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治荔枝蒂蛀虫的增效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2022-11-19 12:23: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荔枝蒂蛀虫的增效组合物。


背景技术:

2.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为鳞翅目细蛾科,是为害荔枝和龙眼的重要害虫。荔枝蒂蛀虫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等省区的荔枝和龙眼产区。荔枝蒂蛀虫雌蛾在荔枝和龙眼果实生育期间产卵于果皮上,卵孵化成幼虫后直接蛀入果实内部为害,造成大量落果。部分未落掉的受害果蒂处附有幼虫及虫粪,影响果实品质及经济价值。另外,荔枝蒂蛀虫还可以蛀食嫩枝、嫩叶和花穗等,造成枝枯、叶凋和花穗干萎等,影响荔枝和龙眼的产量。
3.目前生产上对荔枝蒂蛀虫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药剂,但由于荔枝蒂蛀虫从幼虫孵化后就直接从卵壳底部蛀入果实内部,整个幼虫期均在果实内部为害,致使化学药剂很难接触到幼虫而达到杀虫效果,因此,在很多时候,对荔枝蒂蛀虫只能靠杀成虫或卵。目前国家登记允许生产使用的药剂较少,包括毒死蜱、除虫脲、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氰菊酯
·
毒死蜱等,多种。但近年来随着荔枝蒂蛀虫抗药性的增强,现有的这些药剂对其的防治效果逐渐降低。
4.阿维菌素是一类具有杀虫、杀螨和杀线虫活性的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由产阿维菌素链霉素(streptomyces avermitilis)发酵产生,其对螨类害虫及其他多种害虫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作用机制与一般杀虫剂不同的是干扰神经生理活动,刺激释放γ-氨基丁酸,而氨基丁酸对神经传导有抑制作用。螨虫成虫、若虫和昆虫幼体与阿维菌素解除后即出现麻痹症状,不活动、不取食,2-4d后死亡。
5.呋喃虫酰肼是一类作用机理比较独特的双酰肼杀虫剂,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该药模拟昆虫蜕皮激素,甜菜夜蛾等幼虫取食后4-16h开始停止取食,随后开始蜕皮。24h后,中毒幼虫的头壳早熟开裂,蜕皮过程停止,幼虫头部与胸部之间具有淡色间隔,引起早熟、不能完全蜕皮。呋喃虫酰肼主要具有胃毒作用,兼有触杀作用,其作用位点和作用方式与菊酯类完全不同。
6.氟吡呋喃酮是一款作用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新杀虫剂,与吡虫啉、烯啶虫胺和噻虫嗪等作用方式相同,均为激动剂,其键合到受体蛋白后,激活受体产生生物反应,诱导去极化离子流,使靶标害虫神经细胞一直处于兴奋、紊乱和失调状态,最终因中枢神经系统崩溃而死亡。
7.氟硅菊酯(silafluofen)是一种含硅的有机杀虫剂,分子式c
25h29
fo2si,其及结构式如下:
[0008][0009]
氟硅菊酯不含酯键,是一种光谱的杀虫杀螨剂。氟硅菊酯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通过与钠离子通道相互作用干扰神经元,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可防治多种害虫,且对哺乳动物和鱼低毒。
[0010]
将不同农药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开发新型药剂的常用方法。发明人通过大量室内试验发现,将阿维菌素、呋喃虫酰肼或氟吡呋喃酮与氟硅菊酯复配时荔枝蒂蛀虫成虫表现出增效作用,目前还未见有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荔枝蒂蛀虫的增效组合物,其可以提高对荔枝蒂蛀虫的防治效果,且复配的两种有效成分作用机理不同,可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0012]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3]
一种防治荔枝蒂蛀虫的增效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阿维菌素、呋喃虫酰肼或氟吡呋喃酮与氟硅菊酯二元复配而成。
[0014]
作为优选,所述阿维菌素与氟硅菊酯的质量比为1-60:8-1。
[0015]
作为优选,所述呋喃虫酰肼与氟硅菊酯的质量比为1-9:50-1。
[0016]
作为优选,所述氟吡呋喃酮与氟硅菊酯的质量比为1-40:40-1。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
(1)本发明增效组合物中阿维菌素、呋喃虫酰肼或氟吡呋喃酮与氟硅菊酯作用于靶标害虫的作用机理不同,复配使用时可以有效延缓蒂蛀虫抗药性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药剂更新换代周期,从而对药剂起到保护作用。
[0019]
(2)本发明增效组合物中阿维菌素、呋喃虫酰肼或氟吡呋喃酮与氟硅菊酯复配时对防治荔枝蒂蛀虫成虫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与其中任一有效成分相比,可以提高对蒂蛀虫的防治效果,有利于减少有效成分的施用量,减少农药残留,降低防治成本,可以为开发新型化学药剂提供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0021]
实施例:荔枝蛀蒂虫防治药剂的室内生物活性试验
[0022]
1.试验对象
[0023]
在荔枝园收集落果,带回实验室后平铺于地面上,覆盖一层荔枝叶片,每天收集虫蛹。将虫蛹放入养虫笼内,待成虫羽化后在养虫笼内放置蘸有10%蜂蜜水的棉球,选取3-4日龄健康活泼的成虫为试验对象。
[0024]
2.供试药剂
[0025]
97%阿维菌素原药(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0026]
98%呋喃虫酰肼原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0027]
96%氟吡呋喃酮原药(拜耳股份公司)
[0028]
93%氟硅菊酯原药(江苏优嘉植物保护有限公司)
[0029]
将原药先用二甲基亚砜溶解配制成单剂母液,再用0.1%吐温-80的水溶液稀释,设置多组配比,各单剂及每组配比混剂均按等比方法设置6个梯度质量浓度,备用。
[0030]
3.试验方法
[0031]
采用药膜法。将20ml药液倒入500ml三角瓶中,转动三角瓶使药液在三角瓶内壁上形成均匀的药膜,弃去多余的药液并晾干。将试验对象引入三角瓶中,在三角瓶内放置蘸有10%蜂蜜水的棉球,用医用纱布封口后倒置于人工气候箱中,在温度(25
±
1)℃,相对湿度85%左右,光周期14l:10d的条件下饲养,每个重复成虫20头,每个处理设置4次重复。并设只含有二甲基亚砜的处理作为空白对照。处理后24h观察试虫的死亡情况,分别记录各处理的总虫数和死虫数,并以此计算出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
[0032][0033]
上式中:p
‑‑
死亡率,单位为%;k
‑‑
死亡虫数;n
‑‑
处理总虫数。
[0034][0035]
上式中:p1‑‑
校正死亡率,单位为%;p
t
‑‑
处理死亡率,单位为%;p0‑‑
空白对照死亡率,单位为%。
[0036]
4.数据分析:用dps软件对各处理药剂浓度对数值和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几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各处理药剂的lc
50
,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0037]
5.药效评价
[0038]
根据计算的共毒系数(ctc)评价药剂的增效作用,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结果见表1-3。
[0039]
表1阿维菌素与氟硅菊酯复配对荔枝蒂蛀虫的毒力测定结果
[0040]
药剂名称及配比lc50(mg/l)atittictc阿维菌素12.75100.00
‑‑‑‑
氟硅菊酯51.2624.87
‑‑‑‑
阿维菌素1:氟硅菊酯821.4359.5033.22179.09阿维菌素1:氟硅菊酯514.5487.6937.39234.50阿维菌素1:氟硅菊酯319.9064.0743.65146.77阿维菌素1:氟硅菊酯112.21104.4262.44167.25阿维菌素5:氟硅菊酯111.55110.3987.48126.19阿维菌素7:氟硅菊酯19.69131.5890.61145.22阿维菌素15:氟硅菊酯16.34201.1095.30211.01阿维菌素30:氟硅菊酯17.73164.9497.58169.04阿维菌素60:氟硅菊酯110.33123.4398.77124.97
[0041]
从表1可以看出,在1-60:8-1的质量比范围内,阿维菌素与氟硅菊酯复配后对荔枝蒂蛀虫的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
[0042]
表2呋喃虫酰肼与氟硅菊酯复配对荔枝蒂蛀虫的毒力测定结果
[0043][0044][0045]
从表2可以看出,在1-9:50-1的质量比范围内,呋喃虫酰肼与氟硅菊酯复配后对荔枝蒂蛀虫的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质量比为1:7时,共毒系数达到了820.90,增效作用尤其显著。
[0046]
表3氟吡呋喃酮与氟硅菊酯复配对荔枝蒂蛀虫的毒力测定结果
[0047]
药剂名称及配比lc50(mg/l)atittictc氟吡呋喃酮18.68100.00
‑‑‑‑
氟硅菊酯51.2636.44
‑‑‑‑
氟吡呋喃酮1:氟硅菊酯4028.9564.5337.99169.84氟吡呋喃酮1:氟硅菊酯2026.2171.2739.47180.58氟吡呋喃酮1:氟硅菊酯1020.6490.5042.22214.36氟吡呋喃酮1:氟硅菊酯518.45101.2547.03215.26氟吡呋喃酮1:氟硅菊酯314.18131.7352.33251.73氟吡呋喃酮1:氟硅菊酯116.32114.4668.22167.78氟吡呋喃酮3:氟硅菊酯15.44343.3884.11408.25氟吡呋喃酮5:氟硅菊酯17.28256.5989.41286.99氟吡呋喃酮10:氟硅菊酯14.73394.9394.22419.14氟吡呋喃酮20:氟硅菊酯19.92188.3196.97194.18氟吡呋喃酮40:氟硅菊酯112.46149.9298.45152.28
[0048]
从表3可以看出,在1-40:40-1的质量比范围内,氟吡呋喃酮与氟硅菊酯复配后对荔枝蒂蛀虫的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
[0049]
综上所述,阿维菌素、呋喃虫酰肼或氟吡呋喃酮与氟硅菊酯复配时荔枝蒂蛀虫成
虫表现出增效作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