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兰花香型茶叶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9 15:52: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茶叶发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兰花香型茶叶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茶叶制备的过程中,发酵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往往是通过铺设一层潮湿的布,然后将人工将盛放茶叶的器皿加热来进行发酵,但是采用该种方法不仅无法良好的控制发酵热量,以及茶叶的湿度;
3.公开号为cn112806451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兰花香型茶叶制备装置,涉及茶叶制备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发酵箱,所述发酵箱内腔前后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的顶部开设有通风孔,托板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圆簸箕,发酵箱的前后侧壁均固定安装有循环风扇,发酵箱的左侧连通有加湿管,加湿管的左侧连通有加湿器,加湿器的入水端连通有位于加湿器上方且右侧与发酵箱固定连接的混合水箱,混合水箱的内腔顶壁固定安装有小型马达,小型马达的输出轴处固定安装有搅拌片,混合水箱的顶部连通有漏斗,混合水箱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量杯,混合水箱的内腔底壁固定安装有加热丝。该兰花香型茶叶制备装置,具备了提升发酵性能以及可使茶叶带有特定清香的优点;
4.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采用上述方式,由于加湿工作一般都不是持续进行的,只有低于一定湿度才需要加湿,实现整体发酵湿度维持在需要湿度的范围内,因此导致实际使用中,所用的清香液无法持续的散发,茶叶沾附香气的效果有限,另外,在上述方案中,茶叶一直处于不运动状态,这样容易出现茶叶整体加湿升温不均匀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兰花香型茶叶制备装置,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保证清香液的香气持续挥发,保证发酵结束后,茶叶最终附着香气的效果,另外还可以让茶叶处于持续的翻动和抖动,进而保证整体加湿升温的均匀,保证了发酵的效果。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兰花香型茶叶制备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设置有发酵腔和加热腔,所述壳体的左侧安装有雾化器和储液盒;所述发酵腔内设置有放置模块,所述放置模块包括水平设置在发酵腔内的横板,所述横板的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条,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条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之间固定连接有网筒,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一连接条的右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末端贯穿第一连接条,并与对应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条,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条的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凸轮,多个所述凸轮的均与发酵腔的内底部接触,所述转动杆的右端贯穿对应的第二连接条,并与其中一个转轴通过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加热腔、发酵腔、雾化器和储液盒内共同设置有温湿度调节模块;所述环状蓄气腔内设置有通风的通风模块。
8.优选地,所述网筒的内顶部设置有密封门,所述网筒的内壁上呈圆周状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隔板。
9.优选地,所述温湿度调节模块安装在加热腔内的电热板,所述发酵腔的左侧内壁上的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横板之间以及横板与发酵腔内底部间均设置有第一气囊,所述横板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顶部开设有多个出气口,每个所述第一气囊均通过第一单向管与加热腔连通,每个所述第一气囊均通过第二单向管与空腔连通,所述第一单向管和第二单向管内均安装有单向阀。
10.优选地,所述发酵腔内顶部的安装有空心板,所述空心板的内底部设置有多个进风口,所述空心板连通有第一主管道,所述第一主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一进气支管和第二进气支管,所述第一进气支管的另一端延伸至雾化器的内顶部空间,所述雾化器的内顶部空间通过通风管与储液盒内顶部空间连通,所述第二进气支管的另一端与通风管连通,所述第一进气支管和第二进气支管内分别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为常开型电磁阀,所述储液盒内填充有兰花萃取液,所述储液盒内竖直设置有多个海绵条,所述储液盒的内顶部空间通过连通管与加热腔连通。
11.优选地,所述发酵腔的左侧内壁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发酵腔的右侧内壁上安装有湿度传感器,所述壳体的右侧内壁上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电热板配合,所述湿度传感器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雾化器配合。
12.优选地,所述通风模块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环状蓄气腔,所述环状蓄气腔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环状活塞板,所述环状活塞板的下端通过多个弹簧与环状蓄气腔的内底部弹性连接,所述发酵腔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横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另一侧均延伸至对应滑槽内,并与对应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位于右侧的所述滑块的下端与对应滑槽的内底部间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通过第三单向管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气囊通过第四单向管与环状蓄气腔的内顶部连通,所述第三单向管和第四单向管内均安装有单向阀,所述环状蓄气腔内顶部通过连接管与加热腔连通,所述发酵腔的内顶部通过换气口与外界连通,所述连接管和换气口内分别安装有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所述环状蓄气腔的内底部安装有触摸延时开关。
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4.1、电机启动后,会带动网筒转动,而由于多个隔板的设置,在网筒的转动过程中,茶叶会随着网筒转动一端时间,并到一定高度后,沿着此时呈倾斜状的隔板滑落,这样在持续的转动过程中,可以对茶叶进行翻动,而上述过程中电机的启动会通传动件让转动杆转动,实现凸轮的转动,而受到重力作用,让凸轮一直与发酵腔的内底部相抵,所以凸轮的转动,在该过程中,最终可实现横板的上下往复抖动,让网筒在转动的过程中,进行上下抖动,与茶叶的翻动配合,让茶叶分散的更为均匀,提高后续的加湿和升温的均匀性。
15.2、横板的上下往复运动会让两个第一气囊往复的扩展和收缩,以最左侧的第一气囊为例,通过第一单向管和的第二单向管的设置,可以实现发酵腔

储液盒

加热腔

空腔

发酵腔的循环气体流动,采用该方式,使得发酵腔内气体处于流动状态,让整体的湿度和温度都较为均匀,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循环通风方式中,气体均经过了储液盒,这样可以保证发酵结束后,茶叶最终附着香气的效果较好。
16.3、横板的往复上下运动还会带动两个滑块上下往复运动,让第二气囊往复拉伸和
压缩,不断的向环状蓄气腔中注入气体,所以环状活塞板下移速度较为缓慢,当环状活塞板下移到接触触摸延时开关后,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通电一段时间,让连通管和换气口导通,这时可以环状蓄气腔内的气体通过加热腔和空腔注入到发酵腔中,并将发酵腔中部分气体排出到外界,采用该方式,可以在发酵的过程中,实现一段时间更换一次气体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保证了发酵所需要的氧气需求。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兰花香型茶叶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19.图3为图1的b处放大图;
20.图4为图1的c处放大图;
21.图5为网筒的剖视示意图。
22.图中:1壳体、2发酵腔、3加热腔、4电热板、5环状蓄气腔、6第一连接条、7网筒、8转轴、9隔板、10电机、11横板、12雾化器、13储液盒、14温度传感器、15湿度传感器、16控制器、17环状活塞板、18弹簧、19触摸延时开关、20第一单向管、21连通管、22通风管、23空心板、24第一主管道、25第一进气支管、26第二进气支管、27第二主管道、28海绵条、29第二单向管、30空腔、31出气口、32第二连接条、33转动杆、34传动件、35凸轮、36第一气囊、37滑槽、38滑块、39第二气囊、40第三单向管、41第四单向管、42连接管、43换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4.参照图1-5,一种兰花香型茶叶制备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前侧安装有拉门,壳体1的内设置有发酵腔2和加热腔3,壳体1的左侧安装有雾化器12和储液盒13;
2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发酵腔2内设置有放置模块,放置模块包括水平设置在发酵腔2内的横板11,横板11的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条6,两个第一连接条6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8,两个转轴8之间固定连接有网筒7,网筒7的内顶部设置有密封门,用于放入和取出茶叶,网筒7的内壁上呈圆周状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隔板9,通过网筒7的转动以及隔板9的配合,实现茶叶的翻动,位于右侧的第一连接条6的右侧安装有电机10,电机10的输出轴末端贯穿第一连接条6,并与对应转轴8固定连接,横板11的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条32,两个第二连接条32的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33,转动杆33的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凸轮35,多个凸轮35的均与发酵腔2的内底部接触,转动杆33的右端贯穿对应的第二连接条32,并与其中一个转轴8通过传动件34传动连接,传动件34为两个链轮,两个链轮分别安装在转轴8和转动杆33上,且两个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2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加热腔3、发酵腔2、雾化器12和储液盒13内共同设置有温湿度调节模块,温湿度调节模块安装在加热腔3内的电热板4,发酵腔2的左侧内壁上的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与横板11之间以及横板11与发酵腔2内底部间均设置有第一气囊36,横板11内设置有空腔30,空腔30的内顶部开设有多个出气口31,每个第一气囊36均通过第一单向管20与加热腔3连通,每个第一气囊36均通过第二单向管29与空腔30连通,第一
单向管20和第二单向管29内均安装有单向阀,第一单向管20为加热腔3单向进入到第一气囊36中,第二单向管29为第一气囊36单向的进入到空腔30中;
2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发酵腔2内顶部的安装有空心板23,空心板23的内底部设置有多个进风口,空心板23连通有第一主管道24,第一主管道24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一进气支管25和第二进气支管26,第一进气支管25的另一端延伸至雾化器12的内顶部空间,雾化器12的内顶部空间通过通风管22与储液盒13内顶部空间连通,第二进气支管26的另一端与通风管22连通,第一进气支管25和第二进气支管26内分别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为常开型电磁阀,储液盒13内填充有兰花萃取液,储液盒13内竖直设置有多个海绵条28,海绵条28的设置,可以通过毛细作用将兰花萃取液充斥在海绵条28上,配合气体流动,让兰花萃取液气味挥发,储液盒13的内顶部空间通过连通管21与加热腔3连通;
2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发酵腔2的左侧内壁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4,发酵腔2的右侧内壁上安装有湿度传感器15,壳体1的右侧内壁上安装有控制器16,温度传感器14与电热板4配合,当温度低于一定温度后,温度传感器14会将数据传递给控制器16,让电热板4启动一段时间,通过温度传感器14的设置,可以让发酵腔2内温度保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湿度传感器15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雾化器12配合,通过湿度低于一定程度后,湿度传感器15会将数据传递给控制器16,让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雾化器12启动一段时间,还设置有一个总控开关,启动后,上述电性件才会启动;
2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环状蓄气腔5内设置有通风的通风模块,通风模块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环状蓄气腔5,环状蓄气腔5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环状活塞板17,环状活塞板17为导电材质,且通过导线接地,环状活塞板17的下端通过多个弹簧18与环状蓄气腔5的内底部弹性连接,发酵腔2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37,横板1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38,两个滑块38的另一侧均延伸至对应滑槽37内,并与对应滑槽37的内壁滑动连接,位于右侧的滑块38的下端与对应滑槽37的内底部间设置有第二气囊39,第二气囊39通过第三单向管40与外界连通,第二气囊39通过第四单向管41与环状蓄气腔5的内顶部连通,第三单向管40和第四单向管41内均安装有单向阀,第三单向管40内的单向阀流向为外界单向进入第二气囊39中,第四单向管41内的单向阀流向为第二气囊39单向的进入到环状蓄气腔5内顶部,环状蓄气腔5内顶部通过连接管42与加热腔3连通,发酵腔2的内顶部通过换气口43与外界连通,连接管42和换气口43内分别安装有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均为常闭型电磁阀,环状蓄气腔5的内底部安装有触摸延时开关19,触摸延时开关19通电后,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会通电一段时间后断电。
30.本发明中,打开拉门,和网筒7上的密封门,然后将茶叶放入到网筒7中(实际放入茶叶的量为网筒7的五分之二左右),并关闭上密封门,并启动电机10即可,电机10启动后,会带动网筒7转动,而由于多个隔板9的设置,在网筒7的转动过程中,茶叶会随着网筒7转动一端时间,并到一定高度后,沿着此时呈倾斜状的隔板9滑落,这样在持续的转动过程中,可以对茶叶进行翻动,而上述过程中电机10的启动会通传动件34让转动杆33转动,实现凸轮35的转动,而受到重力作用,让凸轮35一直与发酵腔2的内底部相抵,所以凸轮35的转动,在该过程中,最终可实现横板11的上下往复抖动,让网筒7在转动的过程中,进行上下抖动,与茶叶的翻动配合,让茶叶分散的更为均匀,提高后续的加湿和升温的均匀性;
31.横板11的上下往复运动会让两个第一气囊36往复的扩展和收缩,以最左侧的第一
气囊36为例,通过第一单向管20和的第二单向管29的设置,可以实现发酵腔2

储液盒13

加热腔3

空腔30

发酵腔2的循环气体流动,采用该方式,使得发酵腔2内气体处于流动状态,让整体的湿度和温度都较为均匀,而如果温度较低时,电热板4会启动,随着上述的气体流动,让发酵腔2内的空气均匀升温,让整个发酵腔2内的温度都较为均匀,同时配合茶叶的翻动以及抖动,可以让茶叶整体受热的均匀性极佳,保证了发酵效果;
32.而如果湿度较低时,雾化器12、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通电,雾化器12内会产生雾化水体,第一电磁阀通电导通,第二电磁阀通电密闭,这时产生的循环气体流动为发酵腔2

雾化器12

储液盒13

加热腔3

空腔30

发酵腔2的循环气体流动,将雾化的水体带入到发酵腔2中,实现加湿,从多个出气口31排出的湿空气与茶叶的翻动以及抖动配合,让加湿的均匀性也较佳,另外,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两种循环通风方式中,气体均经过了储液盒13,这样可以保证发酵结束后,茶叶最终附着香气的效果较好;
33.在上述过程中,横板11的往复上下运动还会带动两个滑块38上下往复运动,让第二气囊39往复拉伸和压缩,第二气囊39拉伸时,可以将外界的空气抽入到第二气囊39中,第二气囊39压缩时,可以将其内气体注入到环状蓄气腔5中,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连接管42内第三电磁阀处于断电状态,所以气体会不断在环状蓄气腔5内集聚,让环状活塞板17下移,并压缩弹簧18,由于每次注入的气体量较小,所以环状活塞板17下移速度较为缓慢,当环状活塞板17下移到接触触摸延时开关19后,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通电一段时间,让连接管42和换气口43导通,这时可以环状蓄气腔5内的气体通过加热腔3和空腔30注入到发酵腔2中,并将发酵腔2中部分气体排出到外界,采用该方式,可以在发酵的过程中,实现一段时间更换一次气体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保证了发酵所需要的氧气需求。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