环形测试座2的转动,使得控制板72开始与弧形盖合板77的盖合斜坡78抵触配合,以便驱使控制板72带动盖合测试板73向下移动,直至盖合测试板73上的接触件74开始与背板连接器100上的元器件接触,从而可以对背板连接器100开始测试,以确保该背板连接器100是否复合规定要求,其产品是否合格;当完成测试后,随着环形测试座2的转动使得控制板72不再与弧形盖合板77抵触,进而在复位弹簧75的作用下使得
盖合测试板73带动接触件74向上移出背板连接器100。
52.完成测试后,随着环形测试座2的转动使得该背板连接器100转动至出料区23,以使侧边定位器5和抵紧限位器6复位,以使弹料器9能够将该背板连接器100移出匚型测试框4,具体的,参阅图8-9,弹料器9包括弹料板91,弹料板91设置在匚型测试座背离旋转基柱1一端的内侧壁上开设的放置槽中,弹料板91朝向旋转基柱1的一侧连接有弹料杆92,且弹料杆92滑动贯穿匚型测试框4,匚型测试框4外侧设置有便于弹料杆92滑动的辅助环93,弹料杆92背离弹料板91的一端设置有竖直布置的控制杆94,匚型测试框4侧壁且位于辅助环93的上方处设置有弹性绳95,弹性绳95贯穿控制杆94;环形定位圈571上且位于进料区21和测试区22处设置有弧形弹料条96,弧形弹料条96与控制杆94抵触配合,弧形弹料条96位于进料区21的一端连接有固定在弧形凸起572上的弧形引伸条97,且弧形引伸条97与控制杆94抵触配合。
5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控制杆94脱离出弧形弹料条96的限制后,在弹性绳95的弹性力作用下使得控制杆94通过推动弹料杆92使得弹料板91推动匚型测试框4内的背板连接器100移出;待完成背板连接器100的移出后,随着环形测试座2的转动,使得控制杆94开始与弧形引伸条97抵触配合,从而通过拉动弹料杆92控制弹料板91回到放置槽中,直至控制杆94与弧形弹料条96配合。
54.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发明通过性能测试器7对背板连接器100进行测试时,但是由于背板连接器100内的主板上各个元器件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主板上,而焊接存在虚焊,容易损坏,导致性能测试器7有效测试出虚焊的问题,因而本发明通过振动器8对在测试过程中的背板连接器100进行振动,若存在虚焊问题,通过振动能够使得虚焊的元器件脱离出主板,导致性能测试器7无法检测,进而方便判断该背板连接器100的是否符合要求。
55.具体的,参阅图10-13,振动器8包括振动筒81,环形测试座2上且位于匚型测试框4内开设有若干振动孔,振动筒81位于振动孔内,且振动筒81两端转动连接有在振动孔内滑动的振动板82上,振动筒81一侧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限位齿83,振动孔内且对应限位齿83处上下滑动设置有转动控制条84,转动控制条84朝向限位齿83的一侧自上而下均匀开设有若干凹槽841,凹槽841内底部铰接有配合齿842,且配合齿842与限位齿83配合,用于驱使振动筒81转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背板连接器100放置到匚型测试框4内后,通过转动控制条84的上下往复移动,使得转动筒转动,驱使背板连接器100在环形测试座2上有移动的趋势,以便对背板连接器100从不同方向驱使其有移动趋势;其中具体的,当转动控制条84上移时通过配合齿842与振动筒81外侧壁的限位齿83配合来驱使振动筒81转动,当转动控制条84下移时,由于配合齿842铰接在凹槽841内,使得在限位齿83的抵触下配合齿842转动至凹槽841内,以便于转动控制条84顺利下移。
56.参阅图12-14,转动控制条84底部连接有振动件85;旋转基柱1外侧壁上且位于环形测试座2下方处设置有位于测试区22的弧形振动板86,且弧形振动板86靠近进料区21的一端设置有与振动板82底部抵触配合的振动斜坡861,弧形振动板86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与振动件85抵触配合的三角斜块87,转动控制条84顶部与振动孔之间连接有下压弹簧88(于图11中展示)。
57.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振动板82通过与弧形振动板86上的振动斜坡861抵触时,驱使振动板82带动转动筒上移,以使转动筒能够与背板连接器100接触,以便通过振动筒81对背板连接器100进行振动;之后,振动件85与弧形振动板86上均匀分布的若干三角斜块87抵触配合,驱使振动件85带动转动控制条84上移,然后在下压弹簧88的作用下使得转动控制条84带动振动件85下移,进而实现转动控制条84的上下往复移动,以使转动筒能够始终对背板连接器100进行振动。
58.为了提高振动效果,参阅图12,本发明振动筒81为空心壳体结构,且振动筒81内设置有弹性气囊811,振动筒81外侧壁均匀开设有若干圆孔,且圆孔内滑动设置有振动杆812,振动杆812位于振动筒81内的一端与弹性气囊811抵触配合;当转动筒转动时,首先振动杆812会先敲击背板连接器100,接着振动杆812也会提供背板连接器100具有移动趋势,从而对背板连接器100内的各个元器件进行振动或水平移动错位,测试元器件与主板之间焊接是否牢固,若不牢固则为虚焊,反之亦然。
59.振动件85包括固定在转动控制条84底部的且为竖直布置的振动环851,振动环851底部螺纹连接有配合杆852,且配合杆852与三角斜块87的斜面抵触配合;本发明可以通过改变配合杆852底部到弧形振动板86的间距来改变转动筒对背板连接器100的振动力。
60.参阅图11,位于匚型测试框4中部区域的若干振动筒81沿环形测试座2半径方向均匀分布,且其沿着环形测试座2半径方向转动,用于驱使背板连接器100沿着环形测试座2半径方向移动;位于匚型测试框4两侧区域的若干振动筒81沿垂直于环形测试座2半径方向分布,且其沿着垂直于环形测试座2半径方向转动,用于驱使背板连接器100沿着垂直于环形测试座2半径方向移动。
61.需要说明的是,当振动件85与三角斜块87抵触配合时,只能驱使背板连接器100有着沿着一个方向移动的趋势,避免出现多个方向的力同时驱使背板连接器100朝不同方向移动的问题。
62.本发明的实施原理为:(1):随着环形测试座2的转动,待环形测试座2上的匚型测试框4移动至进料区21时,将待测的背板连接器100移动至匚型测试框4内;(2):接着先通过侧边定位器5对背板连接器100两端进行定位,完成之后通过抵紧限位器6将背板连接器100抵紧在匚型测试框4内;(3):之后随着环形测试座2的转动使得该背板连接器100转动至测试区22,首先性能测试器7与该背板连接器100对接并测试,同时在测试的过程中通过振动器8对该背板连接器100进行振动,用于检测背板连接器100内各个元器件与主板之间焊接是否牢固,防止因虚焊而使得性能测试器7无法检测出背板连接器100的问题;(4):最后,完成测试后,随着环形测试座2的转动使得该背板连接器100转动至出料区23,待侧边定位器5和抵紧限位器6复位后,弹料器9将该背板连接器100移出匚型测试框4。
6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