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门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1-19 13:54: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汽车车身,具体涉及一种车门排水结构,特别是一种便于后期维护的隐藏式车门漏水孔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多数汽车车门漏水孔开门即可见,如图1所示的漏水路径b,使用一段时间后车门漏水孔附近会积聚泥土等污物,影响美观。一部分车型进行了遮蔽,如图1所示的漏水路径a,将漏水孔开设于外板上,通过下部的车门下护板进行遮蔽,但未考虑后期若出现堵塞时的维护便利性问题。若要解决堵塞问题,需拆除车门下护板才能处理。用户自行拆卸容易出现构件变形及损坏问题,基本无可操作性;借助4s店或其它维修渠道进行维修处理,售后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因此,现有的汽车车门排水结构需要加以改进。
3.cn 200974558公开的“一种具有排水孔的车门门槛”,由门槛内板、门槛加强件和侧围外蒙皮组焊成盒型结构,由门槛内板与门槛加强件围成空腔i,由门槛加强件与侧围外蒙皮形成空腔ii。在门槛最低处的门槛内板下翻边上冲压出一个贯通翻边的梯形沉台,在梯形沉台相应的门槛加强件翻边位置上切出多个切口,梯形沉台和切口组成两个空腔的排水孔。其在不降低汽车侧碰时车内乘员安全系数的情况下,从根本上解决了白车身涂装时,门槛内腔排水问题,保证白车身的涂装效果,并且确保行车时门槛处排水通畅,提高了车身的防腐性能。
4.cn 112810412a公开的“一种车门外板排水通道结构”,包括车门外板、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护板;在靠近所述车门外板下边设有出水孔,在靠近所述车门外板上边的下部设有一排卡子安装孔;所述车门内板的下部设有出水孔对应部;所述出水孔对应部与车门外板上的出水孔对应,形成上排水通道;所述车门外护板上边的右部设有卡子安装结构,所述车门外护板下边的中部设有两块挡水板;所述车门外护板的卡子安装结构与车门外板上的卡子安装孔对应,并通过卡子连接固定;两块所述挡水板之间形成排水通道,该排水通道与所述上排水通道对应相通。其具有遮蔽的排水通道,且排水通道足够大,并能够能有效降低车门风噪,减少车门外板冲孔毛刺,降低锈蚀风险。
5.上述两份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不失为所述技术领域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排水结构,其结构紧凑,外形隐蔽,并且后期维护保养十分方便,用户容易掌握维修保养方法,能够完全自行进行维护处理。
7.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车门排水结构,包括车门总成、连接在车门总成下边的下护板总成,所述车门总成包括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车门外板的下边弯折卷边夹住车门内板的下边,并在靠近车门内板的下边设有多个第一排水孔,其特征是:所述下护板总成包括下护板外板、与下护板外板的内侧固定连接的连接板、连接在连接板上并靠近车门内板下边的密封条;所述连接板的下部设有多个第二排水孔,多个所述第二排水孔分别与多个所述第
一排水孔对应;所述下护板外板的下端设有多个第三排水孔,多个所述第三排水孔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排水孔对应;排水路径c从上至下依次经过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和第三排水孔。
8.进一步,所述连接板的断面呈弯折状,下部设有倒“v”形结构,上部设有
“┏”
形结构,所述连接板的下边和中部分别通过热熔焊缝与所述下护板外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部的
“┏”
形结构通过第一安装卡子与设在车门外板下边的安装孔配合并连接紧固。
9.进一步,所述车门外板下边夹住车门内板下边的部位与所述连接板下部的倒“v”形结构的右侧对应,使设在连接板上的第二排水孔与设在车门内板下边的第一排水孔对应。
10.进一步,所述密封条通过第二安装卡子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下部的倒“v”形结构的左侧,所述密封条的上唇边与车门内板的下边紧贴,对车门内板的排水孔进行了遮蔽。
11.进一步,所述下护板总成的连接板靠近车门总成侧边的部位设有弹卡式螺母,所述弹卡式螺母与穿过所述车门外板下边夹住车门内板下边的部位上的过孔的螺栓及塑料垫片固定连接。
12.进一步,所述密封条与侧围外板匹配压缩。
13.进一步,在所述车门外板的下边设有七个安装孔。
14.进一步,在所述车门内板的下边设有四个呈方形的第一排水孔,进一步,所述密封条的上唇边能够借助随车工具掀开。
15.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各零部件成型工艺实现简单、总装易于装配,既能实现漏水功能需求,隐藏不可见,外观美观,后期又特别方便维护保养等优点。
附图说明
16.图1是现有的车门排水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车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断面图;图4是图2的b—b断面图;图5是设在车门外板上的下护板总成安装孔布置示意图;图6是设在车门内板上的排水孔布置示意图局。
17.图中(标记指代的技术特征):1—车门总成;11—车门外板,111—安装孔,112—过孔;12—车门内板,121—第一排水孔;2—下护板总成;21—下护板外板,211—第三排水孔;22—连接板,221—第二排水孔;23—密封条,231—上唇边;24—第二安装卡子,25—热熔焊缝,26—第一安装卡子,27—螺栓,28—塑料垫片,29—弹卡式螺母;3—侧围外板;4—随车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详细阐述。
19.参见图2至图6所示的一种车门排水结构,包括车门总成1、连接在车门总成下边的下护板总成2,车门总成1包括车门外板11和车门内板12,车门外板11的下边弯折卷边夹住车门内板12的下边,并在靠近车门内板12的下边设有多个第一排水孔121;下护板总成2包括下护板外板21、与下护板外板的内侧固定连接的连接板22、连接在连接板22上并靠近车门内板12下边的密封条23;所述连接板22的下部设有多个第二排水孔221,多个第二排水孔221与多个第一排水孔121对应;下护板外板21的下端设有多个第三排水孔211,多个第三排水孔211与多个第二排水孔221对应;排水路径c从上至下依次经过第一排水孔121、第二排水孔221和第三排水孔211。
20.连接板22的断面呈弯折状,下部设有倒“v”形结构,上部设有
“┏”
形结构,连接板22的下边和中部分别通过热熔焊缝25与下护板外板21固定连接;连接板22上部的
“┏”
形结构通过第一安装卡子26与设在车门外板11下边的安装孔111配合并连接紧固。
21.车门外板11下边夹住车门内板12下边的部位与连接板22下部的倒“v”形结构的右侧对应,使设在连接板22上的第二排水孔221与设在车门内板12下边的第一排水孔121对应。
22.密封条23通过第二安装卡子24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22下部的倒“v”形结构的左侧,密封条23的上唇边231与车门内板12的下边紧贴,对车门内板的排水孔进行了遮蔽。
23.下护板总成2的连接板22靠近车门总成1侧边的部位设有弹卡式螺母29,弹卡式螺母29与穿过车门外板11下边夹住车门内板12下边的部位上的过孔112的螺栓27及塑料垫片28固定连接。
24.密封条23与侧围外板3匹配压缩。密封条能够挡住车辆行驶过程中地面溅起的水珠和尘土,防止污染侧围外板,用户打开车门后大部分区域无污泥。密封条还遮蔽了漏水孔,车门打开不可见,整体更美观。
25.在车门外板11的下边设有七个安装孔111。以保证车门总成与下护板总成连接可靠。
26.在车门内板12的下边设有四个呈方形的第一排水孔121,以确保水能快速排出。
27.密封条23的上唇边231能够借助随车工具4掀开。当需要维护排水孔时,利用随车工具掀开上唇边,即可对排水孔进行清理。
28.本发明的排水原理:雨水沿车门玻璃外表面流入车门总成腔体后,排水路径c经车门内板下部开设的排水孔往下流,在此处,密封条的上唇边挡住其直接外溢,经过下护板总成的连接板时,再沿连接板上开设的排水孔流出,到达下护板外板的底部后再经其上的排水孔流出。日积月累,时间长了不可避免会有各种各样的异物(树叶、灰尘等)顺着玻璃升降过程进入车门总成的腔体内堵塞排水孔,从而导致车门积水或者流水不畅,长期不处理会导致车门锈蚀,因此维护排水孔很有必要。掀开车密封条的上唇边,借助工具(4)即可对排水孔进行清理,方便快捷,不需要拆卸任何零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